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难的路程当中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古人都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像我们现在学经教学得很多、很杂、很乱,所以不能成功。古人就是一样,无尽藏比丘尼就是一部《大涅盘经》,每天读诵。这一次跟惠能遇到了,她在那里念经,惠能在旁边听,等到她念完了,惠能就跟她讲你刚才念的那段经是什么意思,讲给她听。她非常惊讶,捧着经向他来请教。惠能说我不认识字。不认识字,怎么会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认字不认字没关系。
惠能大师一生,在他会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有四十三个人,无尽臧比丘尼是第一个开悟了。为什么她一听也能开悟?她念《涅盘经》至少也有十年了,十年的心就在这一部经上,没有妄念了。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她清静、平等心现出来了;清静、平等心,惠能大师几句话一点,她就开悟了。开悟的基础是清静、平等。觉就是开悟,我们这个经的经题。不具备清静、平等的基础,就没法子开悟;有清静、平等这个基础很容易开悟。这都是“一门深入”,古人讲十年,十年把心定在一处。这个方法只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没有、外国人不知道。
第二个类似的例子,《坛经》上有记载的,法达禅师一生受持《法华经》,就是念《法华经》的,什么意思不懂,念了三千多遍。《法华经》份量很大,七卷,每一卷份量都大,念的熟的人,功夫念得勤,一天可以念一遍。三千多部,那就是十年,他的心在《法华经》上定了十年。到漕溪去参访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有着地,拜了三拜,头都没着地。起来,六祖问他:你应该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什么?他就讲了诵《法华》三千部。真不容易!六祖问他:《法华经》讲什么?他答不出来,回过头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有听人念过,你念得这么熟了,你念一遍,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从头念,念到第二品,就是“方便品”,六祖跟他说:行了,不要再念了,我全知道了。讲给他听,他开悟了。这时候感恩,再礼拜头着地了。所以开悟的条件没有别的,“制心一处”,佛说的,大小乘经上都有;“无事不办”,连明心见性都可以办。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一切经教,你只要听几句,就全懂了,不必听完;无论是哪一段,前面、当中、后面都可以,你只要念一小段,全经他就知道了。这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现前,与认识不认识字真的不相干,佛教有,伊斯兰教也有。大家知道《古兰经》是默罕默德说的,别人帮他记笔记,记下来的,默罕默德本人不认识字,能说出一部《古兰经》
。今天全世界有十几亿的穆斯林都读这一部经典,说出经典的人是不认识字的,他有智慧!那我们今天学习宗教的这些宗教人士,完全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从“戒、定、慧”来的。知识不需要“戒、定”,多看、多听就行了,多写笔记,就干这些的,所学的全是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自己的就是自性流露出来的,这是自己的;不是自性流出来的,那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流露的,这叫“记问之学”。中国古代老祖宗都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中国古时候这些老祖宗不重视。重视什么人?重视开悟的,重视有清静、平等、觉的人。学佛,无论出家、在家,要真干,不能干假的,要向开悟这条道路走,就是正确的。经可不可以看?可以看、可以听,但是“戒”跟“定”重要。“戒”,现在没人讲戒了、没人传戒了、也没人学戒了,几乎就断掉了。我们常年在国外,过流浪生活,我们很清楚,
在世尊末法时代往后九千年,除了念佛求生净土,别的法门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得不到三昧。得不到三昧就不可能开悟,换一句话说,依旧搞六道轮回,必然的。要想在这一生决定往生净土,只有“信、愿、持名”这一个办法。这一个办法是藕溢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提倡的,印光大师完全接受了。印祖一生教人,他自己做出榜样来,真做到了十六个字,“敦伦尽份,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十六个字是印光大师传法的法印。你能够一生依教奉行,你就是印光法师的弟子,你就得到他的真传,真弟子,他不是假的。
“敦伦”怎么讲?“伦”是同类的,我们是人,“凡是人,皆须爱”,就叫“敦伦”。“敦”是敦睦,就是亲爱的意思,没有分别、没有彼此,“凡是人,皆须爱”,这“敦伦”。尽份”,对人、对事、对物尽心尽力去做,不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为众生,功德圆满了,这是对外。对自己,对内,这就讲究存心了。
“闲邪存诚”,“闲”是防止。“邪”是一切不善、一切邪恶,我们决定不能做,心里面只存着真诚。真诚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至诚心”是体。“至诚心”对自己,叫深心,自受用;对别人叫大慈大悲,他受用。“真诚”用在自己,是清静,我就用清静、平等;“真诚心对”别人是大慈大悲。“存诚”!
“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是学佛了,“信”,决定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一点都不怀疑,愿生西方。发愿,我要到极乐世界去,我要亲近阿弥陀佛。我到这个世间来,就为干这个事情,其它都不是我要求的,我就干这个事情。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十六个字就是印光大师的一生,他的生平,十六个字就写尽了。我们把十六个字完全接受过来,依教奉行,印光大师法子,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南泉在马祖会下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叫“心地悟明”。
“德宗贞元十一年留锡池州不下南泉者三十余年。”
你看看人家定力!南泉是山名,他在南泉山上住了三十多年不下山,这就是定功。德宗时代,《四十华严》到中国,《四十华严》是贞元年间翻译完成的,《华严经》最后的一品,完整的,没有欠缺,非常稀有难逢。这个经到中国,翻译成中文,南泉大师在世。
“文宗太和初,宣城陆亘,请师下山,伸弟子礼,令说法要。”
这都在安徽,池州好像现在也叫池州,离九华山不远,就住在这些地方。我们看到古人的行宜,住在一个地方一生不动。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