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大宝法王:活在这世界上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4-09-11 05:25:22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修行这两个字,就是修自己的心,然后用到行为上。

  修指的是心中的一种觉受,一种经验。譬如说:我们会在心中有一种慈悲、关爱或者智慧的感觉生起。但是,你光是只有这种感觉、觉受生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去行持它。也就是将内在的感受或感觉展现成外在的身语行为,或是语言上的一种行持。所以,修行,不是一个名词,它是一个动词。也就是:你要这么去做,你要努力去做,而不是口头上说说:嗯,我有慈悲、有关爱的心。这样是不够的。当你的心开始动了,譬如说:慈悲的力量开始动了之后,它就会带动你身体的行为、语言也跟着改变。然后,你会发觉你周围的环境也慢慢开始改变了。透过这样一种带动,慢慢你会发觉自己的家庭,周围的朋友,或者是整个社会,慢慢到整个国家,甚至是整个宇宙,它都可能会有改变。

  所以,当我们说发愿或者祈愿,如果只是心中发愿,口头说说,多半时候,很难真正有很大的影响,但如果你不仅是心中祈愿,它还带动了你身体跟语言的行为,这时真正的修行力量就能展现出来。......心的本质是什么呢?也就是清凉。清凉,也就是明、觉。它是非常光明的一种觉照力量,是光明的、透彻的、清晰的,能够看到一切、照见一切,这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它也是清凉的、喜乐的,有一种inner peace,内在的平静,当你具备的时候,就算你知道自己明天会死,你也知道这个光明的心是不会死的。

  人在死亡的时候,身心会分离,你会跟你所有珍爱的财物、家庭、亲人分离,但是唯一不会跟你分开的是什么呢?是你的善心。你跟你清凉的、光明的这一念心,是永远不会分离的。当你在逆缘造成的沮丧中,修行的方法就是:你要恢复到你心的光明,就像是让你的心回到温暖、清凉、光明的家。

  如果我们需要内心的平静,需要回复心的清凉与光明,要怎么做呢?我们先谈不如法的状况,就是不恰当的修行方式,这可以分为三种:

  不要把修行当作工作。  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  不要把修行当成仪式。

  不要把修行当作工作,所以,没有下班时间。

  首先,不要把修行当成工作是什么意思呢?工作有时间性,但修行不能有时间性。如果自己对修行没有养成习惯,突然间到了佛堂,努力一点、勉强自己一下,也许还可以修,但会觉得有点不舒服;进入佛堂前,什么都没有,到了佛堂,坐在垫子上面,感觉脑子空空的,然后好像要迎请那些善心,说:过来!过来!菩提心,你在哪里?善心,你在哪里?过来!过来啊!,这样就是勉强。

  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养成习惯!这不是说,要到佛堂里面去养成习惯,而是要在每天的生活当中、工作当中,一步一步去运用这些修行的心得,慢慢、慢慢把它培养出来,把本来就在心里的东西,展现、培养出来,这样你到了佛堂里面,就有感觉。

  这就像是我们运动或做瑜伽之前呢,要先暖身,不然就会不舒服,会伤身体。所以呢,修行不要伤自己的心,也要暖身,不要像对待犯人一样,马上去拷问他,「碰」一下想暴力解决;修行要自然、要平静,要不断不断地去习惯,不断、不断地去培养,这样,我们才能真的生出一种修行的心。

  所以,我们不要把修行变成是一种有时间性、阶段性的工作,像上班、下班这样来对待修行。我自己并不会这样,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修行中。如果我们没有修持的习惯,突然进到佛堂,坐在垫子上,反而会觉得不太舒服,因为你平时没有练习、没有观修任何的慈悲,一坐在蒲团上,看到前面有一尊佛像,脑中却一片空白,只好很刻意迎请慈心、呼唤悲心、勉强自己生起菩提心;但对于一个平时生活中都在思维慈悲的人来说,你看到了一个佛像,就会很自然生起慈悲心。

  不暖身就修行,你会伤了自己的心。

  有的人会发觉:怎么我一坐下来,说要观修菩提心,偏偏脑中出现的都是一些跟菩提心相反的事?这就表示:你在生活当中太少思维佛法了,你并没有去习惯、去思维、去观修慈悲心。这就好像不做暖身,就直接去做剧烈运动,很容易伤了筋骨或是抽筋;不先暖身就直接修行,其实你很容易伤到自己的心。我们可以从生活当中,慢慢的,从小地方开始去练习、观修这些佛法。如果用的是断除法,就要从大的地方开始去断除烦恼;如果用的是对治法呢,就要从小处入手,开始很细微地去对治烦恼。总之,如果能在生活当中不断去练习,就会发觉你很自然、不需要刻意勉强自己的,就能生起慈悲心或者菩提心。

  修行,它是一种习惯,也就是你慢慢、慢慢不断地去练习跟习惯的一个过程。它并不是一种,好像我马上修,我就马上得到一种什么证悟。

  我们就像是一个机器坏了,我们要慢慢看哪个地方出问题了,慢慢去修理,不能乱修,越修越糟就不叫修了,这样就不用修理啦!

  譬如说:我们常常要练习观修慈悲,但是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慈悲的对境,就是一个让你生起慈悲的情况,你却没有去练习,你生活当中也不去思维的话,那你一坐下来,就说:好!我现在开始要修法了,刚开始念:愿一切众生都得到快乐跟快乐的因,一念出来你都会觉得有些不舒服跟不顺口,因为你平时都没有想众生到底是谁,当你一念愿众生…的时候,可能忽然有点疑惑:咦?这个众生到底是谁?然后脑中一片空白。

  所以,修行是一个过程跟一种练习。譬如说「七重因果教授」的慈悲观修法,它的口诀是有次第性的,你要从知母、念恩开始,从自己的母亲开始慢慢的思维,然后一步步扩及到众生,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去练习,突然一下就想一切众生,你反而什么都想不清楚。这是我们真的要去好好思维的一件事情。

  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所以不要只增加次数。

  第二: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我们都修本尊仪轨,做四加行,你们说那叫功课,大家都说上师给我功课,很多人想要功课,领了功课就急着做,想要马上做完大礼拜,本来次数有很多,要拜十万多拜,我把它减少一点,剩一千,有人还是觉得很多,觉得次数很重要,急得不得了!

  但急着修没什么用啊!修行重点是信心的进步,不是次数上的进步。有些人做完四加行,回头一看,有的是什么呢?有的只是次数,只有数字增加,心里却没有什么改变。增加了几个零,结果还是零!然后fired,被当掉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信心上进步,这个考试就没过!

  有些人做功课,就像小学生交功课给老师,希望老师看了高兴:哦!我已经做完这四加行,看看啊!好像做完大礼拜,你就已经毕业了,上师就会说:哦,现在你可以修某某本尊了或修什么大仪轨了。不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不是上师所要看到的,也不是给上师看的,是让自己看的!要让自己的心成为修行,自己的威德、功德,要展现给自己、献给自己、给自己看。修行不是次数,也就是说,要增益(增长进步)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次数!修行不是外在的东西,修行就是:让自己的心成为慈悲心,让自己的心成为那个修行!

  很多人都急着完成大礼拜,觉得次数很重要,而且急得不得了!很多人大礼拜还会刻意选那种比较滑、比较平顺的木头,就可以滑得特别快。还可以跟别人比赛,好!我可以比他快!这个情况不太好,这样急着修是没有用的,因为修行的重点是心性,就是你自己的心性的进步,而不在次数上。这也不是一个上师想看到的。所以真正的四加行修持,像大礼拜、献曼达这些功课,都是自然的,都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当修行变成你的一部份,跟你是一体的,它就不会用完就丢。譬如说我观修了慈悲,我观修了这些法,并不会修完了就把它丢掉,而是自然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跟你是一体的。

  不要把修行当仪式,要看到背后的涵义。

  第三就是不要把修行当成仪式。很多人把本尊法当作一种仪轨,光是注意要打什么手印、念什么咒,却没想过要改变自己的心。密乘里面很多仪轨、手印、咒语,但那些外在仪式不是修行,重点是那个内容,那个涵义才是修行。

  譬如说藏密有四臂观音,好像观世音菩萨突然之间多了两只手,谁给的?是不是释迦牟尼佛给的啊?好像观世音菩萨做得很好,释迦牟尼佛就「钦此」多给了两只手?不是这样的。也不是藏人装上去的,不是我们藏人做的!还有千手千眼…哎唷!这观想倒是很难,有时候觉得那个千手、那个胳臂要长在哪里啊?其实,这些都是有含义的!四臂观音,代表着四无量心,就是无量的慈,无量的悲、无量的喜、无量的舍。

  以前传承比较严格的时候,一般人不会看到这种密法的本尊,修行人经过密乘的灌顶、口诀教授,才准去看这些密乘的本尊。那些有修行口诀的人,一看到四臂观音、看到那四只手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个涵义,就会感觉到那个四无量心。

  也就是说,密教的仪式、手印、咒语,重点都是在涵义。不要把那些珍贵的法,当成乡村的祭祀一样,把它做得很奇怪,不要这样!

  热腾腾、香喷喷的法,就在生活中。

  我们上面谈了三个不要,不要这样、不要那样,也许有些人会想:那到底要怎么修呢?

  其实,到处都是修行的教导

。譬如四季。冬天来的时候,一般人都知道要穿暖一点,但是一个修行人,不要只看这些片面,要看到季节无常性的一面,四季这样无常的变化着,却有着显相上的延续性,冬天走了春天会来,春天走了夏天会来…我们要看这个。四季就像轮子转动一样,这样无常的变化着。我们要看着,能够这样看,才能会看到那个热腾腾、香喷喷的法,就在生活当中。有味道的那个法,就在生活当中,不是在文字上面;在文字上的是干巴巴的法,我们要的是那个有味道的、四川口味的,就是说,热腾腾的、麻辣辣的这种口味啊!

  有人听了可能会想:噢!你是个法王,看起来当然很容易啊,你的生活再忙,也不会比我们世间人忙啊!你生活再忙,但是回到的地方就是寺院,很寂静、平静的地方,但是我们世间工作的人,在世俗的人呢,就上班哪!上班的时候很忙、很累、很烦恼,就回到家里也是,也有一大堆问题,要照顾小孩啊,要奉养父母啊…一大堆!这,我也可以承认啦!但是你们也知道哦,我也很想知道所谓人世间的滋味儿,出离轮回嘛,出离这个人世间,也要先尝尝滋味儿啊!

  热腾腾的法,就在生活当中,也就是说在我们生活经验中,所谓的佛法,不只是用耳朵去听,还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你就可以经验到:真正热腾腾、活生生的那个法,就在生活当中,人世间当中。所以,修行,就在你们的手中,用不用就看你们自己啊!

  很多时候,我们体会或者了解佛法,并不只是用耳朵去听闻而已,你直接的经验,譬如说眼睛看到的,都在告诉你佛法。就好像释迦牟尼佛,当时他走出了这个王宫,在四个方向,他看到的生、老、病、死这些景象,并没有人在旁边解释、分析说,这就是生老病死,而是他直接的经验,你直接能够体会的东西,就是佛法!

  大家都要知道:生活上、工作上,都是可以修行的啊!譬如说你在一个公司里面,你发明的产品,虽然是用来卖的,但是当你在设计或者贩卖的时候,就可以有供养人群、布施社会的心。就是说,质量让它好一点,对社会有奉献与帮助,这就是真正的菩萨行,真正的一个布施啊!布施的这种动机跟行为都有了,就像我刚刚说的,修行在你手里,就在你的工作里,只是你用不用而已。

  布施不一定要给一个东西,佛陀已经圆满布施波罗蜜,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穷人啊,他怎么就圆满布施波罗蜜的?我觉得重点在完全布施的这种心,佛陀在学道、修道的时候,已经完全布施了,他把未来完全布施给众生,因为他的未来是无量的,世间众生是无量的,所以他的布施也是无量的,他这无量的布施给无量的众生,刚刚好。不管是要卖、还是要给,有没有布施心,感觉就完全不同,没有布施心,明明是给人,感觉也像是用卖的。

  用发愿,为一天揭开序幕。

  所以,布施,发心是很重要。提到发心跟布施,我们每天的生活,最好也从发愿开始。就是早上一起来,心中忆念着皈依三宝的心,发愿自己一定要做利益他人的事情,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有了这样的发心,这一整天,就会成为修行的一天,慈善、美好、热呼呼的一天。

  另外一个呢,是工作的发心,我们一进到工作的地方或者公司,开始做事情之前,要发愿希望这份工作能带给他人快乐或者帮助,有了这样的发心与动机去工作,产品也会因此质量提升。

  用好的发心与动机,把工作的质量提高,就跟自己将修行的质量提高一样。

  还有一个,是对家庭的发心,譬如说自己有了孩子,就要发心把这个孩子教育成能够利益众生,对世界没有伤害,这样的话,养孩子也是修行啊!

  然后呢,就是感情的发心,对父母的感情也好,对伴侣的感情也好,要发心让这份对他(她)的关爱、感情,能够遍满,要互相珍惜,然后扩大这种珍惜的心到所有有情众生身上。譬如太太很有慈悲心,她就会感动她的老公,那位老公到花园倒水浇花,也会觉得很温馨啦!

  让每一天,都成为慈善、有意义的一天。就是这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