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者,法名曰慧可,俗姓姬,虎牢人氏。其父名寂,久思之“吾家崇善,岂令无子?”久祈佛恩,望令得子,以承祖业。乃有一日,近黄错时,忽感佛光现,可母有孕。父母遂以之名,曰“光”,以感佛恩。
可自幼有志,甚为旷达,博闻强记,广涉儒书,尤精《诗》、《易》,喜好山水,而无志立家。后阅佛典,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栖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稍(渐)萌出家念。高堂不可移其志,遂允出家于洛阳龙门香山,随宝静禅师,后与永穆寺受具足戒。后遍讲堂于各地,习大小乘佛教之教义。既学累年,深习佛经,而不解生死。
年三十二,可回与(于)香山,弃知见而实修。期以禅定而了生死之难,而历八载。乃一日,于定中,见一神人于前,告曰:“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匪遥,汝其南矣!”可知此乃护法神点化,故自更名为神光。
次日,可感头疼难忍,如针在刺,其师宝静乃为寻医。刹时,可闻空中有声曰:“此脱胎换骨,非常痛也。”可将所闻告与师。宝静观其顶骨,果如五峰隆起,喜曰:“此吉祥相,汝当证悟。圣引南方,乃指达摩当为汝师也。”可辞宝静而往少室达摩面壁处,朝夕承侍
始,达摩祖面壁而不予理之,更无教诲。然,可愈发恭敬虔诚之心。以古德而励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吾何人许?”如此于洞外多日,某年腊月初九夜,寒风刺骨,雪如鹅毛而降。可仍立于洞外,及旦,雪已没膝。
此时,达摩回望,心生怜悯,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可泣而答曰:“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闻祖师教勉,以表殷心,可暗举戒刀,断己左臂,献与师前。顿血红于地。
达摩感其诚,知可乃为法器,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乃更其名为慧可。
可问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祖师道:“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可茫然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师答曰:“将心来,与汝安。”
可沉吟良久,回曰:“觅心了不可得。”
祖师曰:“我与汝安心竟。”
可闻师言而大悟,心怀踊跃。其实无心可得,亦无心可安矣,皆妄也。
慧虽得正悟仍留于师旁,时长六年,亦有曰九年,而后继师衣钵,为中华禅宗第一人,曰二祖禅师也。
据载,二祖慧可付法予三祖僧璨后,即往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矣。
曾有问曰:“师是道人,何故如是
二祖回言曰:“吾自调心,何关汝事
可长辞辩,虽无推法意,然知其法者日增。遭僧徒之拘守经文者攻击。时有法师名曰辩和,讲《涅盘经》,其徒闻慧可弘法,渐而离席,随可习禅乃去。辩和不胜恼恨,于邑宰翟仲侃前诽可妖言惑众。翟仲侃信辩和之谗言而害之。慧可怡然顺受,曾无怨色。灯录有载,可寿一百零七岁,寂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谥大祖禅师。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