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愿,你会拥有超乎想象的能量
知是空华·即无轮转
人生是“愿力”重要,还是“业力”重要?
这没法思考,只是选择。
我选择愿力驱动,因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阳主阴从。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用愿力可以有更好的定力。
发愿,会让你拥有超乎想象的能量
有的人为什么定得住?
关键是他有愿力,有愿力可以有更好的定力。
愿力不是在神灵面前许愿“你给我们多少钱,我就回来还愿”,发愿是拿自己整个生命与众生交换的过程。
无论是地藏菩萨的十二大愿,还是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讲的都是怎么样利他。
后来,我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当你真正全心全意地利他时,你会拥有超乎想象的能量。
愿力越大,改变自己的推动力就越大
其实,每个人都受制于他的业力,比如你的出生时间、童年教育背景、体质,甚至你的名字常常被叫所产生的对你的暗示。
我们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符。
当然这并不是不可以改变,我后来去参加一个课程,那个老师就讲,许多人都没意识到透过后天的努力,尤其是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可以整个改变你的命运。所以才有了《了凡四训》。
而且当你发的愿越大,你越希望去为众生服务的时候,你改变自己的推动力就越大。
在大学我是学电视编导专业的,我们宿舍共六个人,五个人都没继续拍片子,只有一个人一直在拍,终于拍出来一部叫《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热门网剧。
目前也是时尚导演,前几年请了影帝梁家辉出演他的片子。每次看到他,我都深深地感觉到一个人的愿力是可以突破业力的。
所以我觉得生命一直被业力也就是过往的种种惯性所牵引,但是它也受到我们愿力的作用。
愿力让生命呈现出勃勃生机
我以前是个宿命论者,很相信业力对我们决定性的影响。甚至以此为借口,推脱自己努力的可能,放弃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可能。
但是人过中年之后,反而借由挫折生出一种坦然的发愿。
梁漱溟先生说过:
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受欲望和恐惧的驱使去获得很多东西,包括财富和权力,来避免自己受恐惧的困扰。
当获得这些东西之后,他发现他并没有满足,他也并没有免除恐惧,于是开始出离,甚至厌离,用消极的态度过清贫的生活。他离开人群,以为靠独自的修行可以改善这一切。
当他持续往前走的时候,他发现这种厌离的生活实在是无趣透顶,而且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于是他又走到第三个境界,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到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沉静,真诚地努力,尽人事知天命。
也不讨论鬼神,也不随便算命,按照一个让自己的灵魂更完善更高级的方向去努力,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它唯一的结果就是到老的时候,不后悔。至于做不做得到,已经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了。
这就是人生三重不同的境界。
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发愿,他就会发现他的生命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而这种勃勃生机并不像孩童时期那样受荷尔蒙和恐惧所笼罩或者驱使,而是更加缓慢而坚定地前行。
我认为这是儒家思想非常美妙的地方。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佛家也讲发大愿,道家也讲“我命在我不在天”,其实殊途同归。
所谓的生机就是在绝望之后产生出来的,“你爱不爱我,我都爱你;你需不需要我,我都存在”的那样一种坚定和执着。
我觉得这就是生命力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一个升华。
如果以此来推而广之,当你发现在一个不性感的行业,不是金融也不是互联网,也不是央企,然后你碰到了一批不那么精明强干的同事。
甚至发现你自己也远不是你自己想象的那样聪明能干,然后你是否还愿意坚持去做你现在坚持在做的事?
再比如说,当你发现你已经有这样或那样的病,从高血压到痛风,到糖尿病,各种可能,甚至还有这样那样的家族遗传,你是不是还能够活好每一天,该吃吃该喝喝,你是否还愿意很快乐地生活?
这已经与他人无关,而是你是否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
以上的就是在工作和生活等这一类日常作业当中,我们升起的一种定力和慧心,所以“戒、定、慧”是一直贯穿在这里的,《大学》里面提到的“修齐治平”也是贯穿在这里的。
所以处处见生机讲的是,生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由纯正发心而来。
你决定有,于是就有。
你有光,于是世界就有了光。
如何才能发起大愿呢?
首先我们要先谈谈愿力怎么生出来?很简单,看释迦牟尼佛怎么生出来的:见众生苦。
释迦牟尼佛在还是王子的时候,见到三次众生的苦,他先是有救度众生的慈悲心,他发现仅仅有慈悲,用世间的方法帮助不了他人,所以他才出家修道。
佛陀证道之后,第一批跟随出家的都是皇宫贵族,直接也是舍弃了所有的名利财富,只有三衣一钵。
而且他追求真理不是为了活得更好,而是要找到众生受苦的原因是什么?是要找到如何才能获得解脱的大道,这就是大愿。
这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那我们如何才能发起大愿?
想帮助他人、想帮助社会、想帮助国家、想帮助世界,大愿才能真正发起来。
为什么要帮助这些自己以外的事物?
我曾分享过孩子怎么培养。一个是强者思维,一个是弱者思维
。强者思维是看到不好后把他变好,弱者思维是看到不好绕道而行。所有成功的人都只做了一件事情:能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别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竞争力。
当我们发愿帮助这个世界,世界不一定真的得到了帮助,但有一个人被帮助了,那就是自己。
佛就是这样,菩萨就是这样,不停帮众生,不停帮众生,不停帮众生,最后自己证得果位了。
所以,成功人士为何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给国家、给社会、给员工、给顾客带来了更多利益,所以他们才有更多利益。
非常简单的道理:利他的能力就是自利的能力。
当我们看到他人有需求,国家有需求,我们就积极想方设法去帮助,最后发现大愿就发出来了,大愿发出来了,就有力量去推动,推动就把自己也顺便成就了。
也有人讲怎样才能基业常青?其实这就是基业常青的方法,很简单——随时去看这个社会、国家、人民、顾客需求什么,困惑什么,向往什么。
然后我们就顺着看到的这个东西去做事,去解决困惑、满足需求、引导向往。
所以大愿怎么才能发?生慈悲心,见众生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