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过后是苦月
经文: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说第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三章
今天,接着要给大家讲的是第二十三章。这一章前面跟后面有好几章,都是在讲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关于情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题,就是“谈情说爱”。
情跟爱像牢狱
我们先来看经文。经文中,“岂惮驱驰”的惮是害怕的意思,驱驰就是来回地折腾,这句话是说,这世界上的男人和女人,为了情和欲,不害怕种种辛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怕麻烦,乐此不疲。“虽有虎口之患”是说,谈恋爱的男女之间,总是赴汤蹈火,哪怕前面是万丈悬崖,也在所不辞,直接就跳过去了。“心存甘伏”是说,为了爱人,一切都心甘情愿,都豁出去了。这些,其实就是我们人的毛病。
“出尘罗汉”是说,如果人能超越这些情和欲,那就可以脱离红尘,脱离六道,就解脱了,成为阿罗汉了。
这一段经文主要是告诉我们,男女之间相互占有的这一种心态非常强烈和严重,为了彼此占有,每个人可以付出他的一切。正因为存在这种占有欲和贪婪,被情跟欲所控制,人才一直在六道当中轮回。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是很自愿地受这些痛苦的煎熬,以苦为乐,痴迷于六道轮回。但我们学佛的人,就要改变这些,把这些都舍离。如果把这些都舍离了,那我们就可以成为阿罗汉,就能脱离六道,解脱生死。如果解决不了这些情跟爱的问题,被情所困,那我们就无法成为阿罗汉,无法修成,还得继续轮回,这里面,主要是有这么一个关系。
其实,所有的佛经,都是在教我们破除情跟欲。破除情跟欲,我们就能修成阿罗汉——阿罗汉是无欲,没有一切的欲望,远离一切,才称为阿罗汉。但在座的都是在家学佛的,所以,今天针对这个情和欲的问题,我要跟大家说一说。我们这堂课所讲的情,主要是指男女之情。
在中国过去来说,对男女之情这个问题,一般都是避讳的,不太说。那么,在佛门中,更是不敢说,因为不知道怎么说。如果有人来说这些问题,就会觉得是离经叛道。在我们中国,这种状态是从宋朝以后才出现的。宋明理学产生以后,才把中国人的很多思想给禁锢和左右了。到了明代,尤其严重。
宋以前,中国人的观念里边,对情爱的事情,性欲的问题,是非常公开化的。这一点,从女性的服饰、着装上就可以看出来。你们看唐代时,女性服装的领子是敞得很开的;慢慢慢慢,到了宋代,就收了一点;到了明代,就彻底竖起来了;到了清代,整个脖子都给盖住了。脖子越露越少,正表现了中国人思想的演变:宋以前,中国人对性的问题毫不避讳,但宋以后,中国人一提到这些问题,就避讳不说了。所以,我们今天这堂课,就借助这段佛经,重点给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光是修道的人要彻底搞清楚,任何人,只要想生活得幸福,都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在座的都是俗家弟子,作为俗家弟子,作为一个人,就都要知道,这个情跟爱,会使许多人被控制——正常人,凡夫,都会被它控制。它,就像是无穷无尽的牢狱。
斑鸠的君子风度
我们中国人关于情跟爱的最早纪录,大家说是在哪本书里?对,是在《诗经》里面。中国人关于谈情说爱最早的一篇纪录,就是《诗经》一开篇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这是《诗经》的开篇。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有好多都在“谈情说爱”,包括后来屈原的《楚辞》、《九歌》,也都是在谈情说爱。当然,屈原的谈情说爱,不是为了谈情说爱而说,而是借助谈情说爱的方式,来诉说他对国君、对国家的一种心情。
不过,《诗经》中的这一篇“关雎”,就说的是男欢女爱的问题。我曾问过许多人:《诗经》开篇为什么要用这一篇?在座的,好多可能也是属于教授级的,你们有没有谁能告诉我,《诗经》为什么要拿这一篇来开篇?《诗经》是被孔夫子整理和编纂过的,最终,他把这一篇搁到第一篇,为什么?这就是在说,作为人,以及天底下的所有众生,都是从男欢女爱开始的。从佛经的角度来说,天下一切众生,都是从情跟欲开始的。
那么,大家知道诗经里面为什么要用“关关”鸣叫的斑鸠来和君子作比呢?“关关雎鸠”中的“鸠”就是斑鸠,关关是它叫的声音。古人为什么会把斑鸠和君子连到一块,借用斑鸠来说君子呢?原来,我读书的时候,读到这句话,也没有读懂。因为老师给我们解释的,包括很多书上注解的,都没有把这句话真正解释清楚。后来,我来陕西以后,开始建佛家庄,差不多建起来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间明白了这句话中所包含的真正道理。
中国现在的很多学问,纯粹是在抠古人纪录的一些东西,可又欠缺许多常识,结果,总也抠不到项上。所以,越抠,越深奥;越深奥,越搞不懂。其实,古人写的一些东西,不是在制造学问,而是在纪录生活。古人常借用现实中的许多东西,来说明、表达一个道理,比如《关雎》,就完全是借用生活当中的一个现象来说明君子的含义。
在座的各位,谁见过斑鸠这种鸟?请举个手。咱们这么多人,只有两三个人见过斑鸠。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忙些什么?原来上课的时候,我问谁能分辨出麻雀早晚的叫声,也都分不清;今天,问谁见过斑鸠鸟没有,才两三个人见过。你们在西安生活了这么多年,却没有见过斑鸠!哎呀,这个生活质量实在是太差了!只能这么说。
斑鸠这种鸟在关中很多,像西安周围的农村都有。每天早晨,斑鸠能把你吵醒,它和麻雀差不多是一块儿起来的。《关雎》这首诗,完全是在描述斑鸠求偶的过程。你们没见过斑鸠,所以,就没办法明白斑鸠是怎么求偶的。
那《关雎》用斑鸠鸟来作为开篇,来说君子跟爱情的关系,原来的老师都没有讲过其中的缘故,今天,我就来告诉你们这个缘故,它就是我们的祖先从生活当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道理。
《关雎》之所以被排在《诗经》开篇,是因为儒家讲礼。当然,《诗经》的创作,是在西周甚至更早,周朝以礼著称。后来形成的儒家,格外崇尚周礼。而《关雎》的核心,正体现了一个礼字。
你们如果观察过动物世界,包括人,就会知道,在所有的动物当中,只有斑鸠这种动物的求偶过程是最文明的。它怎么个文明法呢?斑鸠求偶,是公的求母的,公的总是在母的背后走,等到距离母的有七八米的时候,这个公斑鸠就开始叫,咕-咕,咕-咕,叫一声,然后,磕一下头,一叫一磕头,边磕边向母斑鸠走去。这样一直磕一直磕,快要磕到跟前了,母斑鸠出溜一下飞跑了。之后,公斑鸠就在那里辗转反侧一下,然后,再跟着飞过去。不过,它不会直接落到母斑鸠跟前,而是仍然保持落在七八米开外。它完全有能力直接落到母斑鸠跟前,但它不会。之后,它又从那儿开始叫,开始磕头。快要磕到跟前了,母斑鸠又跑掉了,它便又开始追,就这样不断地、反反复复地追求。
斑鸠求偶的过程就是这样的,所以说,它是动物界里面最文明的一种动物,比我们现在的许多人都文明得多。其他动物,都是野蛮的。正因为斑鸠这么温文尔雅,符合礼,也符合君子风度,所以,《关雎》才会这么写。作为君子,要温文尔雅,有风度,就要跟斑鸠学习。所以,中国千百年来,男女之间的关系,都是男追女,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都没有给你们说过这一段。
诗经开篇的《关雎》,就是这么来的。其实,它就是从生活当中总结出来的,没有那么复杂。中国的许多作品和思想,都是从生活当中,从劳动的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则。但后来的人,因为偏离了生活,对生活中的许多东西不懂,所以,就把这些思想和道理给上升到哲学的层次,上升到非常高的一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上去,结果,越读越深奥,越深奥越研究,越研究越复杂。弄一段时间以后,问这是什么道理,不知道。
像《关雎》这首诗中的道理,你们肯定不知道,因为你们连斑鸠都没见过,怎么可能知道。所以,大家对自己的人生、生活,有时候要检讨一下,要回顾一下,一天到晚都忙些什么?!忙得连斑鸠鸟都没见过,忙得连麻雀早晚的叫声都分不清。这种日子过的,都已经糟糕到极点了。这些道理,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只要我们稍一留意,就都能清楚的。但大家一般不会留意,因为觉得这跟工作没有关系,一切为了工作,而不知道说,当你把这些东西都弄清楚了,你就会工作得更好。
情欲最让人发昏
男和女的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作为修道的人,一定要脱离这些。就是俗家弟子,也要脱离这些,因为男跟女之间的这种关系,经常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人一辈子的痛苦和烦恼,都是从这里边来的,你摆脱不掉,所以,就会在轮回里不断地打滚。
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除了夫妻以外,男跟女彼此之间,相互存在着一种吸力。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相遇以后,彼此之间触动了,就会存在荷尔蒙的兴奋与相吸。大家知道这种兴奋与相吸能维持多久吗?我记得原来在学校的时候,看过一个西方的理论,说只有一个星期。这种西方理论说,男女之间的这种荷尔蒙的兴奋期,在自然的情况下,最佳的时期,就只有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以后,它就转化了。这个理论,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又被推翻,因为社会在进步,所以,这种持续度,估计也会被推翻了。现在可能是三天,也可能是一天,因为现在流行的是一夜之情,所以,估计就只有一天了。这些,是西方的,不是中国人的。
中国人在各个方面的持续度,都会比外国人长一点。我相信,如果西方人是一个星期,那中国人就应该有三个星期。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存在着,所以。我们一定要去面对它。过去,中国人对待这个问题,都是把它封闭起来。结果,越是封闭,越是有问题,越是不健康,越是容易出问题。我们只有面对这些问题,把每个人的生理跟心理都它给弄清楚了,那我们就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比如,像在座的大家,都是在家的。你走出家庭,到了外面,看到异性,就有可能产生一种兴奋和好感。中国人有一句俗语:老婆是别人的好,老公是别人的更优秀。人总是这样,永不满足!所以,一出门,一见到别人,就觉得很新鲜。人在情爱面前,很容易就会昏了头。异性之间,本身存在着一种磁场。根据西方的理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异性之间,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吸力。这,是一个物理现象,也是一个很自然的状况,是没有止境的。佛告诉我们,作为修道的人,就是要破除这些。然而,佛的话不只是对修道者而言。作为俗家人,如果要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很快乐,也应该把这些问题弄清楚,然而,把它去掉。
断色欲有妙方
这个世界的形成,每一个自然的状况,都是情跟爱的结果。天地分阴和阳,世界万物分雌跟雄,《道德经》里面说,一阴一阳为之道也。它告诉我们,所有的存在体,都是相互的。从佛教的角度而言,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因和缘,万物的形成,都不是单一因素,而是有前因后果的,都是因缘,都是一体两面,“仗因托缘”而生万物。所以,一切东西的形成,都是有规律的,是有因和缘的。
你们看植物,也有雌跟雄,这样,它才能够存在的。像种树,种果树,必须是公的跟母的都种上,这样,它才会结果。大家斑鸠没见过,关于植物雌和雄的道理,应该都清楚吧。种瓜呀,种果树呀,种什么东西,自然而然的,它就有公和母。然后,每一棵树,又分阴和阳。比如我们种树,所种的这棵树,根据太阳的照射,也分阴和阳。它如果是坐北朝南,那南边就叫阳面,北边就叫阴面。
每个独立体,都有自身的阴阳,我们人体也一样。每个人的人体,也是有阴和阳两个部分,所有的动物、植物都一样。像植物,本身必须是通过阴和阳的这种调整,才能够生长,当它被种在一个空间里面后,周边还要再分出去阴和阳。天地本来就是这么构造而成的,构造而成以后,又反过来被这些东西环绕,让众生就像被牢狱困守着一样。
对于这个情跟爱,世人总是说不清楚,于是,就在那里感叹:情为何物!这个问题,只有佛给我们说清楚了。佛告诉我们,情是什么?它是我们轮回的根本。我们因为有情,所以,才会是个众生。众生贪着这些情,才被情所困。那么,我们该如何来破除这些色和欲呢?在佛教里面,主要是从修不净观、白骨观来破。白骨观、不净观一修完,就好了,就不会再被外在的这些形式所困惑,所以,这些修炼很重要。作为修道之人,修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被色欲的问题所困惑,如果不能脱离出来,就会前功尽弃。佛经里面告诉我们,佛在世的时候,有好多人得了阿罗汉果。得阿罗汉果的这些人,之前必须经过白骨观、不净观的修炼,这样,他才可以彻底破除色欲。破除了一切色欲,才能证得阿罗汉。当然,这是专门对修道的人来说的。当然,白骨观和不净观是不能随便说的,只有对有兴趣修炼的人,才能说。
蜜月过后是苦月
作为在家的信徒来说,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明白这些道理。明白这些道理以后,知道了男女之间的这些毛病——它这是毛病,有这个毛病了,就会无事生非。古代不是有两句话:“频呼小玉原无事,只为檀郎识得声。”为了让心爱的男人听到自己的声音,不断地叫丫环,这就是没事找事,没事生事,生是生非。人在情和欲的问题上,都是弱智的,因此会被迷。所以,我们的祖先总结了好多道理,教我们明白这些。尤其是佛,所有的佛经都在教我们,要明,明白,要明情,明白情为何物。那我们修炼的过程,就是一个明白这些的过程。
男跟女的这个问题,要说得说好多。男女之间彼此的吸引力,持续时间很短,很快就会过去。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自己碰到这方面的问题了,就能想开了。比如两个人开始时相互吸引,然后结婚,开始过日子以后,彼此之间的吸力一过,接下来,就该是乏味了。乏味了怎么办?就准备离婚。因为什么?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安分。心不安分了,就会制造出很多事端,来跟自己过不去。我看见好多人,都是结了离,离了结。那天我见了一个人,才40岁,结婚离婚已经十几次了!这种情况的根源在哪里呢?在心,都是因为心的作用。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因为两个人之间在一块的这种日子,像古人形容的,如胶似漆的这种感觉,维持的时间是很短的,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开始的这个热度只要一过,面对生活了,就不对了。我们前面说过,中国人的持续度应该有三个星期,所以,你看看,中国人结完婚,要度蜜月。蜜月是一个月,一个月有三十天。那么,蜜月以后,就开始苦月了。所以,中国人把结婚的头一个月称为蜜月。
中国人形成的很多东西,都是真理!大家仔细思考一下,看是不是。像结婚,一个月的甜蜜一过,面对现实生活了,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然后,彼此之间的心意,就慢慢的淡化了。接下来,就开始无事生非,日子就过不下去了。但这种现象的根本在哪里?在心,在心的不安分。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男和女之间的关系,维持的时间不会太久,这是自然规律。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应该知道,蜜月一过,接下来,就该好好生活了,不应该再胡思乱想了。然后,等到出门了,碰到了那些新的,感受到了一些诱惑,产生了一些新的美好的感觉时,就告诫自己,这种感觉只是暂时的,并且永远不会停下来。这个时候,就给自己建立一个戒律,建立一个规范,然后,就要守戒。如果建立起来了这个戒律,你就能清楚地知道这种时候自己应该怎么做了。这种时候,你只要一跨出去,就没有止境。为什么有些人他要结婚好多次?这就是为什么。
我们的欲望,每个人的欲望,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心理的,才是根本。生理的需求,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了一定的岁数了,就不需要了。但心理的需要,还都是存在着的。真正可怕的,是心里面的欲望。所以,我们要破除的,也是心里面存在的这些东西,那才是根本。佛教我们,是断心,不在断根,就是要断除心理的欲望,而不是身体的欲望。
学佛就要学会知足
学佛的人,就要学会知足,知足者常乐。对于男女之间的情和欲,比如结婚了这些,中国人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观点是说,结婚只是一个任务,一个责任。什么责任呢?传宗接代。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把结婚啊这些,当成是一种人体性欲的需要,只说是一种责任。这是中国人的文化。现在,许多家庭过不好,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因为在性欲方面出了问题。每个人在心里面对这些问题都没有认清,于是,当这些方面不合适,或者产生了一些问题,心就不安分了,最后,就不在一块儿过了。所以说,情和欲的问题,最终都是因为心里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贪婪。我们无始劫以来所带来的这种贪婪,对欲望的贪婪,是无有止境的,所以,当人在面临这种种问题的时候,就控制不住,就会摇摆,最终,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所以,即便不是修道者,那你如果要做一个健康而又快乐的人,就一定要把情和欲的这个问题弄清楚,并且要远离这些,远离欲望。这种欲望,在每个人心里面都存在着,而且存的很深,有些人表现出来了,有些人没有表现出来。这是根深蒂固的业障,隐藏的很深。这个问题说起来,都觉得很严肃,因为,以前,中国人一般来说都不谈这个问题。不过,现在慢慢已经好了,思想慢慢都在开化吗,所以,对待这些问题,也可能是好了很多。
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个问题,是个很大的问题,因此,一时半会儿也讲不完,讲不清。所有的佛经,最终其实都是在讲这些道理。这些道理存在的时间,也是非常的漫长,所以,我们今天只能说是大概地提一提。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些道理,然后自己如果碰到相关问题了,就可以拿这些道理来帮助一下自己,调整一下自己,让自己做一些改变。这堂课,只是提供这么一些信息而已。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