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观潮随笔

发布时间:2023-02-03 18:48:24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观潮随笔

  [台湾]耕云

  平 淡

  荡气回肠的乐章,始于无闻,终于无闻。

  激湍飞泻的瀑布,始于平静,终于平静。

  缤纷绚烂的画轴,始于本素,终于本素。

  词藻华丽的诗篇,始于无言,终于无言。

  声威煊赫的权势,始于落寞,终于落寞。

  慷慨悲歌的激情,始于漠然,终于漠然。

  乃至波涛汹涌,骇浪掀天,狂飚怒啸,走石风沙,雷轰电掣,墨雨飞雹,地裂山崩,烈焰烁金,危疑震撼,风云诡谲……,都只是自然韵律中,十六音符的短促变调,转眼依旧是晴空万里,海晏河清,一切归于平静。

  宇宙与人生,只有平谈,才是真实而恒常的。此外,“富贵风前烛,功名瓦上霜”任你鹣鲽情深,义气干云,勋业彪炳,任侠豪情,都如同过眼云烟,梦幻泡影。只有淡泊宁静,才能于悠然自得中,陶然忘机,澄澈性灵,还我天真,拓开光风霁月襟怀,绽射皎洁无瑕光辉,坐看白云卷舒,鸢飞鱼跃。此种淡泊平怀,便是人生的真味。

  宗教与科学

  有些人,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存有不能调和的矛盾,在同一个人的思想中,绝不可能同时接受宗教和科学,似乎宗教便是不科学,而科学就是一定反性 灵。其实,这种看法既非当然,又非必然,事实上也并不尽然。如果因为哥白尼、苏格拉底诸学者之死,便认为宗教是反科学、反理性的,那是“以偏概全”;倘使凭着大拜拜、拜火、拜物和跳神者的印象,认为宗教是不科学的,同样是“选择误差”。此类权威崇拜的洋迷信,和原始残存的土迷信,自然通不过科学的抉择,而且那些也并非真正的宗教。真正的宗教,升华人的价值而不 贬抑人的自尊,解脱人类心灵而不桎梏人的精神;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肯决,无威胁、利诱等欺骗手段;是自由、平等、大慈大悲的,绝无赎罪、崇拜、信者得救的立场问题。科学家对此必善能抉择,也必不至于美丑不分,真伪不辨,一并扬弃。

  科学的使命,在于探讨、发现、实证客观的法则,使之结合并服务于人生,宗教的目的在揭开万有的实(真)相,究明生命的本源,从勘破生、死、苦、乐的问题,进而证得生命的永恒——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科学而无宗教,形同有用无体,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非仅无裨人类福祉,适足导至人性偏枯和人类的毁灭;宗教而不科学,显然是迷信而非智信,只能愚弄信徒,难期予人们以心灵救济。

  故知科学与宗教,分之则缺而不圆,背之将自陷偏枯。只有赋予科学以慈悲救世精神,才能除其功利之弊,去其唯物之失,以发挥其建设性的功用;美化人生,庄严世界,必须要求宗教能通得过科学的鉴定,才能破除迷信,建立正信,启迪正觉。因此,唯有宗教与科学结合成一体的两面,合作而又分工,方能尽其真,成其善,全其美。亦方能有裨于大同理想之实现,人间净土之圆成。

  善 生

  韶华易老,生也有涯,逆旅人生,诚如过客。然生当善生;死宜善终,则为人所共企,故如何珍惜此百年岁月,坚善信,知善养,行善道,以克全正命,进而跻生活于至善之境,冀得无忝此生,允宜深思熟计。顾人各有志,不唯秉赋、气质各殊,且亦观点、态度迥异。其间,淑世独善者有之,疾世遁隐者有之,对酒高歌者有之,秉烛夜游者有之;姿情风月,玩物丧志者有之,消极颓废,岁月淹留者有之;乃至以奇谋异阖,睥睨天下,逞驯人伎俩, 荼毒生灵之人中修罗,亦时时应劫而生。道途千歧,不胜例举。其浪费光阴,虚掷生命,则同出一辙,悉不得名为“善生”。

  虽然亦颇有英豪、贤哲,或立功、或立言以赢取生命不朽者。至若灭苦乐根,穷生死源,全身脱出牢笼,彻见本来面目,而臻人生于无量光明,圆满之境,则殊难一睹。如三不朽者,姑许其为“善生”,要实亦未跻至善也。

  然则如之何乃可?此事譬如登高须自卑,行远必自迩,老实行去,终得相应,要旨有三:

  一、坚善信——正信三宝,皈依导师,唯法是尚,唯义是亲,切生死念,以悟为期,确立生命目标,坚持理性生活,苟能坚定信念,功德必不唐捐。

  二、知善养——节饮食,寡嗜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藉保澄明宁静,身心平衡,以为禅观、静虑之资。否则四大失调,病固是痛苦,五阴炽盛——生理与心理之精力过剩——尤为危险,不可不慎!

  三、行善道——善道者,吉祥、离苦之途径也,此须以根本五戒为基础,十善业道为总纲,具见《佛说十善业道经》,敬劝受持奉行,此不赘述。

  此外,尤当效法大禹“惜寸阴”精神,时以“斯日己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自己警策。存诚务实,敦伦尽分,精勤德业,日知所亡,以发挥时间功效,完成生命之净化、充实、开拓;否则,辜负大好时光者,终必为时光所腐蚀、埋葬。“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可怠忽哉?

  命由已立

  人,具明是非、别善恶之良知,趋安祥、避险演之良能,益以学问之辨析,生活之磨练,应能自肯、自信而自立、自强。无如性相近而习相远,致私欲日炽,智聪日蔽,尽多投机取巧如意算盘,无复天君泰然刚健气质,乾坎异位,否泰无常,荣辱通塞,胥听他人决定,喜怒哀乐半点不能自决,此“我”既是迷失,自主竟乃难能,于是阴阳、星相、占筮之道大行,奉刺、巫祝、禳解之术大兴,求福避祸者趋之若鹜,前途事业悉决彼伧一言,其愚宁可及哉!

  殊不知命由已立,果由因熟,因种果生,因果循环,自作自受,孰有能替?天命无常,善人是福,“亢龙有悔”故君子有终,欲求化凶为吉,必当忏罪悔非,冀希转变命运,必先变化气质。盖夙恶不悛,终遭恶报;铁若成金,身价自高,否则徒见自误,生机云何。论变化气质之道,则莫过于学佛,以“不二法门”,妙难思议,三宝加被,慈力无边,故一念至心忏悔发露,宿生恶业罪障如片雪之入洪炉,但肯真修实行,即身成佛亦不是分外。况屠儿尚能立地成佛,我辈岂果缺乏自信?且“在家修行亦得”,不拘定要出家。不闻乎?“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其猛省!

  昔有袁了凡居士者,为变化气质而改造命运之典型范例,近多大心人士印赠流通,愿求富贵恶贫贱者,幸一阅读,当知求之有道,而命由已立也。

  如果你

  如果你以工作为享受,工作就会给予你以快乐、健康和丰硕的成果,以及不求自得的荣誉。反之,倘使你带着一种莫可奈何的厌倦心情去工作的话,那么,工作便只会让你感到疲劳和沉重。最后你所得到的,也只能是失败与沮丧。

  如果你是基于理想鼓舞,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你的学问的话,你将会逐渐地感到如嚼橄榄,慢慢你会上瘾,甚至于废寝忘食,欲罢不能,果真如此,学问就会深植在你心灵的土壤,只要你不断地注入心血,它就会日渐萌芽、茁壮而心花怒放;反之,不论你是基于功利的动机,或是愚公移山的毅力,如果学非所好,纵使你穷尽毕生精力,熟背《万有文库》、《四库全书》、大藏经论……充其量也无非是长了两条腿的活动书库而已,于人于已,是谈不到甚么伟大贡献的。

  如果你是时时在虚心的反省,悔过自责,你就不会再受到别人的责备;反之,倘使你惯于宽恕自己,原谅自己的话,你将很难得到别人的原谅。

  如果你视人之疾苦,犹已之疾苦,急人之危难,如已之危难,将不会有另外的灾难临到你的头上;反之,倘使你永远不会减低你那隔岸观火的兴趣,和幸灾乐祸的心理的话,你所欣赏的那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你亲身的经历。

\

  如果你在以一种感恩的心情享受平安之福,品尝恬静之乐的话,的确是“明月清风不用闲钱买”,就凭你那种平淡的胸怀,便已具足了入德的基础;反之,倘使你觉得平安太寂寞,恬静忒无聊的话,那岂只是“闲居不善”,保管早晚你要折腾出乱子来,丧品败德,毁家招祸,都只为你那不甘寂寞的一念冲动。

  如果你是一位有素养的大居士,你必然很清楚,诸宗分化,各有使命,无量法门,贵在根机。虽然百千三昧,各不相到,但却“譬如食蜜,中边皆甜”。这种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的“一大事”,相信你必然会本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观点,随喜赞叹,坚彼信心;反之,倘使你未涉皮毛,强作通家,胡言乱语,毁一赞一;或是依门傍户,自局心量,制造是非,冒渎圣贤,定知你热恼成狂,将失本明,千佛出世,也打不破你这个漆桶。

  如果你……

  (选自耕云先生所著《观潮随笔》)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

加素念居士共修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