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于阗画派印证了西域文化与中土文明的双向流动

发布时间:2023-12-08 05:20:32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于阗画派印证了西域文化与中土文明的双向流动

据记载,群舞的传统演出季节是在隆冬,张说《苏幕遮》诗云:『腊月凝阴积帝台,豪歌急鼓送寒来。』在民间群舞时,常有忘形之举,不仅互泼冰水、投掷泥块,而且全裸状,相互追逐喧闹,间或许多猥亵动作,终于在公元七一三年以『有伤风化』为由被禁。

克孜尔石窟第77窟 金刚力士 德国柏林亚

上述所说的舞蹈,我们只能读到文字而见不到图形,但在达玛沟北部遗址发现的『骑射舞蹈丝绸』中,可看到浑脱裸体舞的早期形态和它与马文化的密切关系。

犍陀罗式

丝绸的纹样中既有祥云、仙鹤等中土道家『羽化升仙』意识的图形,又有骑射、裸舞等西域民族风俗的图形,两者达成了一种和谐、默契的关系,意味深长。

克孜尔石窟第38窟 本生故事 德国柏林亚

达玛沟东部佛寺遗址中的神像伎乐天壁画,可将其视之为是浑脱舞蹈早期风格的生动体现,是早期于阗壁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比敦煌的类似题材要早大约四五百年,其造型率真直接,笔法劲健而畅达,洋溢着奔放的豪气,与浑脱裸体舞的气息相一致。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338cmx35

从人物的造型来看,人物的发型为自然松绾式,呈现出游牧文化向定居文明过渡的形态

。人物形体五短而粗壮,与犍陀罗、贵霜时期雕像的『四倍首』比例类似。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338cmx35

他们的舞姿呈『团块』状,从图像学角度来看,这种人体是受印度孔雀王朝人体雕像雄浑风格的影响,而较早的传统则来自于婆罗门教传统艺术中丰硕的人体形象,例如新德里考古艺术博物馆中的『恒河母神』,然而它的更早渊源则是雅利安人—塞种人的血质传统,换句话说,在塞种人—古于阗人迁徙的过程中保留着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即在寒冷季节裸露身体,进行游戏庆祝的『浑脱舞』『泼寒胡戏』,也就是前文所说的『胴体见天』意识。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338cmx35

从创造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伎乐天形象可视为画家对印度飞天形象的本土性转换,赋予原始舞蹈以信仰的庄严色彩。就笔法而言,它类似于简牍文书中的书写轨迹,以及魏晋墓室画像砖中的率性书写轨迹,尤以飘带与背景装饰纹样的笔法最为典型。

克孜尔石窟第171窟 乾闼婆王及其眷属

就文化定位的而言,『于阗画派』是夹在犍陀罗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一个独立艺术现象,也可以说是印度文明与中原文明相遇后的一个亚文化衍体。

清 任颐 公孙大娘舞剑图轴 28cmx41.9cm

『于阗画派』(尤其是早期)具有中亚化塞人的强烈民族血质,他们在逐步摒弃原始图腾、萨满崇拜,皈依佛教信仰的漫长过程中,受到中土文明持续不断的强大影响,达玛沟壁画便是这一过程的视觉见证。

成熟期的『于阗画派』在中原进一步获得南北文化的滋养,从而取得辉煌成就。但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竟无成熟时期作品可见。

唐 张旭 古诗四帖

有幸的是,我们可从早期于阗壁画残片中看到『于阗画派』的早期版本,其中许多古已有之的特质,不仅折射出曹仲达、尉迟乙僧那超凡脱俗、雄奇豪迈的画风,而且反映出在信仰一致的前提下,中原文化在形式语言层面对西域艺术的赠予,以及隐含的西域文化对中土文明的回馈,正是这种双向流动,构成了中华文明在盛唐时期的泱泱大观。

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338cmx35.5cm 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