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纳兰婉如
当前社会,青年学子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就业难。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这句话在大学生中普遍流行。的确,改革这么多年以来,就业也从原来的包分配到现在的完全市场经济化,都由供求关系来平衡。
工作一方面是维持生存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人存活与世上,大多数人都是渴望通过工作来被社会认同和能为社会做贡献。可是,在当前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就业市场形势严峻。我们该如何获得工作的机会呢?该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该如何在这样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中保持正确的心态呢?
对于即将走出象牙塔,准备参加工作的学子而言,我觉得可以准备三个必需品去谋求工作机会,即:专业程度、良好品格、平和心态。
要让用人单位决定是否给你工作机会,首先取决于你能用什么去打动别人。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较高的专业素养是你扣开别人大门的敲门砖。要知道别人是请你去工作的,是希望你能通过所学为别人解决问题的,所以专业化越强自然得到的机会越大。
现在不少学子在学校不是很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而是认为可以通过走关系,或者凭相貌来谋取工作。当然在就业市场中确实存在着这些灰色地带。但是试想,若自身没有真才实学,别人即便碍于种种原因接受了你,可是你能赢得别人尊重的目光吗?若处处感受不到别人的尊重,自身又是半瓶水,在这样不自在的环境中,你能坦然工作吗?
良好的人品也是获得工作机会的助缘。一个有良好品格的人,处处让人觉得如沐春风,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体现较好的修养。相反,一个品行不佳的人,即使他时时刻意伪装,但是总会在不经意的细节中马脚毕露。所以平时就应该时时自律,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平和的心态也是取得工作机会所必不可少的。青年学子,往往未经世事,未免气盛、清高。自持高学历,对工作百般挑选,总认为这个委屈了我,那个埋没了我,这样就在挑拣中错失了机会。
和同学比较也是一大败笔。须知,世上人人的业力不一样,每个人的福德因缘也不一样,所以人生的起点和际遇注定都是不同的,故而也就无所谓公不公平。但是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机会,通过因地努力来弥补差距。若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那只能是自己让自己彻底的“不公平”了。
与这种心高气傲的心态截然相反的是过度自卑的心态。这两种心态在佛家而言都属于掉举心态。也许自身目前是有这样那样暂时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一切都是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今天和昨天不同,当下和刚才也不一样,一切都在细微变化着。若只一味自怨自哀,只能让自己处于消极的境地。所以佛家有云:因地修行,果地随缘。意思就是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正确的发心,然后破除万难的去做,不要计较得失,至于结局如何,只要是自己努力过了,就不要太注重结果的好坏。这真是培养良好心态的一剂良方。
对于已工作的人来说,“太累!”是这个阶层普遍的心声。累,既有工作本身带来的疲劳,还有心理上的疲累。的确,现在人才是供过于求,最不缺的就是人。工作说到底就是在处理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是普遍被职场人士认为最不好处理的。为什么呢?这牵涉的太多,而人人心上都有一个“利”字,“利”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是典型性的标志了。
所以很多人都成了工作的“奴隶”,工作没有让人觉得有乐趣,相反如围城:进去的想出来,在外的想进去。到底该怎样面对工作呢?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智慧无漏的佛陀就已经解决了。佛陀所用的般若智慧也同样适用于我们今天的职场,那就是:六度、四摄。在佛教中,它是菩萨道的修行,是开发无漏智,趣向解脱的法门。那么何谓六度呢?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何谓四摄呢?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布施:佛教中的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套用在工作场合中,我们可以修法布施。当别的同事遇到困难了,需要救急时,我们可以大方地把自己的智慧与他分享,耐心地教他,帮助他解决困难。每天养成用微笑对人的习惯,这也是在向别人布施友善,给人欢喜,广结善缘,营造良好的氛围。
持戒:是告诉我们在工作场合要守规矩,一切要按规章制度办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公司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工作制度。所以,我们就要做到入乡随俗,不要随心所欲,遵守工作制度、安然工作。
忍辱:在佛教原义中,忍辱的含义有三:耐冤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套用到职场中,就是要我们能忍受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要我们在与人相处时打开心量。要知道自己的双手尚且不一样,更何况来自不同生活背景的各种人。所以我们要大度能容,对别人一时的误解、曲解,要尝试着用平和的心态与别人做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而不要恶言相向,以恶制恶。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工作场所不是自己的家,自然有诸多不如己意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善于安耐境忍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