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受益良多的精华小语

发布时间:2024-08-03 05:21:23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受益良多的精华小语

1.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随缘,随缘生死。

2. 渡众生要有智慧;修行根本为慈悲心、欢喜心、卑下心,是修行的次第,以慈悲为根基,进而生出欢喜心,再以卑下心作为处事准则。

何谓慈悲?慈是爱护众生、不忍其受苦,悲是拔苦与乐、导正教化;真正的慈悲即是教化众生,使其不要犯过。

何谓欢喜?即平等正觉,以平等心面对众生,不论其贫富贵贱,都心生欢喜,一视同仁,无分别心。

何谓卑下?即是慈悲心与欢喜心之大集,以恒心、爱心、耐心、悲心来面对众生;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懂得忏悔、反省与改善 自己,并能谦虚地容纳听取别人的意见;海纳百川,心系苍生,有教无类,不起分别,随缘渡众,导正众生使其免于六道轮回之苦。

3. 世事要圆满,心要想得开、放得下;只要心中坦荡荡、光明正大,对方不正常,我们则更要正常,这样事情才能圆满。

4. 契入佛法,要有信愿行,并循序渐进;前段回向导正修偏心性,中段回向累世业障,后段回向法界众生与去净土的福德资粮。去净土是为了到该处学习,待时机成熟再倒装下凡来渡众。

5. 每个人的本质都是清净自在的,系在世间染尘迷失以至于跳脱不出轮回,故要好好修行、努力消业,方能恢复自性光明。

6. 感情的本质,是一种执念,将执心放下,感情的来来去去皆随缘自在;可多念《金刚经》,会慢慢产生智慧,了解感情的真面貌。

7. 若过去世曾出家修行,阿赖耶识会有记忆,体质易敏感,故遇干扰时,身体会有反应;若吃荤食,则更容易召感干扰;故,修行到某种程度后,应减少口腹之欲,以素食为主,长养慈悲心,不再与众生结恶缘

8.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凡事都不要只听人家说,万事皆是一体两面,太极里面都有黑跟白,何况是其它地方?故,凡事要依正法来走,要以智慧判断,可多念《金刚经》,渐渐提升智慧;若只听声或观相判断,遇魔来,会被误导。

9. 神通不是究竟,但究竟需要神通;佛和魔的神通都差不多,但佛与魔的差别在于,佛是向内修、念念利益众生,魔则往外攀、念念贪嗔痴。

10. 每部经典都有它的妙用,念佛、念经,即净土法门;想去净土就要看您的信愿行是否俱足,心与哪个净土相契,修得好,就会往生那个净土去。修行不是只有诵经,心性要提升,才是真修行;若自己心性没提升、业障没了结,则还是要再来轮回

11. 心识(念)不能专一,要多静坐,每天静坐半小时到一小时;心如一个摇晃不停的杯子,杯中物混浊不堪,会看不到真正的盲点,须静置后,杂质沉淀下来,方能由上看到下,也较能有效的清除杂质;因此要静坐,沈淀心志,再加以反省,方能找出自己的盲点。

12. 修行是导正心性、修补盲点、培养定力,不论事情对或错,都要圆满;过去世不圆满,能在本世弥补过失,矫正差错,来世才会更好。

13. 不论本世或过去世,若曾修入外道,系因没有用心念经,对经义没有深入了解,没有以智慧判断;凡事要以佛法正道为准则,念诵《金刚经》能提升智慧,方能明辨是非。

14. 真正的慈悲是教化众生,叫他不要犯过;如果指导的人没教好,或其身不正,多人共修,问题会很多。

15. 各人修各人的,不要有忌妒心、分别心。

16.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而重逢是悲欢或离合,取决于当初造下的善恶因缘。故,事情本身对或错,都要圆满;莫结来世怨缠,不再恶性循环,善缘欢喜随缘,恶缘弥补忏还。

17. 过去世有自杀过,本世倘若遇到困难挫折、又逢被冲犯时,负面情绪会高涨,比较容易有自杀念头;自杀一世,影响七世,因此人不能自杀。

18. 对感情要专情,有婚姻关系就要忠诚,不要在婚姻中找别的对象,如此会犯邪淫;犯邪淫,刑罚很重;故,婚姻是神圣且庄重的,结婚前就要认真评估,若彼此不合适,则莫随意走入婚姻,应尽早放手,不要耽误互相;若婚后才发现不适合,则是彼此互相尊重、提升的机会,应努力经营,找到平衡点,尤其是已经有小孩的夫妻,则应以教养培育小孩为重,并忠于自己的另一半,莫再攀缘。切莫轻易离婚,少年夫妻老来伴,只要努力培养,一家和乐融融亦非难事,感情并非人生的全部,但家人是一辈子的伴,不可迷失在短暂的男女情爱上,而轻易放弃自己的婚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