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嘎玛仁波切:怎样从根本中消除业力呢?

发布时间:2024-08-26 05:21:55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嘎玛仁波切:怎样从根本中消除业力呢?

为自己忏悔

忏悔,就是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为了破除无知、贪、嗔、痴、愚味这些坏的习气。人之所以会愚味无知,是因为不能反省自己。

一个人不能反省自己,就看不到自身的缺点。无始以来,我们对此都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了,所以至今还在轮回中。

无论是世间法的学习还是出世间法的学习,如果仔细观察自己,就会发现大部分的优点都是后天学习的,而大部分缺点都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缺点,有个成语叫“人无完人”,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似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是在学习怎么改变负面思考方式及缺点。有的人改得多一点,有的人改得少一点,还有的人根本不想改。有信仰的人改得就会多一些。

忏悔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从无知中反省。通过佛法的教育,我们学会观察自己的内心,一些以往不认为是错误的行为和思想,通过观察因果和善恶以及审慎地思维,让我们有觉知,并开始反省。

当我们真的愿意从内心观察自己、忏悔自身业力时,会发现我们身上的缺点真是很多啊!

多数人不愿意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而且由于傲慢还认为自己是很完美的,有这样的心态,就失去了认识自己的机会。

在佛教的修行中,忏悔法门占了一大部分

。不论是显教或密教,对于忏悔都有专门的对治方法。在大乘显教里面,关于忏悔有很多的经文。密法中关于忏悔的对治,大家最熟悉的是忏悔法之王“金刚萨埵百字明“的修持,这也是我们常常要做的功课。

不管我们是用什么方式做忏悔,我们要先知道:修行人为什么要忏悔呢?

在世俗中,人犯错了,轻则认错检讨就可以,重则触犯法律被判刑坐牢。现在我们讲的是:有的行为不但触犯世间法律,同时也犯了佛法中的戒律,因此不但要受国家法律的制裁,还会受因果定律的制裁。

有的是只犯了佛法修行上的戒律,虽然和世间法律无关,不受社会约束,但如果不做忏悔,会对自己的修行慧命、生死轮回和究竟解脱有绝对的影响。

所以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要比没有学佛的人更加注意自己身口意的清净,才能走上修持成就的道路。

学佛修行,一要清净业障,二要累积福德与智慧资粮,才能有所成就。其中要清净业障,就必须靠修行中的忏悔法门。

所谓忏悔,是用自己的虔诚心,依靠所信赖依怙的上师、三宝的加持力量,对自己身口意发生的不正确的行为,产生认错和厌离的心态,希望能借此清净自己的业力,约束自己以后不要再犯错了。忏悔就像是家中的大扫除一样,要时时扫心才会干净。忏悔就是清净我们无始以来所累积的业力的垃圾啊!

我们无始以来所累积的业力是以外在众生为对境而累积的,要忏悔业力时,当然也是要靠众生消除。

所以,在忏悔时如果能够发出强烈的菩提心,用这种方式来忏悔业力是非常好的,而且这是在忏悔中不能缺少的。

没有菩提心的忏悔,会不会消除业力呢?那只会减轻业力,而要从根本中消除业力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在修行忏悔的时候,我们就要以利益所有一切众生为发心,这样来忏悔业力。用菩提心忏悔是一个最大善巧的忏悔方法。

知道了忏悔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忏悔过程中,我们意念的专注和定力就非常必要。如果我们一边念忏悔文,一边心念飘来飘去,或是身体坐在佛堂里,心念却没有真正在想,没有从心中发出忏悔,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忏悔的,只是跟着别人来参加,那种忏悔当然没用!

还有,忏悔是为了自己,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因为上师或佛菩萨规定我们要忏悔才来忏悔。

许多佛教徒都熟悉很多忏悔的法门和理论,不管大家在哪里学到哪种忏悔法,如果不放在心上来运用,真正忏悔,又有什么用呢?

就好像我们去看医生,医生讲了一大堆病因,我们都听到了,医生也给我们开了药,而我们到了家后就把药放在枕头边,每天偶尔瞄它一下,不去服用,对我们的病情是不会有任何帮助的。所以,学到忏悔法门,一定要放在心上来运用。

如果,现在我讲归讲,你们听归听,观想归观想,罪业归罪业,回到家后还是把法本放在那里,对讲课的我是没什么关系,但于对治你们自己的业力就产生不了什么真正的效用。

这些是要非常谨慎的!

所以,如果听过佛法,然后深入理解,下功夫学习,照着实修,百分之百对我们今生的身心有帮助,对来世轮回的解脱更有相当大的益处。这是真实不虚的。

对于佛法的听闻和思维,最关键的一步是要落实在实修上,这就是闻思修。我们都很想通过今生的福报因缘能从痛苦和轮回的牢笼中挣脱,那么光凭想象是没有用的,一切都要始于足下。

所以,行动力和执行力就很关键。

在整个的闻思修过程中,因为累世的业力和习气的作用,我们积极行善并不断积累因缘福报的动力并不具足,那么忏悔的作用,就是在帮我们腾空或是清洗这些因为业力作用,在我们心灵上所遗留的垢痕。

业力被忏悔力不断清洗,那么我们对于善的储存空间就会不断加大,如此行善的动力也会不断具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