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信愿法师:杀生的果报(一)

发布时间:2024-03-30 05:22:54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信愿法师:杀生的果报(一)

【学佛随缘开示】杀生的果报(一)

下午藉着大家今天持守八关斋戒,虔诚念佛的法缘,师父来向大家报告《杀生的果报》。

杀生就是杀害众生的生命中,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杀害他的生命,就是伤害他的佛性,当然是与他结恶缘。因为杀生是造恶因,所以必须接受多病短命的苦报,这是因缘果报。一个不管有学佛或没学佛的人,都不可以伤害众生的生命,连苦恼众生都不可以了,何况杀死他的生命呢

?所以学佛修行从哪里做起,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因为杀生的恶因会招来苦报,因为护生的善因会招来福报。当然我们想要离苦得乐,逢凶化吉,一定要戒杀放生,持斋吃素。

八关斋戒第一戒是不杀生,五戒第一戒也是不杀生,在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的第一戒也是不杀生,一切大小乘戒律,第一条都是不杀生,所以不杀生,是一切戒律的大根大本,不可以伤害一切众生的生命。我们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更应该体会到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救度一切众生的心愿,体会佛的慈悲心,将佛的慈悲心,落实在我们的行道之上,不伤害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不伤害是消极的,爱护是积极的,不但不可以杀害一切众生的生命,还要爱护他、救度他,使一切众生活得幸福美满快乐。

因为在《梵网经》世尊跟我们说,一切众生在六道的生死轮回,生生世世,无不互为父母、兄弟、子女。也许你所打死的这只蚂蚁,就是你过去生的阿公,也许你所打死的这只蟑螂,就是你过去生的阿嬷,你怎么可以伤害牠?不但不可以伤害牠,还要爱护牠的生命,尊重牠生命的生存权利。杀生会招来很多苦报,最直接的就是多病短命,所以不管有学佛或没学佛,不管有念佛或没念佛,都不可以杀害众生的生命,这是断恶的第一步。

在《正法念处经》说:「不杀生者,名曰慈悲」。不伤害众生的生命,就是慈悲的人。慈是与乐,悲是拔苦,要带给众生快乐,拔除众生的痛苦,这样你就是慈悲的人。你若是一个慈悲的人,怎么会不幸福,不美满,不快乐,不康宁呢?一定会的。

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

「菩萨摩诃萨常行十善道,自不杀生,不教人杀生,赞叹不杀生法,欢喜赞叹不杀生者。」

一个大菩萨经常修行十善道,十善就是身、口、意三业行善,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意业不贪欲、不瞋恚、不愚痴。这样行十善的人,当然不会去伤害众生,也不会去教人杀生。赞叹不杀生的佛法,赞叹不杀生的人。所以若有人吃素、持斋,念佛、修行、爱护众生,你就赞叹他,你赞叹他,他所行的功德你与他同样,这就是有智慧的人。

在《大方广十轮经》说:

「菩萨以离杀生故,能令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一切忧悲苦恼,善根成熟,具足果报。」

菩萨因为远离杀生,所以一切众生见到菩萨,内心无有恐慌惊怕。如果你是一个杀生很重的人,动物见到你,因为你的杀念,牠会产生惊惶恐怖,赶快逃跑。我们台湾虽然称为宝岛,可是有很多人杀生吃肉,所以这种伤害众生的心念很重,一般鸟类、鸽子,见到这样的人赶紧飞走。为什么?因为怕被你冲到,怕被你煞到啊。你很爱吃肉,当然那个杀念牠感受到赶快跑,要不然会被你杀来吃。

十几年前我到美国德州,在德州达拉斯这个城市某一个湖去观光游览,这个湖的旁边有许多小摊贩,卖很多鸟类吃的东西,这个湖旁边有许多鸽子鸟类,不怕人,见了游客来,游客身上有东西,牠很自然的飞下来。我为了试看看,我自己本身是不是有很强的杀念,使得鸽子鸟类不敢飞过来,我邀一大群人跟我一起走,然后我就买了鸟吃的一些饲料,因为有很多人,所以有些鸟或者鸽子,看到杀念比较重的人,确实牠不敢停在他的手上。我拿了鸽饲料,很多的鸽子鸟类,自然飞到我的手上,因为我散发出很柔和的爱心,我不会伤害你,你不用怕,飞来我的手上没有关系,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果然鸽子飞来我的手上吃饲料,我的感受非常的深刻。

有一句话叫做仁者无敌,一个有仁慈有爱心的人,没有敌人。如果你处处跟人家合不来,夫妻合不来,兄弟也合不来,父子也合不来,左右邻居也合不来,同事之间也合不来,甚至莲友在一起修行都合不来,那我就告诉你,你的慈悲心不够,你的心不够仁慈,所以你会处处与人不合,你心中有敌人。你们有没有听过有哪一位佛菩萨跟什么众生合不来,有没有?没有。每一个佛菩萨和任何一位众生都能合,为什么?因为佛菩萨的心柔和慈悲,爱护一切众生,不会处处和人家对立。所以佛菩萨对任何一个穷凶恶极之徒,也是宽恕、仁慈、包容,不会唾弃他,不会舍弃他,当然不会有不合的事情发生。所以不杀生就是长养我们的慈悲心,让我们对待每一个众生,不管是人道的众生,或是畜生道的众生,乃至于一只蟑螂一只蚂蚁,我们都要尊重牠生存的权利,因为牠也有佛性。说不定这只蟑螂这只蚂蚁,将来比你早成佛道,我们怎么可以伤害牠。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