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愿文曰:至心信乐。《观经》亦曰: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如何名为至心,又如何名为具足十念?此乃本愿之关要」,关是关键,要是重要。这一愿里头这两句,「至心信乐,具足十念」,一定要很清楚、很明了,我们才有下手之处。念老在此地举了一个例子,是鸠摩罗什大师说的,「罗什大师於此」,就是於这两句话,「有最极精要之论」。大师是用比喻说,「譬如有人,於旷野中值遇恶贼」,就是遇到强盗,遇到恶人,「挥戈拔剑」,戈是古代战争的兵器,「直来欲杀」,这些恶人要来杀你。「其人勤走,视渡一河。若不渡河,首领难全」。这个人赶快逃,前面一条河,如果要是不能渡河,一定被杀。「尔时」,这个时候,「但念渡河方便」,心里想著我怎么样过去,这个事情非常迫急,要争取时间。「我至河岸,为著衣渡?为脱衣渡?」渡河是穿衣服,还是脱了衣服?著衣非常不方便,怕过不了河;要脱衣,时间来不及。「但有此念,更无他意」,就在紧急关头、要命的关头,他只有一念,他没有别的念头,用这个来比喻一念。「当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杂余念。行者亦尔」,修行人,念佛的人,「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若念佛相这是观像念佛,十六观里面多半都是观想,最后第十六观是持名念佛,就是观想不能成就,干脆只念这句佛号也行。我们知道,古印度排列先后跟中国人概念差不多,把最重要的摆在最后,中国人叫压轴戏,最好的在最后面。我们就晓得,持名念佛摆在第十六,就是十六观里头最殊胜的,也是最容易的,比其他的方法都殊胜,这个我们一定要明了。平常念佛人若念佛名,若念佛相,「无间念佛」,不能间断。十六观多半是观想,心里想佛,想极乐世界。持名念佛就是一句名号,念念不能丢失,这就叫无间。念念相续,「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心里只有佛号,除佛号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叫至心,至心十念,这具足十念。「盖谓此时心中所思,唯是如何渡河,更无别念」,这是用上面的比喻。「如是之念,即是一念。如是念佛,即是至心。相继至十,即是十念。」十念十念,相续不断。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了榜样,他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九十二年都是至心信乐,具足十念。这个十念就是印光大师所提倡的,现在我们也有一些同学用这个方法,胡小林在北京提倡,很有效果。印光大师这个十念法,是从一到十记得清清楚楚,念得清清楚楚。心里默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头记。不能说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这就是有夹杂了,你夹杂著数字在里头。数字清楚,不夹杂。如果不能,十念太长了,不能,印祖就告诉我们,你就分两次,一到五,六到十,这样记法。或者再有困难的,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用这个方法,让你什么?让你念头能集中,不能打妄想,不能有杂念,妄想杂念一进去,这个数字就错了。暗记,记得清清楚楚,记到十就行了,再从一到十,再从一到十,就这样念法。不要十之后又念二十、三十、四十,不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很吃力,很容易念错,念错了就不算,又要从头来起。所以一到十这个标准,印祖提倡这种方法,他自己也用这个方法,有根据的,根据就是这一愿,具足十念,就这个意思,所以叫十念法。印祖的十念法是从第十八愿来的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八四集) 2015/2/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184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