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寿寺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历经万历、康熙、乾隆、光绪历朝的数次大规模翻建,最终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皇家佛教胜地,曾是清代皇家祝寿庆典的重要场所。1985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在此建立后正式对外开放。万寿寺坐落在长河北岸,西直门外七里,苏州街的东南角,东距广源闸数步之遥,与今天的紫竹院公园隔河相望。整座寺庙坐北朝南,占地约48亩。有“京西小故宫”之美誉。万寿寺山门上方,有清顺治二年御赐的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
山门券顶绘有青天流云百蝠图,百只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飞翔于青天流云之间。红蝙蝠谐音“洪福”,整幅图案寓意“洪福齐天”,以此祝愿入寺者。
万寿寺深庭广厦,琼楼玉宇,雕梁画栋,极其宏伟壮丽。其间曲栏回廊,御书碑亭,青石假山,苍松翠柏错落有致。寺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各殿两侧有配殿配房。东路为方丈院和圃园,即僧人生活区。西路在乾隆年间改为行宫。
天王殿始建于明万历五年,清代重修,殿内原供奉布袋僧(大肚弥勒佛),护法神塑像各一尊,两侧为四大天王塑像,现已无存。
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重担,歇山顶,上下檐均饰斗拱,壶门,墙为朱红色。
大雄宝殿,内有三世佛、十八罗汉、倒座观音泥塑像。两侧金柱上,有乾隆帝所书楹联:“戒慧光中烟云皆般若;清凉界外花石尽真如。”清大太监李莲英为了恭维慈禧,特意命人制作了一个面似慈禧的观音像,慈禧的“老佛爷”之名由此而得。现在,此座观音像还摆放在三世佛像的后边。
作为一个皇家的祝寿场所,人们来到这里多为祈福,虽然寺里的游人稀少,但寺内处处可见这样的寿字牌,表达了人们对亲人美好的祝愿。
古代建筑上瑞兽的数量可以体现建筑的等级,万寿寺建筑垂脊上瑞兽的数目充分彰显了万寿寺尊贵的皇家寺庙的地位。
西路的配殿内正在展出的是“龙飞凤舞”徐州汉代诸侯王墓出土玉器。汉代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作为汉王朝的发祥地和两汉文化的集萃地,徐州的诸侯王汉墓出土了大量的汉代玉器。
“两汉看徐州,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徐州有大量的两汉文化遗存,如狮子山楚王陵、龟山汉墓、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羊鬼山展亭、汉兵马俑等。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强大的帝国孕育了强大的文明和灿烂的玉器文化
。万寿阁始建于明万历五年,清代重修,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原为藏经之所。民国时万寿阁毁于火灾,现有建筑为2003年原址重建,整个建筑恢弘大气。
作为北京市艺术博物馆,万寿寺的东侧常年有明清工艺品展览。明清两代,文化、艺术在宋、元基础上继续前行,经济的发展、皇家的重视和人文情怀的释放为明清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外贸易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明清时期工艺美术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在艺术风格上更为多元化。
万寿寺中路最北侧是御碑亭和无量寿佛殿。御碑亭内有石碑一座,碑上刻有乾隆二十六年御笔书写的御制重修万寿寺碑文。无量寿佛殿内原供奉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漆金铜塑站像一座,高约五米,现在放置着明天启朝所铸渗金多宝塔一座。
无量寿佛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中西合璧式院门,该院门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乾隆二十五年圆明园扩建之时引进西洋建筑法式,次年即运用于此处,券顶洋式做法源于法国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万寿寺中后部有一片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为观音,左为文殊,右为普贤。山后有两株古银杏树分立两旁,饱经沧桑的虬干枝叶高耸入云。
万寿寺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09:00-16:00
票价:20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万寿寺内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