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7.识出六门

发布时间:2024-08-31 05:23:05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三)理事体用 7.识出六门

僧问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曰:「如何是出门不见佛?」

(识起迷情于出门不见佛,吾人六根门头入六尘境而着境时,体性空相趋灭,而现识缘心所现之境像,若有所黏着,佛性即不见也。)

禅师曰:「无所睹!」

(六识出六门,无所染着,亦不住佛性之觉知。)

僧问:「如何是入室别爷娘?」

(用毕归体,即达本源,更不知觉体之存在。)

禅师曰:「无所生!」

(本自空相,何有生灭!诸法起生灭,生灭灭已,即无所生之境。)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吾人每天生于十八界中,照缘、用缘造无量业,当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真如性,对色(显色与形色)、声、香、味、触、法(概念及直感之对象)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等了别作用,而生起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此识、境、根三者必须同时存在,即入十八界中。

一般人都有一错误的认知,以为六根、触六尘、生六识等作用,都是六根真如之性用。实不知六根真如见境是间接地以八识本心所见之相分为所依托之缘。当一切尘境来时,先鉴照到的是第八意识本心,本觉先知悉尘境后,产生相分于本心中,当然此心是诸根所依,所以八识心中依缘起见、闻、嗅、味、触、心等真如性用。此等性用起于第八意识中,遇缘依次产生法性、法相,当此法相为物像时,当为见性所依托而现相分,此时眼识当能间接地从八识相分中,缘其所依缘,而间接地能见外尘之相。修佛法者若能真正开悟,始能体知世尊所开示的唯识之理。

要证明眼识依托八识相分由见性来见者,就要撇开眼根正常者之见。我们以眼睛瞎者来言,当此人眼根不能以光明见世间物时(动尘),尚有能见黑暗的一面(静尘)。再如有眼睛瞎掉后,有缘能修「乐见照明三昧」,只能去眼根之间接所见,而真依八识见性来看到十方界之一切相及人物。这足可证明六根真如只是一个工具,用不用它都能以见性真如(或其它五自性─闻、嗅、味、触、心)来见世间相或超世间行相,《楞严经》言这是半头天眼,不需透过凡夫诸根才能产生性用,所以眼根瞎掉者还可以看,显示胜义根见性不坏。六根出六门能不染着, 可以说不入流,不入五尘之流,得外境解脱、清净了。若再去除瞋心,身见、疑心病、戒取见,即能得须陀洹果了。

2.释题

本公案名为「识出六门」,初基修行者要能知五蕴身心虚假不实,应该断其坚固妄想,以及虚明、融通、幽隐、罔象虚无颠倒妄想等,此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恶。修得五蕴破灭,行者还是不能舍此五蕴身,还是要依此五蕴身来度化众生。学佛离不开世间觉,要有境来磨,才知自己修得好不好,有无解脱知见。所以行者处于世间中,与众生因缘搅和,但不失本真;六根出六门而能不染着,能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成就行者度众生间行诸佛事,自在无碍于心,不现踪迹于外。随时了知众生因缘,但不为法所缚,出门无所睹,入室别爹娘,而所挂碍,如是即是悟道者之风范。

修行过程间行者要有正知见,能度过五蕴魔相不着外,还不能有证得什么果位想,这是般若波罗蜜多智。修佛法要能懂能做到,尤其是心清净度,心净者才能有果位,不是有些世间禅定真如所现境界,就说是已得解脱,这种将成大妄语而入无间地狱。

六识出六门不能染着,讲起来很简单,但有境来磨,就会显现出定力与智慧来。天竺四祖优波毩多尊者,善于教 化无知弟子,未得谓得,未证谓证,都经过祂神通变化力的考验,让您现出您什么果位也没有。譬如说有位族姓弟子,依祂修学,得世间初、二、三、四禅而已,却自认为已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世间禅怎有解脱知见,结果经尊者一考,此弟子什么果都不是,请看毱多尊者的教法。《阿育王传》卷六中云:「摩突罗国有一族姓子,诣尊者所出家。尊者教使坐禅,便得世俗定,初禅、二禅乃至第四禅。得初禅时便自以为得须陀洹,及得二禅谓得斯陀含,三禅谓得阿那含,四禅谓得阿罗汉,更不进求上胜之法。尊者敕言,汝莫放逸,应求上胜法。答言:我已得阿罗汉,更求何胜法。尊者欲化度彼,作善方便而语之言:子汝可游化诸聚落,于是受教遂便发去。尊者即于道中化作贾客,复化作五百群贼来破贾客杀害斫刺,族姓比丘即生恐怖,自知非阿罗汉(注:因阿罗汉应无恐怖心起)。而作是言:我虽非阿罗汉,是阿那含。时彼贾客亡破之后,有一长者女语是比丘言:阿阇梨!将我共去。比丘答言:佛不听我与女人独行。长者女言:我遥望阿阇梨而随后行。比丘怜愍故相望而行。尊者复化作大河。长者女言:阿阇梨度我过河,道人在下流,妇女在上流。妇女堕河,佛听比丘水火难处捉妇女出。妇女堕河,语比丘言:救我此难。尔时比丘即便捉出。当捉之时,生细滑想,便起欲心,于是自知非阿那含(注:阿那含应已断诸欲)。出河已竟,女作是言:阿阇梨活我命,即是我大家(夫婿之意)。道人心生交通之想(注:心已有所想淫欲,已非斯陀含),捉女人手将向屏处欲共行欲(注:又有行动而起,更非须陀洹)。乃见是尊者毱多。毱多语言:汝得阿罗汉?云何如此?!尊者即便将至僧房,教其至心忏悔罪咎,为说法要即得阿罗汉。语使着筹于彼窟中。」经云得须陀洹果者不堕三恶道,所以若修行人不断淫欲心,堕三恶道还是有机会的。

3.玄祥释解

僧问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曰:「如何是出门不见佛?」

一日有僧问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说:「出门不见佛是什么意思?」修行人不是闭门而修,佛法要能从世间觉,所以应从世间事中去觅佛踪。如何是出门不见佛呢?佛者觉悟之人,虽言有所觉悟,当要能六根清净,六根入世间而不见世间事,简单讲就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嗅而不觉、舔而不味、触而不觉等等,这样也可以说是出门不见佛了。

唐代舒州投子山大同禅师者,是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法嗣,大同禅师是安徽省本州岛怀宁人,俗姓刘氏。幼岁依洛下保唐寺的满禅师出家。初习安般守意禅观。次阅华严教发明性海,复谒翠微山法席顿悟宗旨,由是放任周游归旋故土。后隐投子山结茅而居。一日赵州从谂和尚至桐城县,师亦出山途中相遇未相识,赵州潜问俗士知是投子。两人即开始大谈禅机,因而受教者越多。大同禅师着有慈济禅师语录、投子和尚语录。

按语说:「识起迷情于出门不见佛,吾人六根门头入六尘境而着境时,体性空相趋灭,而现识缘心所现之境像,若有所黏着,佛性即不见也。」佛性本自具足,不假功修,但众生迷误已久,不知佛法真实,常以六根缘境为我、我所,而沉迷于五欲中,造无量业,终而长期迷失六道轮回中。

大同禅师曰:「无所睹!」

大同禅师说:「修行人一入世,六根对于六尘境都能无所著,有所著即心乱矣!攀缘心一乱,佛性即不显矣。」所以大同禅师言,六识出六根门头,要能做到无所著境,有觉而能无住,是谓无所睹。

按语说:「六识出六门,无所染着,亦不住佛性之觉知。」佛性本有其各种真如性,能有见、闻、嗅、味、触、心等真如自性会应各种因缘产生其境,但重要的是修行人要能无所执其境,不取善境、恶境分别想,若行者强安一名相给所知、所见之相者,就是有所睹了

。修行人一有所睹时,烦恼心即随之而至矣。

僧问:「如何是入室别爷娘?」

此僧又问:「那如何又是入室别爷娘呢?」修行人虽六识出六门应保持一无所睹的心态,当然就能无有挂碍的心念起。所以当境迁性移时,觉知性回归到本体空境,就如告别外境诸现象,此种情景就以外境比做爷娘,别了爷娘后也不能再有思念心起灭。行者也就是要做到「船过了无痕,鸟过道空无。」若有些行者,遇逆境时,当下心能如如不动,但一回家后却常起妄想之念,进入无限情见中,这就是没有入室别爷娘。

按语说:「用毕归体,即达本源,更不知觉体之存在。」一切法都是因缘法,因缘生诸法,缘灭法当灭,悟真心者,此心最威、最灵,遇境似有、境灭还无,行者应缘中以真性主行,真心起用时也没有妄想心相随。行者遇缘、应缘过后,更不能再有回忆、起情见之毛病发作。

禅师曰:「无所生!」

大同禅师说:「诸法本来是遇缘才有,缘灭法灭,没有执取其境,当然就无所生了!」禅宗行者的自在无碍,在于佛性的任运得体,能觉而无所不知,知后能不着其境,这就是做到「来无所黏、过无踪迹」的功夫,这样才能不为法缚。

按语说:「本自空相,何有生灭!诸法起生灭,生灭灭已,即无所生之境。」佛性本具「空、有」两面,空者即能生万法之本,不空者能起万法之用。本体是空,是不生灭法;应缘生法是生灭法,是佛性有相之性用,在用中或应缘后,都能无有所著,这样才能达「空有不二」的圆融境界。

(2005.02.22.撰于法尔)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