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巡礼漫记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二月六日,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四人,由我担任团长,应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的邀请,前往印度进行友好访问。三个星期,先後访问了六个邦,十个城市,途经泰国曼谷,行程万里,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印象。
增进传统友谊
代表团出访前夕,印度驻华大使舘文化参赞特邀全团成员到他的官邸作客,大使先生也赶来同我们话别。十六日启程赴印时,印使舘又派官员前往机场送行。在我国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大好形势下,作为一个中国佛教徒,能够到教主释迦牟尼的国土去朝礼圣迹,增进中印两国人民和佛教界的传统友谊,我们有着说不出的荣幸与亲切的感受。
在飞印途中,十七日我们趁在曼谷转航的机会,参拜了玉佛寺,卧佛寺,当晚离开曼谷。到达新德里,已是十八日凌晨三点钟。我们一行在机场受到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阿哈卡尔宏赛音秘书和我国驻印使舘官员马街光先生的迎接。十九日,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外事秘书那泽拉特会见全团。交谈中,那泽拉特先生说:“印中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其中玄奘与菩提达摩是最有影响的人物,双方可以把他们的活动拍成影片,还应该组织佛教学者对他们的学说思想进行研究。”他还询及中国佛教寺庙、宗教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并希望双方经常派团互访,以加深两国佛教界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
艺术的光环
佛教,无论在中国、印度或其它国家,其影响都已超出了纯宗教的范围。佛教的思想理论和艺术作品等汇成的文化宝藏,是人类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为现代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当我们参观了印度国家博物舘,看到那里陈列的有关佛陀生活片断的石刻,玲珑璀璨,棚栩如生,充满生活气息,使我们感受到佛教艺术所特有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一幅佛陀说法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顿时使人产生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仿佛面睹慈容,亲聆教诲,引人於心领神会的境界之中。这裹有一舘,不经常开放,该舘负责人得知我们是中国的佛教代表团,特为启钥开舘。其中陈列有净饭王遗留的希世珍宝和古印度佛教文物。
鹿野苑漫步
二十二日,我们飞往拉特斯市。
座落在拉特斯市的鹿野苑,是佛陀成道後说四谛法门度侨陈如等五比丘的地方。我们称这裹为佛陀初转*轮的道塲。苑中有高耸入云的舍利塔和五比丘塔等古建筑。这裏有一座阿育王博物舘,陈列着公元六、七世纪的石刻佛像和菩萨像: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满眼的灵迹,吸引着我在这圣地上徘枫。此时,在我国北方正是寒风凛冽的初冬,而在印度,则正值“渐寒”时令,是这襄大部地区一年中的最佳季节。虽说是“渐寒”,每日气温却总在摄氏三十度左右。对我们刚从北京来的人说来,好象在一年之中度过了两个夏天。在一片清凉的鹿野苑中,徘徊於枝繁叶茂,四季常绿的菩提树下,令人留连忘返。
恒河岸上
恒河,是印度三大河流之一,为古印度文明的摇篮。
为了观赏日出的奇景,二十三日晨六时,我们就来到了恒河之滨。许多印度教徒,一清早就跳入河中洗个痛快。传说凡是在恒河洗过澡的人,诸般垢秽罪恶统统涤除干净。无论冬夏,人们总是如此。他们洗完澡,还要装上些水带回家,作为圣水饮用。
提到印度风俗,在这短短的几天访问中,无论在新德里还是拉特斯市所看到的情形,都会给人以异样的感受:成群结队的白牛,在繁华的街道上悠闲地走着,不管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还是星驰电掣的车辆,都要给它让路。在商品杂陈的摊架上,它如果嗅到合胃口的食物,人们则让它大吞大嚼。
涅槃堂畔
二十四日,参观拘尸那涅槃堂。堂中供奉释迦佛铜质涅槃像,长达二十余英尺,甚是庄严。还有状如华盖的婆罗双树和阿育王为纪念佛陀涅槃而修建的火化窑。
涅槃堂附近,有我国和日本、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修建的庙宇。这些各有特色的建筑物,生动地体现了佛教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海外华侨修建的“中华寺”,住着从台湾去的比丘尼。她对我们说,她非常希望回祖国大陆,朝拜四大名山。另有一、座藏式寺庙,庙里有一位登巴喇嘛,说他接待过很多来访的祖国同胞。他对我们非常亲热,态度诚恳,向我们献了哈达。
菩提伽耶
二十五日,参观腊克脑市阿育王会议舘之後,我们於次日来到巴特拉市参观菩提伽耶。在大理石砌成的高耸入云的菩提伽耶塔下,瞻仰菩提树下的金刚宝座及周围的石塔、佛陀经行处、佛陀足迹、石磴等圣迹尸随後去参观附近的菩提寺。
提起菩提寺,不禁联想到制糖术传入我国的一段历史。《续高僧传》卷四《玄奘传》记载王玄策“就菩提寺僧召石蜜匠。乃遣匠二人、僧八人具到末夏,寻敕往越州就甘蔗造之,皆得成就。”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三十说:“此紫沙糖也。法出西域,唐太宗遣人传其法入中国。以蔗汁过樟木槽,取而煎成,清者为蔗糖,凝结有沙者为沙糖,添瓮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为石蜜、为糖霜,为冰糖也。紫糖亦可煎化,即成鸟兽果物之状以充席献。”所谓“石蜜”《善见律毗婆沙论》解释说:“广州土境有黑石蜜者,是甘蔗糖,坚强如石,是名石蜜。”
“糖”已成为一种极普通的食品,制糖技术也经过不断地改进和提高。饮水思源,我们在品尝糖的甘甜时,很自然地想到传播和引进制糖技术中印文化交流先驱者作出的贡献。
今日菩提寺内,住着七十多位喇嘛,慈仁旺堆活佛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对国内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情况卜分关心。我们告诉他:国内信教群众享有信仰自由的权利,西藏地区同内地一样,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都贯彻落实得很好。他听了介绍,非常高兴,很受感动。
灵山一脉
王舍城是佛经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地方·玄奘法师在公元六三三年到过这裹。五十年代,为了纪念玄奘法师在中印文化交流上的伟大贡献,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捐款修建了一座玄奘纪念堂。玄奘法师光辉的业绩和雄伟壮严的玄奘纪念堂,生动地体现了中印两大民族悠久的传统友谊。在这襄,我们巡拜了玄奘法师当年求学的地方—那烂陀寺。由於历史上的种种不幸事件的发生,当年举世瞩目·文人萃集的那烂陀寺,今天已是满目荒凉、一片荒墟,不尽沧桑之感。
距那烂陀寺不远,盘旋而上,却是五山环绕的灵鹭山。山中茂林修竹,百乌和鸣,环境十分幽静。灵山圣境,名不虚传。
灵惊山,是释迦在世时说法的道塲,是佛教徒向往的圣地。在我国杭州有一座飞来峰,同印度的灵惊山可算是姊妹峰。据《佛祖统纪》卷三六载:“成帝咸和元年(三二六),西天沙门竺慧理,至钱塘武林山,惊曰:‘中天竺灵鹫山岭何年飞来此耶?’因名\‘天竺山飞来峰’,建寺曰‘灵隐\’。”杭州是一座文化古城,有天生的西湖胜景作陪衬,又有从佛国“飞来”的灵峰,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地灵人杰,相得益彰。今日杭州飞来峰下,一年四季常聚集着成群结队的香客游人,在灵隐寺里同结香火因缘。一则则流传千古的佳话,很自然地令人感到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确实是千流万派,源远流畏。
胜侣相逢
三十日,当我们来到加尔各答市玄奘寺时,受到该寺住持、印度佛教僧伽联合会主席悟谦法师,加尔各答市文化关系委员会内务部主任达特齐社里和该市菩提学会秘书长难迪斯瓦拉等的热烈欢迎,举行了儿童献花、歌唱,舞蹈等活动,赠送佛教刊物。悟谦法师备斋招待全团成员。
在交谈中,悟谦法师向我们介绍了摩诃菩提学会的组织情况,询问了国内保存的玄奘法师顶骨和玄奘塔的现状。
不久前,我访问美国时,同在纽约束禅寺住持弘法的浩霖法师结下了深厚的法缘,我们访印时,不期又在这里他乡遇故知了!相见之下,皆大欢喜!
龙树山与七叶窟
位於海德拉邦的龙树山,是二十世纪初发掘出来的庙塔遗址,同时找到的还有吉祥山,当地人称它为龙树山。
十二月一日,我们参观了这里的龙树博物馆,对龙树(约公元三世纪人)这位杰出的佛学大师的怀念,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宗教感情。他的学说传入我国,对我国佛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还参观了举世闻名的龙树水库。碧波荡漾,百舸争流。它是印度当前的一座大型发电站,为印度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无尽的动力资源,为印度人民创造了无穷的财富。
十二月三日,我们在孟买瞻仰了第一次结集圣地—七叶窟。窟中五百比丘的坐櫈,遗迹犹存。
依依惜别
三个星期的访问,我们的印象是深刻的。访问期间,得到印方的热情接待和精心安排,义有我国驻印使舘人员作陪,为我们的访问提供了十分的便利条件。我们觉得这次访问,将在中印友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写下新的一章。六日晚上,当我们离开新德里时,蠢管夜幕已经降临,我们在飞机上还是依依不舍地向着佛陀的故乡投下深情的一瞥。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六日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