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和同修聊天,说到对众生救度的问题。或许每个学佛人各自都会在媒体上、经书上看到类似的内容,也会有很多同修跟随发心,愿救度众生。
能升起慈悲心、菩提心,这都是非常难得的,很殊胜、很重要,但是我希望各位的每一个愿望都有落脚点,能真正地去实现这些,而非发一个空愿就完毕,这个空愿就会成为流浪生死的凭证和依据。
当各位真的发出某种心来,是否有手段落实,是否有计划步骤去践行,就成了成败的关键,所以佛教中所有的指导几乎都会连到最后的行做上来。
闻思修要落到行做上,戒定慧也要落在行做上,信愿行还要落到行做上,所有的法门、所有的行门最后都是要贯彻在行做上,才能真正达到理事圆融。
我们在经文里学到再多的义理方法,最后若不能贯彻落实,也都是空无实意的。这也正是因为佛法有其可证性的地方,若没有行做,就没有可证性,也就没有可重复、可复制的余地。
由于讲经的机缘不同、启问因缘不同、听讲众生不同,使得经文略有差别,有的经文强调的重点在理上,有的落在事上,有的落在理事融合上,因为如上的种种因缘不同,导致我们后人很容易在经文里看到互相不同的指引,都是佛说的内容,我们都该尊敬奉持,只是各位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来,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当明理在前,落实在后,然后再继续明理、继续落实在行做上,这样循环进行才是正路。如果只偏一边,很容易出现随后的种种麻烦,乃至修行上无法逾越的瓶颈。
想突破瓶颈,在我看来,就两个手段:一是努力扩展学习,二是努力落实行做,若这两个能坚持,瓶颈也是可以安然度过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善知识的八个标准里就有——“广读大乘经典”这一条,只读几部是不可以的,很容易落入成见里,常有人说某部经多殊胜、不可思议,可是各位,若展开经文,哪部经文都是不可思议、无比殊胜的,没有一部经文不是这样的。
多读经文能解决问题吗?这取决于各位怎么读,如果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真的很难有效果。前期和大家分享了佛教框架体系,也多次和大家说这个体系框架是每个学佛人应该自己建立的,但是我说了三、四年也没有人做出哪怕一个雏形给我看,所以我就勉为其难地把体系框架做出来,分享给大家,做一个例子,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就是说 你必须拥有一个框架体系,才能把学到的内容安放在某个对应的区域,而不会把这些东西堆放在门口,成为后续学习的障碍,这个障碍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所知障,也就是理法的障碍,法执烦恼了
。有了框架体系,我们再读经文,就会懂得这部经在说什么,强调的内容在哪里,落脚点在哪里,是帮助我们做哪一个部分的,这样经文展开——每一部经都是佛陀的美意,都是佛陀的馈赠。可是因为我们堆在门口,这些大礼包就收不下几个,再收就成了垃圾,促成了轻法慢教的罪过。随后,促成了各种慢、各种的诽谤,这不应该是我们希望获得的。
所以这个框架体系是帮助各位理顺这些学习障碍,乃至前后关系的,并非是要把框架凌驾在佛法之上,而是要用立体的眼光、全面的模式,去理解佛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希望每个学佛人都能掌握的基本技能。
理上有手段获得支持,余下的就是事上如何落实;如果理上就卡壳了,事上就不会顺利进行,就会卡在原地。若不懂得改变,不求改变,不付出努力改变,就会让人停留在瓶颈上。
幻海迷局人间天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