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安士全书白话解:修善修福—不为自己积钱财,真为子孙积福德

发布时间:2024-11-30 05:24:31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安士全书白话解:修善修福—不为自己积钱财,真为子孙积福德

世上人民所积蓄的东西,有的别人夺得去,我带不去;有的别人夺不去,我也带不去;有的我带得去,别人夺不去。金银财宝,房屋田园,这是别人夺得去,我带不去的。博学高才,技艺智巧,这是别人夺不去,我也带不去的。要想我带得去,别人夺不去,就只有修善修福啊!修善修福到最高境界,就能使七祖[1]超升,百神拥护;修福修到最高境界,就能使火不能烧,水不能淹。修善是得福的基础,得福是修善的感应。

只管修福而不管修慧,常常因为享福而造罪业;指管修慧而不管修福,又要担心薄福而缺乏资粮。从前迦叶佛在世的时候,有两兄弟,出家为沙门,兄长持戒坐禅,一心修道而不布施,弟弟则修福但常常破戒。以后释迦成佛的时候,兄长已经证得罗汉果,但因为不曾修福,常常吃不饱。弟弟因为破戒,就出生在象群里面,但留下来的福却很多,虽然做了畜牲,但被国王钟爱,珍珠缨络常挂在身上,拥有封地几百户。所以说: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缨络;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只有佛才能福慧具足,所以称为两足尊。

下附征事[原文译白三则]

大卖义田,布施众生[摘自《懿行录》广置义田]

明朝华亭县的顾正心,字仲修,父亲叫中立,作官做到广西参议。顾正心平常喜爱行善积德,曾经捐出银子十万四千七百两,买下义田四万八百亩,施舍给华亭、青浦两县当作徭役的费用,使百姓消除了负担徭役方面的困难。有一次,代巡抚来到了松江府,在除夕禁止燃放爆竹,有好多市民违反了禁令,燃放爆竹,误捕正心入狱。正心到狱中后,看见饥寒的人,就送给他们衣食;罪可赎的人,就代为赎回。监狱几乎变空了。随后又捐资修理狱室。正心就是这样舍己为人,从来不求回报,后来两台大人向上报告了他的事迹,皇上授命为光禄署臣,被敬奉为乡贤。

按:范仲淹开创义田,流芳千古,但他只利益到同姓的人,还没有推广到其它的人。他的田只能用百计算,还不能达到四万有余。顾君真是超越前人的杰出好人啊!推测他的福报,这个时候一定在六欲天宫,自在飞行,享福无穷了。

不为自己积钱财,真为子孙积福德[原文「独成胜举」]

明朝湖州人徐汝辉,家里富裕、喜欢布施。当时,杭州重建戒坛,要花大量资金,上面命令两司招集富人募捐,汝辉愿意一人承

担。县长杨继宗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汝辉回答说:「子孙不孝,即使我积留钱财,也是属于他人,为什么不做这样的好事。积下阴德,留给后世慢慢享用呢?何况钱财是因为修福才积聚起来的,我的子孙命里没有财,也就不能积聚钱财,并不是我不爱他啊!」于是就献出白金千锭,两司非常赞叹他的开明大度,特地在后堂设宴款待他,邀集大家一起和他欢聚,又亲自向徐汝辉赠送彩帐。听到这件事的人,无不表示钦佩。

按:《大宝积经》说:「我不施舍钱财,财就会舍弃我;我现在就应当施舍,使它变为永不衰竭的财富。」徐君就积下了受用无穷的坚财啊!

补充:聂云台曾写了一篇《保富法》,记载了曾国藩、范仲淹等名人不为子孙积钱财,而为万世积阴德的感人事迹。看看现在,真正这样做到的还有几人呢?聂云台是曾国籓的后裔,他虽是工商界巨头,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布施最为慷慨,位我们做出了表率。热衷于追求金钱的人,请看看《保富法》和《安士全书》吧,这样您就不会整天为钱财而烦恼,并走上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

布施有恒,喜得贵子[原文「乐施不倦」听浙江人当面叙述]

明朝末年,浙江有个姓史的人,好善乐施,尤其喜欢斋僧。当时有位僧人,明叫大成,出外为僧众化饭,经常路过史家门前,史某如看见饭少,就送出饭来补充,这样大约做了一年,没有一点厌倦的心理。有一天,他的夫人临产,突然看见大成走进房里,大家非常吃惊,赶快去找,一下就不见了。没有多久,产妇就生下一个男孩,再派人查大成的踪迹,他已经在当天圆寂了。于是就把这个小孩叫做大成。孩子从小就很聪明,在胎儿时就开始吃斋,长大后,文章声誉一天天增高,到顺治年间,大魁天下。

按:只管行善而不信佛的人,他所修的福,有眼光的人会看作第三世的陷阱。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第二世享受福报的时候,必然滥用财势,为所欲为,造下罪业,到第三世就必然堕落受苦。史君善根深厚,前世从佛法中来,所以现世虽遇荣华富贵,却不忘前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