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的人如何调心?
修行人的毛病,不外乎昏沈、散乱两种障碍;所以,坐禅时不是昏沉欲睡就是心神散乱。
入定调心,基本上要注意两个要点:一、调伏妄想、杂念,使心能收摄专注。二、调伏坐中昏沉、浮燥的毛病,使心能于最合适的情况下,修学禅定。
一、调伏妄想、杂念
初学打坐的人,上座开始要专注时,念头会如狂象一般,东奔西跑,平常接触人事物的影像,一一会浮现。此时要调伏这些乱想杂念,必须将心专注在所缘境上,例如专注在鼻端、或肚脐、或丹田,不令心放逸。平时,接触外境时,若能守住六根,坚守戒法,不随意攀缘执取,可以帮助上座后,迅速调伏妄念。
二、调伏沉、浮病令宽急得所
坐时心中昏暗、脑筋一片空白,头低垂好似快睡着了,是为沉相。这时候要把心念系在鼻端,让心念专注在鼻孔呼吸的出入,一阵子后,就能再提起精神,专注在所缘境上。假使坐时心念一直散乱,身也坐不安稳,念头不断向外攀缘,此是浮相,这时候,把心念安在肚脐、丹田(肚脐下两指宽度的地方)的地方,可以制伏杂念。初学打坐的人,通常上座后,心都是散乱的,但慢慢会沉淀下来。当心沉淀下来、妄念较少时,心又容易落入昏沈中。所以,初学打坐的入门功课,就是如何达到「不沉不浮」是心调相。
另外,打坐时也会因不懂调和身心的方法,造成宽急的毛病:
一、心急病相:打坐时,因太过于摄心用念,以致造成胸臆疼痛。若有此种现象,应当先身心放松,观想气往下流出,慢慢的自然能去除此病。或用一吸三吐的呼吸方法,微微张口,将胸中的气吐出体外,如此身心自然能调和。
二、心宽病相:打坐时,心念散乱,身好逶迤(坐姿偏斜弯曲),没有精神,有时口中流涎,心中昏暗不明。这时候,应该调整坐姿,让身体端正,使意念清晰,并将心念重新专注在所缘境上,自然使心安住。
打坐的人,不管坐的时间长短,收摄心念时,都可以感觉身、心、息的调与不调,只要能以善巧方便,适时调节,令心安静,必能使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修定可成。{14}
2004.04.20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