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八)

发布时间:2024-12-24 05:20:03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八)

世间一切诸法,无论是大是小,是心是色,皆是依因待缘而生起,缘聚即生,缘散即灭,幻化不实。既从因缘而生而灭,则其未生时本空,既灭时亦空,即使未灭之时也不过是空体上一时的幻相罢了;是故一切诸法毕竟皆空。凡夫迷故执为实有,菩萨悟故了达皆空。

《大般若经》中有一段譬喻「五蕴幻妄不实」的文字,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色」如聚沫(「色」指我们的身体,「沫」即水沫,谓因风吹水成沫,只不过虚有相状,其体本不实,且瞬息即灭;以喻众生色身四大假合亦如聚沫一样虚假不实)。「受」如水泡(「水泡」即「浮沤」也,谓水因风动,或被物击,忽尔成泡,须臾即没;以喻众生所受苦乐诸事,亦如水泡起灭无常)。「想」如阳焰(「阳焰」就是日光,春日远望旷野,日光发焰,如水溶漾,而实非水,渴迷者想为水故)。

又如《楞伽经》卷二曰:「譬如群鹿,为渴所迫,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水不可得,渴爱因缘,妄起此想」(以喻众生妄想不实,亦如阳焰)。『行』如芭蕉(芭蕉其体危脆,无有坚实;以喻众生妄念迁流,造作诸行,亦如芭蕉虚脆而无坚实)。『识』如幻事(幻事即幻术之事,谓幻师以幻术力现出种种幻事,如咒土生瓜,符水化鱼等,皆幻力所成,本非实有;以喻众生识心分别诸法皆属妄想)。」

总而言之,「空」的意义在于破除我执——自性见。简单地说,「空」并非一切都没有,而是教我们不要执着

。如果我们体会不到这一层意义,而只是妄着于空,可能就会成为厌世者,或者是逃避现实者,甚至空到连饭都不吃,衣服也不穿,这就全完是对空的误解。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堕入拨无因果的邪见坑里去,那实在太可怜了。以上是就事方面对空义的解释。

现再就理方面来解释:菩萨行深般若工夫得力,智慧现前的时候,就能彻见诸法如实之相,五蕴当体即是真空实相,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万象,豁然空寂,了无一物可得。这个道理比较深奥,不容易明白,现举一喻来说明:譬如大海水上所起的波浪,虽是一种聚沫现象,虚妄不实,然而当体即水,象虽是妄而体本真。今此五蕴是我们真心体上所幻现的影子,虽然虚妄不实,而当体即是真心实相;也就是说,宇宙万有的现象只不过是我们内心所起的波浪而已。五蕴当体即是真空实相,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正如百丈禅师所说:「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如如佛即是真空实相)。《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楞严经》云:「阴入处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又云:「观相元妄,无可指陈,观性元真,唯妙觉明。」故曰「照见五蕴皆空」。扼要地说,五蕴之相是幻有、是虚妄;五蕴之体是真空,众生妄心分别则妄见五蕴而遗真空,菩萨用般若智照则显真空而亡五蕴;以五蕴幻相当体即是真空故。虽说幻有能蔽真空,故幻有现而真空之理隐而不见(迷);然而幻有不碍真空,故真空一显,则幻有之相即亡(悟)。

说到这里,有一问题很值得研究。所谓「照见五蕴皆空」,究竟空的什么?是空相,还是空性呢?通常的解释是说空五蕴之相,这却并不完全正确。前面已经说过,五蕴因缘和合所生之法,本无自性,因无自性故说空,并不是连假相都没有,所以,这是义理上之空,非灭无之空。正如《显扬圣教论》所说:「推求诸法不见自性,非一切种都无所得。」总之,所谓空者,当以「五蕴无自性故说空」为正确。唐法月译本作:「照见五蕴自性皆空」(「空」就是「无」的意思,不过这是约方便门中的解释,若约实相门中那就不这样了)。这句话要使它更明白一些,当作「照见五蕴皆无自性」,这样就格外清晰了。「自性」,就是「我」的意思,无自性即无我性。为什么五蕴没有我性呢?这要先明白「我」的定义。

「我」的含义有二:一、是自主义,二、是自在义。也就是说,有「自主」和「自在」才能说有我。试问:这五蕴缘起虚妄之法,可由我们作得主吗?能够永恒自在不变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了。所以说:「四大假合,虚妄之身本无实我,受、想、行、识皆是自心幻现的影子,本无自体,剎那生灭,转变无常。」因为没有实在的「我性」故说它是空。由此可知,所空的是我性──自性,并不是连缘起的五蕴相都全部空掉,否则便犯了「灭色取空」的毛病,这样实有违般若所明的空义,因为般若的空乃在空一切法的自性,并不废缘起的假名,所谓自性空,而不碍缘起有;所以《大般若经》说:「一切法自性空。」也就是「诸法无自性」,这才是正确的意义。

扼要地说,五蕴缘生之法都是无常的,因无常故有苦,有苦故无我,无我故说空。于中欲不无常,不苦,终不可得,由此可知它是没有「自主」,和「自在」的我性,所以说「五蕴皆空」。五蕴,如果有自性,就能自主、自在,就不应无常,也不会有苦,自由不是空了。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五蕴并不是有什么法能可以使它灭掉、使它空掉,而是它自性本空。是故经云:「色自性空,不由空故(不由灭色而后始空)」。《杂阿含经》卷五(《大正藏》编目第一一零,有一段说明五蕴无自性,无自主的文字,讲得非常透彻。有心学法的人,可多加参阅。

此五蕴幻法,就如同水月空华般没有实体,可是迷昧的众生,不识空理,妄生执着;佛陀教导我们用般若智慧去观照它,即就现前身心着手,观此幻躯离四大假合之外别无有我,当体即空;观此一念妄想起处,没有自性,当体即真。如是五蕴既空,身心解脱,实相般若自得现前。

全句的意思合起来说,即是:圣者观自在菩萨,用般若甚深智慧,观察到四大构成的躯壳(色蕴),和心理作用的受、想、行、识,都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的。故曰「照见五蕴皆空」。(未完待续)

五┌色—即人身之四大,五根为内色,世界五尘为外色。此一属色法(迷色少,故合而不开)。

蕴├受—五根中之五识,领纳五尘之现境,即前五识。

├想—分别五尘缘影之妄想,即第六意识。

表├行—执第八识见分为我,念念不停,即第七识意根。

└识—唯了诸识性境,为一切善恶种子所依,即第八识。以上

四者属心法(迷心多,故开为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