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视角下的“烦恼”和“苦”什么是“苦”也许佛陀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苦”其实就是“不满足”快乐是个错觉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做诱饵,来使得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烦恼也是错觉环境变了编码没变,比如对于甜的、高脂肪的食物,在食物匮乏的时代有利,现在就对我们有害了假阳性,原始人对于风吹草动的情绪是管用的,但是在今天就会导致我们的各种焦虑
2.“无我”的科学《五蕴皆空经》说什么色蕴,就是人的身体,英文中经常把“色”这个字翻译成“form(形态)”,这里指代人的身体受蕴,就是人的基本感情,比如痛苦、高兴、担忧想蕴,就是人的基本感知,比如视觉、听觉、嗅觉行蕴,它说的是我们的精神形态,也就是想法和行为,包括一些复杂的思想、我们做事的习惯和倾向性识蕴,就是人的意识非我非非我“我”的确不是自己的国王,“真正的自我”到底存不存在,都是一个问题无我的心理学与世界精确交流并不是大脑所擅长的,大脑爱做的事情是先欺骗自己、再欺骗世界。那么由此来说,“自我是一个幻觉”,这句话就是有道理的。
3.大脑是个多元政体恐怖片和浪漫片男人看到美女照片更容易影响决策,心理学叫“PRIME”,美女照片的存在,开启了男人大脑中的“求偶模块”。你还是你吗?人并没有恒定的自我,你在不同时刻其实被不同的思维模块所左右吗,人至少有七个自己。七个模块自我保护吸引配偶保住配偶群体认同感关爱亲属社会地位避免疾病自由意志在哪里?人脑不是君主制,而是一个“多元政体”
。每个模块都可以暂时接管你的大脑,轮流坐庄,各个模块之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佛陀说你可以通过修行,战胜那些模块,掌握控制权,拥有自由意志4.冥想的方法师承禅宗:思考一些公案,像寓言故事一样,比较适合诗人藏传佛教:想象一些视觉意象,比较适合艺术家内观:追求正念,适合心理学家。内关冥想的目标,是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和个人真正的自由(作者修炼的)“正定”和“正念”如果你选择一直保持专注呼吸的状态,你的功夫就是“正定”,这就是小乘佛教的修炼方法在内观中,通过专注呼吸达到正定只是基本功。正念要求你把专注的功夫随时用在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上你的心思不要总思前想后,应该专注于身边事物的深刻之美,对世界有一个诚实的认识。但是内观中的活在当下不是目的,专专注于一个事物的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洞见
专注的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你能够不受强烈感情的困扰,把“自我”和各种感情剥离开
更高的层次,则是能把自我跟各种想法全都剥离开,真正做到专注呼吸,不想其他。
四个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无为“和”成功“
第二个矛盾是,最需要冥想训练的那些人,恰恰是最不容易进入冥想状态的人
第三个矛盾是你越是拒绝某个想法或者情绪,你越要和它对抗,你就越受它控制
第四个矛盾是你越是了解”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都是情绪在控制人“的这个道理,你就越能不受情绪的控制
5.正念自控法
买还是不买?
最终决定到底要不要买,就得看伏隔核和岛叶这两个区域,哪个更活跃。两个区域都是感情区域,在这个决策过程中,理性的作用体现在哪呢?
理性对感情,还是感情对感情?
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从感情开始,以感情结束。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工具,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自控的机制
最好的自控方法应该是打断正反馈,不让相关模块获得即时奖励和满足感
正念自控法
识别感情
接受这个感情
观察研究这个感情
分离
想干什么就能让自己真的干什么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
6.什么叫”色即是空“
存在与内涵
所谓”空“,并不是说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是空的,而是说我们赋予万事万物的”内涵“,是空的。
色的性质
内涵是自动产生的
内涵会受到故事的影响
内涵都是主观的
觉悟者眼中的世界
当你认识到空和无色的时候,再去看万事万物,你看到的东西就会比以前看到的更真实
人们对这些东西先入为主的各种感触,其实是不真实的
佛学是让人更自由,是让你能够自由选择你想要体察什么东西。排除主观想象的干扰,你能获取更丰富的体验。据说,那将是更大的乐趣和幸福感
7.因缘动力学
物我两忘的体验
意识到自己喝外部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可以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贪嗔痴
贪,就是被一个事物所吸引
嗔,泛指一切负面情绪
痴,就是蒙蔽了双眼,贪+嗔=痴
涅槃是一种什么境界
完美的幸福感
彻底的平静感
内心完全的自由
对周围事物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超越自然选择
把我们从自然选择给的局限视角解放出来,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