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二 译文
接下来论述这阿赖耶识中的一切种子,如果是修习涅槃解脱法的人,有漏无漏的种子就具备了所有,其阿赖耶识中,如果是没有修学湼盘解脱法的人,其阿赖耶识中就缺少声闻道、独觉道、大乘道三种觉悟的种子。阿赖耶识随顺著在现在受生的处所获得的果报身的自身,其它体身的种子也全都随在不离,所以阿赖耶识作为欲界的自身中,也存在能使身生在色界、无色界的一切种子;在作为色界的自身中,也存在能使身生在欲界、无色界的一切种子;在作为无色界的自身中,也存在能使身生在欲界、色界的一切种子。
而且,凝滑体在逐渐增长的时候,心识和根身同等地增长,直至圆满为止,像这样增长直到心识有依根形完满,理应知晓,由于有地的坚性,所以心识依托的根体才得以形成长大;由于有水的湿性,所以它能吸收摄取物质而不溃散;由于有火的暖性,身体得以成熟、坚硬;由于有虚空的融润性,风的动长性,人身各种肢节得以分别按空间部位长定。
而且,一切种于识,虽然依清净和不清净的业种子,召感未来的总报体,然而只有乐意执著戏论才是最主要的导因。在导致获得一定家族、形相、能力、寿命、资财等果报的原因中,清净与不清净的造作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且,所有凡夫,对于自身认定自我、自我所有的身外物是真实的,并由于妄认自我是真实的主宰,而产生傲慢待人的心念。而一切修习佛法获得果位的圣人,却凭借佛法智慧认定世间的一切都是苦。
而且,处在胎中的生命体,依不苦不乐的感受,随阿赖耶识而得增长。只有这种感受,是阿赖耶识摄持的果报所生。其他的一切感受,或者由过去的造作导致的果报所产生,或者受到外境界的影响而产生。而且,苦的感受、乐的感受,或者在一时随外界影响现起,或者不现起。
又含藏种子的阿赖耶识,是无始以来连续不绝的,它的体性虽然是无始以来一直存在的,然而必须通过清净和不清净的不同造作的影响发动才能生出果。相对于反复熏发种子以成熟为果的现象来说,就说那些种子是新熏的。如果种子已成熟为果,就说这种子是已受果。种子识正是按照这个道理,处在生死流转中连续不绝,以至于不得涅槃。又各种子未能生果的,或者在次生生果;如果次生不能生果,就会在以后的若干世中生果,即使历经百干漫长时节,还是能从种子熏发之中,成熟出一定的果报来。虽然其他果报的产生,也要由同类种子熏发,但到寿尽的那一刹那,已现行的种子就叫已受果;其他未现行的种子,就不能叫已受果。而且,各种子,应当就在这身中生成果报,如果种种条件因缘皆不具足,种子便无法成熟为果。然此种子,仍然会被含藏在阿赖耶识中,为阿赖耶识所摄持。
所以,每一种阿赖耶识自体中,都有其他一切自体的种子。
原典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①
复次,此一切种子识,若般涅槃法②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③;不般涅槃法④者,便阙三种菩提种子⑤。随所生处自体⑥之中,余体种子皆悉随逐⑦,是故欲界自体中,亦有色、无色界一切种子⑧;如是色界自体中,亦有欲、无色界一切种子;无色界自体中,亦有欲、色界一切种子。
又羯罗蓝渐增长时,名之与色平等增长俱渐广大⑨,如是增长乃至依止圆满应知。此中由地界⑩故,依止造色渐渐增广;由水界故,摄持不散;由火界故,成熟坚鞕;由无润故,由风界故,分别肢节各安其所。
又一切种子识,于生自体⑾虽有净不净业因,然唯乐著戏论⑿为最胜因。于生族姓⒀、色力⒁、寿量、资具等果,即净不净业为最胜因⒂。又诸凡夫⒃,于自体上,计我、我所及起我慢⒄;一切圣者,观唯是苦⒅。
又处胎分中,有自性受⒆,不苦不乐,依识增长,唯此性受,异熟所摄⒇。余一切受(21),或异熟所生,或境界缘生(22)。又苦受、乐受,或于一时从缘现起,或时不起(23)。 又种子识,无始时来相续不绝,性虽无始有之,然由净不净业差别熏发,望数数取异熟果,说彼为新(25)。若果已生,说此种子为已受果。由此道理,生死流转,相续不绝,乃至未般涅槃。又诸种子未与果者,或顺生受(26),或顺后受(27),虽经百千劫,从自种子一切自体复圆满生(28)。虽余果生,要由自种(29),若至寿量尽边(30),尔时此种名已受果;所余自体种子未与果故,不名已受果。又诸种子,即于此身中应受异熟,缘差(31)不受,顺不定受(32)摄故。然此种子,亦唯住此位(33)。
是故,一一自体中,皆有一切自体种子。
注释
①意地第二之二:即第二意地的第二部分,亦即本论卷二。本部分又包括两大部分,前部分继续讲述意识的胜作业中的「若生」,后部分则讲述「若坏若成」。
②般涅槃法:灭度法,入灭法。般涅槃(parinirvana),略作涅槃(nirvana)。指烦恼之火灭尽,智慧完成而臻于觉悟之境界;故凡是能达于此最高目标之一切方法,都称为是般涅槃法。
③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一切种子全都具备,凡是未来能成就三乘果位的人,便称为「有种姓补特伽罗」。这样的人的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有两大类,一类为有漏种子,熏习这类种子,能使人滞留在三界受生死之苦,即漏落在三界六道中轮回不已;一类为无漏种子,即菩提觉悟的种子,修习此类种子能去尽烦恼,使人成就圣果。
④不般涅槃法:无法令众生息灭烦恼,乃至究竟解脱的法。
⑤阙三种菩提种子:缺少三种觉悟的种子,即声闻道种子、独觉道种子、大道(大乘菩萨道)种子。不修般涅槃法的人称为无种姓补特伽罗,他的阿赖耶识中仅有有漏种子,缺乏无漏种子。菩提,bodhi,觉悟、道;佛家特指觉悟的境界,觉悟的智慧。
⑥自体:即指这一期生命所依止的阿赖耶识本身。
⑦余体种子皆悉随逐:其他体的种子全都随在不离。现生身自体具体生处在三界六趣的某一界、某一趣、某一地中,但是它体中却具有能生于其它界、其它趣、其它地的种子,只要因缘条件具备,这些种子就可以变现。唯识家以阿赖耶识缘起论解释了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的原因。随逐,相随不离。
⑧欲界自体中,亦有色、无色界一切种子:生在欲界身的自身中,也存在能使身生于色界、无色界的种子。
⑨名之与色平等增长俱渐广大:称心识和根身同等地增长,都逐渐地长大。
⑩地界:即地大种。佛家在四人种基础上加上空、识,作为对众生精神和物质构成元素的分析。地界,可译为地性,或地的坚性。佛家认为一切物质现象即色,正是因为有地的坚性的支持才能得以存形生长。
⑾自体: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自身。
⑿乐著戏论:乐意执著无真实义理的观念词语。
⒀族姓:指前面提到的下贱家、尊贵家等家族。
⒁色力:形相与能力。
⒂净不净业为最胜因:清净与不清净的造作是导致家族、色力、寿命、资具差别的主要原因。以上所述的两种最胜因,乐著戏论是决定阿赖耶识投生哪一处的主要原因;而净不净业是造成资具寿命等差别的主要原因。
⒃凡夫:指常人、俗人、异生。佛家特称没有丝毫断惑证理的人,即不入圣流的人。
⒄计我、我所及起我慢:认定自己、自己所有的身外物是真实的,由于妄认定自己是真实的主宰,从而产生傲慢待人的心念。
⒅观唯是苦:凭借佛法智慧认定我、我所、我慢等世间的一切无非是苦。观,梵语为毗婆舍那(vipasyana) ,以智慧通达真理,所以观又是智的别名。是,此、这些,指世间一切虚妄致苦的现象。
⒆自性受:从胎中带来的对自身所具有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是接受外来作用而产生的。
⒇唯此性受,异熟所摄:不苦不乐的感受,是阿赖耶识自体所具有的性质。
(21)余一切受:指苦受、乐受。
(22)或异熟所生,或境界缘生:「异熟所生」,是指阿赖耶识中的习气种子现行;「境界缘生」是指受境界影响而起的部份。
(23)或于一时从缘现起,或时不起:指苦、乐的感受,由因缘生,因缘灭。
(24)由净不净业差别熏发:一切种子都是通过清净的和不清净的行为所熏习而成的,由于熏习的差别,才能产生爱非爱的果。
(25)望数数取异熟果,说彼为新:相对于反复由业熏发种子导致果报生的现象来说,就说那些种子是新熏的。
(26)顺生受:也叫顺生受业,即前世造作熏习成的种子在次生生果。
(27)顺后受:也叫顺后受业,即前世造作熏习成的种子在次生未能生果,而在以后的若干世中生果。
(28)虽经百千劫,从自种子一切自体复圆满生:佛家说未与果的种子是坏失不了的,历百千劫也能生果,一旦作业就必有果。
(29)虽余果生,要由自种:虽然其他的果产生,要通过一定的种子来熏发。
(30)寿量尽边:寿尽的一刹那。
(31)缘差:外缘不足、不全、相悖。
(32)不定受:又称不定受业。
(33)唯住此位:种子仍然不变地定处在阿赖耶识中一定的种子位。种子的性质是不变的,它生的果应该有一定的界、趣、所等,但是由于「顺不定受摄」,果的性位却不能决定。
译文
如有情众生在三界六道中某一处生污染心性的自爱欲,就说他无论转生在哪一处都生有污染心性的自爱欲。如有情众生在三界六道中某一处断绝自爱欲彻底证悟涅槃,就说他无论转生在哪一处都能断绝自爱欲彻底证悟涅槃。
而且,在各阿赖耶识自身中,所含藏的种子,如果是由烦恼统摄,称为粗重,也称为随眠烦恼;如果是由果报类统摄,和其余的非善非恶类统摄,只称为粗重,不称为随眠烦恼。如果是信等善法类统摄的种子,就不称为粗重,也不称为随眠烦恼。什么缘故?因为这些法生的时候,只有消除烦恼的能力,没有不能消除烦恼的劣能。所以一切种子依托的阿赖耶识自身中,由于有粗重的烦恼种于随附,由于有粗重的种子所生的不能消除烦恼的劣能,由于异熟的果报种子本性粗重,所以诸佛如来把它们划定在苦的范畴里,这是因为那些种子遇缘成熟以后,能使一切烦恼众苦产生。
而且,各种种子,有许多种不同的名称,有称作界的,称作种姓的,称作自性的,称作因的,称作萨迦耶的,称作戏论的,称作阿赖耶的,称作取的,称作苦的,称作萨迦耶见凭依的处所的,称作我慢凭依的处所的,等等这些不同的名称,理应知道其中的差别。
而且,人们修习佛道证悟涅槃的境界时,就能转舍所有杂染法的种子,令一切有漏善及无记的种子缺缘不生,而得内心之自在如意。
原典
若于一处①有染欲,即说一切处有染欲。若于一处得离欲②,即说于一切处得离欲③。
又于诸自体中,所有种子,若烦恼品所摄④,名为麤重⑤,亦名随眠⑥;若异熟品所摄及余无记品所摄,唯名麤重,不名随眠⑦。若信等善法品所摄种子,不名麤重,亦非随眠。何以故?由此法生时,所依自体,唯有堪能⑧,非不堪能。是故,一切所依自体,麤重所随故,麤重所生⑨故,麤重自性故,诸佛如来安立为苦,所谓由行苦故⑩。
又诸种子,乃有多种差别之名,所谓名界⑾、名种姓⑿、名自性⒀、名因⒁、名萨迦耶⒂、名戏论⒃、名阿赖耶、名取⒄、名苦⒅、名萨迦耶见所依止处⒆、名我慢所依止处,如是等类差别应知。
又般涅槃时,已得转依诸净行者⒇,转舍一切染污法种子所依。于一切善、无记法种子,转令缘阙(21),转得内缘(22)自在。
注释
①于一处:随所生处。
②离欲:彻底断绝爱欲获得真实解脱证究竟涅槃,达佛家最高理想境界。
③于一切处得离欲:对于任何一处他都是离欲涅槃。因为他已超脱世间三界六道,不会再流转到其中。
④烦恼品所摄:由烦恼类统摄。品,类聚。
⑤麤重:烦恼之一种,其体无堪任性,能缚有情身心,于生死之中,故谓之「鹿重」。
⑥随眠:为烦恼之异名。烦恼随逐我人,令入昏昧沉重之状态;其活动状态微细难知,与对境及相应之心、心所相互影响而增强(随增),以其束缚(随缚)我人,故称为随眠。
⑦唯名麤重,不名随眠:由于异熟品、无记品种子虽本身不生出烦恼,但也不能脱离生死,所以称为粗重,不称为随眠。
⑧堪能:力能堪物,此处特指通过修学佛道,具有消除烦恼的智能。
⑨麤重所生:粗俗堕重的烦恼种子生的无堪能相。
⑩由行苦故:由于那些种子行运能致使一切烦恼众苦产生的缘故。
⑾界:含藏、界藏。
⑿种姓:本性。瑜伽行派将种姓分为五种,即声闻种姓、独觉种姓、菩萨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
⒀自性:不变更的特性。
⒁因:能与果、取果或导致果之组成条件。
⒂萨迦耶:sat-kayadarsana,又名萨迦耶达利瑟致,意即有身见,起我、我所见。
⒃戏论:错误无意义之言论。即违背真理,不能增进善法而无意义之言论。
⒄取:为烦恼的异名;即执著于听对之境。
⒅苦:果已生为苦,即苦果。
⒆萨迦耶见所依止处:有身见凭依的处所。
⒇已得转依诸净行者:修佛后,已将种子识转换成各种清净行的人。转依,转所依之意;即转舍劣法之所依,而证得胜净法之所依。
(21)转令缘阙:小乘厌身灭智,他们脱离生死流转时,要转舍世间性善、不善、无记一切种子,从而既不感异熟果,又不生自类果,所以称为缘阙。
(22)内缘:意识于心内分别诸法事象,称为内缘。
译文
又胎儿在胎中经三十八七日,所有的肢节全都具备。从这以后,再经历四日,才算是出生。如同世尊在《入胎经》中广泛论述的,这经的论说是极其充分的。或者有在胎中经历九个月,或者还有超历九个月的。如果在胎中仅经八个月,这称作完满,但还不能称作极其完满。如果在胎中只经历七个月、六个月,就不能称作完满。或者在胎中经历的时间还有更少的。而且,这胎儿长到根形完满的阶段,就由母亲口嚼食吞饮的生粗食物资养长大。胎儿在凝滑等形体微细的阶段,由母亲体内微细的营养品资养长大,这些理应知道。
而且,这胎儿有八个阶段的差别。哪八个呢?就凝滑、如疱、软肉、凝厚、初分肢、毛发爪齿、根完备、形完备。如果受孕体已经结凝,像箭伤心一样招致痛苦烦恼的五蕴身体还很稀少,称作凝滑。如果胎形表里如同半凝的奶酪,还没有长到肉质阶段,称作如疱。如果已经成为肉质,但还极其柔软,称为软肉。如果胎形的肉质体已经长坚厚,达到稍微能够受摸触的程度,称作凝厚。这肉团胎体不断生长,各部分肢节的模样显现出来,称作初分肢。从这以后,发毛指爪现出,就称作发毛爪齿阶段。从这以后,眼等感觉官能生出,称作根完备阶段。从此以后,感觉官能依托的处所一一分明呈现,称作形完备阶段。
而且,又在胎中,或者是由于先世自己造作的势力招致的结果,或者是由于他的母亲不能避开危害生命健康的因缘,胎体的生长随顺著风性的动势,使得这胎儿,或者发毛、或者肉体、或者表皮以及其它的各种肢节,畸形生长。胎儿发毛畸形生长,是由于他在先世作了导致这现世恶果的不善行为,以及他的母亲习惯多吃灰盐类食物饮料,使这胎儿发毛稀少。胎儿肉体畸形生长,是由于他在先世作了导致这现世恶果的不善行为,以及由于他的母亲习惯接近暖热,使那胎儿肉色长得极黑;又他的母亲习惯居住在极寒冷的房里等,使那胎儿肉色长得极白;又由于他的母亲多吃热食,使那胎儿肉色长得极红。胎儿表皮畸形生长,是由于他在过去作了导致这现世恶果的不善行为,以及由于他的母亲多次追求淫乐,使那胎儿的表皮生出疥癞等恶疾。胎儿肢节畸形生长,是由于他在先世作了导致这现世恶果的不善行为,以及由于他的母亲举止习惯奔跑跳跃和不注意避开影响生命健康的事,使那胎儿各种感觉器官、肢节生得残缺不全。
又那胎儿,如果应是女性,胎位就在母体内左胁靠近脊柱的地方,面朝腹部;如果应是男性,胎位就在母体内右胁靠近腹部的地方,面朝脊柱。又这胎儿长到极完满的时候,他的母亲不能承受这重胎,体内风性的动势就发生,于是产生很大的痛苦烦恼。又这胎儿由于先世造作的报应,在生产时的风性动势发生时,使得头向下,足向上,被胎衣裹缠著趣向产门。当胎儿刚产出时,胎衣接著裂开,两腋从中分出。胎儿出产门的时候,称作正生阶段。出生后的婴儿的触感就渐渐生出身触以外的各种触,即眼触、耳触、鼻触、舌触、意触。
接下来,新生儿又随顺地落到现实生活的学习过程中,就是所说的处世的事、见闻觉知中的一切言论谈说。接著贪迷执著家庭,即在婴儿和童年时期,身体逐渐长大,成长为某种人;从少年阶段以后,各种感觉官能都生长成熟。接著再作各种行为,生起把握世间各种工艺技巧的心念。接著再享用身外境界,就是所说的色境、声境等,对它们产生喜欢与不喜欢的感受。对外境的苦乐感受,或者是由他在先世的造作导致的,或者是现在外在现实境界作用的结果。他随顺现实外在境界作用结果的牵引,未来再投生到地狱、畜生、饿鬼、人、天等五趣,或修学佛道,得涅槃不再受生。
又各有情众生自身随顺这类有情众生生长时,那些有情众生对这些有情众生作四种缘接关系,就是由那些有情众生自身阿赖耶识种子的牵引,受到这些有情众生的食物资养长大,跟随这些有情众生受到守护,跟随这些有情众生学习身、语的造作行为。他们出生前是父母精血牵引生长;出生后,懂得自己希求什么,才求饮食来使自己成长;后来常常跟随大人,专心得到守护,不使自己作不适时的行为和影响生命健康的行为;其次学习世间习俗言语等生活事。由于婴幼时期身体逐渐长大成长为某种人的缘故,少年时期各种感觉官能生长成熟的缘故,这些有情众生对其他的有情众生也是这样,这些有情众生对其他的有情众生也是这样。
这样辗转地互相缘接,各有情众生无始以来感受著苦乐,在诸佛尚未证得彻底觉悟以前,不曾获得脱离苦乐的方法。如果能够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再加上自己内心坚持断妄契真的正思惟,由于经过这样的努力修习,才能断绝虚妄烦恼不再漏落到三界六道受生。
如此语句谛义是很难领悟的,即:我本没有什么死生分界、种类谁属、体性造作,我与其他的一切有情众生也都不是具有什么死生分界、种类谁属、体性造作的。
如上概略地论说完内在部分的死和生。
原典
又于胎中经三十八七日,此之胎藏,一切支分①皆悉具足。从此以后,复经四日,方乃出生。如薄伽梵于《入胎经》广说,此说极满足者。或经九月,或复过此②。若唯经八月,此名圆满,非极圆满③。若经七月、六月,不名圆满。或复缺减④。又此胎藏六处位⑤中,由母所食生麤津味⑥而得资长。于羯罗蓝等微细位⑦中,由微细津味⑧资长应知。
复次,此之眙藏八位差别。何等为八?谓羯罗蓝位、遏部昙位、闭尸位、键南位、钵罗赊佉位、发毛爪位、根位、形位。若已结凝,箭⑨内仍稀,名羯罗蓝。若表裹如酪⑩,未至肉位,名遏部昙⑾。若已成肉,仍极柔软,名闭尸。若已坚厚,稍堪摩触⑿,名为键南。即此肉搏增长,支分相现,名钵罗赊怯。从此以后,发毛爪现,即名此位。从此以后,眼等根生,名为根位。从此以后,彼所依处分明显现⒀,名为形位。
又于胎藏中,或由先业力⒁,或由其母不避不平等力,所生随顺风⒂故,令此胎藏,或发、或色、或皮及余支分,变异而生。发变异生者,谓由先世所作能感此恶不善业,及由其母多习灰盐等味若钦若食,令此胎藏发毛希尠。色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习近暖热现在缘故,令彼胎藏黑黯色生;又母习近极寒室等,令彼眙藏极白色生;又由其母多瞰热食,令彼胎藏极赤色生。皮变异生者,谓由宿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淫欲现在缘故,令彼胎藏或癣疥癞等恶皮而生。支分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驰走跳踯威仪及不避不平等现在缘故,令彼胎藏诸根支分映减而生。
又彼胎藏,若当为女,于母左胁倚脊向腹而住;若当为男,于母右胁倚腹向脊而住。又此胎藏极成满时,其母不堪持此重胎,内风便发⒃,生大苦恼。又此胎藏业报所发生分风起⒄,令头向下,足便向上,胎衣缠裹而趣产门。其正出时,胎衣遂裂,分之两腋。出产门时,名正生位。生后渐次触生分触⒅,所谓眼触乃至意触。
次复随堕施设⒆事中,所谓随学世事、言说⒇。次复耽著家室,谓长大种类(21)故,诸根成熟故。次造诸业,谓起世间工巧(22)业处(23)。次复受用境界(24),所谓色等,若可爱不可爱。受此苦乐,谓由先业因,或由现在缘(25)。随缘所牵(26),或往五趣(27),或向涅槃(28)。
又诸有情,随于如是有情类中自体生时(29),彼有情类于此有情(30)作四种缘,谓种子所引故,食所资养故,随逐守护故,随学造作身语业故。初谓父母精血所引;次彼生已,知其所欲,方求饮食而用资长;次常随逐,专志守护,不令起作非时之行及不平等行;次令习学世俗言语等事。由长大种类故,诸根成熟故,此复于余,此复于余(31)。
如是展转,诸有情类无始时来受苦受乐,未曾获得出苦乐法,乃至诸佛未证菩提(32)。若从他闻音及内正思惟,由如是故,方得漏尽。
如是句义甚为难悟,谓:我无有若分、若谁、若事(33),我亦都非若分、若谁、若事(34)。
如是略说内分死生已。
注释
①支分:即肢分,各部分肢节。
②过此:超过这九月。
③非极圆满:不是完满到极点。胎儿长到八月一切齐备,称圆满;但胎儿仍能生长,长到九月,到了胎内生长的极限,称极圆满。
④缺减:未到圆满为缺减。
⑤六处位:即胎藏八位中的第七根位、第八形位。六处,即十二处的内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六处。
⑥生麤津味:口嚼食吞饮的生粗食物。生粗食物都是外界生长的,相对于体内营养津味是粗的。
⑦微细位:即指胎藏八位中的前三位,前三位还未分出身意二根,形体细微。
⑧微细津味:母体内资养胎儿微细位生长的细微营养物。这是对胎儿各阶段摄取营养的不同。
⑨箭:像箭伤心一样,佛家把招致痛苦烦恼的五蕴身比喻为像箭刺伤心性。脱苦即拔箭。
⑩表里如酪:胎身表里如同半凝的奶酪,还不是定形的肉体。
⑾遏部昙:即额部昙。
⑿摩触:胎身已长成定形坚厚的肉体,达到能受摸触不变形的程度。言外之意额部昙就经不住摸触。
⒀彼所依处分明显现:根(此处指胜义的感觉神经)依托的处所一一分明呈现。
⒁先业力:先世造作的势力。造作的势力能作用影响到后世果报身。
⒂所生随顺风:胎体的生长随顺(上述先业力、其母不避不平等力所形成的)风动势。
⒃内风便发:此是佛家对孩子产出的解释。
⒄胎藏业报所发生分风起:由于先世造作的报应,胎儿在生产时的风性动势发生。此处是佛家对难产、顺产原因的解释。生分,出生的动性部分。
⒅生后渐次触生分触:出生后人的触感就渐渐生出身触以外的一切不同的触,即眼触、耳触、鼻触、舌触、意触。身触在胎中就已具有,而且是胎儿唯一的一种触,出生后继续存在。
⒆施设:建立,此指学会生活。
⒇世事、言说:处世的事、见闻觉知所体现的一切言论谈说。
(21)种类:此处指作为一定阿赖耶识种性类依托的身体,即人的婴儿阶段到童年阶段;简单地说即长成什么人。
(22)世间工巧:世间生活的种种工艺技巧,本论中列举为十二种:营农、商估、事王、书算计度数印、占相、咒术、营造、生成、防那、和合、成熟、音乐。
(23)业处:心业定止处,即心造作掌握一定的技艺。
(24)受用境界:享用身外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境界。
(25)现在缘:现在外在现实境界的作用。
(26)牵:牵引,招致果报,未来投生。
(27)或往五趣:或者被牵引投生到地狱、畜生、饿鬼、人、天等五趣。
(28)或向涅槃:由于修学佛道脱离烦恼,证得涅槃清净不再受生。
(29)此处及下文,是佛家论述人逐渐长大过程中,如何在世间社会中生活或适应社会。
(30)此有情:实际上指的是父母长辈大人等。
(31)此复于余,此复于余:如此递次辗转作四种缘接关系。
(32)乃至诸佛未证菩提:直至诸佛在尚未证得彻底觉悟的时候,即成佛之前。
(33)我无有若分、若谁、若事:分、谁、事,都是对五蕴和合的虚妄人身的表述。佛家认为五蕴和合的人身,本无真实主宰的「我」,「我」非实有,所以分、谁、事各种现象差别其实也无有。
(34)我亦都非若分、若谁、若事:我与其它一切有情众生也都不是有分、谁、事的。言外之意,一切有情众生都是五蕴和合的虚妄,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分、谁、事的真实区别。
译文
什么是外在部分的坏和成呢?就是由诸有情众生身、口、意行为所作,能感招外在世界的形成和坏灭。
如果有能感招坏灭的造作现实发生,就有外在部分坏灭的因缘条件发生,外在部分坏灭的缘由是那外在世界的全部散坏,不像内在现象的死灭是由于寿命限量已到尽头。什么缘故?由于一切外在部分所有的粗形物质,由地、水、火、风四大种构成,能长久地连续存在,不像内在部分不能长久地连续存在。而且,能感招形成众生生存的物质世界的众生造作,它的性定不变就能招致世界所经历的漫长住劫时值不变,众生寿命既不增也不减。如果有情众生的造作反复不定,漫长时节的时值就不确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由于众生造作种种业行感招的结果,或者寿命超过一劫,或者不断减少,甚至寿命减到仅有一岁。
又那坏劫,由三种灾致坏。一是火灾,能使从最底层的无间狱直到色界诸天的世间坏灭:二是水灾,能使一切世间甚至二禅诸天坏灭;三是风灾,能使一切世间甚至三禅诸天坏灭。四禅天没有什么灾能使它坏灭,它的坏灭是由于四禅天的天众和他们所居的宫殿同生同灭,此外再没有能使它坏灭的因缘条件。还有所谓三灾之顶的说法,指的是二禅天是火灾的顶,三禅天是水灾的顶,四禅天是风灾的顶。
又这世间历经二十个中劫变坏,在坏灭后有二十个中劫呈现大冥空处,历经二十个中劫形成世界,已生成的世界有二十个中劫处在安住状态,如此八十个中劫,立名称作一个大劫。又色界世间众生寿量作为一劫,这世间是最后坏灭,也是最初形成。应当知道这色界世间寿量的一劫的定立,诸天并不相同,就是梵众天是二十个中劫合成一劫,即依照这劫来设定众生的寿量。梵前益天四十个中劫合成一劫,即依照这劫来设定众生的寿量。大梵天六十个中劫合成一劫,即依照这劫来设定众生的寿量。
火灾如何能使世间坏灭?
指的是有这样的时期,世间的有情众生寿量原是无限的,从这时开始逐渐减少,直到寿量成为八万岁。那些众生由于又接受奉行不善法,所以寿量转变甚至减少到仅十岁。他们又获得了厌弃远离世间的心意,接受奉行善法,由于有这因缘,寿量又逐渐增长,以至达到八万岁。如此众生寿量的一减一增,就合成一个中劫。
又在这中劫里,还有三种小灾出现,就是俭灾、病灾、刀灾。俭灾,就是人的寿量在三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形成,在这时期,精妙的饮食再也得不到,只有煎煮朽骨充作宴会,如果偶然得到一粒稻、麦、粟、稗等子,竞当作珍珠一样珍重,藏在箱箧里加以守护。那些有情众生大都没有气力,跌倒在地上僵卧著再也不能起来。由于这饥荒横行,有情众生死亡几乎尽绝。这饥荒,历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才过去。那诸有情众生再聚集在一起,共同生起下等厌弃远离世间的心意,由于有这因缘,寿量就不再减少,饥俭灾荒也随著停息。
又如果人的寿命减到二十岁时,原本产生的厌弃世患的心意,现在退转舍弃,这时就有许多的疫气虐疾等病灾肆虐、体热恼人的祸患相继发生。那些有情众生遭受各种病,大都殒命。这病灾历经七月七日七夜才能过去。那许多有情众生又聚集在一起,共生中等厌弃远离世间的心意,由于有这因缘,寿量不再减少,病灾停息。
又人的寿量减到十岁时,原本已产生的厌弃世患的心意,现在又退转舍弃,这时有情众生反复交遇冲突,各人都生起凶狠的杀人心念。由于有这因缘,随手握著的草木瓦石,都变成了锐利无比的刀剑,他们相互残忍地杀害,死丧几乎尽绝。如此刀灾,历经满七日才得过去。
这时有情众生还有三种最严重的衰弱损失,就是寿量衰损、依止衰损、资具衰损。寿量衰损,就是所说的众生的寿量减少到最高不过十岁。依止衰损,指众生心意依托的肉身减到最高不过一手掌或一握长。资具衰损,指的是这时有情众生只有将粟稗当作食物中第一精的,将粗毛布衣当作衣中第一美的,将铁当作装饰物中的第一贵重的。五种最佳味道的食品全部消失,这些食品即酥、蜜、油、盐等及甘蔗变味。
这时,有情众生反复聚集产生上等的厌弃远离世间的心意不再退减,又能舍弃招致寿量减损的恶不善法,接受奉行导致寿量增长的善法,由于有这因缘,寿命、身体能力、物质享乐、通达自在程度全都渐渐增长,甚至寿量增长到八万岁。这样二十次减、二十次增,合成四十增减,就结束了住劫。增岁到顶,这时地狱中的有情众生只有不断死亡,不再出生,如此这世间渐渐消尽,理当知道这就称作地狱世间的坏灭。与地狱的坏灭一样,畜生、饿鬼世间的坏灭也是如此。这时众人里有一人自然得法获得生入二禅天的功德,其它人反复随他修学也是如此。人世间众生都在死后生入了第三禅天的极净光天的天众同分中,应当知道在这时就称作人世间坏灭。人趣世间既然是这样,天趣世间当然也是这样。
到这时候,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五趣世间居住的处所,没有任何一处有隋众生能够获得,所有的资养身命的条件也都不能得到。不仅资养身命的条件再也不可能得到,这时天上的雨水也不可能得到。由于没有雨水,大地上所有的药草、丛林全都枯干。又由于无雨的影响,使得这太阳热势增大。又由于众有情众生作能感招坏灭的言行力势增强,及坏灭凭借六种烧烤的事,就有六个太阳逐渐依次出现。那新出的众太阳与原来的太阳相对,所有的热势超过原有的四倍。既然有七个太阳了,热势也随著增强七倍。
什么是六种烧烤的事?第一种,大小沟坑,由第二个太阳照烤枯干;第二种,大河小河,由第三个太阳照烤枯干;第三种,无热大湖,由第四个太阳照烤枯干;第四种,大海,由第五个太阳和第六个太阳的一部分照烤枯干;第六种,因须弥山及大地体质坚实,由第六个太阳的一部分和第七个太阳烧烤。就此火焰被风鼓动,反反复复越烧越炽,一直烧到色界。又如此烧烤的事,概略为三类:一是烧烤由水资养生长物的事,即药草等,由原来的太阳烤枯;二是烧烤承受水的沟池、大海等物的事,由五个太阳烤干;三是烧烤长久连续存在的体质坚实物的事,由二个太阳烧毁。如此世界全都烧尽,甚至连灰烬及其它残影都不可能得到。经中已广泛论述,从此,称作物质器世间已经坏灭。历经二十个中劫足,如此坏灭停息,接著是历经二十个中劫冥冥虚空不变。
什么是水灾?指经过七次火灾后,在二禅天中,有大水和世界一起生成,它坏灭器世间如同水消溶盐。此大水与物质器世间一时同灭。如此世界全部消失后,接著是历经二十个中劫冥冥虚空不变。
什么是风灾呢?指七次水灾过后,又有七次火灾,从此以后没有间断,在第三禅天中有大风与世界一起生成,坏灭物质器世间就像风将众生尸体各部分吹干缩消一样。这大风和物质的器世间一时同灭,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大风使物质器世间坏灭,就像现前见到一生物体内风的活性发动,使得他的骨全都松散化消无存。从这坏灭停息后,接著是历经二十中劫冥冥虚空不变。
如此概略地论说了世间的坏灭。
原典
云何外分若坏若成①?谓由诺有情所作能感成坏业②故。
若有能感坏业现前,尔时便有外坏缘起③,由彼外分皆悉散坏,非如内分由寿量尽④。何以故?由一切外分所有麤色⑤,四大所成⑥,恒相续住⑦,非如内分。又感成器世间⑧业,此业决定能引劫⑨住,不增不减。若有情数⑩,时无决定⑾。所以者何?由彼造作种种业故,或过一劫,或复减少,乃至一岁⑿。
又彼坏劫,由三种灾。一者火灾,能坏世间,从无问狱乃至梵世⒀;二者水灾,能坏一切,乃至第二静虑⒁;三者风灾,能坏一切,乃至第三静虑⒂。第四静虑⒃无灾能坏⒄,由彼诸天身与宫殿俱生俱没⒅故,更无能坏因缘法故。复有三灾之顶⒆,谓第二静虑、第三静虑、第四静虑⒇。
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21),二十中劫坏已空(22),二十中劫成(23),二十中劫成已住(24)。如是八十中劫,假立为一大劫数(25)。又梵世间寿量一劫(26),此最后坏,亦最初成(27)。当知此劫异相建立(28),谓梵众天二十中劫合为一劫(29),即依此劫施设寿量。梵前益天。四十中劫合为一劫,即依此劫施设寿量。若大梵天(31)六十中劫合为一劫,即依此劫施设寿量。
云何火灾能坏世间?
谓有如是时,世间有情寿量无限,从此渐减(32),乃至寿量经八万岁。彼复受行不善法(33)故,寿量转减乃至十岁。彼复获得厌离之心,受行善法(34),由此因缘,寿量渐增,乃至八万。如是寿量一减一增,合成一中劫。
又此中劫,复有三种小灾出现,谓俭、病、刀。俭灾者,所谓人寿三十岁时方始建立,当尔之时,精妙饮食不可复得,唯煎煮朽骨共为燕会(35),若遇得一粒稻、麦、粟、稗等子,重若末尼(36),藏置箱箧而守护之。彼诸有情多无气势(37),蹎(38)僵在地不复能起。由此饥俭,有情之类亡没殆尽。此之俭灾,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下厌离(39),由此因缘,寿不退减,俭灾遂息。
又若人寿二十岁时,本起厌患,今乃退舍(40),尔时多有疫气障疠(41)、灾横热恼(42)相续而生。彼诸有情遇此诸病,多悉殒没。如是病灾,经七月七日七夜方乃得过。彼诸有情复共聚集,起中厌离,由此因缘,寿量无减,病灾乃息。
又人寿十岁时,本起厌患,今还退舍,尔时有情展转相见,各起猛利杀害之心,由此因缘,随执草木及以瓦石,皆成最极锐利刀剑更相残害,死丧略尽(43)。如是刀灾,极经七日方乃得过。
尔时(44),有情复有三种最极衰损,谓寿量衰损、依止衰损、资具衰损。寿量衰损者,所谓寿量极至十岁。依止衰损者,谓其身量极至一搩或复一握(45)。资具衰损者,尔时有情唯以粟稗为食中第一,以发毛(46)为衣中第一,以铁为庄严中第一(47)。五种上味悉皆隐没,所谓酥、蜜、油、盐等味及甘蔗变味。
尔时,有情展转聚集起上厌离不复退减,又能弃舍损减寿量恶不善法,受行增长寿量善法,由此因缘,寿量、色力、富乐、自在皆渐增长,乃至寿量经八万岁。如是二十减、二十增,合四十增减,便出住劫(48)。于最后增已(49),尔时那落迦有情唯没不生,如是渐渐乃至没尽,当知说名那落迦世间坏(50)。如那落迦坏,旁生、饿鬼坏亦如是。尔时人中随一有情,自然法尔所得第二静虑,其余有情展转随学亦复如是,皆此没已,生极净光天众同分中,当知尔时说名人世间坏(51)。如人趣既尔,天趣亦然(52)。
当于此时,五趣世间(53)居住之处。无一有情可得(54),所有资具亦不可得。非唯资具不可复得,尔时天雨亦不可得。由无雨故,大地所有药草、丛林皆悉枯藁。复由无雨之所摄故,令此日轮热势增大。又诸有情能感坏劫业增上力故,及依六种⑦所烧事故,复有六日轮渐次而现。彼诸日轮望旧日轮(56)所有热势踰前四倍。既成七已,热遂增七。
云何名为六所烧事?一小大沟坑,由第二日轮之所枯竭;二小河大河,由第三日轮之所枯竭;三无热大池(57),由第四日轮之所枯竭;四者大海,由第五日轮及第六一分(58)之所枯竭;六(59)苏迷卢山(60)及以大地体坚实故,由第六一分及第七日轮之所烧然。即此火焰为风所鼓,展转炽盛,极至梵世。又如是等,略为三事:一水所生事,谓药草等,由初所藁;二即水(61)事,由五所涸;三恒相续住体坚实事,由二所烧。如是世界皆悉烧已,乃至灰烬及与余影皆不可得。广说如经(62),从此名为器世间已坏。满足二十中劫,如是坏已,复二十中劫住(63)。
云何水灾?谓过七火灾已,于第二静虑中有俱生水界起,坏器世间如水消盐。此之水界与器世间一时俱没。如是没已,复二十中劫住。
云何风灾?谓七水灾过已,复七火灾,从此无间,于第三静虑中有俱生风界起,坏器世间如风干支节,复能消尽。此之风界与器世间一时俱没,所以者何?现见有一由风界(64)发,乃令其骨皆悉消尽。从此坏已,复二十中劫住。
如是略说世间坏已。
注释
①外分若坏若成:外在部分的坏和成。本论以阿赖耶识缘起论统摄三乘各宗学说,在宇宙生成论和宇宙结构学上,有机地将小乘传统的业感缘起论结合纳入。阿赖耶识缘起论认定第八阿赖耶识是世界的本体,一切精神、物质现象的本元,它不仅能变现内在精神世界,也变现外在的物质世界和社会现象。本论本著阿赖耶识缘起论和《华严经》的「一切唯心造」的哲学立场,将一切精神、物质现象统一在意地里,而以一切内在精神现象及所依托的主体的生灭流转为内分死生,以一切外在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成演化为外分坏成,从而构成了意地胜作业中内外相对的范畴系统。前文论述到胜作业列举「……若死、若生等。」「等」中就包括外分若坏若成。
②由诸有情所作能感成坏业:由众有情众生身、口、意行为所作能感招或招致外世界形成和坏灭。业感缘起论认定众生的业力必然感招结果即果报。果报有正报和依报,正报即众生各自获得的自受用的自体和所处的具体界趣境遇,依报是众生共同生活依存的世界国土。正报又称为别报,即众生各自不同的业力招致的不同果报;依报又称为共报,即众生共同的业力所招致的共同果报。下文论述的世界的成坏都属于共业依报的范畴。
③外坏缘起:外在世界坏灭的因缘发生。
④由彼外分皆悉散坏,非如内分由寿量尽:外坏发生的缘由是那外在世界全都散坏,不像内在现象的死灭是由于寿命限量已到尽头。
⑤麤色:一般眼见的外物形质。它与细色相对,细色又称极微,极微七七合成世界万物,即七极微合成一微量,七微量合成一金尘,七金尘合成一水尘,七水尘合成一兔毛尘,七兔毛尘合成一羊毛尘,七羊毛尘合成一牛毛尘,七牛毛尘合成一隙游尘,从而集积成世界物质。
⑥四大所成:即地、水、火、风四大种和合形成。
⑦恒相续住:长久地连续存在。物质世界诸现象替续,都要经历长久的时间,佛家有自己的宇宙时间概念。
⑧世间:即迁流变化的世界。佛家将世间分为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有情世间,又称众生世间,即众生自身及众生的社会。器世间,容载有情众生的无情物质世界。
⑨劫:kalpa,意即分别时节或大时节,是不能用年月日之类时节计算的,其实是古代印度人对宇宙演化时间的一种认识,具有朴素的科学观念。
⑩有情数:有情众生作业反复不定。数,与决定相反,反反复复变化。
⑾时无决定:劫时不定,或增或减。
⑿岁:此处指人的寿命。佛家是以人的寿命得以增减来计量劫的时值长短的。人的寿命一减一增成为一小劫,即人的寿命以无量岁为起时,每百年人寿命减一岁,逐渐减到寿命仅十岁,称为减劫。再从十岁起,每百年人寿命增一岁,逐渐增到八万岁(一说八万四千岁),称为增劫。一小劫的具体时值说法不一,一说为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一说为一千六百万年。
⒀从无间狱乃至梵世:从南赡部洲的地狱最底层的无间狱到色界诸天。
无间狱,八热地狱的最底层即第八层;所谓无间,意即万种苦痛无丝毫间歇。八热地狱传说在南赡部洲下面一千由旬(每由旬约四十里左右)。
梵世,又作梵世天、梵世间,色界诸天的通称。
⒁第二静虑:即第二禅天。色界由四禅十七天构成,第二禅天有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三天。
⒂第三静虑:即三禅天,由少净天、无量净天、徧净天构成。
⒃第四静虑:即四禅天,由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等八天构成。有的说有九天,即在广果天后还有无想天。
⒄无灾能坏:没有什么灾能使第四静虑坏灭。世间的坏灭是由火、水、风三大灾造成的,但只能坏至第三禅天。
⒅彼诸天身与宫殿俱生俱没:四禅天的天众和他们所居的宫殿同生同灭。色界天泉的寿命奇长,无云天寿一百二十五大劫(一大劫有二十小劫),色究竟天寿一万六千大劫。
⒆三灾之顶:火、水、风三灾所坏的世间的顶。顶,谓三灾力达不到的天层,为下面已坏世间的顶。
⒇第二静虑、第三静虑、第四静虑:第二静虑,为火灾的顶,此顶以下的世间被火焚坏;第三静虑,为水灾的顶,此顶以下的世间被水浸澜;第四静虑,为风灾的顶, 此顶以下的世间被风吹散。
(21)此世间二十中劫坏:这世间在二十中劫内逐渐坏灭。此处的中劫相当于通常说的小劫。通常所说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阶段,即四中劫,每一中劫均有二十小劫。或者说新译的中劫相当于旧译的小劫。
(22)二十中劫坏已空:坏灭后只剩大冥空处历时二十中劫(小劫)。此劫称为空劫。
(23)二十中劫成:历经二十中劫世界生成。此劫又称为成劫。
(24)二十中劫成已住:历经二十中劫已生成的世界处在安住状态。即已生成,尚未坏。
(25)假立为一大劫数:以成、住、坏、空共八十劫立名数称为一大劫。
(26)梵世间寿量一劫:此处所说的一劫,既不是大劫,又不是中劫,而是以梵世间自身的成坏过程为一劫。
(27)此最后坏,亦最初成:世界的成坏不是各界同时发生的,成者由上至下依次先后发生,坏者相反。
(28)此劫异相建立:这梵世间寿量的一劫的定立各天不同。
(29)梵众天二十中劫合为一劫:梵众天的成坏过程历经二十中劫,所以说二十中劫合为一劫。梵众天为第一静虑的最低层。
(30)梵前益天:又称为梵辅天,即为大梵天王的辅相。
(31)大梵天:第一静虑天的王,他统领著梵众天,由梵辅天辅佐。
(32)渐减:即有情众生在减劫中寿量递减,每百年减一岁。
(33)受行不善法:领受并施行不善法。
(34)获得厌离之心,受行善法:获得厌弃远离世间的心意,领受并施行善法。
(35)燕会:同宴会。
(36)末尼:也作摩尼,梵文mani,意即珍珠。
(37)无气势:因饥饿无气力。
(38)蹎:通颠,跌倒。
(39)下厌离:下等厌弃远离世间的心意。佛家将厌离心分为上、中、下三等,即上厌离、中厌离、下厌离。
(40)本起厌患,今乃退舍:本来已经产生厌弃世患的心意,现在退转放弃这心意。
(41)障疠:即瘴疠,亚热带地区恶性虐疾等传染病,这类病在古代印度很流行。
(42)灾横热恼:疾病灾害横行肆虐、体热令人烦恼不堪。
(43)死丧略尽:同亡没殆尽,即死亡几乎灭尽。
(44)尔时:三灾损害达到最后时期。
(45)身量极至一搩或复一握:身长减到最小时只有一手掌长或更小的只有一握长。搩,□□,以手掌度量长短。佛家所说的宇宙结构中,众生的寿命和身长是不同的,其长短与束生所处的三界的上下等级相应;众生作业不同,招致的果报身的寿量及身量也各异。此处指的共业共报身量。
(46)毼:同褐,粗毛粗布衣。
(47)以铁为庄严中第一:将铁作为装饰中第一的。言外之意没有再比铁更珍贵的了。佛家常把珍珠、金、银、琉璃、玛瑙、玻璃、砗磲(车纹海贝)等作为装饰物中的上品,称为宝。庄严,又作严饰,意即装饰、美饰,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庄重严肃。
(48)出住劫:住劫结束,开始变坏。
(49)最后增已:增岁到顶不再增长。
(50)名那落迦世间坏:称为地狱世间坏灭。世间的坏灭先从地狱开始。
(51)尔时说名人世间坏:人都升入极净光天不存在了,这时就称为人世间坏灭。
(52)人趣既尔,天趣亦然:人世间既然是这样变坏灭,诸天世间当然也是这样。
(53)五趣世间: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趣世间。
(54)无一有情可得:有情众生得不到五趣中的任何一趣作居住处所。
(55)六种:非指六大种,此处种为种类之种,即指所烧事有六种。
(56)彼诸日轮望旧日轮:后起的太阳与原来太阳相对。类似的神话传说在汉民族及其它许多民族的传说中也有,是古代干旱肆虐在民初文化中的反映。
(57)无热大池:又名无热恼池、阿褥达池(anavatapta) ,佛经中讲这大湖周围八百里,在香山南、大雪山以北,为南赡部洲的中心。有人考证说这湖就是指喀拉山东南的玛拉萨罗瓦湖,是恒河之源。
(58)第六一分:第六个太阳的一分光热。
(59)六:六所烧事中,论数次第五;第五即妙高,第六是大地,合一处明略,无标第五名。
(60)苏迷卢山:即须弥山(sumeru) ,一小世界的中轴,入水八万由旬,山高八万由旬。
(61)水:与水联系著的。
(62)广说如经:如同经文中详论(广泛论述)的。此说可参见《增一阿含经·七日品》。
(63)二十中劫住:历经二十个中劫的空住。此处不是指住劫,是空劫。
(64)风界:此处意指风性的世界构成元素,用在此文中不仅指自然中风吹风化现象,也指事物内的活动性(散化、消蚀、内崩等)现象。
以上就是我们瑜伽师地论的一部分白话文了,我们修行瑜伽师地论的时候多看看这些讲解是非常好的,不但能够让我们知道经文讲述的是什么,同时也是能够让我们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