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相信,你真做到了;你没做到,你还没能够相信

发布时间:2024-06-21 05:24:07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真正相信,你真做到了;你没做到,你还没能够相信

真正相信,你真做到了;你没做到,你还没有能够相信

摘自净土大经科注-第469集(净空法师)

【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请看念老的註解,「如是之人心愚行劣」,心愚痴,行,善恶不能辨别。这事情很多,是在佛门里面,不在外,外面没有学过佛,不能怪他。每天听经,每天念佛,他的念头依旧是自私自利,依旧是傲慢,依旧是有嫉妒,要跟别人去争长短。经也听,没有真听懂,为什么听不懂?印光大师说的,诚敬心不够。听经、读经能懂几分,与诚敬心起正比例,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你听懂十分,百分恭敬你懂得一百分,万分恭敬你懂得一万分。有人问我,惠能大师跟神秀,为什么五祖衣钵传给惠能,而没有传给神秀?我是很简单的一个说法,我说惠能有万分诚敬,他得万分利益,神秀有百分诚敬,他只得百分利益。跟祖师几十年,他所学得的是佛学的知识,能言善道,没放下。从什么地方看到?从那首偈子上看到,神秀还「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他没放下,还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你看看没放下。惠能大师帮他修改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改过来,见性了。一个学了几十年没见性,确实是当时的大法师,一般人称为五祖入室弟子;五祖没说,自以为是入室弟子。所以五祖把衣钵传给惠能,神秀大师很清楚,毕竟是接受多年教诲的人,他没有嫉妒,没有障碍。嫉妒、障碍是别的人,平常对神秀非常尊敬的人,那些人不服,不是神秀不服,那些人不服。神秀还是有修养,还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所以虽然诸佛菩萨『慈心教诲,而不肯信』,不肯信是什么?他做不到。我们学东西,信了没有?这就是早年章嘉大师教导我的,真正相信,你真做到了;你没有做到,你自己要知道,你还没有能够相信,这个话重要。人要有自知之明还有救,还得努力,有救;如果自满,自以为是,这个人没救了,那就错到底了。所以今天学佛,佛门五戒、十善、六和、六波罗蜜做到了没有?这大乘。懂了没有?真正懂了之后,这些东西都变成生活,从早到晚待人接物全部落实。落实的相?落实的相就是自自然然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自然的。那是什么?那是圣贤的胚胎。你细读《坛经》,惠能大师在黄梅八个月,五戒、十善、六和、六波罗蜜他全部做到,没有文字,没有演说。所以我们今天提倡《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要没有这个基础,你永远没有根。没有根你的成就是有限的,你会成为一个学者,成为一个专家,像世间法里头,你成为一个好的教授,你可以拿到博士学位,这个行,你决定不能成圣成贤。圣贤最低的位次须陀洹,你都得不到,须陀洹在大乘就是初信位的菩萨。这个菩萨,这个地位上,六通有两个得到了,这自然的,第一个天眼通,第二个天耳通。这两个没有恢復,那你是凡夫,自己要承认。

凡夫由念佛法门,真诚到极处,通了,他通了怎么样?他通了到极乐世界去。你要问他为什么到极乐世界去,不留在这个世间度众生?没人相信他。你说锅漏匠,三年功夫成就了,留来教化众生不行吗?人家瞧不起他,你是个锅漏匠出身,人家不相信。所以他必须到极乐世界,从极乐世界再回来,倒驾慈航,菩萨身分,那个不一样。他不去不行,去了就行,而且会很快,我们能想像得到

。为什么?他一生吃苦,真是吃人不能吃的苦,他知道众生可怜,他有真正怜悯心。他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得佛加持,作阿惟越致,他肯定就又来了。他以应化身到这个世间来,应化身可以同时示现,他有这个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无法想像的。同时他可以应化多种身,帮助很多有缘众生,他有这个能力。譬如说同时在香港现身,也同时可以在深圳现身,不是只现一个身办一桩事,不是的,他同时能够现无量身,能够办无量事。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我们肉眼凡胎,没有这个能力,不认识圣人,真人不露相,凡是露相的那不是真人。所以这个人不相信,难!

『苦口与语,无益其人』,苦口婆心教他,对他没有利益,没有好处,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他不能开悟。「盖因如是痴人,心中茅塞」,茅塞是比喻,那个心里好像茅草把它堵塞了,「虽闻良言,不能领解」,无法领悟,无法明解。「此正显痴毒所招感之苦痛」,这苦痛是真大,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这是苦痛,他若无其事。遇到善知识等于没有遇到,遇到经典也很随便,轻慢,不起尊重心。「故《净影疏》曰:现有愚痴,闇障覆心,无所知晓,以之为痛」。净影是慧远法师,他这几句话念老给他解释,「盖谓愚痴覆心」,覆就是障碍,好像有东西把它盖起来,「故蒙昧无知,此实为人生之巨痛」。人生当中最宝贵的是觉悟,没有比这个更重要。觉悟的根是真心,有丝毫怀疑都不行。今天圣道再兴旺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就是今天找不到圣人。所以我们必须要常常提起孔老夫子,学习孔老夫子他的态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八个字。有这种条件,他能够肩负起圣教復兴的使命,没有这种心态不行,聪明智慧是另外一桩事情,他不能见性。他所接触的是知识,广学多闻,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他不能解决问题。他教化众生有限,为什么有限?他不能给众生做榜样,众生跟他学同样有怀疑。

释迦做出榜样来,孔子做出榜样来,你看,他一生温良恭俭让,这就是样子,做出来了。你要问圣贤像什么样子?温良恭俭让就是圣贤。佛菩萨是什么样子?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是菩萨的样子,他做出来,你时时刻刻去看。六和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他才能和得了,量大福大。法身大士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能和、能容,他能为众生服务,就是能施捨。释迦牟尼佛看老太太穿针,眼花了穿不进去,马上接过来,我替你穿,这都属于布施。随时随处遇到人需要帮忙,不需要人家说,主动就去了。一生讲经教学,从来不知道休息,这说明什么?他有体力,他有精神。他的精神、体力不会衰竭的,为什么?见性了,他的能源从自性来。不像我们,我们的能源是从外面摄受来的,从阳光来的,从饮食来的,不一样。他们已经转识成智,我们还是阿赖耶当家做主,这不能比。但是我们努力向他学习,学得很像,叫四圣法界。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的四圣,还是用阿赖耶识,没转识成智,但是学得很像,也就是依教奉行。佛教的听得懂,佛的慈心教诲他能相信,佛的苦口婆心对他有很大的利益,这都是属于缘成熟的众生。

净土大经解演义·科注及精华节录(添加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