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祖慧能可以肉身不坏塑为金身,而玄奘法师确被火化出了舍利?金身与舍利哪个更能代表得道高深?
《六祖坛经》并不是可以叫经。事实上在《坛经》的名字被流传之前,从来都是以笔记、传记形式在信徒间流行的。而《坛经》这个名字出现时,惠能早都离世了。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批评《坛经》号称经的行为是狂妄自大不要脸,但是请不要因此误会惠能。
另外,至少《坛经》你可以明确的追溯一个作者和主角,至少这一点就比那些号称佛说的菩萨满天飞的来历不明的经书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其次,禅宗的理论核心,用杂阿含经和巴利经藏相应部去印证,是完全契合的。
至少本人并未找出一处禅宗有违这两部经典的地方。但禅宗和原始佛教的区别是,禅宗受大乘思想熏陶,有一些诸如成佛和修菩萨行之类的见解与原始佛教完全不同,所以禅宗并不强调苦集灭道四圣谛,只能够让修行者现观缘起,而这是禅宗唯一的目的。
禅宗之所以伟大,原因在于禅宗只会告诉你目的地,不会告诉你路。而你需要的是依靠你自己的决心和信念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路,最终达到目的地
。这么做的优点在于,由于每个人的业障都不同。所以必然导致了每个人的修行方法有差异甚至巨大差异,而一个修行者生硬的套用不适合自己的方法,唯一的结果就是浪费时间,而且还收获了一筐错误的思想。比如,通过专注类禅那去辨析色聚的方法,对于帕奥这种具备禅定能力的出家人来说问题不大。
但一个根本连禅定机缘都没有的上班族要以此为路去修行,最终的结果可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后连是否达到欲界定都不能确认。但禅宗的方法有两个弊端,第一个弊端是长期以来禅宗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禅修方法,所以往往修行者都会脑洞大开搞出一些鬼畜的行为。
比如试图通过念佛来契入自性;第二个弊端在于,现观缘起是不可能绝对被语言描述清楚的,除非引入“如来藏”、“空性”、“自性”这种概念,但假立这种概念会让人误解为禅宗执这些东西为实有,一些不明就里的、法眼不明的论师还会发展出莫名其妙的理论,让本就不可能说清楚的事情更加扑朔迷离。
然而惠能最大的贡献恰好在于解决了这两个弊端。首先惠能明确了禅宗止观的方法,即《坛经 定慧品》中描述的定慧。而外离相内不乱,恰好是观禅时对修行者当下状态最确切的描述:外离相即专注于当下念头的升起,内不乱即观察辨析念头的缘起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
这种在大方向上统一方法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禅宗方法的混乱程度,而且更能契合大念处经。另外,惠能最终放弃《楞伽经》,以《金刚经》为禅宗根本理论,本质上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如来藏名相的语言纠缠。
抛弃如来藏,其实是禅宗的发展趋势,只不过最终惠能落实了。其实惠能对自性的理解从来就没错过,在最开始惠能未成为六祖时,就明确的说过“本来无一物”;而在坛经中,惠能明确的表示过“空”仅仅是方便设立的名相: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从以上可以看出,禅宗的走向是中观,并非唯识。
而唯识仅仅是一门论,并非是佛教必须,所以惠能不可能去了解唯识,没必要理解唯识。用毅力和付出的辛苦来判断修行者的水准,那么生下来就不费力拥有很高的境界的人天往返中的初果圣者估计没有半点道行。最后,禅宗从五祖开始就不准备继续下去了,惠能更是连衣钵都不传,有何宣传的必要。禅宗不需要任何人待见,无论你捧还是骂,是批判还是支持,于禅宗何干?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