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云舒,惯看桑田变沧海;古往今来,多少故事笑谈中!朋友们,今天给你们讲一讲少林寺,一座典型的北方丛林。少林寺位于中岳嵩山少室山下,背依五乳峰,面对少溪河。常住院为典型的以中轴线为中心,依山就势步步增高。寺外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等如群星拱月,浑然一体。明代人于宝这样来描写少林寺的位置:“钟天地之腹心,夺人间之秀气。去邑西二十五里,祖庭少林,穹壤极美。于面则少室前朝,盎于背则五乳后倚。钵盂、香炉居其右,太室、玉女绕其左。仰视蟀嵂,千寻下临;峥嵘万仞,地灵人杰。奇哉一览之中,水秀山明;美哉四维之内,即是极乐世界。
是的,少林寺就是这名山秀水中的古刹名寺。是佛是居,天赐山中一道场。一溪清水从寺前潺潺而过,夏雨过后,溪水微涨,荡起漪漪浪花,这便是清代人朱枫诗中的“清溪锁少林”了溪上原有一桥,乃清道光二十六年所建,称“少阳桥”,古人赞它为“龙脉所关”,乃“一寺呼吸之处。”年深日久,桥虽已塌,遗迹尤在。今日在原址上又建一桥,宽敞通达。少林寺山门,一座伟岸的清代单檐歇山顶建筑,高12.7米,深7.8米。创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此前天王殿即是山门。山门前额上方高悬一金字大圆,书“少林寺”三字,匾正中上方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乃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圣祖玄烨所书。
大门两侧有一对直径二米多的圆窗,似一对慧眼,放射出少林千秋灵气。山门建在约2米高共17级的台阶上,望之巍然。大门两侧又各有一掖门,可供运输物资进出之用。山门两边“八字”侧墙之上,书有巨字“大乘胜地”、“禅宗祖庭”为登封书法家宋书范1980年所书。笔力苍苍,气势惊人,八字如八大金刚而拱立。门前又有石狮一对,蹲在近1米高的雕花须弥座上,既威武可怖,又慈祥可亲。石狮应和山门同时而立即刻于1735年。石狮左右有一对夹杆石,是插旗杆用的,据说明代少林寺内和尚卫国有功,御赐旗所立,想当年旌旗入云,显示出少林寺的一派军旅威风。山门东西又各有一石坊,立于通道之中,俱为二柱单孔庑殿顶建筑。
各6米高。东石坊题额为“祖源谛本”。对联为:“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心传言外,十方教法是初源”,道出了少林寺为禅宗之祖的历史。东石坊内侧横额书“跋陀开创”四字。横额正中“徽国之章”及竖刻“中嵩子书”四字,额末署“嘉靖二十三年五月吉日字,说明此石坊是1544年明徽王府出资兴建。西石坊内侧题额为:“大乘胜地”,对联为:“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面接高峰,静夜风闻子晋笙。”上联谈二祖求法,下联讲这里面对嵩山子晋峰,夜静时可以聆听峰上的箫声。此坊的外侧题额为“嵩少禅林”,并有“首阳道人”书字样对联为“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六六玄峰,翠峰光连万壑云。”
上联讲二祖庵上的四井典故,下联说少室三十六峰的奇景,情景交融。西石坊也是明徽王府出资,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山门整体布局宏大,构建完备。山门内弥勒佛坐像一尊,袒胸露脐,笑口常开,盘坐于佛龛之内,佛龛后面有一木雕韦驮立像,金甲着身,金刚杵在手。韦驮者,佛寺之护法神也。进山门至天王殿间的雨道两侧,有碑刻数通(过去更多),俗称碑林其实,碑林也应包括天王殿后至大雄殿,这里也是古碑如林天王殿前名碑有明代的《豁免差粮碑》、《月舟禅师碑》、清代的《禁焚山林碑》、《承修少林寺工程碑》及现代日本、美国等洋弟子归山朝圣碑。
天王殿后有元代圣旨碑数十通,尤其是新刻的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访少林寺时题写的“少林文化,世界遗产”碑。甬道上有银杏5株粗者腰可五围,树龄均在千年以上,是少林寺历史的见证,弥足珍贵。甬道东侧大院为碑廊。这里原是“慈云堂”。慈云堂始建于北魏,康熙间重建于地藏殿之西北,雍正年间重建少林寺山门,将慈云堂移建于此。慈云堂大门两侧有对联为:“谁开东土西方法,人在千崖万壑间”,既有禅味,又有诗意。1984年重建时,收集散落于各处的碑刻集于此,称碑廊。现碑廊共有碑刻106通,包括北齐1通,唐代6通,宋代5通,金元15通,明清76通,年代不详者3通。这里有唐武则天诗碑,宋《少室三十六峰碑》、《苏东坡观音赞》碑、二祖诗碑等。
元代正德八年少林寺提点僧智利所立的《少林寺月岩稽首赞》,乃是一篇妙文,《少林寺月岩稽首赞》曰:“幻人呈幻事,依幻非真相,真灭幻亦灭,了无相可得。”诗下有刻画一幅,画一菩萨仰卧于一舟中,向空中瞭望。空中几朵白云,托着一轮月牙。诗画相配,是对“禅”的深层理解,显现出佛法亦即禅的境界的空灵和广大。还有明万历丁年(1617年)少林寺僧通祥所绘的观音卖鱼图。观音菩萨手提鱼篮,飘然而至。上有诗曰:“步出香山紫竹林,乘风飞渡水云津,卖鱼曾入金沙市,点化时人妄想心。”绘出了一个活脱脱的观音说法境界。少林寺所存晚清碑刻很少,而这里清咸丰元年(1851年)的一首赞扬达摩面壁之石的诗,可谓清代晚期诗作的代表。
诗曰:“是人是石?是佛是僧是精气、神凝聚而成。本无我相,何色匪空?本无定在,不灭何生?师自不识,孰识师容?不息则久久则微,何以贯之惟一诚
。儒耶?释也?人耶?石耶?冥冥者迹也。”达摩面壁的“精影石”代代有颂,这首诗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赞扬达摩精神。诗为当时的河南知府贾臻所作,天津人张瑛书法,颇得其妙。碑廊处,嵌有石刻数方,颇得雅处。最引人注目的是观音刻像碑,高近1米,宽45厘米。观音双足立于莲花之上,手提长长念珠,安详自然。刻工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旁有宋苏东坡的《观音赞》,文曰:“少林素壁,不以为碍;弥天同辈,不以为泰。稽旨六师。昔晦今明,不去不来,何损何增。俯仰屈伸,三十一年,我虽日化,其谁能迁。”为金章宗明昌三年二月(1192年)卢明书,由郑州普照寺僧人守辩模刻于金大安元年(1209年)。再者是金元光二年(1223年)所刻“二祖慧可大师像”,为当时嵩山大法王寺嗣祖沙门祖昭所绘,少林寺住持僧东林志隆所刻建。祖昭所绘之像,颇有仙风道骨之韵,使人能感受到二祖刻苦求法,翻然生悟的精神。上有庐陵人李祯(号无余居士)题诗一首:“稽首我师,禀大根器,舍身求道,何况于臂。臂断心安,孰能描绘,难心赞扬,摩诃般若。”是对于绘像的最好说明。在画像的一侧,又有一首赞偈,为中都仰山嗣祖沙门行秀所写,偈道:“众口销金唤祖师,而今悔不慎当时,当时早荐浑命底,未肯求人断支。”似乎是替二祖有些惋惜。
杏树下西侧为“西来堂”,现为“锤谱堂”。原“西来堂”又名“西来庵”,为清康熙中期间寺僧真喜创建,乾隆道光时都曾重修。“锤谱堂建于1985年,为四合院长廊,共42间。内有14组少林武术套路塑像:第一组为“佛祖坐禅”;第二组为“跑经绕佛;第三组为“八段锦”;第四组为“小洪拳”;第五组为“大洪拳”;二拳为少林拳基础;第六组为“六合拳”,传为由赵匡胤的三十六路拳和六步猴拳演化而来第七组为“通臂拳”,据说为通臂罗王所传;第八组为“罗汉拳”,《少林拳谱》道:“罗汉拳是少林拳的核心,含龙、虎、豹、鹤、蛇五拳之精华”;第九组为“昭阳拳”。
有诗道:“名扬天下昭阳拳,坐势坐山少林传”;第十组为“少林功夫、贴壁功、壁虎功、练吊功、桩功、掌功”等少林绝技;第十一组为“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第十二组为“小山和尚挂帅出征”;第十三组为“月空和尚平倭寇”,再现少林武术的传奇与辉煌第十四组是群众练武,表明少林拳已传至民间。共塑像215尊单看有神,通看有路,是了解少林寺少林武术的形象教材。进山门、沿中轴线正北便是天王殿。天王殿、大堆宝殿、藏经阁合称佛教三大宝殿。所以天王殿应是随寺而建。元代1334年曾改建,1343年又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四架的重檐歇山式殿堂,据清乾隆三十三年《少林寺志》称,殿外悬面有“天下第一祖庭”的六字匾。
现在少林寺山门前额的康熙御书“少林寺”三字大匾,当时也悬于天王殿外。现天王殿为1981年照原图修建,1982年5月25日竣工。投资31万元。“天王殿”顾名思义,即安置“四大天王”的殿堂,“四大天王”为护法之神,亦称“护世四天王”。印度佛教传说,须弥山中有一键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之,各护“天”。塑白色像者手持琵琶,为东方持国天王;塑青色像者手持长剑,为南方增长天王塑红色像者手绕缠一龙,为西天广目天王;塑绿色像者为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一伞,左手持一银鼠。四天王后世亦称四大金刚。殿前上方“天王殿”三字为当代书法家楚图南所书。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这了,麻烦给小编点个大大的赞呗!!您的关注和点赞,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嗯~,360度各种姿势来求赞求关注!! (^o^)/动动您发财滴小手,举手之劳└(^o^)┘感谢各位看官们!!我们下篇文章见。是续集噢!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