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愚痴的因缘观
虽然《小止观》并没有提到因缘观,但在五停心观中,对治愚痴、启发智能,要修因缘观,故在此也一并介绍。因缘观,就是要知道一切事情,都是因缘和合所生,因缘分散而消灭,一切都决定于因缘,也就是一切脱不了三世因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作愚痴的事情。比如:因缘际遇的好坏,也是一种因缘。世间一切现象皆由因缘和合而成,若迷于因缘,则随着业力流转于六道之间;能觉察因缘,就能放下执着,解脱烦恼缠缚;善用因缘,利人利己,就是福慧双修的人间菩萨。
对治愚痴的因缘观,主要是以佛陀开示的十二因缘作为观法的内容。十二因缘,是把人生轮回的原因举出来,指出每个原因都是由缘而生,而且前后都互为因果关系,十二因缘为:
无明:即愚痴,是与生俱来的盲目冲动,其特质一种自我的执着。
行:由无明而引生的全部行为,即业。
识:由无明所引起的业的累积,决定下期生命的基本形态,也就是下一生投胎的「识」。
名色:名乃精神,指受、想、行、识;色乃物质,指地、水、火、风之四大。名色,也就是吾人生命身心。
六入:简称六入或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触:六根接触六境的情形。
受:由触而产生的主观感受。
爱:由主观感受而生起的贪恋心理。
取:由贪恋心产生具体的行为。
有:由业而引致的结果,亦可理解为业的存在。
生:由前生的业力牵引,后期的生命形成,由此再回到「识」的阶段。
老死:老、病、死、忧、悲、苦、恼。
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因缘,是有情生命流转的因果关系。其中,「无明、行」是过去世的因;依此二因,而有「识、名色、六入、触、受」等现在世的果报;「爱、取、有」是现在接触外境所产生的行为现象;由此种下「生、老死」的未来果报。十二因缘就像一条链子,把过去、现在、未来的生命串连在一起。
传统的因缘观,是观生死流转的三世十二因缘的过程,观成即知生死虚妄,即知虚妄,便能及时从生死流转而转变成生死还灭,从生死获得解脱。{31}2004.05.13
学习因缘观的人,可从十二因缘逐一观察,从中认知有情众生造业的因果关系。
一、今生因缘果报的观法:观想今生的因缘果报,就如俗话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了解我们过去到底种什么因?只要看今生受到一切善、恶、好坏际遇,乃至高、矮、胖、瘦、聪明才智的差别,就可以知晓了。故想知道今生因缘果报,必须从「受推至无明」。
吾人之所以有苦、乐、舍等「感受」,是由于「接触」外在的六尘境。会有六根接触外境,是因为我们有身心的生命,即是「名色」的结合」。会有「名色」,乃因我们有「神识」故。为什么我们有今生的投胎识?是过去造作善恶业的原故。而善恶的行为造作原因,就是由于有「无明」烦恼的带动。即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此处的「缘」,是指关系、原因、要素的意思。彼此之间,皆互为因果。
假使没有「无明」,就不会有善恶「行为」;没有「行为」造作,也就不会有投胎的「识」;没有投胎的神识,也就没有今生的名色、六入、触、受;当然就更不会有现境一切好坏的苦乐感受。所以归结问题点,是「无始以来的无明」。
「无明」是无始以来的烦恼根本。若知无明是由梦想颠倒而有,本无实体,由此悟入空无自性的实相,无我的智能就能现前,而消除无明。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若能观想清楚,既能明确知道,我们生从何来了。
二、此生因缘造作的观法:佛陀曾言:「一切有情众生,都含有同一真性,但为妄想客尘所覆,不能显了;……若能舍妄归真,无自无他,得失随缘,必能与道相符应。」故声闻、缘觉、菩萨乃至成佛,都在人间成就的,所以今生乃是修道最重要的生死关键。修观的人,前阶段观成后,接着观吾人的这一生。所谓「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32}2004.05.14
此生的一切因缘,包含第一阶段的前世因果(无明至受)。我们已知生从何来,现在应着重在「爱、取、有」三支的观想。吾人由于有了今生的果报体,对外产生的感「受」,便对欣喜的人事物产生「爱」着,有了爱着,便有追求的争「取」了。有了取(及舍)的行为,便有了未来的果报之因,名之为「有」。于是生死流转,受苦受难。
若希望未来不再有生及老死的果报,最好现在生中不要有「取舍」的执着;若要无取无舍,先当对于所受的一切,不起受着,即是不要执着苦乐诸受。如何才能不执着现境的苦乐受?佛陀告诉我们:如实的体会、如实的放下。不管苦受、乐受,都离不开「无常、苦、空」的特性,若能如实观想,就会对境无所执了。了解今生的果报及未来造作的善恶因缘,就会明确知道,人生的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了。
三、三世因缘观的观法:熟悉观法的人,当教观想,三世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久习因缘观者,则能了解三世十二支因缘中三世段落的生死流转及生死还灭。
若对三世十二因缘的过程及其每一段落的功能,都了然于心,作此因缘观时,并不困难,但常人较无法专注连续的次第观想。所以在修习因缘观时,若念头别缘他境时,随时要回到因缘观法上继续专注。
另外,有「一念十二因缘观」的观法,重于念头上的生灭。一念的无明,引发了念念相续的识,更由于念念不忘的心,而产生心识上的六入、触、受、爱取、有等烦恼,由此烦恼念,再引生下一个烦恼念头。
因缘观是观十二缘起以对治愚痴的观法,对于认为诸法是断灭或常住的错误知见,以观三世十二因缘来对治。对于认为一切现象是实有的,或实无之错误知见,以今生果报的因缘观治之。对于执着四大五蕴为实有的人,以观今生的因缘观来对治。
「法无高下,应机者妙;药无贵贱,对症者良。」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一切佛法,都是为了医治众生的病,指引我们走向成佛之路。因此不论那一种观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修持法门,而能心无旁骛的一门深入,日积月累,必有所成。{33}
2004.05.17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