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祖师大德关于放生的故事和言论(圣凯法师、刘鹿鸣)

发布时间:2024-09-04 05:24:28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祖师大德关于放生故事和言论

圣凯法师、刘鹿鸣

  佛教传入中土,阐发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果的理论,提倡修善业、断恶业,并视杀业为最大的恶业,故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形成了断荤吃素的传统。历代以来,无论是哲士鸿儒,还是慈善家,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多培己仁心,或茹素而断荤,或戒杀而放生,典籍中颇多记载。

  天台宗创始人智顗大师曾为渔民讲说善恶业报的道理,劝他们止恶从善,不要再做杀生害命之事。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大规模放生,所救活的生命数以亿计。智顗大师并奏请朝廷,下令立碑,禁止捕鱼,直至唐贞观年间,碑仍然存在

。后来唐武宗灭佛,各宗的文献典籍纷纷散失,天台宗的典籍也散落了。到了宋代,朝鲜国王又专门派人从海外送回天台宗典籍,使天台宗得以中兴,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智顗大师当年放生功德所感,使典籍能从海外重新传回。

  唐代由于佛教的普及,慈悲不杀的观念深入人心。佛经中记载正月、五月、九月是三善月,若于此三月行善事则功德倍增,若行恶事则罪恶也加剧,所以当时官员上任都避开这三月,以免上任后为了庆祝摆筵席而杀生害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今南京)刺史兼江宁军使期间,他以“帝王之德莫大于生”为题,上书唐德宗在天下州县临江沿城处,设置八十一处“放生池”,奉诏撰《天下放生池碑铭并序》,并立碑。

  宋代之后放生观念非常流行,大文豪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就曾为了给母亲祈福而放生。佛教高僧更是大力提倡放生。著名高僧永明延寿大师出家前曾是余杭县的一个库吏,生性慈悲,平时喜欢买物放生,看到被网捕的鱼虾就买来放生。他常常因救急买鱼虾等物命放生而动用库钱,后被发现,以监守自盗罪被判死刑。临刑前大师从容不迫,面不改色,大家都觉得奇怪,他说:“我因为放生救活的生命数以千万,趁此功德,正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能不欢喜呢?”吴越王听说后大受感动,便赦免了他,大师自此出家为僧,得道证果,后世尊为净土宗六祖。

  宋代高僧愿云禅师有一首《戒杀放生》诗,是佛门中流传最广的放生诗,寥寥数语,给人心灵极大震撼,道出了杀生及贪图口腹之欲吃他物命与刀兵劫之间的因果关系。诗云: 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夜半屠门声。

  愿云禅师认为,世人所贪图的碗里肉食羹味,其中包含着像大海一样深的被宰杀而生的怨恨,冤冤相报,难以平息;而世上凶残苦难之刀兵劫产生的原因,只要听一听夜半屠门里杀生的声音就知道了。

  明清佛教界积极提倡放生,尤其是云栖袾宏对明清佛教界影响极大。祩宏不仅宣扬戒杀放生的思想,而且在实际行动上于杭州城南北设上方和长寿二放生池,以利十方信众行放生之善行。袾宏在明末结社风气的影响下,凿建放生池、召集放生社团、修订放生仪轨、制定放生会约,对佛教的放生进行制度性的建构,从而使放生成为具有阶层组织、定期定量的制度,也使放生在精神上符合时代价值、在形式上组织制度化。

  近代弘一大师出家前多才多艺,在书画音乐艺术方面有极深造诣,名满天下,出家后持戒精严,夏天坐椅子时,都要先细心摇动一下椅子,以免误伤椅子腿下的小虫子。他本来打算抄写一本字典作字体样板,但写到字典中有关贪、杀类字时,心中不能忍受贪、杀等心念意识,很是难过,只好作罢。

  戒杀自然会护生,而以今天观念看来,护生则须学会人与生物、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收到环保之效。今天海内外积极倡导环保的人士,也从环保的角度认识到了戒杀、素食的好处,并加以提倡。而当代高僧圣严法师则针对现代社会人类贪瞋之心及愤戾之气炽盛的现实,提出了极具佛教思想特点的“心灵环保”理念,对于世道人心、世界和平益处实多。

  佛教的放生、护生乃至环保,最根本乃在护心,“心净则国土净”,即维护人生之心念,趋向和平安宁之大道,纠正心念偏向于贪瞋愤戾之恶性方向发展,防止心灵暴力之恣意纵横,这对于有效对治今天网络时代虚拟空间中恶性暴力极度泛滥、贪瞋心识极度炽盛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为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