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073卷)【但随自信解力,便处即作,不可例然】
“但随自信解力,便处即作,不可例然”,这几句话非常好,一直到今天都非常适用。那就是我们学佛、我们修行一定要随自己的能力,自己信解的程度。“便处即作”,这“便”是方便,“即作”用现在的话来说,要落实。换句话说,你能信的、你能理解的,你要方便随处把它做到。有信、有解、有行后面就有证;只有信解,你不能落实,你做不到,这没有用处,这只能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一点善根,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起作用。这一桩事情,我们修道的人不能不知道。你修行有没有成就?有没有功夫?关键在此地。
“不可例然”这句话说得好,真的把我们修学的毛病点出来了。“例”是什么?以别人做例子。别人修学的我也修,那个不行。为什么?每个人根性不一样。慧能大师能够学禅,我们决定不行。有的人能学密,有的人能学教,我也想想自己的根性、自己的程度、自己的现前生活环境,方方面面去观察,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适合我修,这样子你修学的进步就快了。如果与自己根性不合,或者是与我们自己现在的工作环境不合,我们学起来很苦很累,很难有成就。修学成就是轻松愉快,正好适合于程度,就像在学校念书,你是几年级的程度,你上几年级恰好。你是三年级程度,你要上四年级,你就感觉得跟不上,所学的课程太深了,进度太快了,赶不上;你是二年级,二年级这东西好象显得太浅了,我不需要学了,那三年级恰好正是你的程度。学佛亦复如是,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
在从前,好处自己不知道,老师会给你选。其实真正好老师是一定叫你自己选,老师会指定一个范围,在这范围之内,你自己去选择经论,老师来教你。为什么?契机,你喜欢的。我们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完全用古人的方法,学哪一部经自己选。老师指定个原则,经不能太长,不能太深,为什么?要适合你自己程度。程度以什么为标准?这经没有人给你讲,你自己看一遍大意能懂。如果经本展开这意思看不懂,太深了;意思能看懂,然后老师再讲解给你听,再教你,好教!
不能选得太长(老师限定),因为你学了要上台去讲。讲演的时间一堂课是一个半小时,就是讲经上台一次是一个半小时。但是两个人上台,当时在台湾一个是讲普通话,一个是讲闽南话(讲台语),好象是翻译的一样,其实两个人用的是同样的讲稿,一个人讲一段,是这么个讲法,所以实际上四十五分钟。老师要求学生要写口语讲稿,你上台一定要依照讲稿讲,不可以随便增加,不能随便减少,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照着这讲稿来讲,初学都是这么训练出来的。四十五分钟这上台的讲演,口语讲稿要多少字?大概要八千字。你就想,你每一个星期上台讲一次,每一个星期要写八千字的讲稿,这压力就不小!而且讲稿写好之后,至少要改三遍你才上台。头一遍,你写好之后,内部演练,在我们课堂教室里面,你上台对我们同学、老师(这不对外的)先讲一遍。讲完之后同学批评,同学批评完了之后,老师讲评,你要改讲稿,改完之后,回去重新誊正,要重新抄。这样这程序完成之后,这就正式上讲台对听众讲经,讲完之后回到教室,同学老师再给你做一次批评,你那个讲稿还得要修订一次,提升你、帮助你进步,你再准备下面一堂课。用这种方法,要接受批评,勇于改进,你才能学得出来。所以在这地方学谦虚恭敬,时时处处低头请教。
学讲经怎么学出来?讲台上讲的,学生!来做学习报告!台下的听众是老师、是监学,要用这种心态,恭敬心你才能生得起来,谦虚的心能生得起来。千万不能说以为我是法师,我上台讲经,你们都是听众信徒,这贡高我慢起来了。贡高我慢把你的智慧障碍住了,你的经教在这一生肯定不通,没有感应!感应,记住从诚敬里头来的,诚敬是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诚敬是宝!上能感通诸佛如来,下能够感通一切鬼神,那一切大众就更不必说了,都在其中。所以各人根性不一样,不能够依别人的例子,那是很危险的方法,在这样状况之下,所以不能离开老师。
有疑一定要向老师请教,如果有怀疑,你去请教别人而不请教老师,这是错误。为什么?这里有师承关系。老师是直接指导你的人,你不去求他指导你,去求外人指导你,你要晓得两个人是两个想法,是两个看法,是两种修学法,就会把你的思路,把你的学习搞乱了,这一乱就糟了。这是在现代学习真正障碍是最严重的一个环节,你不能成功就是你老师太多了,古时候不是这样的。我非常幸运,我还能够遇到师承,我以后恐怕没有了。为什么?学生不听话了。这老师跟学生要合作,老师要真肯教,学生要真肯学,这里头一点委曲虚伪不能有。所以学生找老师不容易,所谓可遇不可求。老师找学生更不容易,到哪里去找一个百分之百信顺的学生,学生对老师相信,对老师顺从,找不到了!李老师在世的时候,我要遇到疑难,我一定向他请教,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他有责任、有义务指导我。我尊重他,我跟他学习,我不能说遇到问题了,向别人请教,那个麻烦就大了,那是什么
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