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学佛是人生向上事

发布时间:2024-11-09 05:23:53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要了解学佛的根本意趣,必先认识人生生存的价值,在宇宙中是居于主动的地位,而后才能决定我们应走的正确路向。因为世间的动乱和安宁、人们的苦痛与幸福都是人类自力所造成,并没有什么外在的东西来主宰我们。人类有此主动的力量,才有向上向善的可能。

向上就是向好的方向努力,一步步的前进达到那至善的最高峰,也就是学佛的意趣所在。人之常情无不喜爱向上向好的,除非是失意者,因为事业等失败,使他意志消沉,不想振作,索性做一社会上的败类。但这种人究竟是少数,而且都有机会改善的。平常以为人生好事是家庭生活美满、儿女多、身体健康、有钱有势,当然这也是人生的好事。可是依佛法说:这是好的果,这不是好的原因。要想获得良好的结果,不能就此满足,因为这是要过去的。必须积集良好的因,才能保持而趣向更好的果。这如见一朵美丽的花就想摘下来属于己有,而不想法去培植花草或不再去培植,虽然获得了,到底是罪恶的或立刻要失去的。有些人能合理获得钱财和地位,但是往往利用这些钱势做出种种害人利己的勾当,这都是缺乏了人生向上的精神,更没有确定向上目标的错误所致。

有人说:我不想学佛、成佛,只要做一个好人就够了,这是不大正确的。古语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学佛,先学做一好人,这是正确的;若只想做一个好人,心就满足,结果每是仅得其下。所以,学佛不但要做一好人,而且还要具有一种崇高的目标。纵使一生不能成办,将来总要完成这理想的目标才对。

世界任何高尚文化都有一个理想的目标,劝人去修学。如耶教叫人体贴神的意思,效法耶稣。虽然他们认为人不能得到神和耶稣那样的权威,但是要学习耶稣博爱和牺牲的精神。他们说:人的身体是土所造的,灵魂是由神给予的。因为人作了罪恶就堕落了,将那圣洁的灵魂弄得污秽不堪,所以救人先将污浊的心净化起来,才能进求那光明理想的目标——生天国。

中国儒家也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是读书明理之人,尚且要“见贤思齐”;进而贤人还要效法圣人。但是“圣人有所不知”,又要希天。所以正统儒家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鞭策自己向圣贤大路上迈进的。道家也有一套理想的目标,所谓:“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者,即是依据宇宙万有的自然法则,不用矫柔造作,任性无为,便是他们做人向上的目标。人世间的一切,立身处世,若不遵循自然法则的发展,就会颠倒错乱,治丝益紊,一切痛苦困难接踵而来。从上述看来,儒家是效法贤圣的高尚人格,进而通于天格。道家是崇尚宇宙间自然的真理法则。总之他们都有引导人生向上的理想境地。

一般人以为能好好做人就行了,不需要什么向上向善的目标,像这样得过且过的心理不能自我强化,努力向上。如国家或民族的趋势如此,就有堕落的危机。一般高尚的宗教都有一个光明的远景摆在我们面前,使人向往、羡慕。在未达到这一理想境地的中途,不断地改造自己,力求向上,这才能获得信教的真实利益。

学佛要怎样才能向上?这先要明白佛法中五乘道理,五乘:即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人天乘是佛法的基础,但不是佛法重心所在。因为做一好人是我们的本分事,即是生天也不希奇。虽然天国要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还在三界之内,天福享尽终必堕落,还有生死轮回之苦。佛法的真义是教人学声闻、缘觉的出世,学菩萨、成佛的自利利他,入世与出世无碍。但学声闻、缘觉,还不过是适应的方便,最高的宪权是以佛果为目标,从修学菩萨行去实现它。学菩萨行向佛道,必不离人、天、声闻的功德,渐次展转向上。虽然要经过悠久的时间和广大无边的功德累积,但有了这高尚的目标在前,助长我们向上向善的歌乐精进,至少意志不会堕落消沉下去。

学佛必先皈依三宝:佛、法、僧。三宝是学佛最高理想的皈依,应依此三宝而去修学。三宝中的法是人生宇宙绝对的真理。佛是对此真理已有究竟圆满的觉悟者。僧是三乘圣贤,对于真理虽然没有究竟的觉悟,但已入法海,有或浅或深的体验者。所以佛与僧同是学佛者最高理想的模范。佛法不像耶教及儒家的以人格性的天神或贤圣为崇仰;不像道者以永恒的自然法则为依归。皈依三宝是统一了人与法二者而树起信仰的理想。我们何以要恭敬、礼拜、赞仰、供养三宝?这不但是一种虔诚敬信的表现,也不是一般所见的求功德。这是向往佛僧崇高的德性和圆满的智慧,真法的绝对究竟归宿,以期我们对于真理同样获得彻底的觉悟。我常说中国孔、孟之道对于做人处世、立功、立德有一种独特的好处,可是缺乏一幅灿烂美妙的光明远景,不能鼓舞一般人心向往那光明的前途而迈进

。可是一般宗教无论你是多么的愚痴和年老,它都有一种摄引力,使你向上向善而努力。所以能够看经、研究佛法和拜佛、念佛的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信佛或学佛的。真正的学佛主要是以三宝为崇高理想的目标,自己不断地修学,加以佛菩萨的慈悲愿力的摄受,使我们身心融化于三宝中,福慧一天天地增长,一天天接近那崇高的目标。(信息来源:摘自《学佛浅说》)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