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修行,行为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

发布时间:2024-03-27 05:23:14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修行,行为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

心经中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在解读《心经》的破题之篇里, 我们拆解题目时分别讲解过 “般若”和“波罗蜜多”的意思,“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就是智慧指导下的行为。

正如理论和实践,两者缺一不可。 所以这句话的“行”字就是行动, 而且是正在进行时的行动——修行ing。

“深”这个词是个形容词,用来形容般若波罗蜜多的修行。它的梵文也常被用于形容阴道和脐带,一个是生命孕育的地方,另一个是两个生命体相连接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般若波罗蜜多也被形容为诸佛之母,诸佛由此孕育而生,同时诸佛之间又彼此联通,所以这个形容词再恰当不过

般若波罗蜜多是大乘佛教的般若教法,关于修行,佛教最初有“三无漏学”的修行路径。就是修戒—修定—修慧。

修戒,是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修定,是锻炼自己内心的平静,修慧,是努力培育自身的智慧,这是一个阶梯式的训练过程,每一步都是后一步的前提和基础。

波罗蜜多引进之后,传统的“三学”渐渐演变为“六度”。1、布施波罗蜜多;2、持戒波罗蜜多;3、忍辱波罗蜜多;4、精进波罗蜜多;5、禅定波罗蜜多;6、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六波罗蜜多。

布施波罗蜜多:六度的第一度,也就是“由布施入解脱法门”。很多人会误解布施就是施舍,在施舍的行为中,施舍的人有一颗悲悯心,如果有“可怜别人”的心在,就说明行为处事仍旧受到事相的影响。

还有人施舍的目的是为了祈求福报, 这就是在造业,虽然造的是善业,但有“业”的存在,就必定会有轮回。行布施的人,不问目的,不把自己放在给人帮助的位置,也不把对方看成等待自己救助的弱势。

不着眼于“施主”、不着眼于“受者”、也不着眼于所布施的东西,这就是不落在任何的事相上,怀着清净心的“三轮体空”。

布施分为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即利用钱财利益世间,法施,即向别人传播正法,如果内心把自己想成“施舍知识”的导师形象,就是落在事相上,不是法施。

无畏施,即让别人不生恐惧。让他们知道生死因果、业感缘起,明白生死的真谛不再畏惧, 这就是无畏施。”

六度第二度,持戒波罗蜜多, 也就是“由持戒而入解脱法门”。顾名思义,“持戒”就是遵守戒律,但是持戒最重要的不是行为上的遵照,而是从心底认同戒律的精神。

比如“不杀生”,不杀生在于降伏人的嗔心, 外在的行为可能表现在吃素上,但根本的精神在于不可剥夺他人的生命。我们要理解精神,而不是仅着眼于吃不吃素上。

比如一个人日日吃素,但另一边还与邻居因小事争吵, 内心充满愤怒,这就是舍本逐末。虽然吃素,但还是犯了戒,所以持戒不在表面行为,而在于戒心。行为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

那么第三度忍辱,第四度精进,第五度禅定,第六度般若,讲的都是什么呢?明天我们再揭晓吧!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