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直解 5

发布时间:2022-12-27 19:10:08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尔时如来从三昧起,告言:诸善男子,善哉善哉。众生没尽,汝悉知不?我今诸众生不解我法,不知我心,不到我际,被魔所持,如何救得?谁有方计护得众生?谁有方计摄得此毒?

“魔”,梵语魔罗之略称,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人命,障碍人之善事者,《大智度论》曰:“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魔有十种:

(一)、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三)、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五)、死魔:人之寿命有限,妨修道害慧命者。

(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作种种之障碍,害人之修道者。

(七)、善根魔:执着自身所得之善根,不更增修,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八)、三昧魔:三昧者,禅定也。耽着于自身所得之禅定,不求升进,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九)、善知识魔:悭吝于法,不能开导人,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十)、菩提法智魔:于菩提法,起自执着,障蔽正道,害慧命者。

此段语义为:如来出三昧告诸菩萨,众生如为淹水没尽,汝等悉知否?现今诸多众生不能解我法,不能知我心,不能到我际,被魔所持,如何救得?谁有方计救护众生?谁有方计救摄此毒?

《法华经》:“诸佛世尊,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

佛于本经说“我法”、“我心”、“我际”,皆为佛知见,即佛心中心也!众生屈于魔障,不能体悟实相,故佛问诸菩萨救护之方计。其实,佛已思维讫,胸有良策,此问为本经之发起序也。

其时即有二十千万亿菩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威德自在,来白佛言:世尊,我有菩萨慈。

佛言:此非慈摄。

“灌顶”,梵语abhis!ecana 或abhis!eka。即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升一定地位之仪式。原为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之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其头顶,表示祝福。

佛教诸宗中,以密教特重灌顶,其作法系由上师以五瓶水(象征如来五智)灌弟子顶,显示继承佛位之意义。灌顶作法之种类繁多,主要为结缘灌顶、学法灌顶、传法灌顶三种。即:

(一)、结缘灌顶,不论僧俗、机根等,为广结佛缘之灌顶。受者投花于坛上诸尊佛像,选定有缘之佛(投华得佛)为本尊,而后唱佛名号,由上师三度灌以瓶水,授一印(印契)、一明(陀罗尼)。

(二)、学法灌顶,又称受明灌顶、弟子灌顶、许可灌顶。对于欲学密教之弟子,先选定人、时、处,并准备作法,再授以有缘一尊之仪轨明法。

(三)、传法灌顶,又称传教灌顶、付法灌顶、阿阇梨灌顶。如法修行之人,欲为人师,或欲得阿阇梨位者,则授以大日如来之仪轨明法。此种灌顶为传真言之最极奥秘,又可分印法灌顶、事业灌顶、以心灌顶三种。

(1)印法灌顶,又作秘印灌顶、手印灌顶、离作业灌顶。弟子诚心求真言行,但以资财短缺,无法整备一切所需,此时师以慈心观其心行,可略去诸作业,授以本尊秘印,行灌顶仪式。

(2)事业灌顶,又作作业灌顶、具支灌顶。弟子于灌顶七日前诚心礼拜忏悔,师亦于七日间持诵,然后设坛、供诸种香花果物,授以秘印。此种灌顶须财力丰足者方能行之。

(3)以心灌顶,又称心授灌顶、秘密灌顶、瑜只灌顶。用于师与弟子俱成就三昧耶戒之情况。即不于心外另设坛场,而在阿阇梨内心建立曼荼罗,入其心坛而授以灌顶。

据旧译《华严经》卷二十七‘十地品\’载,菩萨于十地中之第九地入第十法云地时,诸佛以智水灌其顶,以为受法王职之证明,此称受职灌顶,或称授职灌顶。又据旧译《华严经》卷八菩萨十住品、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名字品等,十住之第十位,称为灌顶住。或据大事(梵Maha^vastu ,记述释尊之事迹及本生等)所说,菩萨十地之第十地,名为灌顶地,灌顶位则特指十地以上之等觉阶位而言。

所以本经二十千万亿菩萨皆为十地以上之等觉菩萨,如《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记载“尔时如来于彼座上。将欲演说总持陀罗尼故。与无央数菩萨摩诃萨俱。其名曰。总持王菩萨。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华严菩萨。大庄严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金刚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是灌顶大法王子。”

“大法王子” 意译童真。乃菩萨之别名。菩萨为佛位之继承者,佛为法王,故总称菩萨为法王子。菩萨与如来法王之关系犹如世间王子与国王之关系,故称法王子。

“威德”,有可畏有伏恶之势为威,有可爱有护善之功为德,《法华嘉祥疏》七曰:“畏则为威,爱则为德。又折伏为威,摄受为德。”

“自在”,神通无碍。菩萨修行。得此十种法。故于诸世间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圆满诸佛广大菩提。示现神通自在也。

(一)、命自在,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

(二)、心自在,菩萨智慧方便,调伏自心,能入无量之大三昧,游戏神通,而无障碍。

(三)、资具自在,菩萨能以无量珍宝种种资具严饰一切世界,清净无碍。

(四)、业自在,菩萨随诸业,应时示现,受诸果报,无障碍。

(五)、受生自在,菩萨随其心念能于诸世界中,示现受生,无障无碍。

(六)、解自在,菩萨胜解成就,能示现种种色身,演说妙法无障无碍。

(七)、愿自在,菩萨随愿欲,于诸刹中应时出现,成等正觉,无障无碍。

(八)、神力自在,菩萨神通广大,威力难量,于世界中示现变化,无障无碍。

(九)、法自在,菩萨得大辩才,于诸法中广演说无边法门,无障无碍。

(十)、智自在,菩萨智慧具足,于一念中能现如来之十力无畏。成等正觉内无障无碍。

“慈”,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

慈悲有三种:

(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

(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

(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

本经二十千万亿菩萨,皆为十地以上之等觉菩萨,威德自在,承佛咨问救生方计,而答曰“我有菩萨慈,可救众生”,然佛言“此非慈悲可救摄”。

复有百千万亿恒河沙数世界金刚密迹,一一密迹持四天下力士,前白佛言:世尊,我能力摄。

佛言:金刚,此非力摄。

“恒河沙数”, 形容数量巨多,如恒河沙粒无法计算。《大智度论》卷七说:“问曰:‘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超)过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数等?’答曰:“恒河沙多,馀河不尔。复次,是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现见,故以为喻。复次,诸人经书皆以此恒河为福德吉河,若入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识知,故以恒河沙为喻。复次,余河名字屡转,此恒河世世不转,以是故以恒河沙为喻。”

“世界”,世为迁流之义。谓过现未时之迁行也。界谓具东西南北之界畔。即有情依止之国土也。又曰世间。间为间隔之义,故与界之义同。此二者虽通用于有情与国土。而常言者为国土也。《楞严经》四曰“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名义集》三曰“间之与界名异义同,间是隔别间差,界是界畔分齐。”由上所述,可知世界原指三界之有为世界;然大乘佛教亦指莲华藏世界、弥陀净土等,即包含超越相对世界之绝对世界、无为世界。

“金刚密迹”,又曰密迹金刚,密迹力士,金刚力士,金刚手,执金刚等。总为执金刚杵现大威势拥护佛法之天神之通称。大日如来以此金刚众为内眷属,以普贤文殊等诸菩萨为大眷属,犹之释迦以舍利弗等声闻众为内眷属。其他诸菩萨为大眷属也。密迹者,常侍佛而忆持佛秘密事之义。又知佛之三密垂迹为神之义。《大日经》名曰金刚手秘密主。《楞严经》七曰“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金光明经》鬼神品曰“金刚密迹大鬼神王,及其眷属五百徒党,一切皆是大菩萨等,亦悉拥护听是经者。”

“四天下”为须弥山东南西北之四大洲,即胜身洲(东)、赡部洲(南)、牛货洲(西)、俱卢洲(北)

“力士”,为金刚力士之略称。

本段言,因佛咨问救生方计,有无数世界金刚密迹,每一密迹皆带领四天下广之金刚力士,前白佛言:“世尊,我能以金刚神力救摄众生。”然佛言:“金刚,此非金刚神力可救摄。”

其时复有一切世界大自在天,能变身为佛来白佛言:世尊,我有自在变化所摄。

佛言:非汝幻惑所知。

“大自在天”,音译为摩醯首罗。住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有此称。此天原为婆罗门教之主神湿婆,信奉此天者被称为大自在天外道,此派以天为世界之本体,谓此天乃一切万物之主宰者,又司暴风雷电,凡人间所受之苦乐悲喜,悉与此天之苦乐悲喜相一致。故此天喜时,一切众生均得安乐;此天嗔时,则众魔现,国土荒乱,一切众生均随其受苦;若世界毁灭时,一切万物将归入大自在天中。此盖为大自在天神格之表现;然除杀伤、暴恶等性格之外,此天亦具有救护、治疗之性格,而以吉祥神之面貌出现。初时,此天与那罗延天同列于梵天之下,其后,其神位渐次升高,而成为最高神格,于婆罗门教中,被视为‘其体常住,遍满宇宙’,而有“以虚空为头,以地为身”之泛神论之神格。然湿婆神进入佛教后,即成为佛教之守护神,称为大自在天,住在第四禅天。其像为三目、八臂,骑白牛,执白拂之天人形,有大威力,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数,独尊于色界。

大自在天,有大神通,故能变身为佛,因佛咨问救生方计,来白佛言:“世尊,我有自在变化可救摄众生。”

然佛说本经宗旨为直取根本,速证佛心,非落于枝末神通,故佛言:“非汝幻惑所知。”

于众会中有一菩萨名曰实德,白佛言:世尊,如是金刚菩萨天仙,皆悉不能摄持,佛今如何令诸众生得脱此难?

“实德菩萨” 菩萨行下列四种法,以显明菩萨之实德。

(一)、入空解脱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无作无受,如是通达,称为空解脱。

(二)、入无我无愿门,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我,而于三界之中无所愿求,虽证得涅槃,然恒起大悲之心,乐度众生。

(三)、巧施方便,谓菩萨广运慈悲之心,于三界中巧施方便,不住于涅槃,而复出入生死迷界以化度众生。

(四)、施不求报,谓菩萨广运慈悲之心,愍诸有情而广行给施,平等无厌,了达性空,而不求于果报。

因与会众中,菩萨、金刚、天仙所答,皆不合佛意,故实德菩萨,请佛宣教:“世尊,如是金刚、菩萨、天仙,皆悉不能摄持,佛今如何令诸众生得脱此难?”

尔时如来告实德菩萨言:唯有如来心中心,余不能及。

此句为全经之要旨。“如来心中心”,约事而言,泛指佛于本经所传各种咒印修法,约指心密所修六印一咒,此法殊胜稀有,为他法难及,故曰“唯有如来心中心,余不能及格”。然此论犹是局限本经而言,若达诸法圆融平等之理,一切能使学人悟佛心性之法皆可谓如来心中心法。故约理而言,此句乃世尊单刀直入,破相显真,直指人心,传佛心印。

据《别记》载,禅宗中华初祖达摩祖师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只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慧可种种说心说性,曾未契理,祖只遮其非,不为说无念心体。慧可忽曰:“我已息诸缘。”祖曰:“莫成断灭去否?”可曰:“不成断灭。”祖曰:“何以验之,云不断灭?”可曰:“了了常知,言之不可及。”祖曰:“此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诸法如梦,亦如幻化。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即此空寂灵知之心,是汝本来面目。亦是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善知识,密密相传底法印也。若悟此心,真所谓不践阶梯,径登佛地。步步超三界,归家顿绝疑,便与人天为师,悲智相资,具足二利,堪受人天供养,日消万两黄金。汝若如是,真大丈夫,一生能事已毕矣。”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善知识,密密相传底法印,即如来心中心,此心体非因缘、非自然,非有知、非无知,离四句、绝百非,而非如木石,不曾断灭,了了常知。故名空寂灵知,或名离念灵知。

然悟此心,仅为初善,须将如来心中心亦不可执,则为中善,然后即此不可执亦不得住方为后善。后善即佛知见,有佛知见在,尚嫌佛刺,故直须透出三句外,方谓彻悟。

佛于本经说法欲使众生速证心中心,故“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曰“唯有如来心中心,余不能及。”永嘉禅师《证道歌》曰“直截根源佛所印,寻枝摘叶我不能。”亦同此意。

何以故?能令诸魔生大慈故,能令诸法随应现故,能令诸佛常不离故,能令诸菩萨为眷属故,能令诸金刚施威力故,能令诸天众常拥护故,诸大药叉罗刹成助法众故,能令一切诸大鬼神生欢喜故,能令所持诵者等佛力故、等佛心故、等佛智故、等佛威故,能令持者心所为作无不办故,能令所有障难皆断绝故,帝释梵王常扶持故,能令一切直至菩提无退转故,世间所有事业自明了故,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世界有通无通、有智无智、有贤无贤,尽归伏故。

此段概言如来心中心之十八种大功德作用也!

“能令诸魔生大慈故”,魔由心生,心魔不生,外魔不感,故诺那祖师曰“一念不生,是降魔秘诀”,若能体悟如来心中心,佛尚不可得,魔亦无处立,则自知“到家原本无一事,佛魔空争是与非。”

“能令诸法随应现故”,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若能体悟如来心中心,则自知万法随心应现之根本。

“能令诸佛常不离故”,过去诸佛皆证此心中心而成佛,现在诸佛皆证此心中心而成佛,未来诸佛皆证此心中心而成佛,若能体悟如来心中心,则自知佛佛道同,生佛平等,毫无间隔,故曰“诸佛常不离”。

“能令诸菩萨为眷属故,能令诸金刚施威力故,能令诸天众常拥护故,诸大药叉罗刹成助法众故,能令一切诸大鬼神生欢喜故”,

“眷属” 眷为亲爱,属为隶属,指亲近、顺从者。

“药叉罗刹”皆恶鬼之总名。夜叉译捷疾鬼。罗刹译暴恶鬼。

五祖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若能体悟如来心中心,修德有功,证得根本,则能让诸菩萨为眷属,能令诸金刚施威力,能令诸天众常拥护,诸大药叉罗刹成助法众,能令一切诸大鬼神生欢喜。

“能令所持诵者等佛力故、等佛心故、等佛智故、等佛威故”

“佛力”有十种,

(一)、处非处智力,又作知是处非处智力、是处不是力、是处非处力。处,谓道理。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称为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称为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

(二)、业异熟智力,又作知业报智力、知三世业智力、业报集智力、业力。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

(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又作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发起杂染清净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禅定解脱三昧净垢分别智力、定力。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

(四)、根上下智力,又作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上下根智力、根力。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

(五)、种种胜解智力,又作知种种解智力、知众生种种欲智力、欲力。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

(六)、种种界智力,又作是性力、知性智力、性力。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

(七)、遍趣行智力,又作知一切至处道智力、至处道力。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

(八)、宿住随念智力,又作知宿命无漏智力、宿命智力、宿命力。即如实了知过去世种种事之力;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

(九)、死生智力,又作知天眼无碍智力、宿住生死智力、天眼力。谓如来藉天眼如实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与未来生之善恶趣,乃至美丑贫富等善恶业缘。

(十)、漏尽智力,又作知永断习气智力、结尽力、漏尽力。谓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

佛于本经言修持心中心法能证十种佛力,故曰“等佛力”。

“佛心”其义有三:

(一)、指如来大慈悲之心。《观无量寿经》:“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二)、指不执着于任何事、理之心。《顿悟入道要门论》:“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

(三)、指人人心中本来具足之清净真如心。

佛于本经言修持心中心法能悟真如心,清净解脱,以无缘慈摄诸众生,故曰“等佛心”。

“佛智”即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天台宗讲一心三智,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唯识宗以佛智有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四智,密教则加法界体性智而成五智。佛于本经言修持心中心法能证佛圆满智慧,故曰“等佛智”。

“佛威”即佛威神力,佛陀端正姝好,犹如星中之月,光耀暐晔,晃若金山,可谓相好具足,威神巍巍。佛于本经言修持心中心法能证佛威神功德,故曰“等佛威”。

“能令持者心所为作无不办故”

佛心无为,而复无所不为,全体是用,全用是体.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究竟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究竟根本,福慧双修,凡有行愿,皆得成就。

“能令所有障难皆断绝故”

“障”有烦恼障、业障、报障。烦恼障,如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惑是;业障,如五逆十恶等之业是;报障,如地狱饿鬼畜生等之苦报是。

“难”有“三难”、“四难”、“七难”、“八难”等等,不可枚举。

心中心法,功德殊胜,如法精进修持,能断绝所有障难。

“帝释梵王常扶持故”

“帝释”忉利天的天主,俗称为玉皇大帝。“梵王” 大梵天王之异称也。又总称色界之诸天。《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梵王及诸天帝释。”大梵天王,名曰尸弃,深信正法,每逢佛出世,必最初来请转*轮,又常住佛之右边,手持白拂。

“能令一切直至菩提无退转故”

无退转有五:

(一)、信不退谓十信位菩萨。发大信心。笃信中道圆妙之理。常住平等。不迁不变。信行满足而无退转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位不退谓菩萨十信满足。入十住位。乃至十行十回向位。即得分见法身。住正定位而不退转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三)、证不退谓菩萨三贤位满。即入初地。乃至七地证遍满法身。生无边佛土而不退转也。(三贤者。即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也。安地至七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也。遍满法身者。谓法身之体。遍满一切处也。)

(四)、行不退谓菩萨七地功德满足。入于第八无功用地。一切功行永无退失也。(第八无功用地。即不动地也。)

(五)、烦恼不退谓菩萨十地满足。入等觉位。了烦恼即是菩提。岂更有烦恼之可转也。(十地者。即前七地更加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是为十地也。等觉位者。去后妙觉佛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为觉。)

\

学人但能见道而得无生法忍,绵密保任,自可增进不退,直证菩提妙果。

“世间所有事业自明了故”

体悟佛心中心,修证无上道故,究竟圆满成佛,善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则世间所有事业自然明了。

“乃至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世界有通无通、有智无智、有贤无贤,尽归伏故。”

如来心中心,为一切万物之根本源泉,世出世间种种妙法皆由此流生、演化,六祖曰“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百川到海,万法归宗,故佛于此经言“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世界有通无通、有智无智、有贤无贤”尽归伏于如来心中心。

尔时大会闻说此已,咸欲听受。于大众中忽起光明过百千日。

佛说如来心中心之十八种大功德作用,与会大众,皆生渴法心,求法心,欲听如来宣说心中心法,而此时忽起光明过百千日。盖因释尊将欲演说无上殊胜心中心法门,故现瑞放光,以兴起实德菩萨之问端,幷令闻者生希有想,生难遭想,依教奉行,速证佛心。

尔时实德菩萨问佛言:此是何光?何等因缘?

答言:此欢喜光,从心中心生。

佛光有二:(一)、是心光,即佛所证一切种智,其光能照彻诸法之底源,洞达法界之边际。(二)、是身光:身光有常光及放光。常光因佛应机不同,其光亦殊;如本师释尊,常光一丈;阿弥陀佛常光,照十方世界,无所障碍。故光则时、处、大、小,不定。或说法时,或降魔前,是时不定;或从眉间,或从胸前,是处不定;或但照本国,或普照他方,是大小不定。

诸佛身光,广而言之,皆具八万四千光明,简而言之,有十二光明,即:

(一)、无量光,谓佛光不可算数。

(二)、无边光,有缘无缘无所不照。

(三)、无碍光,人法皆不能障。

(四)、无对光,诸菩萨所不能及。

(五)、焰王光,谓光明自在无可及者。

(六)、清净光,从佛无贪之善根所现,能除众生贪浊之心。

(七)、欢喜光,从佛无嗔之善根所生,能除众生之嗔恚心。

(八)、智慧光,从佛无痴之善根心生起,能除众生无明之心。

(九)、不断光,光明恒照不绝。

(十)、难思光,诸二乘等不能测度。

(十一)、无称光,声闻菩萨等亦难称扬道尽。

(十二)、超日月光,日夜恒照,超越日月之光。若有众生遇此等光,则身意柔软,欢喜踊跃,而生善心。若在三涂勤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

实德菩萨问佛,忽起光明过百千日者是何种光?从何处因缘而生,佛答是欢喜光,从心中心生。此指心中心是一大光明藏,从中流露无量光明智慧。佛放光明,显寂而常照,大用全彰。光明极盛貌,喻如百千日光,一日在空,光照无遗,况百千日耶;以表自性光明,辉天鉴地。此光非佛独有,一切众生皆有,迷之似失,悟之显露。临济义玄禅师云:“有一无位真人,在汝诸人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诸人未证据者,看!看!”

世尊当知此光,不可量,不可称,不可赞叹,亦无印可。何以故?为同诸佛无印可故,同诸如来无所得故,一切诸相亦无见故

此光明为自性光明,虽其光明过百千日,然当下即为空性,故不可量、不可称,不可赞叹,亦无印可。若可印可、有所得、有所见,即非般若性空,如《金刚经》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故佛于本经言“为同诸佛无印可故,同诸如来无所得故,一切诸相亦无见故。”

守慎诸根无舍离故,使诸魔怨不得便故,能遮魔王诸道路故。以是因缘,名心中心。

“诸根”为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为能生之义。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根尘勾结,则生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合为十八界。一念不生即守慎诸根无舍离,若一念不生,则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即心便是灵智,亦即如来心中心。居此时则自知,起心动念皆为一念不生,在迷在悟都是佛心中心,终日生心,终日无住;终日无住,终日生心,大用彰显,性相一如,故能使诸魔怨不得便,能遮魔王诸道路。

或问:十八界为前六识境界,若一念不生,应只灭前六识,依唯识宗说,尚有七识、八识,何故一念不生则心体全显?

答:此问为善问,如佛于《楞伽经》言“是故意识灭,七识亦灭”,藏海澄渊,本无七识波浪。但自意识攀缘六尘境界风吹,故有起灭。今若意识不起,境界风停,则七识当体寂灭,故真一念不生则不落第七识。

佛于《楞伽经》又言“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八识湛渊,本无生灭,秪因六识攀缘而有生灭。七识因八识而起执著。六识因七识而起分别。五识因六识而揽境。六识又因五识而攀缘。七识又因六识而增长见习。八识又因七识我执染污而不解脱。故为展转相因。是则生从六识相因而生。灭则六识灭而诸识齐灭。此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俱解脱。若真一念不生,此实自觉圣智境界。

以上为本经别序,又名发起序,盖为发起全经正文。现因实德菩萨启问,世尊允说,演此究竟方便、最极圆顿之心中心法门。但以此乃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之法,众生情执深重,信不能及。故于发起序中,深入证信。共计四重:

第一、世尊观十方如火,深入慈心三昧,震动、放光,现瑞证信。

第二、金刚藏菩萨、实德菩萨等与会菩萨、金刚、天仙众欢喜启问。

第三、佛咨问救生方计,与会菩萨、金刚、天仙众所答皆不合佛意,佛告实德菩萨唯有如来心中心,余不能及,并阐述如来心中心之十八种大功德作用,

第四、世尊放光明过百千日,晓喻实德菩萨等大众曰:此欢喜光,从心中心生,当知此光,同诸佛无印可,同诸如来无所得,一切诸相亦无见,使诸魔怨不得便,能遮魔王诸道路。以是因缘,名心中心。

由上可见,经之序分,全为证信。大矣哉!如来心中心,功德妙用,不可思议,我等幸闻,此真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也。(序分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