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如何做有智慧的家长(一)

发布时间:2024-10-25 05:21:31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如何做有智慧的家长(一)

来源: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作者: 皇甫军伟

下面进入我要讲的智慧层面的东西。

很简单的几个字,这几个字像几扇门一样,每个字背后都是很大的空间,今天来听这场报告,不要学会“你该怎么做”,首先我要问你们:你们脑子里面是否清楚,你们不该做的是什么?如果你天天做不该做的事情,再教给你两招应该做的,也没意义。

“知止”——止、减、俭。停止的“止”,这个字有大学问,关于这个字有一本书,叫《止学》,你们有时间见到这本书可以买来看看,不是我写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人写的,这个人在三字经里面提到过,他是文中子。我相信各位家长看到这篇文章里面的每一句话,你的心都会为之一振“原来是这样”。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家长不是说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做了很多你不该做的事情,停不下来。今天听到这个字——止,我们回到家,看到孩子在你面前有一些不良习惯的时候,你能不能收住自己不去干预。但这只是一个点,我首先让大伙儿反思更大的面是你不该做的事情有哪些。这个清晰出来,如果清晰不出来,不要去谈我该怎么做,我该做什么,如果这个不清楚,该做什么都是无效的。其实当不该做的事情,我们清晰之后、止住之后,该做的事情很少。

我原来有一句话:教育需要我们做的并不多。整个教育的过程,我总结了一句话:三分的点悟,七分的等待,不需要忙活太多。“三分的点悟”学问在什么地方?在这个“点”上,你能不能够抓住这个点去动,如果不在点上动,这个动就是不该的,做事做不到点子上的人,他再忙、再辛苦,他的努力是徒劳的,甚至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障碍。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教育的过程三分的点悟,我们碰触孩子的时候,我们的话要尽可能的简单,尽可能的少说,但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心有所动,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我们的语言而开窍,开窍就叫悟,这是教育的过程中的第一点。为什么要“止”,教育需要我们做的不多,“三分的点悟,七分的等待”。我刚才提到我们深圳的家长的浮躁和功利的现实状态,你们非常缺乏的是等待的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句话:教育的聪明才智来源于你足够的耐心。如果没有耐心,你谈不上教育。所以要知道“止”,当然这个字《大学》的七证里面提到过,“知、止、定、静、安、虑、得”,这七证这是求学的七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知,我们要了解,刚才我们已经谈到了,现在的基本状态,我们的家庭教育的基本认知。第二个要做到的事情就是止,很多人把孩子教育得很费劲,很痛苦,很无奈,并不是因为他不去做事情,并不是因为他做的事情太少,而是因为在错误的状态下,他不知道止住自己,把这种努力变成了对孩子的干扰。

“减”,现在全国的家长应该用减法做教育,我们脑子里面的东西应该尽可能的去掉很多现实的让我们浮躁的东西。包括我们听到所有的教育,什么赏识教育、惩戒教育等等各种各样的教育,我们听到的所有的教育只是教育这个概念的一个侧面,而不是教育的全部,不要希望我们得到某一个专家的指点。这个专家其实对教育者来讲是有局限性的,教育需要的是“大家”,是大师级的人,因为是面对生命的问题,每一个专家都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听到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只是教育这个概念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另外,所有的这些概念都会在一个点上聚集。这一个点,我们怎么在内心里面清晰出来,就要用减法面对现在孩子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回家要想的第一件事情是孩子的哪些事情我要放,而不去管。因为一流的孩子、将来成才的孩子,绝对不是管出来的,是放出来的。现在的家长为什么不敢放,因为我们心里没底,没办法,知道管不对,回到家还要继续去管。所以要我们从脑子里面,从我们的意识里面放掉很多干扰我们的因素。最值钱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呢?是由心而发的,就是孩子瞬间给你一个表情,是你当时内心想表达出来的东西,不是你情绪层面的,情绪是心的表层

。也就是用减法,让教育回到最原始、最有力的那个点上。

“俭”,这个字反映了整个教育的过程和人成长的过程,是在非常朴素的状态下。现在的教育五花八门,太多了,真正的教育是及其朴素的。朴素得就像我们天天喝的水,家里面吃的米饭一样。我们过去有很多知识程度不高的农村老太太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原因就是她守住了这份教育的朴素。尤其我们深圳发展这么快,不要因为社会的发展速度,而改变了我们对教育朴素的坚守,要守住教育成长过程的这份朴素。

第一个字讲完了,我们回去思考,哪些事情不该做。第二个字是“定”,我们家长普遍缺乏内在的定力,在这儿听专家说得挺好的,挺对的,出门之后看到各种辅导班的广告,另外有一群人围着看的话,大伙都报了,我不报不行。我并不是说课外辅导班不好,而是以这种现象来理解我们内在的教育的定力。我们在社会上发展需要定力,教育孩子更需要内在的这一份淡定、这一份稳定,我们不稳定的话,我们定不住自己,我们内心的波动都会带给孩子内心情绪的波动。为什么有的孩子不自控,孩子习惯不好,孩子坐不住?别忘了旁边有一个强大的震源,这份震源就是我们做教育不能够稳定的内心。当然这个内在定力的提升绝不是买一本书看看、听一场报告,它是一个不断的积累。我用了两个字,很多家长能够接受,这种内在的定力不是学来的,是“修炼”来的。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在给你提问题,表现出一种困难,但是面对困难的时候,你能不能表现出内在的淡定,内在的稳定。

这种“定”本身表现为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甚至仰视。至少我讲这句话,我能做得到。所有的孩子面对我的时候,我对他们的那一份接纳,甚至仰视。仰视是个什么概念,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听课,我让所有的学生站到椅子上听,我坐在这里,所有的学生俯视着老师给他们讲课,我问他们站着听的感觉好不好,他们说:“太舒服了,早就想这样看老师”。然后我对学生说:“我希望这一生都要以这样的眼光看待你们的成长”。上完课所有的学生给我写的感想让我十分感动。可能这就是教育,但是这需要内心有非常强大的定力。为什么我们定不住自己?我们内心立足的空间、我们站的地方不对。

在我的教育信念里面有一句话:教育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它是一个直面生命的发展和一个人心智发展的问题,而绝不是考上大学,将来干什么,能挣多少钱。如果这个问题我们不清楚,等孩子过了30岁,他会找我们来“算帐”。家长做教育要能够立足于这样一个点,立足于生命对生命的感动。我在讲家庭教育的时候,我加了几个字,“用孩子的生命感动父母的生命,用父母的灵魂唤醒孩子的灵魂”。这句话是一个标准,也是一个高度,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我经常问孩子们一些问题:“你能不能用五分钟时间回忆起来,你十几年来,父母最让你感动得事情”。很多孩子想了五分钟还是想不起来。有时候我问父母们:“你的孩子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我们的家长脑子里马上想到“我病的时候”,我问的是你不病的时候孩子有没有让你感动过。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长说“我病的时候孩子给我端过一杯水”,或者“孩子给我煮过方便面”。现在我问当你不病的时候、非常平淡的时候,孩子的一个小动作能不能带给你一丝感动,如果没有一丝感动,你基本上失去了你作为家长的教育状态。也就是说,你的心接收不了孩子情绪发过来的信号,接收不了他的信号,甚至接收的是乱码的话,你就没有表达的依据,你说什么都不恰当,你说什么都让人别扭,这是我们立足的空间。本来我提出来的这个教育理念,是我自己、也是几千个孩子用他们的生命感动了我、唤醒了我对教育的重新认识。可能在七八年前我对教育的认识完全依仗于学识、知识,可是后来我发现,这些东西有时候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没用的,那需要另一份的东西,这份东西就是发自你内心的,源自你生命本身的内容,说这句话,也是几千个孩子给我撞击出来的。我要求老师的话,这个标准太高了,我要求我们的家长不为过。因为这两句话里面,把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把教育的本质全部展现出来了。我希望立足于生命和孩子的心智,甚至孩子灵魂的发展角度。

反过来你们和孩子之间有没有互动。我经常让孩子和家长之间做一个实验,相距一米的距离相互对视,能坚持5分钟算及格,有的看不了两分钟,要么家长眼神转了,要么是孩子笑着跑了,尤其是母子、母女两个人相对时,一个人痛哭流涕,一个人嬉皮笑脸。现在我做了大概1000多例这样的实验,我发现很少能坚持5分钟,两个人都能很温和的看着对方的感觉。如果这种感觉没了,父母和孩子之间这样一种内在的传递没了,你们学再多的教育都是无用的、徒劳的,因为彼此间接收不到相互的信息,因为这份信息是不需要语言表达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多的交流是非语言的,当非语言无效的时候,努力追求语言表达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太累了。这是立足的空间,刚才我讲的那句理念“用孩子的生命感动父母的生命,用父母的灵魂唤起孩子的灵魂”。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