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浙江画家张觉明女士得范古农居士介绍,向印光大师写信请求皈依。大师慈悲允许,回信开示:“昨接汝及范古农之书,知汝宿世固有善根。然犹以文人习气未除,几致不得实益。今则实行其事,犹不知自利利他之相关甚巨。且勿论外人,即自己丈夫、儿女、媳妇、孙等,均当教以常念佛号。一则令彼等同种善根,当此大乱之世,若不以佛为怙恃,则危险可虑。二则不于平时令彼等操练熟习,一旦汝欲谢世,彼等以世俗知见,预为瞎张罗哭泣。则汝纵有净功,可以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一经此种动作,破坏净念,决定仍复留住娑婆。则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六道受轮回矣。是以劝眷属念佛,为最要紧之一件大事。光粥饭庸僧,于经教妙理,不能令汝得益。唯此一事,由阅历数十年,可以令汝现生亲得利益。汝若能依行,不异求佛接引汝及眷属,并后世子孙也。”大师给张觉明取法名朝觉,并寄《原本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救劫编》、木板《观音颂》、木板《历史感应统纪》各一部以及长信《一函遍复》。
张居士皈依后,多次想去苏州拜访大师,亲聆教诲,但一直未能如愿。民国廿五年(1936年)春的一天夜里,张居士梦到有人引导她前往苏州。到达寺院,只见大殿无人,引路人叫她稍微等一下,突然听到响起婉妙的音乐,一位僧人从旁边的屋子出来,穿着庄严辉煌地法服,身材高大,倍于常人,随侍的弟子十余人,身材同样高大。即时有人叫张居士向大师礼拜,张居士梦中自顾形骸委琐,渺小得像一个小孩一样,衣履不整,惶愧交并。礼拜完后,向法座上仰视,见大师坐在高大的法座上,法相庄严,祥光四照。
张居士早晨醒来,心中感到疑虑,听朋友们介绍说,印光大师年逾古稀,而且一直有目疾,决不像所梦之僧丰颐广颡,目光弈弈。过了几个月,有念佛同修十八人,请张居士介绍皈依印光大师座下,当时张居士因为正生病,不想动笔,就推迟了几天,没有给大师写信。阴历六月三十日夜里,张居士又梦见大师穿着普通僧袍站在大殿檐下,手握念珠,庄重地告诉张居士:“明日可介绍来。”七月初一早晨,张居士起来给大师写信,一方面为谱佛学歌曲事,请大师撰写歌词,以便制谱,籍以宏扬佛法,另一方面详细介绍两次奇特的梦境,请问大师两次梦中瞻仰的面容,为什么都看到双目无病。
七月初五,大回信说:
“觉明居士鉴:所言以文字书画音乐,接引初机,入佛法海,乃菩萨大愿。然须自审有不随境缘所转之定力,则于己于人均有大益,否则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于了生死一着子弄得难以成就也
。(中略)学佛之人,必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为真佛弟子。《净土五经》,须于前后两序注意,自知净土法门之广大微妙,庶不被他种知识所摇惑。所言做梦,乃汝诚心所现,非光能为人现身于梦中也。光博地凡夫,然每有言梦见或有训饬者,此皆由彼之诚心,感观世音菩萨应机为现,正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菩萨尚现山河大地、楼台殿阁、桥梁道路、什物器具,况人乎哉?光目无病相,祈慧察。印光谨覆 七月初五。”后来又有一位也是皈依印光大师的同门师兄,请张居士帮着向大师要一张相片。张居士给大师去信,得到了大师的回信,信中说:
“朝觉鉴:来书备悉,今令弘化社寄半身像四张,画像四张。此画像下有一封长信,颇与初发心者有关系。画此像之人,乃无锡人,素不相识,画而交于皈依弟子,彼遂并长信而照之,送弘化社若干张云云。(下略)”
张居士打开信看到大师相片和画像的时候,不禁失声称奇,大师半身像的慈容,宛然第一次梦中所礼拜的高僧。于是又给大师写信报告说,自己也略解丹青,愿意将梦中所见到的庄严法相,画在素绢上,藉留纪念。八月十八日,大师回信开示说:
“朝觉居士鉴:所言相片与所梦相同者,此中大有深义,切不可以己意妄认。光业力凡夫,岂能于梦中现相?盖以汝之诚心,感观世音菩萨为汝现作光之形相,令汝生正信心。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桥梁道路,楼台殿阁,山水草木,无一不现。当知神通妙用,在乎能现之人,不在乎所现之境。汝认奴为主,不免以凡滥圣,俾光与汝同获莫大之罪过,孤负大士为汝现相之心矣!千万不可绘,亦不可纪,免得好做假招子者照样仿行。此种梦事,每每有之,盖以佛门无人,菩萨欲令增长信心,故以木雕泥塑之像,作神通妙用之相,以发起正信而不令退失。深长思之。菩萨之慈悲引导,无微不至矣!祈慧察。印光谨覆 八月十八日。”
张居士见大师不许画第一次梦到的法像,于是又写信请求说:既蒙观世音菩萨慈悲化导,则弟子亦应留画作纪念,使后世儿孙见之,生正信心。首次梦见之法相,既不宜绘,则二次所见之凡夫立相,可以绘否?
大师九月初八回信说:
“(上略)至于画全身立相,也无关紧要。但不可以凡滥圣,妄为推尊,庶后来之人不至疑为僭越,又不至妄生效法也。祈慧察。印光谨覆 九月初八日。”
既然得到大师的许可,张居士于是恭敬摹写。不过大师所赐之半身相,作椭圆形,只露半肩及胸的一小部份,且面露笑容,与二次梦见的严肃像不同。无锡某君所绘系坐像,形体很小,眉目不清晰,两手都不露,都无可取法。张居士于是追思梦境,悉心绘出,画好之后,就拍下照片先寄范古农、邓慧载两老居士一阅,看看长短肥瘦,是否合适?两位老居士回信都说神态毕肖。张居士又作了五律一首,七绝四首,和一联,寄给大师请求鉴定。大师回信说:
“朝觉鉴:光本一土木形骸,被汝装饰得金碧辉煌矣。虽可暂悦众目,实则常愧我心也。(下略)”
张居士诗联附录:
法相超尘俗,慈心普蕴涵,春风来大地,秋月照寒潭。儒释原同契,人天许共参,释文通妙义,一读一和南。
欲叩慈师愿总违,何缘入梦见清徽,光明照耀庄严相,五体投诚仰德辉。
梦回窗外日迟迟,推枕披衣宛转思,仁语慈容犹仿佛,焚香净室写威仪。
展绢拈毫几度疑,曾闻目疾已多时,如何梦里分明见,炯炯双瞳映月眉。
一幅图成喜复惊,晨昏礼叩致真诚,从今直向西归路,誓取莲台上品生。
瞻仰慈容,身心安定;敬遵明教,行戒精勤。
接着,张居士将大师七月初五的回信,裱于大师画像之上端,连同西方三圣像,各印六帧,寄给大师,但好久没有得到回信。张居士又拍了十张画像的照片寄去。得到大师的回信说:
“朝觉鉴:前书来时,适赶笔削《护国法会开示录》,未暇作覆。佛像、光像均好,前日令将三圣像及光像各照二十张,云须每张大洋二角,今又寄十张,光像旁加联,文意均好,当为寄之远方(寄吾家乡)不易得处云。(下略)”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四月初一日,张居士恭请教内大德范古农老居士到湖州,讲《阿弥陀经》。法缘殊胜,人多座少,皆恭立两廊,静聆法音。至佛诞日功德圆满后,张居士乃请范老居士介绍,同赴苏州报国寺,请大师传受五戒,这才亲眼看到大师的慈容。大师的言谈举止,与第二次梦中所见无异。张居士回想在画像时,觉得按梦中印象画的两手太肥大,屡思修改,终以欲符梦境而未改。这时留意注视大师两手,果然与梦见的一样,不禁欣喜之至。
总结张觉明居士梦感大师显像以及画像因缘,说明菩萨的之慈悲引导,无微不至,反映了大师的慈怀谦德,自示凡夫,反对夸耀,反对以凡滥圣的严谨道风。
沪杭战事发生后,张居士避乱莫干山,一年多无法与大师通信。后来回到杭州,仍然不时向大师通信请教。大师举凡修持为善、立身治家,无不详示标的。张居士对于大师的教诲终身不忘,如大师有言:“汝若自负聪明、务求世誉、则将来之结果、恐尚不及无智无识之念佛老太婆。”又说“若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于了生死一著子、弄得难以成就也。”张居士对此谆谆慈训感铭肺腑。晚年杜门念佛,不与外界酬酢,文字应酬也都谢绝。她有念佛诗自我勉励:“佛号精勤念,千年暗室明,妄心随境灭,浊水顿澄清。扰扰六尘影,刹那不可留,娑婆世味淡,极乐早神游。”
摘自:《印光法师的故事》作者:余池明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