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华寺微信招聘引4千人报名 应聘者多来自北上广
(新京报申志民)近日,微信一则题为“我佛要你”的招聘广告爆红朋友圈。广告来自广东韶关翁源县东华禅寺,结合动漫、音乐、时尚流行语等新尝试,迅速引发关注,几天来,微信阅读量超110万人次,包括APP运营、影视后期等8岗位吸引超过4000人报名应聘。寺院别出心裁的招聘方式也带来了争议。 东华寺“我佛要你”的广告在微信上已获得110万次阅读量 几日内,东华寺8岗位招聘已收到4000多个工作申请 “寺院唯一的产品是佛法,佛法商业不起来”,面对“炒作”、“商业化”的说法,负责寺院招聘工作的慧可法师认可新媒体的“威力”,这次招聘后打算继续用新媒体弘扬佛法,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慧可法师。 “本想收一二十份简历就满足了” 新京报:在很多人印象中,佛门净地应潜心修佛,为什么广招俗家弟子,还玩起了互联网+? 慧可:寺院有一个官网和一个微信公众号,一直由居士(义工)打理,我们发现,这种义务的帮忙没有持久性,经常会出现断档、长久不更新、与网友互动性不强等问题。这样满足不了社会对寺院信息的需求。 新京报:招聘APP运营、摄影师、文案策划等8个岗位,是出于什么考虑? 慧可:习总书记说,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将一些佛教经典,通过新媒体的形式传播出去。这是弘扬佛法的需要。 新京报:什么事情让你们觉得用微信公号、网站等如此必要,做这么大规模的招聘? 慧可:比如APP,大家都喜欢通过手机软件互动嘛;IT呢,搞佛学信息总是需要维护吧;影视后期,需要拍摄剪辑整理吧;文案呢,这需要写作能力很强的,修修改改,要变成书出版;活动策划,你既然用了APP、官网等不同平台了,组织居士、社会人士做些线下互动啊,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佛法。我们需要一些懂技术的年轻人加入寺院。 东华寺招聘产品运营、摄影师、UI设计师、文案策划、影视后期、新媒体传播、IT维护、活动策划8个岗位 新京报:怎么想到利用新媒体的平台去招聘? 慧可:过了年,我们和一些年轻居士探讨,居士们说,网络的方式比较好,速度快、成本低、易于传播、影响力也大。我们本想在网上挂个招聘广告,能收一二十份简历就满足了,但有居士说,师父这样不行啊,你挂招聘广告挂网上一年也收不到几个简历,得用微信,得用新媒体。 新京报:招聘广告的创意都是法师想出来的? 慧可:寺院法师平时以修行为主,打坐念经参禅等等,很少接触新媒体。几个懂新媒体的居士主动请缨,用什么语言、图片、音乐、漫画,都由几个80后、90后的居士负责,撰写招聘语、找人做动漫。 应聘者多来自北上广深 新京报:招聘广告一发出就受到海量关注? 慧可:是啊。没几天,招聘广告的阅读量超过110万(人次),4000人报名应聘寺院的8个工作岗位。挺意外的,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应聘。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华人也来应聘。一些朋友也给我打电话,说微信圈都在转发寺院的招聘广告,广告做得很有趣。 新京报:获得这么大的关注度,你是什么感觉? 慧可:如果按照佛法要素的话,认识都是一种缘分。我们通过招聘结了这么多善缘,是件好事。应聘的人多也好,少也好,都是一种缘分。 新京报:应聘者的来源和年龄层有什么样的特点? 慧可:我们统计了应聘者的数据,发现绝大多数都是80后、90后,并且以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为主。 新京报:一线城市青年想去寺院工作,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慧可:首先是广告很有创意,吸引了他们。我们也不好分析应聘者热衷寺院工作具体是什么原因,但现在不少寺院都举办禅修班,禅修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人不少,很多禅修者反映工作压力大,心里有困惑。 新京报:禅修中,年轻人遇到比较多的困惑和苦恼是什么? 慧可:苦恼很多,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年轻人就得拼命工作,身体心灵可能会受一些影响,有一些压力。于是到寺院来,通过禅修、佛法来减轻压力。应聘者中应该也会有人是以减压为目的。 东华寺全景 新京报:据了解,面试的微信群里很活跃,大家都觉得招聘过程中玩得很HIGH,准备面试的人是真想来,还是图个新鲜? 慧可:找工作嘛,现在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为了玩。多数都是对寺庙工作状态比较感兴趣。 另外,加入微信群的也不一定都是找工作的人,寺庙自古以来都是广开善门,不管你对工作感兴趣,还是对佛法感兴趣,都欢迎大家。 “佛法商业不起来” 新京报:4000人竞争8个岗位,淘汰率会很高。 慧可:4000人报名应聘,投简历的有四百多个。我们在广东韶关深山,地处偏远,有些人可能因为地方远来不了。我们会筛选真正适合愿意在寺院工作的人。 新京报:招聘的年轻人供职在什么部门? 慧可:统一都在寺院文化部门。一个是负责网络上的东西,文字整理、拍图片,法师出书也需要人来整理文字资料。 新京报:招聘中说“半月可在林中静寺松神经,半月可在都市work。”工作环境不固定? 慧可:因为是新媒体技术性工作,要考虑到在大城市做技术性的对接与合作,这比在寺院方便。所以,有一半时间可能在城市。 新京报:寺院提供的工资情况怎样? 慧可:招聘中几乎所有应聘者都没有问工资、福利等。但要告诉大家,我们要和社会上同酬。 新京报:岗位中要招聘“商业”摄影师,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 慧可:这是一些居士提出的建议,他们认为商业性的摄影师拍摄水准会高一些,会拍出一些符合市场和大众的作品来。这样写的目的是能招聘到高水准的求职者。 新京报:摄影师前面加上“商业”,会让人觉得寺院趋向商业化,或试图炒作。 慧可:寺院没有商业。我们不是公司,也不生产什么产品,如果一定要说产品,寺院唯一的产品就是佛法。佛法你怎么商业化呢?佛法商业不起来。 新京报:招聘广告用“我佛要你”,会不会有亵渎佛祖之嫌? 慧可:既然面向社会招聘,寺院就得考虑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做。不管做任何事,总有人有各种想法,我们阻止不了,但我们的初衷是招募优秀的人来辅助寺院,弘扬佛法。 法师没法变成互联网“达人” 新京报:你认为寺院能给将入职的年轻人带来什么? 慧可:自古以来,大家对佛教的印象是比较平和,没有人会大喊大叫大吵大闹,都是安安静静,很庄严的。我想这种氛围会让他们安定下来。 新京报:这次互联网+招聘有什么心得? 慧可:这次招聘,通过新媒体手段是无心插柳,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这说明,网络和手机等技术方式是很好的平台,千年古刹也不应该拒绝这些平台。通过招贤纳士,以专业的方式更有利于弘扬佛法。 新京报:寺院住持如何看待互联网?如何看待互联网弘法? 慧可:住持当然支持互联网等技术方式,如果不支持,我们现在也不可能招聘这么多新媒体的技术人才。我了解到,方丈支持年轻人加入佛教,对年轻人来说,如果不改变方式的话,就没有办法与年轻人对接、互动。 新京报:东华禅寺是座千年古刹,互联网会给寺庙带来什么改变? 慧可: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可以把工作效率提高一些,互联网会让更多人、更快地了解寺院,了解佛法。 新京报:法师们用互联网的东西多吗? 慧可:寺院很多法师都有微信,开通微信是因为用微信比打电话便宜,便于交流。但僧人们并没有微信依赖症,大家的目的还是潜心修行
。我们吃饭、打坐、上殿等,都不允许带手机等互联工具。 新京报:有培养自己的法师变成互联网达人的打算吗? 慧可:法师就是专业修行的,怎么变“达人”啊?除非此前已经精通互联网专业了。我们寺院的法师,绝大多数对互联网专业技术不懂,我们还是认真修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