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这意思是,能搭同一班车船的人,他们都是有缘人。而能结成夫妻,则是更深更深的缘。
换言之,夫妻的关系,是各种“缘份”中,最深的一种,只是这些缘当中,有善有恶。
夫妻缘大略来自以下三种缘:
此方有恩于对方的因缘
若有人在相逢的过程中,某方有恩于对方,而使对方大受感动,而受恩者想要报恩偿还,若是如此,当来生他们刚好是男与女时,就会因为过去这个善因而结成夫妻。
譬如;有次你溺水了,但却没有人愿意拯救你,而只有一人奋不顾身的救你,不管有没有救活,你还是很感恩他。为了偿还这个救命之恩,未来世的你,愿以牛马角色偿还这个恩惠。类似这种情形,都是报恩所成的夫妻缘。
在各种夫妻缘中,就是这种夫妻缘最能幸福美满,因为有一方的深层意识中,就是无怨无悔的奉献,因此双方都能幸福快乐。
但是,这种夫妻不保证不吵架或不离婚,若是个性不合的话,还是会有相处的摩擦问题。
此方欠债于对方的因缘(有方要来讨债)
意即,另一方是来讨债的。到底是讨什么债呢?
此债有两种;一是金钱债,二是感情债。当然也有此两者之外的债。
每日一禅微信:yichan360
以下举例说明这两种夫妻债的成因:
譬如;过去世的你是男性,你为了性满足,而欺骗女方感情,让她爱上你了。而你欲望得逞后,就索然开溜离去。而女方被你感情欺骗,心理当然会有不甘,若是如此的话,未来世的你(男性),还会遇上这个女人。当她遇到你时,她就会紧紧抓住你,再也不让你跑掉。像这样就是感情债所结成的夫妻。
又譬如,在男女交往时,各种场合的开销总是男方出钱。若有女人,贪图这个享受,其实没有诚心交往。当从男方那里享受了许多的物质之后,就索然离去,在这种情形下,男方当然会很不甘心。若是如此的话,未来世的你(女性),还会遇到这个男性。而这一世的你,刚好也有钱,但是你的许多钱,都会被他花光,或最后都归属男方所有。这就是金钱债所结成的夫妻。
虽然是恶缘而结成夫妻,但是只要今世的相处,能以忍劳任怨,互不计较来相处,还是有机会处的很好。
互相亏欠的因缘
这种互欠的缘,欠来欠去仍以金钱与感情为多,换言之,若有男女交往时,男女双方同时犯了以上的金钱债与感情债时,那今世相逢结成夫妻,正好可以互相偿还。
这也可以说,结成夫妻就是为了打平因果。果报总是不断的给人“关系”以打平所有的不平。因此,当你们结为夫妻时,应该珍惜相处,该还该了的就去做,而不要抱怨对方,不要怨天尤人,以免还不完啊!或是亏欠更深啊!
在各种夫妻缘中,由于双方对于对方都是索求的意念,因此常有计较与纷争。但是,双方只要转个念头,本着心甘情愿的态度来对待对方,这个亏欠就更快结束了。
最佳的夫妻缘
以上是各种夫妻缘的结成因素。若以人的宿命来看,各种善恶夫妻缘还不能代表幸福与否,而恶缘结为夫妻者,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若双方符合以下三者条件,不管哪种缘的夫妻都是可以是幸福好夫妻。因此,当你在挑选配偶时,这三个因素是很重要的。
一、双方个性相融
二、双方都互相敬重
三、双方都是负责任的人
换言之,外在的条件,荣华富贵与否,都不是幸福与否的指标。
夫妻缘结束了吗?
此外,在现世的夫妻相处中,夫妻吵架是很平常发生的,而在争吵之后,总是会有某方想要离婚,但是,对方可能不肯,若是此种情形,代表彼此的亏欠还没了,这场夫妻缘还没有结束。
若是夫妻相处的场合中,相处平淡,且互不留碍,这代表夫妻的恩债都还清了,因此双方的相处就像朋友,谁也不会留住谁。
在分手的场合中,最能看出夫妻缘是否结束。不管这个分手是死亡的分手,或是出远门,或是出家的分手,或是离婚的分手。如果你们的分手时,难分难舍,痛哭流涕,这代表这场夫妻恩惠还没还清,夫妻缘还没了。
如果分手时,含有怨恨不满或不甘心,这代表你们的“债”也还没还清,来世相逢还是会继续结为夫妻。
如果分手时,就像朋友,没有怨恨,也许是几分哀伤或难过,但还不至于要留人,这代表你们的夫妻恩债终于可以了结了。
夫妻是业障吗
?在佛教常说,结婚是业障,这主要是针对修行的解脱而言。在夫妻缘的过去因上,因为有着恩怨情仇没有了结,因此此生结为夫妻,而在恩怨情仇未打平之前,双方总是互相牵系着,互相留碍,而造成修行上的障碍。但是,如果你们希望赶快结束这场夫妻缘,这是双方的理性可以改善的,只要你们以理性思考,以利他为前提去决定事情,这种互相留碍是可以避免的。
此外,若是你们的夫妻缘尚未结束,而你想要修行的话,建议,你可以利用这种夫妻的相处去了解人性,这里面仍然有许多的智慧而你必须要知道的,而这些人性问题,在他处是很难学习到的。
男人与女人,也各有优缺点,而在夫妻场合中,也正是你学习对方优点的时刻,这也是他处很难学习到的。
男女的特色大不相同,譬如男女的欲求与价值观不同,喜好或心理的需求不同等等,都有待你在夫妻相处中去发觉它,若能如此观照的话,这也是修行了。
夫妻缘尽管是解脱的绊脚石,但是,若你能善于利用此场合探索人性,这对于你的智慧开发,何尝不是“垫脚石”。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