金刚经原文网

为什么“十八界”,也都是如来藏里的妙真如性呢?

发布时间:2023-11-24 05:20:30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为什么“十八界”,也都是如来藏里的妙真如性呢?

宏海法师讲述《楞严经》第73课

今天讲十八界。一路走过来,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些都属于施设的教法。为什么说诸佛应机施教?施设的教法,这个教法就是,每一个层面都让你这么去悟,这么去解。

所以对于十八界,它又是在十二入的根本层面上延伸出来,把我们的妄想就像分子因式一样进行了一个分离和安立,就像用支点一样,支出来六个支点。但是最后的归根结底是为了爆破,我们不要学这个越学越多。

今天开始讲十八界,虽然好像是在名词上又多了,其实它的理还是这一门,如来藏妙真如性。要了解十八界,我们首先要看一下什么叫做界?一般我们说,宇宙里边世界,就是上下左右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世界一定是有界限,就是隔断的意思,这是我们通常的理解。

今天我们还要赋予它一个理解是什么呢?界还有相连之意,就是说,隔断这个地方是从哪隔断的?两个东西连起来连接在哪里?在破十八界的时候,识在哪?六根、六尘、六识各有界限。

说明就内而言,能缘的是属于根;就外而言,所缘的属于尘。

下意识,中间能分别的这个肯定属于识,所以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是我们通常一学,往往就学成这样了。所以我们要正反两面:一个是从中隔断,有界限;二一个,在此相连,有关系。

所以界,它也有根尘和识三者相互依附而成就的,还有依附的意思

。这是我们对于界首先这么了解一下。

其次要明确一下,为什么佛要说五蕴,再加上十二处、十八界呢?有时候加六入,有时候不加六入,这叫做三科。佛当时讲三科的原意是什么呢?

一个是,色受想行识他是略说,上根一听就悟到空性。十二入就相对广了一点,对于中根而言的。十八界就等于更广了,他是为钝根人,他必须细细地跟他一点一点地说才能听明白,当时佛是这么给定位的。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而言,定性地说,就有上根中根下根,有钝根、有利根,上中下钝根、利根,他也是一个分别起的,没有一个定性,他就是一个因缘而已。他有的人应该听了广法才能悟,你听略法他不起这个缘,所以他必须,有的人他只能听略法他就悟,讲性他越讲越糊涂了。

所以从因缘上来讲悟法有别,不是法有高下。所以有的人必须打坐在禅堂里,正经八本的能够见性。有的人天天出去云游,到歌舞酒楼妓院场所,他不小心悟道了,这就叫缘法,万事离不开缘。

所以悟来悟去,说来说去,就是为了如来藏,一切的眼、色、眼识都是如来藏的体现。但是悟与不悟就是迥然不同了。关于这段话,如果我们回去看《印光法师文钞》,里边有这么一段复海曙法师书,特别有名。

就是这个法师当时请印光法师就《楞严经》里面的比如:直指见性、见性是心不是眼,这个我们都讲过了,又说这个色阴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让他作一篇论文。

印祖当时,最不喜欢这些卖弄文字的,他是说通的人,所以他说:你让我这么细细讲,你这个人真是找不着个北,像我这样的荒唐学问,没有学识,怎么能写呢?

你应当找能写的法师,但是你既然问了,我也必须敦伦尽分,给你一个回答,就把七道题一串穿来。所以短短的甚至还没到上百个字,就把《楞严经》就给讲透了。

印祖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们讲的如来藏妙真如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包括后面要讲的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一一皆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它是周遍法界的。如果你说有在有不在,这就不对了。我们前面学七处征心,心不在内外中间,我们一直是这么讲。

但是印祖说,执著心在内外中间等,这是凡夫之见;但是如果你执著心一定不在内外中间等,还是凡夫之见。所以他说,有在有不在,这就不算了。如来藏它是包括:众生和佛,空和有,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能出这个如来藏妙真如性。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看悟与未悟呢?以凡情观之,就是以凡夫的眼来讲,不但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生灭法,就是成佛,断惑证真如成佛,还是生灭法,因为凡夫看见的全是生灭法。

以圣智观之,就是以圣人的智慧来观的话,不但说断惑证真成佛道是属于真如法,说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全体真如,从本以来就没有一念生灭相可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