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坛经》中的“性” [戴立勇]

发布时间:2023-09-20 05:22:17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在宗宝本《坛经》中性字有六类:    1.实性、共性、法性、性空    无二之性,名为实性。《忏悔第六》    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顿渐第八》    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忏悔第六》    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护法第九》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般若第二》    所谓实性,即法性、共性,也就是一切皆空之空性,如性。    2.佛性、无性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葛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法师讲涅盘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    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    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行由第一》    佛性不二,当然也就是法性,但它似乎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以有情为其地、为其种、为其因(佛因性),才能生果(佛果性);若无情,即无地、五种,从而也就无生、无性了。    3.本性、自性、自本性、菩提自性、性智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凡自本性,不生不灭。《行由第一》    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以上《般若第二》。    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定慧第四》    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以上《行由第一》    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妙行第五》    通顿悟性智,遂呈偈曰。《忏悔第六》    所谓本性、自性,即有情众生之个体所具之佛性,即本自清净、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换言之,自性即菩提,本性是佛,但这里强调的是自性的本来面目。    4.妙性、真性、真如性、智能性、觉性。如: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    以上《般若第二》。    若闻开示便能悟人,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忏悔第六》    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能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能性,方能建立。    以上《般若第二》。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决疑第三》    自性本妙、本真、本真如、本智能、本觉,这里是对自性之本质(或者说自性之真谛)所作的价值判断。    5.人性、根性、习性、淫性、净性、性行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般若第二》    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定慧第四》    若言着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妙行第五》    这葛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看槽厂去。《行由第一》    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以上《忏悔第六》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护法第九》    性行粗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趋及惠能。《行由第一》    与上所述相对,这里是对自性之现象(或者说自性之俗谛)所作的价值判断。    6.见性、修性、禅性、佛种性    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忏悔第六》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决疑第三》    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忏悔第六》    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般若第二》    自性能见、能修、能禅,这也就是法门即佛种慧命之所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