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就做“二般人”
经文: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末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观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二章
这一章主要是讲,人生有二十种难,就是说,人生有二十种情况,是很难去做到的。
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有很多,佛给我们概括成20种。这20种难,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能遇到,它们也是检验我们修学层次的最好方式。当我们面对诸如此类的景象时,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修的好或不好,达到了第几层。
第一种:“贫穷布施难”。这个贫穷啊,有两种,一种是财富的贫穷。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告诉我们:“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这个贫穷的人呢,他就很容易怨天怨地、怨天尤人,有一堆的牢骚、一堆的埋怨。人存在太多埋怨的时候,就说明他很贫穷。
另一种贫穷,是知识面的贫穷,也就是智慧的贫穷。一个人如果老是抱怨,就说明他的内在很空,心里没底。心里没底,他才会抱怨很多事,抱怨很多人。越是爱抱怨的人,说明他的内在越是没东西。所以,这个贫穷啊,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内在的东西,是没有智慧。没有钱的人,不等于是穷人。贫不贫穷,最主要是看他的知识面如何,看他有没有内在的智慧,有没有内在的心力。内在的心力如果没有了,心力交瘁了,内在很空洞,这种,才叫贫穷。
再来说“贫穷布施难”。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当中,要布施。但越是贫穷的人,他就越是难以去布施,为什么?因为他会去计较,他特别爱计较,所以,很难去布施。非但不去布施,反而因为贫穷了,就有很多抱怨。有很多抱怨,就会有很多造作。有很多造作以后,就会招来很多的恶果。
反过来,如果他口袋里没多少钱,还去布施,那他这种布施就是非常非常珍贵的。这样修福德,他所得的福德就大得很。
过去,在庙里面发生过一件事。有这么一个师父,他为了要给庙里面塑造一个大佛像,就去外面化缘铜钱。过去的佛像,都是用铜铸的。化缘的过程中,他碰到一个老太太。这老太太很穷,都没有饭吃。平常吃饭,也是靠乞讨。她唯一的财产,是一块铜板。这块铜板,已在她身上揣了好几十年了,一直没舍得花出去。以前,中国人去世的时候,习惯在嘴里含一个铜钱,据说,这样一来,死的时候才不会吐血,过去民间有这种讲究。老太太这块铜板,本来也是打算留给自己死后用的,但她一听到有师父要塑造佛像,就把它拿出来捐出去了。可是,这个师父一看,只是一块铜板,所以,一转身就给扔了。回到庙里后,这个师父就找铸造师来塑造佛像。可是,每次铸完一开炉,都不成功,总是在脸部缺一块东西。连续铸了好多次,出来都是失败的,都是在脸上很重要的部位缺那么一块。铸造师就觉得很奇怪,说自己铸了多少年佛像,还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后来,这个师父就开始反省,最后意识到,事情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自己当初把老太太的那个铜钱给扔掉了。于是,他就赶紧跑去当初扔铜钱的那个地方找。找啊找,终于把那块铜板给找到了。然后,他把那块铜板带回庙里,放到先前塑造佛像的铜里面重新浇铸,这一次开炉后,脸上再也没有缺哪一块,终于铸成了一尊完美、圆满的佛像,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老太太很穷,口袋里没有钱,只有这么一个铜板。对她而言,这块铜板就像是她的生命一样,很贵重,非常非常珍贵。那她把这块铜板拿出来,就等于是把她所有的财产都拿出来了,所以,非常非常的可贵。这就是说,贫穷的人本来很难去布施,可是,他一旦去布施了,就很珍贵;所得的福德,也会比一般人大得多。
布施得什么样的功德,不在于你拿出了多少,而在于你的心情,在于你有多想去做这件事。像这个老太太,她拿出的虽然只有一个铜板,但她很欢喜。塑造佛像这件事情,对她而言,比她自己的生命还更重要,所以,她这种布施,所得的福德就非常非常的大。
佛所说的这二十种难,我们如果都能反过来,那就很不得了。但平常的情况下,自己口袋里面没钱,就很难去布施,也很难想到要去布施。
第二种:“豪贵学道难。”豪跟贵,就是指有钱有势的这些人。让有钱有势的这些人去学道,那是很难的。这些人之所以成为权贵,是因为前辈子修了很多福。前辈子修了很多福的这些人,这辈子才能够成为有权有贵的人。可是,人在享受福报的时候,一般就想不起修道这码事了。就像天人,天上的人很有福报,但他不会修道,为什么?因为他太有福报了,福报太多了!福报一太多,天天在那儿享福,就不会去想起修道的事儿了,所以,就很难去学道。一般情况下,比如说当了大官,或者很有钱的这些人,你说让他去学个佛、修个法,那是很难的,因为他正在享受他的福报呢,就跟天人一样,所以,不会去修道。
反过来,一个有钱有势的人,一个人生境遇非常好的人,如果有学道,那他就能学得很快、很好,很有成就。官当得很大的人,如果还一心向佛,那他就不是一般人,而是菩萨再来。拥有福报的人,他如果能去学道、学佛,那他所学的、所成就的,要比一般人大得多,也快得多。因为修道本身就得有福报,没有福报,没有福德,就学不好。而有权有势的这些人,他本身具足福报,如果再去修慧,那就是福慧两足。福跟慧两个都具备,他就会修得很圆满。你们可以在周围看看,看看那些在单位里,在行政上,官当得很大,还很虔诚地修法的人,看看他是不是有很大的成就。生活中,有这种人,但不多。真有的话,他就不是一般的人,他修学的成就会很快。但人生总是不如意嘛,多数情况比较好的人,他是不会去学佛修道的。许多人也觉得佛很好,但是没时间学。其实,他不是没时间,而是因为“富贵学道难”。他如果真的去修,那他就会学的很快,但这个很难。
第三种:“弃命必死难。”人呢,都贪生怕死!关键的时候,说把你的生命舍出来吧!没办法,做不到!这很难。要舍掉自己的生命,那是不可能的,很难!所以,这个难就不用说了。
第四种:“得睹佛经难。”大家能够有缘做人,这是很难的!得人身很难呢!那我们自己能够看佛经,还能看懂一些,就更难了。其他的众生界,如鬼了、畜牲道了这些,就看不懂佛经,只有人在诵读的时候,它们能够听到一些,但是它们自己看不来。它们通过听,能得到一些福德,种下一些善根。所以,能够看到佛经,是很难的。
过去,印刷业不发达,人要看到一本佛经,是很难的。但现在,印刷业这么发达,佛经到处都在流通,很多庙都在印经送人,我们也印了好多经书送人,每个人随时都可以拿到佛经。而且,网络这么发达,随便上个网,都可以看到很多佛经。所以,人们就认为“得睹佛经”不难了。其实,不见得。为什么?因为虽然是有很多机会可以方便地拿到佛经,但是,不等于他就会去看。许多人到庙里去,看到有佛经在送,也会拿。但拿回去以后,就只是搁到书架上,一搁好几年,也不去看一看。哪一天,能够真正想起说,要看一看这本佛经,然后,坐下来,把这本经书翻开,好好地读一读,那是很难的,也是很难得的。能坐下来,把佛经翻开来,也需要很多福报因缘。自身的福报因缘不具足,就没有办法坐下来把经书翻开,还好好诵上一段,或者看上一遍。现在,真正能坐下来读佛经的人,也不是那么多的;能够坐下来读诵,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虽然是随时可以拿到佛经,但状况依旧是“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我们出生的时候,刚好佛也出生了,这个就不用说了,是很难的。
接下来是“忍色忍欲难”。这一条,是跟我们有关的。人总是被财、色、名、食、睡这五种欲望给牵制着、掌控着的。在这五种欲望面前,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心情,不被它们所左右,这是很难的。如果能做到不被这五种欲望所左右,就不是一般的人;但一般的人,都很难做到不被这五种欲望所左右。这一句里面的这个“忍”字,佛教里面说到的这个“忍”字,意思和我们世间理解的不一样,它不是让你忍住、憋住。比如,有人骂你的时候,世间人劝你忍着,就是叫你要把怒气憋着,这是世间的忍。佛教里面的“忍”,是要你把这个东西接纳了,然后把它给化掉,变成没有。比如,别人骂你的这句话,你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像没听见一样,立刻让它不存在,这样,才叫“忍”。所以,“忍色忍欲”是说,对五欲的这些东西,我们视而不见,看见了跟没看见一样,让它构成不了对我们的诱惑,因为我们觉得它根本就不存在。而不是说,见了这些东西,我们要控制自己,不是这么个情况。但要做到不受五欲之乐诱惑,对五欲景象视而不见,不受它们所影响,是很难的。
“见好不求难。”这里的这个“好”,应该读去声,就是喜好的好。看到自己喜好的东西,喜欢的东西,不去求,不去想要得到它,这个很难。人的毛病之一,就是贪自己喜欢的东西。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求。所以,看到喜欢的东西,心里边不想要去拥有,就很难。
接下来是“被辱不嗔难。”被人侮辱,莫名其妙被人骂了一顿,羞辱了一番,心里边却没有产生嗔怒,这很难。一般的人都是什么,比如说被人家骂了几句,被人家欺负了一下,那个嗔恨心啊,马上就起来了!一般的人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修行就要做到说,在被别人羞辱的时候,心里面还没有嗔恨。当然,做到这个很难。
“有势不临难。”人呢,正常情况下都会仗势临人。一个人,他如果很有势,还不去临人,就说明他是有修炼的人。能做到有势不临人,是很难的,所以,大家见到仗势临人的人,也不要对他们有看法。要知道,他自身如果不那么去做,那是很难的,是需要花很长时间修炼自我,才能达到的。因此,有时候看到这些仗势临人的人,大家也要抱有同情心,要明白,不是他们有意要去欺负别人,而是因为人本身存在着这些毛病,修炼如果没有跟上,就很难做到不临人。除非他花了很多功夫去修,否则,它是不可能做到有势而不去欺负人的。
“触事无心难。”对于碰到、接纳到的一切事物,心不起分别,不去分辨它的好或不好,这个也很难。人的分别心很重,碰到事情,心马上就会去分别,随时都能分别出种种来,所以,要做到不分别,是很难的。
“广学博究难。”广学很容易,大家在学习、吸收东西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学很多。但是,把你所学的、所吸收的这么多东西都弄明白,把它们学深学透,真正学明白,是很难的。
“灭除我慢难。”我慢人人都有,要把它消灭,也是很难的。人总是很自我。很自我,就必然存在傲慢,要把这种傲慢消灭,那难度大得很。在修炼的过程中,要想修到我慢除灭,就要破我,要把我见、我执都去除了,那我慢才能不生。
“不轻末学难。”就是不轻视比你差的人,这很难。每个人在生活当中,总是能遇到些比你差的人,正常的情况下,你就会去轻视他们,看不起他们,所以,要做到没有看不起比你差劲的人,是很难的。有一些人,素质很差,一般人跟他呆在一块儿,都会觉得他的修养很差,讲话粗里粗气的,对他什么都看不顺眼。如果你看到这种人,却没有产生看不顺眼的这种心,那是很难的。那你如果做到了,就说明你已经不是一般的人了,就是圣人了。对身边比你差劲的这些人,你还很敬重他们,心里面没有瞧不起他们,或者看轻他们,不在意他们,如果能做到这样,那就说明你已经是菩萨了。只有菩萨的心,才是这样的,才不轻视任何人。但我们普通人,是很难做到这样的。因为做不到,所以我们才是平常的人。
“心行平等难。”对待所有的事物,我们的心都能够平等,这很难。比如说,一个对你好的人和一个对你不好的人,在你心里面,对他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你能这样,就叫心行平等,就是拥有平等的心。如果说,这个人对你好,你就对他好;这个人对你不好,你就不在意他,或者是对他不好,你的心如果存在这种分别,就还是不平等。如果你的心,对待这两个人是一样的,对你好的人,你也对他好;对你不好的人,你的心对他还是一样好,虽然不一定非得要去给他做什么,但你的心保证是一样的,这就是心行平等。做到这个,你们说难不?很难。能做到,就不是一般的人了。那我们学佛,就是要变成“二般人”,而不是“一般人”。能够成为“二般人”,说明我们就很可以了。
“不说是非难。”人都喜欢说别人的过失,喜欢探讨别人的是非,尤其是中国人,总有一种窥视别人隐私的癖,走哪儿,都要去了解一下别人有什么事,然后说是说非,这是人的毛病。那我们如果能做到说,不乱去说别人的事,那我们就是菩萨。
“会善知识难。”遇到很好的老师,也非常难。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能碰到好老师就更难了。为什么?因为尊师重道没有了,老师的这个传承被打没了。一个文革,把中国人建立起来的许多好的传统都给打没了。打没以后,就老师不像老师,学生更不像学生。然后,我们就很难碰到能够帮助我们,对我们的人生有益的、真正好的善知识。
“见性学道难。”这一句,按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应该是“学道见性难”。我们去修道,然后能修到明心见性、悟道,那是很难的。去学道,本身已经很不容易;至于要学到说明白了、悟道了,自己得受用了,那就更难了。读一般的书也一样,大家每天都在读书,你把书翻开读了,书中所说的道理,你能悟到的,有多少?明了的,有几分?你能领悟、明了,然后还得到受用,是很难的。
“随化度人难。”这是属于菩萨的层次了。这里的“随”,是指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随一切众生,随一切景象;“化”是变化各种形体,然后,去度人。做到这样,很难。观音菩萨度人,就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也就是说,他看到什么样的众生需要得到帮助,就可以把自己变化成跟他们一样,然后,再去度他们。比如说,他如果看到一个乞丐,想要去帮助这个乞丐,那他就会先让自己变成一个乞丐,然后走到乞丐跟前,跟他一块去要饭,跟他探讨哪一条街、哪一些人家里比较有好吃的东西,哪一些人如何如何,等等,跟他探讨这些事。这样,他就跟乞丐建立起了交流,乞丐的心结也就能打开了,就可以很容易地帮助到乞丐了。观音菩萨度化众生就是这样的,这叫做随类化身。
度化众生,必须是随类化身,才能够把众生给度了。但要做到这样,是很难的,必须要有大智慧才行。像观音菩萨这种大有成就者,才可以做到随类而化身——为了要去度化众生,而随着不同类型的人,变化成不同类型的身。
那我们帮助别人,度化别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佛经常说,要看什么样的众生,就跟他们说什么样的话。这也算是随类化身。
“观境不动难。”我们众生呢,在六道轮回当中,因为迷失了本性,所以,会随着环境和外面的景象,来改变我们的心。我们是心随物转,不能转物。“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我们众生的心,总是随着外面的风吹草动而变化,比如别人夸你两句,说你很能干,你的心情马上就会变得很好;那别人如果把你骂一下,说,哎呀你太差劲了,那你这个心情,马上就会下去了。别人夸你或者骂你,其实都是外面来的东西,都是外物进到了你的耳朵而已,但是,这个外物马上就能左右到你的心情。我们高兴或者不高兴,不是建立在自己之上,而是建立在别人之上;我们的心,总是受到外界干扰,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叫心随物转。平常人都是这样的。爱听好听的话,听到不好听的话,心情就不好,普通人都是这样的。所以,你如果能做到说,把它转过来,观境不动了,不受外在状况的影响了,你的心情好或不好,是你自己的事,不会因为别人夸你或骂你,而好或者不好。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你才是自己的主人。但我们凡夫众生,都无法做自己的主人,所以很可怜。
我们学佛学什么?就是要学做自己的主人,让我们的心始终不动,不会因为外在的东西,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但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观境不动,不会因为外在的景象而波动自己的心情,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修,要修到把它转过来,让它变成很容易。
“善解方便难。”这个方便,就是善巧方便。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经常要应用各种方式来度化众生。方便,就是应用各种方式。按我们今天的通俗语言来说,就是应用各种手段。做到善于明了和应用各种手段来帮助别人是很难的。用各种手段来害人,那很容易,许多人都很擅长;但反过来,用各种手段去帮助别人,比如,这个人不想得到你帮助的时候,你还想尽办法,绕啊绕的去帮助他。帮到最后,他自己都不知道接受了你的帮助,做到这个,是很难的,是要花很多很多心思的。人花这个心思,是很难的;但菩萨就会。
这二十种难,哪一点我们做到了,把它变成很容易,那我们就是菩萨了。这二十种,你随便拿一种出来,然后搁到你身上,对照你自己的行为,觉得哪一种是自己能够做到的,就好好去做。等你做到了,把它变容易了,那你就是菩萨了。所以,大家要把这些都记住了。
凡夫众生为什么痴迷?就是痴迷在这些当中,面对这些问题时,会觉得很难。那我们把这些问题变化过来,让它们变成很容易,就是学有所成了。
这20种里边,有一些大家可能注意不到,像贫穷布施难,大家就可能感觉不来,说不清楚;但有几个,是大家很容易就能碰到的,比如“被辱不嗔难”,这在生活当中,是每天都可能碰到的。莫名其妙被人骂了一顿,心里面没有产生嗔恨,不恨这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个,那你就不是凡人了。
然后是“见好不求难”,看见一个好东西,一个平常喜欢的东西,你却不想要。比如有些人喜欢衣服,那看见一件衣服好得很,正是自己喜欢的款式,但却不求,不想要,那就说明,你的层次已经很可以了。
这二十种,随便拿一个出来,我们就可以修一辈子,或者修好几辈子呢。所以,等你把这些都变过来,变难为易了,那你就成菩萨了,成佛了。但做到这些,的确很不容易。
这个时代,做什么都不容易;学佛,就更不容易。大家这个时候能坐在这个地方,也是很不容易。有的人,要倒好几趟车,绕好多弯,才能到这边来;有的人,出门前要交待好多个事,坐到这边以后,还忙得很,得来回打着手机。所以,仅仅是坐在这儿,就是很不容易的。
大家每周到这边来,我都强调要把手机关了。我这么强调,其实不是怕你打电话干扰我,而是说,你好不容易来了,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跟你平常的这些琐事暂时告个别,把手机关了。天掉下来,有别人顶着,你不管它。这样,你暂时地让自己安宁一下,不受其他东西的干扰。至于我说什么,你爱听听;不爱听,可以把眼睛一闭,在这儿睡一觉。这样,对你会有好处,终于让你有个休息的时候。
人现在都可怜得很,连一个真正休息的时候也没有。所以,大家能够来这边一趟,在这儿坐下来,真的是很不容易啊!所以,你们要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你能坐下来。仅仅是坐下来这种举动,你就要去舍离好多东西,否则,你坐不下来。那既然坐下来了,就把电话彻底关了,让自己暂时跟平常那些繁杂的事情告别一下,这样,才是对你自己真正有好处。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