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
相宗系列总序——何谓唯识学?
「大乘百法明门论」原文
大乘五位百法表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一、释论题、论主
二、论文引言
三、五位
四、心法(八种)
五、心所有法(五十一种)
1.五徧行
2.五别境
3.十一善
4.六烦恼
5.二十随烦恼
小随烦恼
中随烦恼
大随烦恼
6.四不定
六、色法(十一种)
七: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
八、无为法(六种)
九、二种无我
一、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学派;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幻;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二大法脉或学派,一是 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宗基本上都属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且研习法之本性,故又称为「性宗」。
至于法相宗(或瑜伽宗)最主要的经典则为「一经一论」:解深密经与瑜伽师地论。其根本经典,根据成唯识论游记,则为六经十一论:
A、六经—解深密经、华严经、密严经(又名厚严经)、楞伽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昆达磨经
B、十一论—l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生大乘阿昆达磨集论久摄大乘论(以上无著菩萨造)、辨中边论(本颂弥勒菩萨说,世亲造释论)、分别瑜伽论(本颂亦弥勒菩萨说,世亲造释论、此论未传译)、唯识二十论(世亲造)、十地经论(世亲造,系解释华严经十地品者)、集量论(陈那菩萨造、义净译、已亡夫,系因明学之论典、发挥现比二量、及识之三分说)、观所缘缘论(陈那造)。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