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四念处是出于佛教三十七道品的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分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所执著的净、乐、常、我这四个颠倒的作用,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瞋痴,就是执著常、乐、我、净。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了。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
观身不净
在佛教的思想里身体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它只是一个借用的工具,今世我们要依靠这个身躯来行住坐卧和思考,以求达到悟佛法之真谛、解生命之轮回的境界;但在世间人的观念里身体就是一切,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为了这个身体,希望它受用无穷、及时行乐。
我们现在活着,从来不会去想自己的身体终有一天会幻灭,我们总是觉得生体和生命一样会永远存活于天地之间。所以人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这个身体。殊不知生活和生存是不同的,生活是为了自己的灵魂,而生存只是为了身躯——这个臭皮囊。佛学的思想告诉我们这个身体是在不断变化、不断生灭的。因为变化无常,所以我们自身就处于一个无常的状态之中。
人活在这个世间,总觉得自己有很多不快乐、不如意,说到底,一切的烦恼和恐惧都是来自于自己执着于这个身体。本来是无常的东西,自己总认为它不会变,那么就会产生许多错误的想法和观念,自然所有的烦恼就这样产生了。总的来说,在佛教的思想里迷惑或者是对事物的不正确的认识就是我们人生一切烦恼的原因。
佛学的思想理念教导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我们对人生观、处世观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的对待、正确的理解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来源于对待问题的观念不正确,从而使我们认知错误带来的东西在内心里造成很多毒素。这些毒素会影响我们的内分泌,影响我们的新陈代谢,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长时间的泡在这些毒素里就容易得癌症。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正确地面对我们的身体,然后不断的觉察它。
在总的认识当中,我们知道身体是变化无常、流动生灭的。而在我们身体的内部,又是一番不净的景象,比如我们的鼻涕、口水、耳屎等等。夏天里,如果两天不洗澡,那么从你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味简直让人无法接受,可我们大多数人总觉得自己的身体如何如何好,永远都不会去理会自己美丽的外表下都是些什么垃圾。
佛学的思想里称这个身体为“移动的厕所”,这个提法真是精辟至极。人在一般情况下都不大会去排斥和厌恶自己,那是因为自己总觉得自己是那么洁净无瑕。直到医学解剖学对人体进行研究分析了以后,人才真真正正地认识清楚自己的躯体里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整个身体被剖开了,看见了肌肉为何物,清楚了静动脉是怎么样的,血、骨骼以及我们内在的一些脏的东西全都一清二楚了。这下你没办法继续自认为自己是如何的洁净、美丽了吧。但我们很少会去从身体内部去自我觉察或观照,没有去深层次地了解体内的一些东西。
当我们深层次地了解了之后,突然发现原来我们引以为傲的身体是那么的肮脏和不值一提,又想到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在为这个身体服务,而身体又根本不值得自己去珍惜,那么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用佛家观点来说,我们是要借助自己的身体修行,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以及内在的德行。这样说来,身体实际上就是我们用来辅助修行的对象了。
当遇到别人骂贤崇的时候,我内心里面就会难过;如果说人家对贤崇这两个字吐口水,我会觉得侮辱了我;别人说贤崇怎么怎么不好,我也会有相应的反应……因为起名的时候叫我贤崇,所以我就认为我就是贤崇,贤崇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名字,其实那都不过是标志,我们在乎就是因为把自己的身体当做标志去看待了。
从古至今把自然界中的我们这种动物定义成“人”,我们就认为人是最高贵的。可是如果开始的时候把我们不是定义做“人”,而是叫做“猪”,那么我想现在的我们一定认为猪是最好的。这就类似于名字,因为你起了这个名字,所以你就把这个名字固定成是“我”。
像这样正确的来观照,使自己渐渐清醒。禅修就要观照自己的身体,观照自己的血液,观照自己的呼吸,以至觉察自己每一个心跳运转的过程,通过这些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觉察、自我超越。
当你可以将观照贯穿于你的日常生活之后,你的思想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什么问题能困扰你了,佛教把这种对世界的看透和对真相的清楚认识称作是智慧。有些人认为这是消极和颓废的思想,其实是没有了解其中的真谛。它旨在让人可以置身于对事物更了解更深入的观念和角度中去看世界,使自己得以正确地使用和对待自己的躯壳。同时,这样的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加友善地去面对我们身边的一切,包括麻雀、鸡、狗这些原本觉得卑贱的生命我们都能用平等之心去对待。当我们的心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的时候,那么在活着的每一天中,我们的心一定都是非常友善和平和的。
我们常说佛教的智慧就是出世间的智慧,佛教的智慧是高远和超越一切的智慧,这是因为用这种智慧来看待事物的广度远远超越了我们人类认识事物的境界。
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如果无法将它们超越就为之所局限。就像我们自己固有的观念和判断,以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身体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认识境界,而这种层面的认识都是很有限的。打一个比方,我们拿一根筷子插进去一杯清水中,看上去就像是筷子折断了,可事实上筷子没有变,只是光的折射欺骗了你的眼睛。物理学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所有事物都是因为光线照射到了物体上,然后由物体表面将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再通过一些成像过程进行分别,我们才看到了眼前的像。同样的道理,耳根、鼻根、舌根等等都是如此,我们所感触到的外在的世界就是这样。这就告诉我们,我们的认知一般都是局限在固有的思维定式里,所以说我们的身体不是以前认为的那样亘古不变,而是一个变化、生灭、无常的暂时存在体
。我们来禅修,就是要让自己从内而外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更透彻的认识。当我们透彻的认识之后,我们再看待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清晰正确的判断了。
如果没有这种判断力,那么我们每天产生的观念都是错误的,浑浑噩噩地活着,以别人的成就为成就,以别人的理想为理想,以别人的价值观为价值观。如果是这样活着就完全没有了自己,只会跟着人潮涌向一个塔尖,这样被动的接受人生的目标,你就不会活得快乐。打个比方,房子里就只有一苹果,所有的人都要去抢那个苹果,最后只有那个抢到苹果的人会觉得快乐,剩下的人全都会难过。这里,快不快乐取决于得没得到苹果,可是这种快乐又不会持久,争到苹果的那个人的快乐感很快就会过去,一段时间后他还是不快乐。这就是被价值观误导的不快乐人生。
前几天在宁波,一个朋友跟我分享他的感受。他说虽然现在他把企业做得很好,自己设定的理想也都实现了,可是一切好像都不太真实。即便是做到像秦始皇一样的那么伟大,像康熙皇帝一样的那么辉煌,几百年之后又能怎么样?
很多人认为这种思想是消极的,但实际上这是我们对待事物的认识深刻了,我们能过透过事物变化的过程看到事物的本质了。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定位自己生命的价值,这种价值又会引导我们进入光明快乐的人生,这难道是消极吗?不见得吧。
当我们错误的认识事物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追求的东西很多都不是理想的状态。就好像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态度,很多人都不想让岁月在脸上刻下烙印,为了永葆青春,就不停地在脸上下功夫。当他们在自己那张脸上花掉的钱,可以用一厘米厚的黄金叠起来的时候,他们愕然地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还是躲不过衰老的一劫。他们下的功夫可能会让衰老来得稍微比别人慢一些,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和别人一样的。其实,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有什么东西能让你抓住呢?所以不要去执着于外表,需要的是你积极地去锻炼自己,使自己拥有高雅的素质、快乐的心态、积极的人生,这些恰恰是岁月无法夺去的。
我常常和那些热衷于美容的朋友说,美容或许可以用药物帮你达到外表所需要的状态,但是你还是无法阻止老化的到来。可是,当你开始重视自己内在美的锻造之后,你的内心生活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喜悦和安逸,这个时候,你的美容就会做到由内而外的渗透,如果再加上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调整,你会散发出自己从未体验过的自然美,这种美无需任何化妆品的修饰。
以前有个开美容院的朋友,听完这些后就说:“人家禅学修好了,身体状态什么的都好了,就不会来我这美容了。” 做这个行业,就是要把将别人美容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责任,做到不仅是外在美,还有内在美也要对客户负责的话,人家是不会不回来的。你看松下幸之助把他的电器做成了世界品牌,其管理哲学是:教育第一,第二才是做电器。也就是说,他对客户、对员工、对社会承担着一份责任,认为将好的教育贯穿于品牌之中才是首要任务,他以教育这个人生的目标来做事业,事业自然能够成功。所以说人们不去美容院是不可能的,因为你负责任地服务于他,他的外在需求达标了,内在也得到了满足,就会更加的认可你。做服务行业的就是这样,只有不断的创造出更多吸引对方的东西,客户才不会离开你所营造的氛围。
听《学佛108条人生感悟》,说到当我们身体健全的时候要假想自己手脚残废了,这样才会懂得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
我们从来没有设想过自己是如何的不幸,当我们真的这样去设想的时候,就会会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没有什么东西是无法面对的。比如说,今天你和一个很好的朋友因为什么闹得很僵,好像心里的火总是熄不了,可是当你设想一下自己明天可能就死了,你会觉得今天发生的一切好像都不重要的,马上你会和朋友和好如初。现在我们四肢健全、六根具备,可是说不定哪一天我们的眼睛会瞎,不能看到任何东西,生活状态从此完全改变……这个时候你会用珍惜现在的态度来面对生命。想想我们的身体真的很脆弱,总是会出现很多毛病,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它,从而正确地面对别人,在这样一种观念里去觉悟一些平常没注意到的东西。
很多人觉得佛教的思想是在不断地打击人,说我们没有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这不能称之为“打击”,它是在教导我们,让我们以正确地方式来认识自己。当我们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会更加透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自己内在的身体,那些深层次的东西。
当观照出身体的本质和认识事物的时候是持着正见的时候,万事都不会难解决了。出家人如果进门不久,会碰到一些问题,比如说喜欢某一个异性,这个时候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观这个人死掉了,最后皮肤发黑,七孔流血,甚至虫子爬满了整个身体,留下了血淋淋的一堆肉,肉发臭发黑发胀,虫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爬满了,几个月后这一堆臭肉就被吃光了,剩下一堆骨骼,这些东西在岁月中慢慢腐化,最后像尘土一样消散了。当你把自己所心仪的对象用这样的方法去观的时候,问题就自然解开了,你的心就可以静下来了。像这种如果出现了某些扰乱心智的又是明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可以采用这个方法来清除心魔。这是佛教里观的修行方法。
所以古代的出家师父在修不净观的时候,会找一个死掉了的人放在身边,然后就每天观察尸体的变化,看它变色的过程,看它腐烂的过程。那时候很多开始修这个的人饭也吃不下,一想到观的尸体就会感到恶心,觉得无法接受。这就是针对我们自己的内心来修的,如果我们知道自己那些方面不足,就可以用对应的东西来观照自己。你对谁有恨,你就观照他,用你的爱、慈悲和悲天悯人的心来对待他,把他当做自己的父母或者当做自己最爱的人一样去面对他,那么你的那种仇恨,那种憎恨就会一扫而光。所以禅修就像USB一样,有效的插进去就会有效果出来。
实际上,我们人活在世界上,碰到的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给自己强加的。当我们把错误的观念和认识打开了,你就会发现开始的铜墙铁壁已经变成了一张薄布,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在这里,重要的是我们的观念转变了,再此之后落实到行动中,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所以我们要学会觉察当下的自己,反之,你学佛法就不会受用了。我们学习就是用知识来丰富自己,以此来丰富我们的人生。
我常和在校的学生们说,当你们把老师教导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以后,你的人生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所学到的知识都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自己理想的顶峰。所以千万不要把学习当做应付考试的工具。要把它当做一个扩充自己、充实自己和使自己增值的有意义的事,这样一来,你会满怀热情的去主动吸收知识,快乐的学习让你每天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换到禅修上也是一样。当你在禅修的时候怀着的是一颗宁静、喜悦、快乐的心的时候,你就会非常地喜欢它,甚至会把它当做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而这种修行又可以使自己的为人处事和解决问题的观念看法进步,时间久了,你会惊喜地发现你的人生、你的观念,你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180度的转变,而这样的一种改变,就是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觉醒中悟出来境界,它不是靠任何人给予的,而是通过我们自身努力的自我觉悟得到的。觉悟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长此良性循环下去,我们的生活就会与众不同了。
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正确地认识事物内在的空性,理解空性的无常是事物暂时存在的规律的特性,是事物变化的原因。当我们这种意识逐渐成形了之后,我们的意念从此就会坚定不移,任何风吹雨打都不会影响我们快乐的本性了。
观受是苦
受是感受,佛理里讲受有苦受、乐受、舍受。
苦,就是痛苦;乐,就是快乐;舍受就是不苦不乐的感受。人碰到顺境就会觉得快乐,碰到逆境就会产生苦受,不苦不乐的时候就是舍受了。
仔细的去感受,在生活里什么会让我快乐,什么会让我痛苦,什么会让我宁静?然后问问自己,苦受是怎么来的?乐受又是怎么来的?它们是以什么样的过程升起的?仔细地去觉察,在我们内心的深处,为什么碰到挫折就会痛苦?为什么人家对我有意见的时候会痛苦?为什么追求不到我心仪的对象的时候会痛苦?为什么家人不依照我的意愿行事时我还会痛苦?为什么别人和我有点摩擦的时候,我就会升起憎恨心,会充满抱怨,让自己的内心无法平静,而且时刻在痛苦当中煎熬?员工不听话我痛苦,孩子不听话我痛苦,公公婆婆和我相处不好我痛苦,老师抱怨父母不理解我痛苦,今天身体不舒服我痛苦……这一切的一切的痛苦到底从何而来?
以上都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家在生活当中有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其原因呢?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常常是抱怨。在读书的时候抱怨老师,在工作的时候抱怨上司,在生活中抱怨妻子,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抱怨自己的朋友和同事,甚至交通不好的时候抱怨这个社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我们对世界错误的认知,以致我们不知道如何正确的面对世界。
痛苦从何处来,就从自己的心里来。
想要在生活当中成为一个快乐、积极的能量体,你就要对世界有本质的认识。当我们不能对事物有本质认识的时候,我们永远都在受事物表象的影响,心情就在被它们左右,所遇到的一切就都是集聚负面能量的,那么你的感受就是苦。
佛陀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都是苦。生老病死都是苦,每一个刚刚降临人世间的婴孩都是哭着来的,等到年岁大了就老了,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会生病,最后等到油尽灯枯就死了。当我们身体好的时候还没多大感觉,可是等到牙齿疼了,肚子疼了,头疼了,感冒了……这些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太痛苦了。当然以上还是些小病,如果是大病,比如要开刀,有的开刀还不能打麻药,直接在身上用刀割,那这些时候就会有深刻受苦的体验了。佛教描述的人在死亡的时候,感觉就像无数把刀把你的肉割掉一样,就好像 “五马分尸”。这样说来,人死掉是非常痛苦的。将死之人在病榻上的样子,苦不堪言的呻吟,那真是一种煎熬,看的人都会觉得很难受。
当我们对苦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烦恼就少多了。就算某人因为一点小事不和你联系了,你也不会因此耿耿于怀;和某人发生了争执,也不会记恨别人;某个员工不听你的话,甚至用很恶毒的语言来威胁你,你也不会将它放在心上。我也曾经被人家威胁过,他说你如果这样做以后会出现什么事你自己看着办,甚至还有人说要把我告上法庭,我都无所谓。当我们连死都无所畏惧的时候,这样的一两句威胁真的没什么关系,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人生在世,最大的困扰不是敌人,而是自己。当我们无法战胜自己,就不能面对自己,那么你自己才是你最大的障碍。你对事情的看法、对事情的评判标准、对问题所产生的喜怒哀乐,都印证了这一点。
今天我们很幸运的走进了寺庙来进行我们的禅修,我们就要致力于把修行的结果融入我们的生活,又能在生活中感悟修行的境界,让自己在自我困惑中超脱出来。这样的觉醒就可以帮助你解决所有的事情,反之,你将永远活在困惑之中,被别人的评判和观念左右,使你永远得不到快乐。
佛学是智慧之学,智慧之学对问题的看法一定是入木三分,不会光停留在表面上,佛教得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传播开去也正是由于它的智慧。儒家讲的是治世,教我们如何提高自己道德水平,如何提升人和人相处的境界;而道家思想讲了长寿,教人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延长得更久一点。儒和道都没有佛讲得深刻,不过也不是儒、道就不好,儒家的治世、治国、治家,道家的养生修炼法,佛家的超脱是各有长处的,只是佛法重在修心。
修心就是让我们观照自己的本心,以更深入的层次来察觉事物,然后再得到深刻的认识和体验。简而言之,所谓的观受是苦,就是让我们在“人”活着的这个过程中加以自我反思和觉察,进而从里面解脱出来。
观心无常
观心无常就是观察我们内心的思想活动状态。心、意识、潜意识就是佛教里常提的三种递进的层次。
心,是我们血液循环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无形的心又是神主生成的非物质活体 。
意识,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物理感知系统就是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等。简单的说就是眼睛看到的东西,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综合起来,然后由我们的内心意识进行审判进而得出结论。比如说,我们看一个人长得庄不庄严,看一个人五官正不正常,看环境洁不洁净……这就是我们的六根反应出来产生的六识,六识通过分别就会对它进行审判。其实,我们对世界的一切执着、妄想都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潜意识,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它是我们往生记忆的种子,只是一般处于休眠阶段。
常说某人六根不净,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为能生之义,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法境而生意识,故名为根。一个人六根不净的时候,对好的东西就生贪婪之心,对坏的东西就生厌恶之意;听到悦耳的声音会摇头晃脑地觉得享受,听到刺耳的声音就会升起憎恨之心。那么这种贪婪和憎恨就叫做不净了。要想六根清净,就要求我们在禅修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觉察自己升起的根。
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谓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尘。尘即染污之义,以能染污情识之故。
色,即眼所见者,如明暗质碍等。以能染污眼根,故谓色尘。眼睛看到的,如明暗能污染眼睛纯净的东西就是所谓的色尘。声,谓耳所闻者,如动静美恶等。以能染污耳根,故谓声尘,就是耳朵所听到的东西。香,谓鼻所嗅者,如通塞香臭等。以能染污鼻根,故谓香尘,就是鼻子所闻到的香气、臭气。味,谓舌所尝者,如咸淡甘辛等。以能染污舌根,故谓味尘,就是舌头所尝到的味道。触,谓身所感者,如离合冷暖等。以能染污身根,故谓触尘,身体所感受到的环境。法,谓意所知者,如生灭善恶等。以能染污意根,故谓法尘,就是你所懂得的一些道理。
当我们的身心被六根和六尘所左右的时候,就会不断地升起烦恼,使自己造下各种各样的善业和恶业。比如说,我们对好的东西会贪婪,贪婪就想要据为己有,然后就会想尽办法去得到;对不好的东西我们会排斥、会抵触、会抱怨,这样就有烦恼降临了。
所以,六根不净是我们一切业的根本,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切对待事物错误认识和看法的罪魁祸首。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认知,然后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对不适当的念头及时做出调整,应对身边的一切就会游刃有余。
人的习性的力量很强大,心念也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一切都是无常,所以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的心常常会散,这个时候就要求你有足够的愿力把心聚合起来,直到把分散的心修炼到固定专注的境界。
观法无我
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叫做法,就是说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道理。
一切事物都符合因缘相聚而成、因缘离散而去的这种规律。而因缘不可能永远相聚,所以事物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存在生灭的,这样就造成了无常。
我们固有的认识很多都是错误的,而它们又会造成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误解和对事物存在规律的错误判断。我们知道烦恼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不要执着于今天我的身体暂时的健康,今天我的家庭暂时的幸福,今天我的事业暂时的成功,今天我们团队暂时的和谐……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你若希望哪些东西能够持久地存在下去,你希望可以达到怎么的理想境界,你就要努力去造就这些缘分。想要家庭幸福,你就要创造幸福的缘分;想要事业成功,你就要创造事业成功的缘分;想要朋友之间和睦友好,你就要创造这样的一种缘分。只有不断的创造这些缘分的时候,你才会明白缘分只能让你的这些无常生灭的东西得到暂时的延伸。你不再执着于它们,也就不会烦恼了。
任何东西的存在都离不开因和果,任何东西都有它存在的轨迹和规则。我们觉得某些东西还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境界的时候,应该思考的是我们在这方面付出的是否得当,然后你再来改善自己的做事的心态和手法。比如说,你希望自己健健康康,可是以前又不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那么以后就应该多多关心自己的身体。
佛学的思想,让我们能以智慧的眼光去审视存在,能从事物的本质去看待事物的规律,能让自己从生命中渐渐悟出真理。这样从自己内在的反思中发现不足和优点,不足的东西我要通过禅修来克服,优点就将它推广开来。
我们所说的修行,就是这样不断地修正自己不良的行为来让自己更圆满。
骄傲和自以为是是人类的通病,很少有人能够不断地承认自己的不足,所以大多数人在生活之中得不到进步。可是当你拥有正视自己缺点的勇气和改正自己的决心之时,你就会发现你的一切不足都将离你远去。
结语
这两天的禅修活动结束后,希望大家讲法师们的开始好好消化和吸收进去,使自己对生命有一个更高层次上的认识。
大家在禅坐中的冥想中,要对自己内在的很多东西进行反思。光阴似箭,流逝不再来,希望大家珍惜时间,好好抓住这个锻炼身心的机会,然后把一个好的习惯带回去。坚持不懈地这么努力下去,你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最终让自己从迷茫、黑暗和烦恼之中跳出来。
请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
观身无净,观察身体的变化无常,观察我们身体里一切的规则。观受是苦,感觉自己的感受,了知在这个世界没有十成的快乐,也没有十成的痛苦,快乐和痛苦永远是交叉存在,有时可能要通过大苦才会感受到一丝丝快乐。明白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苦多乐少。观心无常,就是感觉我们自己的心念,感觉自己念头的无常。清楚我们产生什么观念,问题最终就会展现出生命结果,所以我们要修自己的心,使心对事物有个正确的看法。观法无我,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是因缘相聚而存在的,当因缘离散时它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有缘起缘灭的规律。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幸福、我们的社会关系,我们的人生和谐等等,都是因为因缘的聚散。当我们明白了一切事物存在的规律和因缘之后,就能从一定的轨道去了解和认识事物,这就是所谓的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