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最重要的是亲近一位老师,接受老师的教导,依照老师讲的方法来修学,这是古今不变的正途。在中国古代,佛门教学,首先是五年学戒。这个“戒”不是三藏里面的律藏,而是遵守老师的教诫,就是要遵守老师的规矩。这个学生将来是成功、是失败,老师要负完全的责任,这就是师道。现在,实在说已经看不到了!为什么呢?老师不负责任,学生也不认真学习,师道真的没落了,这是时代的悲剧!学生对老师没有尊敬心,老师对学生也没有真正的照顾,也没有真正成就他的愿望和关怀。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一句【所谓诸菩萨亲近一切善知识同善根故。】就是跟我们讲要依靠善知识,从明师受教,这是我们学佛第一个关键的因素。跟到一个好老师,你就会有成就。你跟一个不是真正善知识,你要受很多辛苦,你这一生很难成就。尤其是第一个老师,第一个老师先入为主,以后你接触别人,你都会拿这个老师来做标准,做一个尺码子去量别人,这个麻烦
。第一个老师是比什么都重要。亲近的老师太多了,太杂了,肯定是不容易成就。为什么?你的思想思路乱掉了。古人求学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古人讲师承,他跟一个老师,他跟老师的思想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条路,容易走出来。诸位要晓得,两个老师就是两条路,三个老师就是三叉路口,四个老师就是十字街头,你往哪里走?老师愈多就愈糟糕,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两个。
诸位要问了,“法门无量誓愿学”,怎么个学法?跟一个老师怎么学法?没错,在一个老师那里毕业了,你才能够搞“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跟定这一个老师,那个毕业的标准是什么?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这个标准,你可以离开老师,可以参学了,没有障碍了。五十三参就是这样的,善财童子跟的老师一个人,文殊菩萨。在文殊这一会上他开悟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一品了,毕业了。毕业出去参学去,五十三参,“法门无量誓愿学”,他有条件有资格,我们现在不行。
我们现在听一个人的就会受他影响,自己没有智慧,把自己的心搞乱了,得不到清净心。清净心能开悟。你学得太多太杂,变成什么?变成佛学常识,学到最后这是世间的佛学家。你成就的是什么?世智辩聪,记问之学。你会讲得头头是道,你的烦恼不断,你的习气不断,你的贪瞋痴慢不断,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么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一定要亲近一个善知识,在一个善知识里头得清净心,得平等心,得道了。如果得不到清净平等,你就没有资格出师,中国古时候讲出师,现在人讲毕业,你就毕不了业。所以你跟定一个好老师,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指导你、帮助你、成就你戒定慧三学。戒就是什么?规矩方法。老师有一套方法、有一套规矩必须要遵守,你从遵守,你的心慢慢定下来、静下来了,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开了;到智慧开了,老师自然就打发你,劝你去参学。参学是什么?成就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
五年学戒,是中国人所讲的“师承”。学的是什么戒呢?简单的说就是培养戒、定、慧三学的基础。这是老师的责任,老师没有别的东西教给你。像禅宗拜师一样,这五年中老师叫学生干什么?分配一个工作,叫他老老实实去做——这个简单的修行方法,绝对不能改,天天照做。所以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感觉在道场做了五年工,什么都没学到。其实他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他自己不知道。
学到什么东西呢?烦恼少了!叫他这个不准看,那个不准听,限制很多,如果统统都能遵守,这五年下来,便是福慧双修。“福”是什么?天天都在寺院里面做工,就是修布施!因为出家了,身上没有钱布施,天天做工,用劳力修布施波罗蜜、修供养。每天这个不能听、那个不能看,六根都给堵起来,收摄起来,心得定、心得清净,这是“慧”。所以老师是在教你修福、修戒、修定、修慧,他教得一点痕迹都没有。
这种教法,在教下也是一样的。就以法华宗而言,一旦到天台宗道场去修行,拜师之后,老师也是将常住工作分一样给你,或是叫你扫地、或是叫你挑水、或是叫你去厨房打杂,然后叫你背经。天台宗是以法华经为主,老师便把法华经给学生去念,念五年,念到会背。工作的时候,经就放下;没有工作的时候赶快读经,其它什么都不管,专门打杂。这样做五年,是真正的修学,绝对不是说把初来的人,当做佣人看待啊!不晓得这是真正定、慧等学,是奠定修学的基础。五年下来,学生福慧都有了,再让他参加讲堂听经,听个一年、二年,他开悟了,明心见性了。
我们今天看高僧传,便可看到古人这种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寺内没多久,就证果、开悟了。而现在人,在一个道场,住上三、五十年,或住一辈子都不开悟。就是去读经,把三藏十二部统统都念了,还是不开悟;顶多只是得到一些佛学常识——看得多、记得多——,对于断烦恼、开智能,是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亲近老师,老师指出一条路给你走,在刚刚走的时候,一定感觉枯燥无味,但是这个阶段过去之后,那种欢喜是不可思议的,那是真正得到了东西的喜悦!
今天我们修学,犯了严重的错误,一开头就想“广学多闻”。而古德是从“断烦恼”学起,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统统断了,就是定、慧完成了,然后再“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一条正路,不能越级。现在人修学所犯的过失,就是不先断烦恼,就开始广学,还希望学得愈多愈好。清凉大师说这种修学的方法叫“有解无行”,只在解的层面下工夫,对自己真正的工夫疏忽了;不去断烦恼,不去修清净心,其结果是增长邪见。他所知道的都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啊!
从前我们亲近很多法师大德,现在要回过头来。不回头不行,一生搞人情佛事,得不到成就。李炳南老居士当年对我提出了三条要求,演培老师也说,谛闲老法师也在观宗寺给他三个条件,完全一样。自古以来传法的大德对学生的要求都是这样:五年之内只能听一个老师的讲经,这就是“五年学戒”。
不能随便听,否则乱了,不知道取舍。给你五年的期限,心定了,有能力取舍了即放开,任何法师大德都可以亲近,世出世间一切书都可以看,这对初学者只有好处没有害处。如果你没有辨别是非、邪正的能力,那跑多了,严重障碍你的修学。
想要学佛精进,首先要弃欲,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所以众生苦难无边。佛说回头是岸。从欲望回头,知足常乐。古时富贵人手上常执如意,如意头是回过来的,意思为回头即意,同于回头是岸。财发足了即回头,官做大了不要再升了,这才保得住。如贪得无厌,则没有享受。
不但弃五欲六尘,学佛的欲望也要降低。有人什么经典都喜欢,禅、净、密都想学,即是多欲。对佛法的多欲也要放弃,要回头,钻一部经。这部经是我们的归依处,以前拜很多佛菩萨,现在专拜一个阿弥陀佛。一能成就,二、三难以成就。净宗祖师大德在开悟后都为我们做出样子,专持阿弥陀佛圣号,专诵一部经。
学佛想成就,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真正修行人,先须天天跟着老师,古德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你一天,一生受用不尽。老师指一条路,你要走一生。一个方法教给你一天到晚自己老实修,必定成就。不必多跑,即使皈依师,多跑多看也是不应该。不必常亲近老师天天念这个经即是亲近。无量寿佛是我们的老师每天念这句佛号、这部《无量寿经》即和老师心心相应,不曾相离,必定成佛。弃欲要弃得彻底。
问:“五年学戒”,五年遵守一位老师的教导,听一家之言,一门深入,长期薰修。这对于初学者听那么多知见,接触那么多人事,请问对“五年学戒”的基础是否有影响?
净空法师答:“五年学戒”是祖祖相传的原则,我们一定要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决定不能成就。自古以来,无论在家、出家,修行证果的人都是这一条路成就的。现代人学佛,学了几十年没有成就,就是不知道这个门路。
针对“五年学戒”这个问题,净空法师在90集问答里的第61集中就有相关的阐述,希望有疑问的同修看一下。
90集佛学问答--净空法师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