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佛教徒
一、作一位真正的佛教徒
把师父教导过的笔记拿来阅读,寻找撰写此书的资料时,偶然找到值得与各位分享的:什么是导致佛教衰退的主要原因?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使佛教徒能互相协助,找出问题的症结一起来解决。
师父曾给一个思考:佛教从未衰退,只有个人的道德沦落。
“愚痴者”是造成佛教衰退的主要原因,它分为两类:
(一)非佛教徒愚痴者,即是不信仰佛教,并抱有毁灭佛教意图的人。他信仰其他宗教或无宗教信仰者。他特别喜欢把佛教僧人的负面新闻大事渲染,一有机会便扭曲佛教的教义,让他人对佛教产生误解,伺机毁灭佛教,这种愚痴者的人数相当多。
(二)佛教徒愚痴者,即是有以下特征的佛教徒:不恭敬世尊,质疑世尊成佛之事;不恭敬佛法,没有认真遵循世尊的教导;不恭敬如法的僧人;不恭敬能使心境平静的禅法。
当缺乏其中任何一项恭敬时,就会使他变成佛教里的愚痴者,他是绝对得不到佛法利益的。
由于愚痴蒙蔽,日子一久,他更看不出佛教的价值,所以当有非佛教徒愚痴者用各种手段来攻击佛教时,他根本无法护持,因他本身对佛教没有恭敬心。当失去了恭敬心时,就不会去学习与奉行,甚至有可能被非佛教徒愚痴者利用,对佛教进行诋毁。
我们应该自我检讨,自己是否作好佛教徒的本分。
真正的佛教徒需要有以下的特征:
(1)有信仰:相信世尊成佛之事,即是相信真的有佛陀。佛陀是具有崇高智慧与道德的智者,对世尊的大智慧绝不起怀疑。
(2)持戒清净:为了预防自己造作任何恶业,平常最少要持守五戒。
(3)深信因果、不迷信、不被新闻误导: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对世间与生命有正见,深信行善必得善报,造作恶业必得恶报,不起任何疑心,安分守己,积极行善。
(4)不再修持非佛教的功德:即是不去外道朝圣,切莫以修功德的心态去参加其他宗教的仪式,不礼拜其他宗教的神像,也不能恶意批评其他宗教所供奉的神像,而终身积极地护持佛教。
(5)认真净化心灵:按照佛教教导的布施、持戒与静坐来修行。
我们问一问自己,是否具有佛教徒真正的行为?假如还没有,就要开始积极奉行,不要枉费此生能接触佛教。若能这样做,我们才是佛教的真正慧命。
读完笔记后,我决定与大家分享,最少告诉我自己:身为佛教徒的我,今天已经做了一点好事,以报答佛恩。
二、废置的寺院与兴盛的佛寺
在佛历2541年10月,泰国发生了重要事件,即是法身寺遭攻击。
当年泰国经济衰退,每份报纸和每家电视台都纷纷播报攻击法身寺的新闻,而且越炒越热,甚至有一些专门评论新闻的记者还做出结论,异口同声地说,不久之后,占地一千多公亩的法身寺,将在几个月内变成泰国最大的废置寺院。
许多人非常关心,连续收看了相关新闻两年,最后的结果却跟新闻的评论相反。这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如果泰国政府遭受媒体这样严厉地攻击,那么就必须在几个月后解散国会,重新选举。
在攻击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时,许多人还能看到或接到法身寺的宣传单或文章,邀请大众在佛教节日去参加法会,在法会之后,大家亲眼见证有上十万人到寺院来参加法会。虽然有媒体曾就此做出无理的推断,认为是寺院雇用人才有上十万人参与,本人照理推论后,认为肯定不是。若寺院真的雇用这么多人来参加法会,一定会入不敷出导致破产的,而且参加法会的某些人是国家排行榜前几名的大企业家,这些人肯定是无法雇用的。总而言之雇用人来寺院的新闻,都是媒体人编造出来的,实属无稽之谈。
追看法身寺的新闻,笔者也追看泰国寺院被废置的新闻,根据新闻调查显示,当年泰国有超过八千所废置的寺院,此数字占全国三万所寺院的三分之一,相当于十万泰亩土地左右。
废置寺院与日俱增的情况,令我们心里产生一个疑问:什么导致寺院被废置?
要分析这件事,就必须先把寺院分为旧的寺院和新建立的寺院来讨论。
当泰国人口只有一二千万时,先辈们所建立的寺院共有三万所,而最近三十年来,泰国人口已增加到六千多万,那新建的寺院有多少?
这隐含了一个意思,即是旧的寺院逐渐变成废置的寺院,而这期间却没有建立新的寺院。
废置寺院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后来又有新闻播出:将把废置的寺院的财产加以变卖作为投资。即是将废置寺院的土地拿去做生意。此做法严重地违反了佛教徒的原则,没好好地保住祖先的遗产,令佛寺恢复以往的兴盛,反而让更多的寺院被废置。建立这些寺院的祖先,就是希望佛教永住,佛法相存,而以虔诚的信仰建立寺院的。如果祖先还健在,他们对现代人漠视寺院存亡的态度有何感想?
废置寺院的数字日益增多的新闻,让笔者有一个疑问:佛教能存留在泰国多久?
寺院被废置的情况和把寺院的财产变换去投资的想法,激发笔者对法身寺的兴亡特别感兴趣。为什么法身寺安然地渡过了遭媒体连续攻击的两年时光,并能在媒体施压的环境中站稳立场,这真是不可思议。
法身寺为什么能避免成为泰国最大的废置寺院?
如此思量后,就产生了一个信念:法身寺一定懂得一定重要的原则,寺院能避免成为废置的寺院,此原则也是关键,能为导致泰国寺院被废置的原因作解答。
研究法身寺的资料,得知此寺院是北揽寺住持方丈一首詹达萨罗比丘的后代弟子,这位尊敬的北揽寺住持法师的教诲是关键的所在,他老人家独特的见解,使寺院不但能避免落入被废置的命运,而且还越来越兴盛。
法身寺的一位常住法师告诉笔者说:当北揽寺住持方丈健在时,教导过建寺的三道“咒语”。之后法身寺的住持方丈也遵循使用这三道“咒语”,并经常拿来教导常住法师,直到产生共识,而住持方丈也以身作则,树立了好典范。
第一道咒语:清洁寺院
他的理由是,整洁的寺院,能令护持寺院的信徒产生信心,相信供养这所寺院的每一分钱,都一定会被妥善利用。
假设有一个功德主,原本要供养十块钱,来到寺院时,看见地方很整洁,便会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有时可能因起了欢喜心,而增加到一百块钱,若是本来要供养一百块钱,自然会想供养得更多。
干净即是寺院最大的魅力
如果问:寺内的什么地方是最多人想去的?即是居士们下车后会先问去哪里?第一句就是:洗手间在哪儿?他们不会问:住持方丈在哪儿、精通巴利文的法师在哪儿?但是都会问:洗手间在哪儿?
所以寺内的人一定要先处理,要让寺院产生魅力,即是要保持洗手间里面和周围环境的整洁。
清洁的工具也很重要,千万不要把扫把、抹布或垃圾桶看成是肮脏的东西,而要把它们当作是“干净的天女”。我们用来扫地的扫把很有威力,能把财气吸纳,黏在扫把的尾端,抹布和垃圾桶也都有它的威力,可以接引佛教之财。
法师还说:“假如寺院不干净,居士每次来都看见法堂很脏乱、寮房也很脏乱,以后你扩建想向居士募捐时,他就会说:光这一栋就没办法打扫干净,何必还要多建另一栋?到那时候,恐怕要丢人现眼了。
如果我们能保持整洁的环境,居士来了,要坐或躺都很自在舒适,有可能以后他会自动来问我们说:师父!你想多建一栋吗?若我的钱不够,我会劝请亲朋好友来帮师父扩建。
整洁的环境能为寺院培养护法居士,解决常住法师和沙弥的膳食问题,让出家人能专注地研究佛法与修行,有更多的心得和佛法来教导居士。
此外,当居士供养钱财给寺院办事时,就要赶快办妥,千万不要耽搁得太久。譬如说,跟居士说要建法堂,当他们供养了款额后,就要赶快建筑。如跟居士说要建寮房,那也要赶快建起,让居士能早日能看到成果。”
这就是北揽寺住持方丈所教导,守护寺院的第一原则,叫做:“干净能纳财”,或“吸纳财富的咒语”。
第二道咒语:勤于开示
法师认为居士发心把食物带到寺院来供僧,若寺内的法师不为他们开示佛法,会让他们觉得来寺院并没有得到什么,所以哪位法师有心建筑寺院或发展寺院,一定要勤于开示。
若法师享用了居士供养的饭菜后而没有开示,以致居士没有增长智慧,就如同让他们空手回家一般,他们自然会认为来寺院根本没得到什么。
开示的方法或开示的主题,可以用最简单的原则来挑选,即是看居士的表情,他们有什么样的苦,就针对他们心中的苦恼来开示,如同把体内毒疮的脓血挤出一样。当居士感觉开心后,自然会被佛法感动,然后发心来帮忙常住发展寺院。这个方法会让居士认为,他们所布施的金钱是世俗的财富,但师父所开示的佛法是圣人的财富,能有效地为他们解苦,是金钱所无法代替的。
这是北揽寺住持法师所教导的第二个原则,称为“勤开示、接引人”或“接引居士的咒语”。
第三道咒语:精进打坐
法师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证悟涅槃,而证悟涅槃的方法就是要精进打坐。
正等正觉佛陀所教导的法,都把重点放在佛弟子如何精进修行。如果我们想断除烦恼,就要先看到自己心中的烦恼;即是要先看到自己的心,要先看到自己的心,就必须要打坐,使心宁静,直至心中产生了光亮。
大多数的世人因为没有静坐,所以都没办法看到自己的心,这就很容易沦为烦恼的奴隶,而使世界陷入纷乱。
当他们看到出家人精进打坐时,就会加以反省去学习打坐。
因此,居士来寺院修功德后,除了为他们开示佛法,也要教导他们静坐。因为静坐后,心灵自然会被净化而感到平静与光亮。当他们的心光亮后,就只会想好事,并能清楚地了解修功德波罗蜜的方法。
若出家人在精进打坐之余,也教导居士跟着精进打坐,这样的话,当要建寺院或办什么事时,都会顺利成功的。
这就是北揽寺住持法师所教导的第三个原则,称为“精进打坐”或“接引成功的咒语”。
听完了这位常住的这一番话后,就会了解:为什么法身寺能安然地渡过危机!同时也得到另一个答案:若寺院能采用北揽寺住持法师教导的三道咒语来管理寺院,不管是哪一所寺院,都不会废置的,而且还会接引更多的人到寺院去学佛修功德。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得到了启示:没有世俗负担(已从工作退休)的佛教徒,若能晚年来出家,将能帮忙解决很多废置寺院的问题。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在一定丰富的世俗经验和人际关系,来协助复兴废置的寺院,或者建立新的寺院,然后采用北揽寺住持法师所教导的三道咒语,来管理寺院,相信在他们的努力耕耘下,寺院势必会越来越兴盛,而国内寺院的数目也就不会减少,佛教的慧命也会延续下去。这样,能让他们在晚年累积功德,往生善道,何乐而不为呢!
三、解决佛教的危机
近二十年来,有人曾提出:接近供养功德衣(卡帝那衣节)节日时,(此节日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报纸越是疯狂地刊登一些比丘犯戒的事,使很多佛教徒丧失对佛教的信心,他们认为比丘不值得尊敬。使全国三十万名比丘和沙弥无辜受连累,因为当人们不再信仰佛教时,就不会教育他们的子孙拜佛,不研究佛法,也不会行善。这样一来,不仅寺庙将面临被关闭的命运,而且佛教徒的总人数也会锐减。如果报纸真的刊登了比丘犯戒,那么,诸位佛教徒,你们会怎样想才是正确的?怎么样才能保护佛教?
当报纸刊登关于比丘犯戒,不值得尊敬的事,家长们应当教育自己的孩子,告诉他们要抓住要点,正确地分析此事件:
第一、如果报纸刊登关于比丘犯戒的故事,佛教徒千万不要相信该新闻的报导,而应该要用我们的智慧,合理地分析其缘由,让僧团根据戒律加以解决。
很久以前,就有一位高僧曾明明白白地指出:佛教像广阔无垠的水池,谁能下水清洗自己就能得到洁净。但是,谁没下水清洗自己就不干净。
出家也是如此,认真修行就得到身体、语言乃至心灵上的清静;谁不愿修行就只能继续肮脏下去。
比丘犯戒,无论是有心与否,佛陀已经制定了规则和戒律。居士们应该放心,这是僧团里的事,应该让僧团自己按照原有的规则和戒律来解决此事件。住持将会进行调查,收集证据,询问证人,不该由在家人自己扮演法官的角色,未审先判,而作出无理的诊断。
如果那位比丘真的有罪,那是很严重的,我们绝不会接受他,容忍他继续当比丘,他必须脱下僧衣。
如果该罪不太严重,不至于到需要还俗的程度。即是那位比丘只是因为不小心而犯了罪。那么,根据佛陀所制定的戒律,该比丘还有机会改正自己的行为。
如果该罪涉及到国家的法律,就要分两方面来处理,既是要依据佛教的戒律,也要依据国家的法律同时进行。
总而言之,如果有比丘犯罪,居士们不要凭自己的主观感觉来评判,也不要轻易地相信新闻报导,应该先让管理僧团的僧侣根据戒律作了判决,而非自己妄下评论,一旦报导错误,就等于给自己积累了罪业。
第二、如果报纸刊登比丘犯戒的事件,佛教徒不要直觉地认为所有的比丘也是如此。
禁止报纸刊登比丘犯戒是难以做到,甚至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向社会报道新闻是他们的职责。不过,如果该份报纸总是一味地刊登比丘犯戒的新闻,而对很多寺院的比丘,竭尽全力为居士们举办道德训练活动的善行视若无睹,则该报纸的言论未免太过偏颇了。
佛教徒忘记了一则真理,就是如果少了好的比丘,佛教是不会流通至今的,在每一天,每个角落都有比丘在为社会默默的做出贡献,媒体却不喜欢报道这方面的新闻,反而喜欢报导比丘犯戒等丑闻。
报道比丘丑闻往往比报导比丘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间更长,涉及的层面更广,播放次数更频繁。这样就导致很多人对比丘,对佛教产生怀疑,认为比丘不守戒律,不值得尊敬。
当报纸疯狂地抨击比丘时,虽然有的新闻不真实,但是,其他比丘也一样受到影响。比丘们无论走到哪里,总被视为是社会的多余份子,还得承受社会上鄙视的眼神。
这些事情反映了一种趋势:“媒体的不正,严重地削弱佛教徒的信仰”。
一位为社会服务了几十年,也受到此影响的高僧曾说:“现在,比丘若想为社会提点意见,实在太难了,就连想教导人们,也可能被社会认为是错的。错在哪?错在比丘叫人们行善却不能使媒体满意!”
当比丘站出来提意见,或告诫什么总会被批评:“这可不是比丘的事,你们不要多管闲事!”
可是当比丘不发表意见,社会上出事时,比丘又会被指责:“当了比丘,却不为社会服务!”
无论如何,比丘总被媒体批评的体无完肤,做什么都是错的!
听了这位高僧的这番说词,我们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佛教徒在看比丘犯戒的新闻时,要冷静地分析哪些是私事,哪些是公事,如果不把这两者分清,我们就会变成冲动无理的人,凡事都不会三思而后行。打个比方:看到一个死鱼在河流中沉浮,就认为全部的鱼都腐烂了”。如果这样,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了毁灭佛教的罪业。这绝对不是佛教徒该走的道路,佛教徒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正如佛陀所说:“在思考清楚前,绝对不能相信”。
第三、不挑剔比丘的缺点,积极地配合比丘宣传佛法的工作。这样,修行才会进步。这里举一个例子。这一件事发生在佛学课上,一位比丘解释得很清楚:
有一个人看了太多比丘犯戒的丑闻,他认为全国的比丘都是不守清规的。有一天,这个人正好和那位讲故事的比丘碰面,就问比丘说:“现在的比丘,总是犯上那些不光彩的行为,所以我只尊重佛陀和佛法,但却不用尊重比丘,可以吗?”
这是非常敏感的话题,涉及的层面特别广,很难回答,如果回答的不好,也许会令其他学生跟着不尊重比丘。
但是,那位比丘只是笑一笑,便回答说:
“一个人能够尊敬佛法,就表示他不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而总是寻找别人的优点。你问能否不尊重比丘,而只尊重佛陀和佛法?答案是不能,因为你说‘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已经说明你是个喜欢挑剔别人,缺乏判断力的人。”
“泰国有超过两三百万名比丘。其中你认识的有多少?我估计就一千名吧,如果你真的遇到一千名行为不良的比丘,那么,剩下的三百万比丘呢?”
你这样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一辈子也不能遇到品德高尚的比丘。你关闭自己的心变得麻木。我劝你换个角度看一看,将寺院看作是一所世俗的学校。学校里面存在两种人:
(1)来求学的学生。
(2)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
到学校来求学的学生有没有犯过错误,有没有行为不检点的?当然有,而且有很多,可我们是否会把那些学生所犯的错误都放在我们的心上?答案是不会的。我们知道,那些学生毕竟刚来求学,如果应不懂事而犯了错误,我们就应该原谅他。然而,至于第二种人即教师,如果出现了错误就应当受到批评。
在全国各地的每一所寺院里,也是如此,的确也有两种比丘:
(一)刚开始学习的比丘:他们才刚刚来求学,有的刚刚出家不到一、两天、或一、两个月或两年。他们对戒律还不是很熟悉,如果他们犯了小小的错误,也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二)担任老师的比丘:全国有上百万名“法师”,他们就像大柱子在支撑着佛教和每一所寺庙。他们非常认真地修行,如果他们不认真的话,恐怕现在的寺庙早就变成荒芜的田地了,佛教也就不会流传至今。
可是,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即使这些又有知识,戒行严谨的法师忙于弘法,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他们也从不炫耀自己。他们有的因修行而到森林里去隐居闭关,隔了很长的时间才出关一次,之后有的还留在城市里,除了认真到自我修持外,他们还尽其所能地教育他们的学生。无论是什么样子的法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会刻意炫耀自己,也不会在报纸上或者在电视上亮相,炫耀自己多么好,多么特别。因为他们很有修行,品格高尚。打个比方,他们就像装满水的瓶子,怎么摇动也不会发出声音,品格高尚的人永远不会炫耀自己。
在世俗的学校里,我们可以从服饰或者年龄辨别出老师及学生,可是在寺庙里,每一位比丘的穿着都一样,使的我们难以辨别。
“所以,如果你只是看到少数行为不检点的比丘,比如十名、一百年,至多不超过一千名你就决定不尊敬全国的比丘,放弃对上百万名有修行比丘的信仰,你应该好好地想一想,到底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这样吧,我觉得你应该放下,当你看到比丘行善的时候,可能你不知道他到底是学生,还是老师,他的修行有多好。但是,你可以放心,至少他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而且你应该这样想,我们的布施可以使比丘更加努力地修行,总有一天,他一定成为圆满的福田。如果那一天来到了,我们就可以十分法喜地,尽心尽力地跟他一起行善。”
“若一旦得知哪里有具德行的比丘,持戒与威仪并重,值得大众尊敬,那么,不管他住在多远,都应该赶快去拜见他!因为他是难得的好福田。如果你如此努力还是找不到,那就要冷静地等待,继续地努力修行。”
“放开你的胸怀,总有一天,你会遇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出家人,能真正成为你的好福田。所以,请你不要决定得太快,更不能只尊敬佛陀和佛法,而需要恭敬三宝,这样一来,才能让你今世和来世所修的功德圆满,证入涅槃,到达究竟。”
这位师父回答的三个问题,笔者崇敬他的智慧与能力,尤其是他能为僧团厘正问题,解决佛教徒对僧众信仰的危机。
没有仔细思考而完全相信新闻的后果
至于这一点,如果家长没有教育孩子要仔细地思考,让他完全听信于比丘的负面新闻,则等于削减了我们以及他们行善的机会。如果他们认为全国的比丘行为不正后,就会变成冲动、蛮不讲理,考虑不周全就草率做出决定的人。他们只听信报纸上刊登的一面之词,再也不想学习佛法。导致他们缺乏应对世界和生活变化的能力,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乃至他们的生活隐藏的规律,只有懂得了佛法,才能了解这一规律,并正确在生活。
世界的规律则是因果报应,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行善的结果叫做善报;造恶业的结果叫做恶报。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管信不信因果报应,也必须由我们来承担这一行为的后果。善报恶报不会随个人的信仰,个人的意志而改变,而是随着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世间法而改变。
世间法即是三法印,它包括无常、苦、无我是世间的真理。
这条规律是佛陀发现的,不仅如此,佛陀还发现了摆脱三界轮回的方法。
如果没有正确地辨别新闻的真假,除了不知道佛教的真正意义外,也会错误地认为全国的比丘都是不好的。
有甚者也许不相信善和恶,如果到了这个程度,就可以肯定地说他不会支持或者反对行善,因为他认为行善等于浪费;布施会使人懒惰。这不过是不相信善与恶的人常用的藉口罢了。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想让报纸更多地刊登一些比丘为社会服务的事,是很难的。作为父亲、母亲或者祖父母,我们应该要教育后辈,在相信任何事件之前,必须仔细思考。这样就可以保证当我们老了,孩子们会支持我们行善,比丘们就可以继续努力为社会服务,泰国佛教的根基就会巩固,佛法就能永续地传承。
当我们经历了一段生命的旅程之后,我们会对“人生有起有落”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它的意思是没有谁会永远倒霉,也没有谁能永远幸运,我们的生活总是会有苦有乐。不过,我们不能忘记一个重点,即是我们不能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在我们痛苦时,也不能让心情沮丧,情绪低落至无法自拔。我们要懂得鼓励自己,鞭策自己,重新站起来奋斗,进而超越生活的困境。
生命之路要靠智慧来指引,才能使自己顺利地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不管苦或乐,经过不断地思考我们会发现,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智慧,能比得上正等正觉佛陀。世尊以智慧教导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无论我们的生命处于何时何地,是往上还是往下,都要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它。世尊的教诲是教化人类的典范,所有的佛教徒都必须认真学习与奉行。
导致人生的起落的原因
不少人都还未真正了解,造成人生有起起落落的原因是什么?有些人认为是天上的星星所造成的,有些则认为是上帝指定的,有些人却认为都是自己的努力与智慧所创造出来的。佛陀发现一个真谛:一切都必须按照世间的规律进行,即是因果报应。因此世尊教导说:“不管你所造的业是善是恶,都要自己去承担业报”。
因此,当我们遇上问题时,佛陀教导我们要根据三个原因来检讨自己:
(一)是自己现世犯戒的缘故吗
(二)是自己过去世犯戒的缘故吗
(三)是自己的行为太过放纵吗
是我们过去至现在所犯的过错,不管记得不记得,它都是造成我们现世生命遇上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不管出了多严重的问题,佛陀都教导众生说:避免再制造出更多的新问题,即是尽量持守自己的戒律。
如果是在家居士,需要工作赚钱,就要严谨持守五戒,不要犯戒。如果是比丘就要更加严谨持守两百二十七条戒,若是优婆塞、优婆夷,就要持好自己的八戒,让自己所持的戒律清净圆满,以免衍生更多的问题。
世尊教导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要先给自己一个标准,否则,当许多问题同时发生时,就来不及补修漏洞或者补修不完,以致主要的问题无法一次解决。因此,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就应该马上调整自己的行为标准,如果我们的五戒清净圆满,将会使问题容易解决。
接着,我们再针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来着手,例如:如果是财物问题或者利益问题,就要用布施的方法来解决。
如果不是财物的问题,而是因摩擦而产生误解,那么,这就是先从本身着手,要让自己懂得恭敬、尊重、真诚与谦虚,即使有时候向别人忏悔道歉也必须得做,这样,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有时候问题也于自己的放纵,冒犯了别人,破坏了别人的东西,如果是这样就要适当地赔偿对方的损失。
不管发生什么问题,首先都要“冷静”,最好什么先不要做,打坐令心宁静。如同俗语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给自己时间静下来好好地思考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在我们还没确定问题的症结时,先不要急于解决,一旦确定了,就要马上处理。解决问题时要冷静,有些事情并不能马上就可以解决,它需要时间处理,因此需要耐心地等待,不可操之过急。
世尊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一部经文,泰国法师在每个星期天都会诵念,在居士供僧之后,法师会诵两三部经文,其中一部经的起头是“帕恒……”,所以我们简称这部经为“帕恒经”。
这部经文中提到佛陀所遇到的问题比我们多,但是世尊却能一一地解决它,后代论师就把世尊所遇上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记载成经文如下:
(一)在世尊成道那天,遇上魔罗率领魔军来干扰。世尊运用自己的三十波罗蜜来解决此问题,使用自己宿世以来所累积的布施波罗蜜,以及回向的功德来制伏魔军。
我们也是,有时候遇见重大的问题或障碍,也必须以布施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当世尊遇到“阿罗哇嘎夜叉”时,明白的说,就是面对脾气暴躁的众生,世尊采用忍耐,即是包容来解决问题。夜叉怎么说,怎么做,若能忍就忍受下去,直到夜叉敬服了世尊,愿意消除自己的傲慢心。夜叉心中可能会这么认为:世尊的忍耐力实在令人佩服!我这样蛮不讲理地欺侮他,但他却仍然还可以忍受。当夜叉同情敬佩后,世尊才有办法与之交谈说法。
当我们遇见平常易于嗔恚的人,先忍耐,接着就要找解决问题之方法。
(三)当世尊遇上喝醉酒的疯狂大象时,要制服疯狂的众生,世尊就以发慈悲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当对方被慈悲感化后,自然就会让步,而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四)当世尊遇上“翁库利曼”,被他追杀时,世尊就运用神通对他进行开示。我们还未有如世尊般的神通,当遇上杀手时,就要求助警察,以法律来加以制裁。
(五)当世尊在大众面前被冤枉时,是如何处理?
那天世尊正在开示,突然,法堂里有个妇女站起来,这个女人是舍卫城里的一个养女,她在大众听法正入神时,立起身来说:世尊!你只懂得开示教导别人,却不管我们的胎儿,他即将诞生,世尊,你该怎么办?
被冤枉发生了男女桃色问题,世尊用保持静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有两件事情,不管出家人或在家人被冤枉后,都要保持静默,不要反驳对方,等候时间给予证明。这两件事即是男女关系和钱财纠纷。
当比丘被冤枉与女生发生桃色纠纷,或者有地位的人被冤枉与桃色纠纷发生有关时,大部分的人,刚开始听到时,都会相信百分之九十,所以最好的办法即是保持静默,等候时间给予证明。总有一天,事情的真相一定会水落石出的。
有关钱财方面的问题,当出家人被冤枉与钱财有瓜葛时,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反驳对方,或者居于高职位人士被控告有贪污问题,也很难与对方抗辩,只能保持静默。不过,这并不表示认输,而是在静观其动静,等待机会为自己洗脱罪名。佛教用一句话:不斗、不离、保持静默!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不斗”的意思是不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冤枉对方。
“不离”的意思则是不要认输,也不要去承认。
但是要继续做善事,并且更加严谨地按照所有的工作规则去做,不要怕工作进度变慢,这样不久肯定会获胜。
(六)当世尊遇上狡猾或辩论高手时,就运用智慧来处理面临的问题,不过,世尊所讲的每句话都是真实和充满哲理的。
(七)这次不是世尊自己处理,而是派目犍连尊者去降服充满毒性和具有邪见的海龙,这只海龙叫做“难陀巴难它”,此次也运用了神通力来处理问题。
(八)当世尊遇上邪见者,即是具有极端邪见的梵天界天人,称为“帕嘎梵天”,世尊也是运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因为要跟梵天决斗,所用的智慧是属于佛教里最高层次的智慧。
我们遇上的问题绝对不会比世尊多,所以只需按照世尊的方法处理即足够了。不过,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戒律是否清净,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良好的标准。当戒律和行为正确后,其他问题就会跟着改善,如果戒律无法持守得清净,其他事情也就无法处理好。
亲爱的读者,我们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不管有多么地严重,也要耐心去克服。无论如何,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根源,都是由于过去的行为太过放纵或犯错导致的。要清楚明白,黑暗过后就是黎明!若是感到气馁灰心,就要以佛陀克服问题的精神鼓励自己。这样,我们才会更加有毅力、耐心和智慧,并且以正确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总有一天,我们一定能脱离轮回,往向涅槃。在此与各位共勉!
四、塑造自身佛像
塑造自身佛像或家族的佛像成为从古到今的一种文化。有一些经济能力好的人,因为懂得塑造佛像的好处,都会塑造许多佛像供养全国各地的寺院。
因为大部分的现代人都还未了解塑造佛像的真正原因,所以就没有支持自己家里的长辈塑造佛像,让他们失去了在晚年修功德的黄金机会,这真是太可惜了。我们都是佛教徒,应该学习和了解祖先塑造佛像的真正原因,才能使自己获得这份功德。所以,笔者藉此机会与各位分享何以要塑造佛像的真正原因。
笔者的研究发现,祖先们因为非常怀念正等正觉佛陀的大恩泽,才会塑造佛像。
此怀念是基于有人能发菩提心,想成佛度众脱离苦海,其实,这是一件很难能可贵的事。通常我们称这种人为“菩萨”。
发菩提心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能维持菩提愿力,尽此一生修波罗蜜,断除烦恼,更是一件艰难的事,所以在菩提道上,能以成佛却半途而废的菩萨比比皆是。
能成佛的菩萨需要积极修波罗蜜,直至见到佛陀为他授记,将于未来某世除尽烦恼,如愿成为正等正觉佛陀。
获得佛陀授记,证得菩提的菩萨,称为“授记菩萨”或“定菩萨”,意思是此人未来一定能修成正果,成为正等正觉佛陀。
从被授记,菩萨需要花最少四阿僧祗劫,加十万劫的时间来修波罗蜜。这段时间需要轮回和修波罗蜜很久,而且越靠近目标,所遭遇的障碍就越大,更要积极地修波罗蜜去断除烦恼。世尊曾譬喻说:为了成佛,世尊所布施的眼睛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因为需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尽此一生修波罗蜜,所以人间要隔多久才有一尊佛陀降生。当世尊降生于人间后,就会尽快弘扬正法,教导人类懂得持戒和行善,直到能如世尊,除尽烦恼进入涅槃。因此,谁能出生在佛陀时代,表示其具有大福报。
赶不上见到世尊的人,只能闻到世尊的教法,但却不知道世尊的相貌如何,那么,应该怎样处理此问题?
精进修行直到证入内在清净佛法的祖先们很有远见,预知未来会发生这个问题,所以根据自己在禅定中所看到的佛像,加以塑造出来。因为是把亲眼目睹的佛像塑造出来,所以佛像很庄严,其目的是作为世尊的代表,供后人顶礼膜拜。其实,这不单只是泰国的祖先才有雕塑佛像,而是全世界都有。
因为祖先体悟的很清楚,所看到的佛像也很稳定,早晚都是一样的清晰,所以还没听闻佛法的人,只要一看到他们所雕塑出来的佛像,都会法喜充满。由于佛像的三十二大人相圆满具足,神圣庄严,无论谁看到之后,都很想修行,断除烦恼,再加上听闻了世尊开示的法后,会使信心加倍,更想多多行善。
因此,我们的祖先坚信,塑造了佛像就等于提升了人类的心灵,使大众的心脱离烦恼欲望,产生能力及正确的思想,去促使世界达到和平。
塑造佛像能提升人的心灵,使其道德更加高尚,而塑造佛像的世界功德如下:
(一)使塑造佛像的人之心灵道德,从今生开始一直往上,其性单纯善良。
(二)因为协助提升人类的心灵道德,所以此功德能让他获得各地大众的尊重,包括天人在内。
(三)虽然塑造佛像的人已经逝世了,但是他所塑造的佛像还存在,就会一直有人来礼佛修行,而此功德还是会继续回报他,即使他转世到新境界去,仍然会受到大众的恭敬,而且天人也会来尊敬与保护他。
(四)生生世世,除了受到天人的爱戴外,若他心中产生了恶的意念和言行,或者发生事情使他的心混浊,产生烦恼,此功德会让他很容易就除掉心中的恶念与烦恼。
(五)生生世世出生在佛化的家庭里,在佛法兴盛的环境中成长,并容易修行证得法身。
(六)在人间轮回时容易获得财富,意思是不需要辛苦地工作赚钱也能致富,而且,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会迅速得到成就,同时,在修行的道路上,也容易获得成就,证入涅槃。
这是简略的功德利益,只挑选重点和一般人容易了解的部分来解释。如果读者有学习静坐和阅读佛陀传,就会发现,其实还有更多的功德利益。因为塑造佛像的世界功德很大,所以,我们的祖先才不愿意错过此修功德的机会。
笔者的外婆也因为了解塑造佛像的大功德,所以她很发心塑造了个人的佛像和家族的佛像。她也邀请家人为他们自己和往生的亲戚造佛像,总共已塑造了二十多尊。这是她晚年的大功德,也是她个人生命的保障,不需要等待别人在她逝世后,为她功德回向。
若读者还没有塑造自身佛像,就应该赶快行动,不要到晚年才修此功德。尤其是现代的社会,纷争不断,世风沦落,新一代的青年不太了解与重视功德,如果等到晚年,万一子孙们不支持可能就没机会塑造佛像了。因此,要趁自己还健康的时候,赶快亲自塑造佛像,让自己心中有把握,此生已经修了一份大功德,以便让它跟随自己向往来世。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