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净界法师:菩提心的总相

发布时间:2024-06-29 05:21:46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净界法师:菩提心的总相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一面,我们讲到发菩提心。

佛法的修学跟外道最大的差别就是佛法的修学是由内而外的,我们先重思想的教育,然后才有这个行为上的付出行动。没有一个人是不需要佛法教育就可以去修行的,没有。因为我们的思想无量劫来全部是颠倒妄想,其实你看佛法的道理,你看经典看多了,你会发觉我们现在的思想没有一个可以用的,佛法是全面的改造思想等于是一个大革命,大清扫。如果你看《楞严经》也好,看《法华经》也好,你从头看到尾,你会发觉我们生命当中所留下的思想,没有一个思想是可以用的,没有,全盘否定,我们过去生是白活了。所以你不改变思想,你这是跟三宝结缘,你根本没上路,关键在这。

所以为什么佛陀说了那么多修行法门,到《法华经》佛陀只讲一件事情,佛陀出世重点在于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因为你先有佛的思想,你才可能成就佛的功德,关键在这。否则你所修的善业都没有资格叫波罗蜜,因为它没有办法超越三界。

所以佛弟子不共于外道的地方就是说,他们做慈善事业,我们也做慈善事业,但是结果不一样。我们的思想有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我们有佛陀清净的传承,这一点外道吃亏,吃大亏了,他没看经典,他怎么知道呢?那么我们得到佛陀清净的传承,我们先调整思想,所以修行先内,先调整自己的心态,然后再去付出行动,去历事练心。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发心篇,正见篇,这个理观讲那么久,这个就是心理建设,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打基础。那么在佛法当中出离心是最重要的,走出心中的颠倒妄想,因为这个地方没有人可以帮你。阿弥陀佛他把所有的功德都准备好了,但是你要做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你要有本事在临终的时候,走出妄想,你才得的到。你走不出你的妄想,阿弥陀佛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自己要跳到三界去,阿弥陀佛拉不住你。说实在他拉不住你的,你要起颠倒,谁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

净土宗它没有叫你断烦恼已经算很不错了,它只叫你走出妄想,是吧。那你要是走圣道门,那就不是走出妄想而已,那不随妄转只是第一步,你要把烦恼给断了,那就必须要禅定。所以阿弥陀佛慈悲,他的标准就是临终的正念。这个正念就是套一句印光大师说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不随妄转很困难吗?你觉得很困难吗?你不要认为很困难,你认为很困难,就到最后果然很困难。你要告诉你我做得到,修行要有信心,因为你本来是清净,你本来就没有妄想,是你自己惹来的,那你就可以远离它嘛,所以我们可以不断烦恼,不断妄想,但是你要走,你不能跟妄想搞在一起,阿弥陀佛救不了你,你要不随妄转。

那不随妄转的关键就是你要知道妄想的可怕,它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们生生世世跟它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得到了生死轮回,其它什么都没得到。

我们一生一生的受生,每一生深受老病死的折磨,为什么?因为有妄想,就是这个原因而已。生命不是上帝给我们的,是我们的妄想带我们触动生死业力生生世世流转。虽然轮回是由业力,但是你要不起妄想它不会触动那个业力,关键在这里。我们生生世世临终对娑婆世界产生爱取,所以就不断地去碰这个地雷,我们改变不了业力,说实在,但是我们可以不要去碰这个地雷,那你就必须要知道妄想可怕,我们真正可怕的是在心中,外面都不可怕,说实在,所以我们透过无常观、苦谛观我们慢慢知道跟着妄想走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生生世世的轮回下去,永远承受三界的火宅的痛苦。

所以我们走出妄想以后,接下来要干什么呢?我们要立定一个志向,佛法的修学它不是走一步算一步,你一开始就要规划好,就是你走出妄想,然后呢?你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个要先规划的,如果你只是走出妄想,到最后你变成阿罗汉。阿罗汉他就是没有发愿,他走出妄想,他啥事也不想干,就入偏空涅槃了,虽然没有生死,但是也没有万德庄严,坏的没有,好的也没有。

所以大乘佛法当我们开始走出妄想以后,你同时就要规划你的未来。走出妄想,为什么呢?因为我要成就佛道,因为我要下化众生,你要把佛道跟众生放进来。当然这个地方还分两部分,如果是悲增上菩萨,他偏重在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块,如果是智增上菩萨,偏重在佛道无上誓愿成。净土宗他是属于智增上的,因为我们是先选择佛道的功德,然后成就以后再回入娑婆度有情,这个没有对错了,悲增上比较好,智增上菩萨好,这个不要辩论了,这个没有对错,那是个人的选择。

那么从净土宗的角度是先成就圣道然后再度化众生,这个是把佛道放第一个,把众生放第二个,但是你一定要把众生放进去。诸位,你可以没有任何的行动,但是你不能没有这个思想,你没有这个思想你可能连往生都没办法往生了,你跟佛陀本愿不相应。净土宗是大乘善根界,天亲菩萨说那是个大乘善根的法门,它不摄受二乘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佛道放第一个,把众生放在第二个,一定要放进去,这是一个总相。

佛法修学概要——6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