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释

发布时间:2019-05-05 18:23:35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须菩提!佛的妙理是无穷无尽的,佛的妙理是无相的,无相的妙理要用有相的口舌去表达,只能说:‘不可说、不可说’而已,但为了消除众生的迷惑,不得已而说,实际上我并没有说什么,本来也无法可说,所以‘说法’两个字,只是勉强取的名称而已。”

当佛陀说完时,生命中充满妙智慧的须菩提,向佛陀说:“世尊!将来有许多众生,听了这些妙法,能生起信心吗?”

佛陀说:“须菩提!众生皆具有佛性的,只是未开悟而已,所以你不能说他们完全是众生,但也不能说他们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众生不过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一种现象,迷时是众生,悟后可成佛,就因尚未成佛,只好取名叫众生。”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白话直译:

须菩提听完话后,又向佛陀说:“世尊!您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其实应该是无所得才是吧!”

佛陀回答说:“是的!是的!须菩提!我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是一点点也没得到,因为凡是有得失的,都是虚妄心,不是自性本心,而自性本心是人人具足的,不用去得也无法可得,所以只能假藉一个名称,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佛陀再进一步解释说,须菩提!我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名称虽然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每个人的佛性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没有谁的高,谁的低,因为没有任何差别,所以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白话直译:

须菩提!未来众生如果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要以无我(没有自私心)、无人(没有对待心)、无众生(没有分别心)、无寿者(没有欲望心),如能照这样去修持,那就是修一切的善法了,修一切善法就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的意思。

须菩提!我所说的善法,其实是让人人的佛性渐渐地觉悟而已,一旦人人的佛性觉悟了,那还有什么善法可言,所以这里只不过假藉一个名称,叫做善法而已。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白话直译:

须菩提!假若有人拿相当于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须弥山堆满七宝(金、银、琉璃、琥珀、砗磲、玛瑙、珊瑚。)的宝贝去布施;

还不如有人助印这本金刚经,以这本金刚金与人结缘,甚至说经中的四句偈语(四句偈语前面已有解说),或是去修持并早晚读诵,或是讲给别人听,那么前者福德虽多,还比不上后者所得福德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于用所有的算术、譬喻,也无法相比、计算的。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白话直译: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你们不要以为我在度化众生时,会有我应当度众生的想法。

须菩提!你们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因为我度众生时,不执着‘我度众生’,也不执着‘谁被我度’,所以我没有众生被我度化的想法;反之,如果我度众生时,时时想着‘我度了谁’、‘谁被我度’,那么我就有所执着,有了执着即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须菩提!我在说法的时候,经常说:‘我’,那只是假藉的名词而已,实际上我已经没有我相了,也不会执着我相;但凡夫之人即不同,他们都认为一切都是实有的,所以才会贪得、执着,自己绑自己,永远无法解脱。

须菩提!其实‘凡夫’在佛陀看来也只是一个假藉的名词罢了,并没有所谓的凡夫,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只因目前迷昧,所以才称凡夫,一旦觉悟,哪里还有什么凡夫呢?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白话直译: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能以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佛吗?”

须菩提回答说:“应该可以的,应该可以的,应该可以用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不是佛。”

佛陀听完须菩提的回答后,解释说:“须菩提!如果能用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不是佛,那么你如果看到转轮圣王(管理四大部洲的国王,他也有三十二相。)你也会认为他是佛陀。”

须菩提听了之后,立刻禀告佛陀说:“世尊!我现在了解您的意思了,是不应该以三十二种相貌特征,去判断他是不是佛。”

当须菩提讲完时,世尊再说出四句偈语:“如果有人想见到佛陀的外表相貌,想听到佛陀的说法声音,因此每天焚香祭拜,祈求感应,这是迷昧之人的所作所为,而不知佛须在心中求,不是心外求,所以有以上行为的人,那是正路不走,偏走邪路,永远也见不到自性如来。”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白话直译:

“须菩提!我说一切有形有相皆是虚假,并不是说连因果也是虚假,你应该这样想:‘佛陀不是因为有圆满肉体身,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讲完了,再重复一遍说:‘须菩提!你要有这样的想法,佛陀不是因为有圆满肉体身,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那岂不是变成没插秧却有稻子可收成,这是不可能的。

我再告诉你,须菩提!你假若这样想‘发无上菩提心之后,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是空的,也没有因果,也没有轮回,人死就像灯灭一样,行善没善报,作恶也没恶报。’你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为什么呢?因为发无上菩提心的人,他们是不会说连因果都没有的理论,他们只是说一切不可执着而已。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白话直译:

须菩提!假若有一位菩萨积满恒河沙那么多世界的七宝(金、银、琉璃、琥珀、砗磲、玛瑙、珊瑚。)拿来布施,但是他执着于福德,那么他所得的福德虽多,却是有限之多;假如另外有人,他也修持菩萨道,同样去布施、去弘法,但是他心不执着功德,更没有‘我’的执着,进而成就‘忍而无忍,忍而忘忍’的自在境界。

那我可以告诉你,这位菩萨所得的功德超过前面那位菩萨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无则无极,有则有尽’,须菩提!更何况要做一位菩萨是不能受到福德的束缚。”

须菩提于是反问说:“世尊!为什么要做一位菩萨不能受到福德的束缚?”

佛陀解释说:“须菩提!菩萨为了度化众生,因此做了许多利益众生之事,但是他们做了之后,就不应贪想自己福德可得多少?执着自己功德可得多少?否则就会有计较得失之心,有了计较得失之心,就会产生烦恼妄想,这对修道人来说都是不好的,更何况是一位菩萨呢?”。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白话直译:

“须菩提!所以如果有人说:“佛陀有什么稀奇?他还不是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有个身体,需要两脚走来、走去,有时候还需要坐下来休息,还需要躺下来睡觉。”有这样想法的人,他就是未能了解我所说“如来”两字的真正含义。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我的肉体身只是方便度化众生的工具而已,只因众生迷昧于六道轮回,只能看到有形假相,不能看出无形宝相,所以我才应化一个肉体身来度化众生,但我的无形真身遍满虚空,哪有去、哪有来;哪有坐、哪有卧,因此没有所谓的来,也没有所谓的去,这才可称为“如来”,也就是我的另外一个名称“如来”。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 ‘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白话直译:

须菩提!假若有善男信女,将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所照之处叫做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共有三个千,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只是大千世界而已,但这已包括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是一佛所教化的国度,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如此,十方诸佛也是一样。)打碎成为微尘(细小的沙子),依你看来这些细小的沙子是不是很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当然是很多,世尊!可是这很多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会随着岁月产生变化的,比如说:微尘假若分化了就变成鄰虚(比微尘更小的粉末),假若结合了就变成小土块、小石头,如果变成鄰虚或变成小土块,那么就没有微尘了,所以佛陀您也不会说有很多微尘了。”

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所说的很多微尘,它只不过是暂时的假相,假名称它为很多微尘而已。

须菩提继续说:“世尊!您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其实也是一样,是由许多的小千世界结合而成的,小千世界又由许多星球结合而成的,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也只是假籍的名称而已。

为什么呢?因为假若世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真实的、不变的、永恒的,那么把它称为世界还合理,可是世界其实只是一合相,其实也只是假名而已,因为凡事有结合就有分裂,没有实在不变的,所以一合相只是假名而已。”

佛陀听完继续说:“须菩提!世界是许多东西的结合体,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可是它是变化、没有一定的、不实在的、它时而结合,时而分裂,佛陀也难以解说,可是世俗的一般人,却很欢喜去谈论它,而不知它只是短暂的现象而已,说来说去又有什么用,这就是众生贪恋眼前的事物,所以才会迷失本性的。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白话直译:

须菩提!假若有人说:‘佛陀常常讲到我见(自私的观念)、人见(对待的观念)、众生见(分别的观念)、寿者见(欲望的观念),是不是佛陀还有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存在。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像这样的人,能了解我所说的四见的含义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了解的,世尊!这个人根本不了解佛陀您所说的四见的含义;

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所说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为了断除众生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不得不如此解说的,但佛陀您早已断除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否则您怎能成佛呢?所以佛陀您说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其实只是一种假藉的名词而已。”

佛陀听了说:“须菩提!想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修行人,对于一切的佛法,都应当有如此的认知,如此的看法、如此的相信、如此的了解,要了悟佛法的真义,不要执著佛法的名称。

须菩提!为什么我说要了悟佛法的真义,不要执著佛法的名称呢?因为一切佛法的名称,只是为了度化众生,让众生了解而已。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白话直译:

须菩提!假若有人以无量无数的世界,然后将无量无数的世界都填满了七宝(金、银、琉璃、琥珀、砗磲、玛瑙、珊瑚。)拿来布施;

还不如另外有善男信女,发心觉悟佛道,依照这本金刚经去修持,或者只是拿四句偈语(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以及‘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还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经常读诵,或讲给别人听,或去演说给大众听,这个人所得的福报,胜过拿无数世界七宝去布施的人。

现在我告诉你们如何去演说?要演说时,心不能执著,这样才能一心不乱,在一心不乱之下,才能产生清净心,以此清净心去演说佛法,那才是无上的妙法。但是你们听了或看了无上妙法,仍然不可执著。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话虽然是无上的妙法,这些字虽然是无上的佛法,但那只是因缘说、方便说而已,所以你们仍然不可执著,应该把它当作那是梦醒一场空,是虚幻不实的,如泡沫之乌有、如影像之虚假、如露水之短暂、如雷电之刹那而已,你们应该有这种认识’那才不枉费我(佛陀)说这本金刚经的意义。”

佛陀讲完这本金刚经之后,德高年长的须菩提,以及比丘(受出家戒之男众称为比丘)、比丘尼(受出家戒之女众称为比丘尼)、优婆塞(皈依三宝的在家男弟子)、优婆夷(皈依三宝的在家女弟子),还有一切世间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六道之一,性好斗),听完佛陀所说的无上妙法,都非常欢喜,也都相信佛陀所说的妙法,愿意依照此妙法去修行。

以上就是金刚经的白话文讲解了,我们修行金刚经时也可以看看金刚经的译文和发音,这样的话能够让我们纠正发音,更好的去修行的。

首页1234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原文

  • 金刚经解释

  • 金刚经唱诵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