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弃舍百为」,百为就是一切善法,「乃名专念」。舍弃一切法叫做专念,那是对谁?他没有这个能力,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没有因缘,你就不必修一切善法,专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专修善法,你把弥陀念成功了,你临终的时候表演给大家看,这一表演就度了很多很多人。他这个功德,决定不亚于行菩萨道的这些大德们,修一切功德的人,绝不亚于他们,这临终表演这招。我们在香港,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那个时候东莲觉苑的老太太,何东夫人已经往生了,这桩事情我没有看到,我只听说,畅怀法师知道,像何丽香居士她们应该知道。何世礼全家是虔诚基督徒,妈妈念佛,但是儿子媳妇有孝顺心,并不反对,家里面设佛堂专门供养老太太。老太太往生开了个往生大会,招待记者,招待媒体,做了往生的表演,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一表演,她家里儿子媳妇亲自看到,统统念佛了,都皈依净宗,这真的,这是表演给你看,不是假的。东莲觉苑这个道场这些建筑,就是他们家的老房子,以后捐献出来给佛教做道场。所以老太太很有智慧,往生的时候告诉她儿子媳妇,她说「我今天往生,你们在我身边念几句佛号送给我,也是我们母子一场。」真走了,真看到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回过头来念佛了。其实当时要是真有高人、佛菩萨来教她,教何世礼可以不违背基督教,基督教徒也可以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那就更圆满了。
为什么?佛经典里有,你看许多婆罗门教不都跟释迦牟尼佛学佛吗?并没有放弃他的宗教,显示出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往生极乐世界还是教育,到极乐世界上学去,极乐世界是学校。它不是天国,天国里头有国王、有天主,极乐世界没天主,极乐世界没国王,极乐世界是一个道场。你仔细想想,我们读这么多经,释迦牟尼佛没有说极乐世界国主是什么人,没说,天王是什么人没说。你看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色界天,初禅天的天王是大梵天王,初禅天;四禅天的天王摩酰首罗,都有;忉利天我们中国人称玉皇大帝,经典里面称忉利天主,它真的有像国家政治的组织一样。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看来看去只有一个老师阿弥陀佛,其余的是同学,菩萨是同学。同学层次不一样,有五十一个阶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是同学。不可思议的,这么多同学不同的级别,都在一个讲堂上课,都在一个讲堂听经,这是阿弥陀佛的本事,佛以一音而说法,各个不同层次去听,都觉得是跟我讲的,众生各个随类解。这个我们世间人做不到,同在一个教室,都听佛讲,听的各个人欢喜,适合我的程度,也适合你的程度,适合凡夫的程度,适合天人的程度,也适合这些大菩萨的程度。所以我们要肯定极乐世界是学校,是阿弥陀佛所办的佛教学校,各种不同的级别统统有,在一起上课。这个老师的本事可不得了,你想听什么经,你听到的他就讲这部经,奇怪!随着自己的心愿,想学什么,你听佛所讲的,就是这个法门。我想听《华严》,他想听《弥陀经》,我听的就是《华严经》,他听的就是《弥陀经》,这是一音说法,随类得解,深深显示出性德不可思议。
...
「据《起信论》,兼行世善,尚得名为一向专念」。这个《起信论》是《无量寿经起信论》,不是《大乘起信论》,彭际清居士造的,他的话我们可以相信,他的这些著作,有些都被历代祖师大德们所肯定,印光大师对他的著作都非常赞叹。「更何况兼修余出世法」,余是什么?其它的不是净宗的,出世法的善行。「例如:蕅益大师《梵室偶谈》云」,这是个小册子,蕅益大师的小品,写得非常好。「又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则参禅即净土行也」。《梵室偶谈》里面这一小段,这是讲参禅的人他也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蕅益大师告诉这些人,不必改为念佛,你就参你的禅,把参禅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行。这是「三辈往生」,最后的一段叫「一心三辈」,那不是修净土法门,是修大乘法的,无论修学哪个大乘,只要能够把你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统统得生,阿弥陀佛这个门非常广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那学其它宗教的行不行?肯定行。你信基督教,不必放弃基督教来皈依佛,不必,你就好好的依照基督教去修,临命终时将你修学的功德求生净土,决定得生。问题是你要真干才行,这个道理,就是净宗基本的原理,「心净则佛土净」。你所修行的,不都是修清净心吗?只要清净心现前,真诚心现前,恭敬心现前了,以这个来回向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修什么样宗教不妨碍。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你看看跟他学的许多是宗教里面的传教师,还有宗教里面的管理人,跟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没有叫他改变宗教。佛门里面讲外道,外道不是佛教之外其它的宗教,不是的,外道的意思是心外求法,这称外道。佛法所修的是向内,是明心见性,是求智慧,求清净心,像我们这个经题上讲的,你要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而不迷,这就是学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可以,只要得到清净心,求生净土统统都能往生,决定没有障碍。天天念佛,天天熏修大乘,心不清净,还是不能去,不是佛号念得多就能去,你不要搞错。念到清净心现前,肯定得生,清净心的现前,肯定你要把世缘放下。为什么?就是它扰乱,我们心不清净,必须把妨碍清净心的统统放下,这是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蕅益大师这几句话好!
...
「幽溪大师,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临终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如是则修忏持经均是净土行也。」这是说明念佛的人可以兼修兼持,幽溪大师是往生净土的,《弥陀经圆中钞》是他注的。学小本《弥陀经》,古代这三种最重要的批注,几乎是修净土的人没有不读的,就是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莲池、蕅益他们是专修净宗,而幽溪大师他兼修忏法,他每天拜法华忏、大悲忏、光明忏、弥陀忏、楞严忏,他专修忏法,临终预知时至。虽然修这么多忏法,他最后的回向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念不忘西方,所有一切功德统统回向求生净土,这也算是一向专念,这祖师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临终预知时至,自己不是写阿弥陀佛,写「妙法莲华经」,而且高唱经题,大声的念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