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解读《楞伽经》第二十讲

发布时间:2024-08-11 05:23:16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解读《楞伽经》第二十讲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二十讲

上回说到108个问题,总持一个原则,一切唯是心。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看法分别意识所得,有点类似我们在《楞严经》上所学的文殊菩萨的偈颂。那个是侧重于文殊菩萨修行思惟的心路去总结的,这个是侧重于理性的清晰、概念这个方面去总结的。因为佛法整个的力度是一种体系的表现,但这种体系单独看来每一种又是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所谓法门,每一个都成为单独成立的修行解脱证道法门。正所谓法法平等,只是因为众生心因不同,所以有这种种的问,有疑问才有解脱。

“何故诸国土, 无垢日月光,或如华果形, 箜篌细腰鼓?”这种问说明依报随着正报在转,众生的正报不同,依报则显现不同,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我们每个人居住的家居环境不尽相同,有的人家里是这样的装饰,有的人家里是那样的装饰,因为你的家就可以代表你所住的国土,有种种形象不同就是因为正报不同。

所谓正报就是他自身的主观意识,他自己的业力种性发生的不同,所以他的家居环境就不太一样。从这个侧面可以讲万法由因缘和合而生,这也是佛法的一个概念体现。

“一切刹中现,异名诸色类,佛子众围绕?何因不食肉?何因令断肉?食肉诸众生,以何因故食?”为什么学佛修行的人不让吃肉?这已经很明确了,由此你就可以知道没有所谓的三净肉之说。现在很多法师讲在家人可以吃三净肉或者吃花斋,花斋也不行的,明天讲《楞严经》清净四明诲章更明确这个观点。佛告诉你为什么不让你吃肉,不但不吃肉而且绝对是断其想,连想都不要想,因为这是让你慈悲心生起来。

这从现代研究也能讲得通,食肉的人火大,嗔心重,嗔心重不容易生慈悲心,所以佛说你吃肉断慈悲种。这也对着咧,我们吃肉多的人容易发脾气,容易野蛮。忽必烈打仗为什么能铁马金戈横扫天下?他吃生肉的,没有慈悲心,他慈悲种断掉了所以他杀人如麻,可以屠城。这证明人家佛祖讲得对,我们修行的人要去修慈悲心。他们之间为什么互相食啖?都是种下的业力相牵,我们再去跟他修共业的时候,今生你吃它,下一生它会吃你。古人讲的话,你咬人家一口,人家还你八两,这就是业力相牵,我们没必要跟它结那个缘,所以说要断肉。

这里所讲的种种问题是我们修学当中可以观察的身心境界,种种缘起相,我们观察到这一切缘起相的同时,我们要知道它的本质是空性、般若智慧的体性,就是我们所谓的心性、自性,这些东西,这么去观察就好。

“真如智慧佛 愿皆为我说”。为什么称为真如智慧佛?由自性发智慧那是圆满的觉性,理性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主观意识从错误的东西扭转过来。佛一定要是自利,自利是要依清净缘,自觉力才能产生。我们依不到清净缘,没办法产生自觉力。当时的释迦世尊为什么不在王宫里成道?我们不要自己认为我们很清楚一些道理以后,会自己去思惟,会找一个清净的地方。没有什么清净的地方,在这个世上你想成道,必须依佛而住。我们业障深厚,要依绝对的具足德相的三宝,你才能生起清净觉受,你要想想当时的菩萨阿罗汉还要依佛而住,何况我们这些人呢?

我们现在更要依佛而住,你能够天天去接近去熏染,自然会生起来清净正觉的智慧力量。为什么?这很简单,缘起力嘛。在你生命相续当中的缘起力是如是发生的,在你的生命世界里如果生起的是自以为是的自我意识的认识的话,那还是你自己的善根也好、善业也好、恶业也好、无记忆也好,还是那些在发生。

学佛修行千万不要自己认为清楚了,想明白了。这种人大有人在,我就是那么个人,我就认为当时我师父给我说明白了,而且我伺候我师公一个月听师公开示,我觉得挺清楚的,觉得自己不含糊,然后自己就开始闷头琢磨了。清楚吗?清楚,但是记住遇到境界你不认识,那个清楚叫知道,听人家说的,真清楚是你自己亲身体会到了。这个有本质的差异,我听人家说了,我也真听明白了,但是真知道你必须得有感受。比如修塔有好处,念佛有好处,持戒有好处,你也听了,你也赞叹了,信佛多好呀你也信佛,但是你没有亲身体会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它里头是干什么的,你不知道为什么会好。

我们听到的“道”,是我们听到的。只能说你“知道”,不能说你“了道”。啥叫“了道”了?你真正地了知而且通达了。你不依缘熏修发生缘起,你永远没那个力量。为什么?恐怕你们所有在坐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比我清楚的,但是为什么我不出门弘扬佛法去呢?还得熏修,力量起不起来,你光觉着自己好像技术不错了掌握得很好,实际上好不好?自己最清楚。你要去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必须你得见到很多人,众生众生嘛,各种因缘发生力量都会出现,你要不了解这些怎么体现空性?我们体会佛法不是光知道就完事的。

大慧菩萨祈问的这108个问题的存在,是我们要观察的角度,我们可以从这么多角度来细致地观察我们的身心世界所体现出来的特质,那个特质就是空性,这是我们要知道的问题的根源就行。你无论看到什么现象记住它的本质是无诤,是清净的,你这么去观察它,一切随它生灭相,你让它随它自己相去发展,它有,亦有;无,亦无。它有也会变成没有的,这是根本。

我们要不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就比如眼前的境界,人多也好、人少也好、人悲也好、人喜也好,随着人云亦云,那你还不够烦恼的呐。怎么办呢?遇到这种事,如果看他是善缘,我们好好地给他引导一下,比如人家真的有疑问,没问题,他想找事呢?也好办,拉出去,就这两种态度,没有必要自己还去伤心呐,伤什么心!修学一定要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每一个好的善念都要去兴起,什么叫善念?能够自利利他的想法都要如是去贯彻才好,这是我们的本性。

尔时,世尊闻其所请大乘微妙诸佛之心最上法门,即告之言:“善哉!大慧,谛听!谛听!如汝所问,当次第说。”

这一段是佛应大慧菩萨祈请解释这些问题的根源,这108 个问题正是我们成佛观察身心世界的种种的缘起相,也正是你成佛的心要,换句话说成佛的法门。你欲想成佛,你观察这么多也行或者专一也行,它是一多多一,你去观察,观察要依所对境,所对境是什么?必须要亲近如法的因缘,跟诸佛法身一体真如,无二无别的,那才行,如果你没有绝对的具足相的话,你不知道什么叫好的,什么叫坏的,分别不清楚。

这就像《心经》上给你说的“时照见五蕴皆空”,你要知道观自在菩萨能觉的一念作用,我们能觉的一念作用如何能够去照见五蕴皆空?他必须得有个照见之物——所对境才能照见,你没有个所对境去照见,你哪知道五蕴皆空啊?你没有参照物去认识它,你怎么知道五蕴皆空?所以说你必须得有个所依境。

所依境是什么?是具足功德的三宝形象,这我们一定要去珍惜祂,这是我们成就一切福德资粮的根源。如果没有这个作为机缘的修行,你妄想心成就。什么叫妄想心?种种夹杂妄想统统成就。何为夹杂妄想?为什么世间四禅八定不得正觉?因为世间四禅八定当中纠集了一个最要命的东西掺杂里头,什么东西?就是受,非常潜在的一个我执受。

四禅八定当中唯独摆脱不了虚妄我执受。哪怕他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我执受还在,为什么?没有彻底的根源把它观照掉,没有所对境,总是依前尘影像为所对境来修行,何为前尘影像?就是他的心境所得,他的心境前面是怎么样前面是怎么样,他在不断地增上。比如我今天打坐,所谓的习禅定,我今天会静,后天会更静,他是这么一个增上,但是你记住最后是没有办法去阐除掉他微细的我执感受,他没有智慧功夫。

这个需要智慧功夫去观照,但是你没有纯净的理性,换句话说你的理性不圆,还是有漏的知见,所以注定他要堕落,这是世间的法。你怎么去理解呢?很简单,人自己学一个东西,跟别人教你是两种概念。你自己学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没有把握,你会慢慢摸索着逐渐在一点点把握,实验几次以后会觉得这事好像行,但是如果有一个明白人告诉你,很简单一步就到了。但是你要相信他的话才行,这是最要命的。

这里头有个抉择的方式是你看人家是不是给你证明过来,人家实验过来了你为什么不相信呢?佛祖给我们实验过来了,我们就要相信。我们修习佛法就是那样,我们不要自学成才,有用吗?有用没用慢慢看就知道了,当然最后肯定是解脱,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这是根由,这道理不明白修起来很麻烦,我们要听懂诸佛之心,诸佛之心是一切诸佛如来怎么发生认识的。佛的认识是什么样的呢?

“诸佛之心最上法门”你要知道这已经是最上法门了,如果你再不明白这个,那就没办法了。这个明白要真的感受才行。

“即告之言:‘善哉!大慧”太好了,大慧,“谛听!谛听!”人家告诉你仔细去听着,“如汝所问,当次第说”一步一步我给你解释。

即说颂言:

“若生若不生, 涅槃及空相,

流转无自性, 波罗蜜佛子,

声闻辟支佛, 外道无色行。

“若生若不生”,生就是发生作用,不生就是寂灭。不生相,别管你的分别意识能生还是不生,就是心有感觉和没感觉这叫“若生若不生”,就是离生灭相。

“涅槃及空相”,为什么涅槃后边还加个空相?世间有为空相,涅槃是不生不灭、永恒寂灭,空相是有为空法。

“流转无自性”,你把这几种相都认识清楚了,记住千万别在里头打转。都是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存在的,你要认识清楚,这四种法相你都要弄清楚,弄清楚别在里头打转儿。你不要以为涅槃自性就是空,千万不要以为佛性就是涅槃,千万不要以为佛性就是不要发生作用,佛性是超越这四种法相的。

“流转无自性”你在里头打转吧,没有发生作用的时候,就没有真正地体现祂的本性作用。

“波罗蜜佛子”,依此类推,波罗蜜佛子就是菩萨们,已经具足智慧的菩萨们,已经到达彼岸的菩萨们,佛子,法王子。

“声闻辟支佛”,就是小乘及二乘,修行佛法的这三乘法人。

“外道无色行”,修外道的,包括各种外道,无色行就是无色界天的修行人,修行无色界定的这些人,实际上都是一样。

◎须弥巨海山, 洲渚刹土地,

星宿与日月, 天众阿修罗。

解脱自在通, 力禅诸三昧,

灭及如意足, 菩提分及道,

禅定与无量, 诸蕴及往来,

乃至灭尽定, 心生起言说。

“灭及如意足”灭尽定,如意足就是四神足。

我们刚才讲的这些所谓修行佛法的理路概念,皆是因为心生,什么叫心生?分别意识发生作用的时候,才有以上这些言说。我们修行佛法,实际上佛法没有任何的言说相可得,只是因为你有不同的分别心,才告诉你不同的修行法,包括外道也是如此,

心意识无我, 五法及自性,

分别所分别, 能所二种见。

诸乘种性处, 金摩尼真珠,

何为“心意识无我”?心,意,识,你不要把意识连起来读,就是根、尘、识,无我,根尘识三者当中是没有“我”这个概念的,没有具体我的一个分别相存在。

“五法及自性”,五法是什么?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以及自性所显现,具体的作用发生是从哪发起来?

“分别所分别”无非是分别和所分别的境界,上面这几种说法无非是分别各种的境界,几种说法,为什么把这些概念给你理清呢?就是为了叫你分别清楚所要分别的境界,方便你去理解,实际上没有我的概念。

“能所二种见”能见和所见,能所这两种认识,什么叫能所?能所就是一个主观一个客观。

“诸乘种性处”诸乘称为次第,一切修行法则的次第,发生作用的地方是什么?

“金摩尼真珠”就像摩尼宝珠一样,金是不坏意,一切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心性就像摩尼宝珠一样,而且是金性,是坚固不坏的。所有的一切种性都如是发生的。

◎一阐提大种, 荒乱及一佛。

智所智教得, 众生有无有?

象马兽何因? 云何而捕取?

“一阐提大种”一阐提就是不开窍的人,他不是没有佛性,再不愿意成佛的人他还是有佛性,因为佛的法身是遍一切处的,法身就是佛性的本来的相,既然遍一切处就包括一切地方。

“荒乱及一佛”慌乱就是在流浪生死这些众生,包括佛。

“智所智教得”,智慧的人所知道的,教给我们这些道理。

“众生有无有”一切法界发生的现象到底是从有还是无,从无还是有?这个现象的根本法则。

“象马兽何因”为什么会有象马做比喻?象马兽是比喻三乘法,三乘法修行的原则。

“云何而捕取”捕取是比喻我们要去驾驭这三乘法。捕取并不是让你杀象马兽。象是比喻菩萨大乘法,马是比喻二乘,兽是比喻声闻乘。

◎云何因譬喻, 相应成悉檀?

所作及能作, 众林与迷惑。

“云何因譬喻”为了圆明这个道理,这只是个比喻。

“相应成悉檀”从外表相上我们应该去清楚这个理性法则,悉檀就是个缘起法性。

“所作及能作”我们面对境界心性发生作用,你的心性本身这是我们要依着上面所讲的比喻去理解。

“众林与迷惑”一切大众,为什么称为众生法界?因为他迷本识起惑,才能发生这一切所谓的法界。

“如是真实理”这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真实的道理,以上所表明的这些法相都是一个真实的道理。

“唯心无境界”这些法相从哪去发生?实际上都是心意识的体现,没有什么真实的境界给你,心灭则境灭。忏悔偈里不是说“心想罪业来忏悔,心若灭时罪亦空”。

“诸地无次第”修行进步的程度,实际上都是方便,告诉你有十地、十回向,实际是没有这些分别的。那你说怎么叫成佛?你只要见到那个了,就是成佛。哪怕你只是见到,这个见力度不一样,你一念之间见也是,只不过你这个佛力量还不够。就像小孩儿一样,在娘胎里怀着,你不能说他不是人,他死了你也不能说他不是人。什么叫次第?涅槃的佛就是已经死了的人,但是人家没死相,现在活着的人叫什么?十方住世的佛,在娘胎里还没出来的就是我们这伙儿人。

你记住我们不是没见法身,我们已经入了佛胎了,因为你在学修般若智慧,般若是佛母呀,你在亲近佛母,已经入了娘胎了,只是你待足月了,你生下来就是,生下来你就是但是你还不会作用,为什么?因为你这两条腿还不会走,但是你不能说你不是,因为你已经具足佛种性了。你发心成佛就叫已经具足佛种性了,所以你不要以为你不成佛,你肯定要成佛的,快慢就看你自己的发心了。

另外还有一个因缘就是看喂奶的那个,喂得好就长得快。好歹人家佛祖家有保姆和长工呀就是菩萨和阿罗汉,就为养那帮孩子,地球上人没多少,真不够十方世界那些佛菩萨去当孩子哄去,你这么去观想哪还有次第可得?所谓次第就是长到一岁是一个阶段,长到三岁是一个阶段,十岁是一个阶段,十八岁是一个阶段,这叫次第。

“无相转所依”你怎么就能把你所依境界转了呢?就是你现在的心境转了呢?无相。你不要把它当作真的就转了它了。就像练太极拳的怎么打人?就看对面你不是个人,天天这么想,脑袋里就一个观念盯死它:前边是张纸不是个人,练着练着就出现类似空,一发力就把你打到了,因为他成了一种心力了。那你修行佛法怎么办?你就想你自己不是个东西就行了。

你真的用心想,你就有感觉,有什么感觉?你就觉得这个身上可轻松了,你就想你不是个东西,但是你想的时候不要执著,因为真成了你真害怕。你的智慧没有定性的话,你成天想想想,突然看不着自己了真害怕,那是空想定,实际上可以想出来的。

用心一处就可以变,《楞严经》上讲水天佛修水观,在屋里禅定,他的徒弟看到屋里只有一滩水,那水充满寮房,拿个石头扔进去,结果他一出定,心疼得不行,问徒弟,徒弟说我看你屋里有一滩水,我扔了一块石头,他说你再看见水的时候,你进去把石头拿出来,他还有身见。徒弟又看见水的时候,趟着水进去把石头拿出来,他就没事了,这就是心想。

你想想想自己就跟虚空一样,女孩子最容易想进去,女孩子执著嘛。这只是暂时扶住你烦恼的法儿,但是你还要念经,你光修定没有智慧就成了草木土石了,你要念经修智慧会自性圆满。要真想,是用你的理性智慧去分析它,怎么分析?你想我这个身体就是啥也没有的东西,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得出个定论:这个就是个假的,就是个如幻的。这个力量发生的时候,比你这样想出来强,想是妄想,理性是智慧所得,而且是自在的。修习定想成熟的力量是不自在的,类似外道定,但是你要修习智慧想定,那是自在的,你可以变可以不变。这是个修行的很好的办法,你可以试试,挺有意思的。

◎如是真实理, 唯心无境界,

诸地无次第, 无相转所依。

医方工巧论, 伎术诸明处,

须弥诸山地, 巨海日月量。

上中下众生, 身各几微尘?

一一刹几尘? 一一弓几肘?

几弓俱庐舍? 半由旬由旬,

兔毫与隙游, 虮羊毛[麩-夫+廣]麦,

半升与一升, 是各几[麩-夫+廣]麦?

一斛及十斛, 十万暨千亿,

乃至频婆罗, 是等各几数?

几尘成芥子? 几芥成草子?

“如是真实理, 唯心无境界”我们见到的一切现象都是心。

“诸地无次第,无相转所依。医方工巧论”无明呀都是这样的。医方工巧论,这是无明。

“伎术诸明处”发生无明的地方都是我们,说白了就是你想获得世间的一切技术,要明心,明心的话,世间一切技术你不用学就会。

“须弥诸山地,巨海日月量。上中下众生,身各几微尘?”一切一切现象的组合都是可以由心去了知的,包括你自己学习的技术发生的地方,这是说我们知道心里的感受,无明是心里的感受,学习技术的感受也是从心里出来的,须弥山、日月大海这一切当中的众生,构成这些众生有多少微尘,也是由你心去发生出来的。

“一一刹几尘”包括每个国土有几粒微尘,也是你心能知道的。

“一一弓几肘?几弓俱庐舍?半由旬由旬”每一张弓有几肘,包括弓箭里的机关,弓箭的射程,一丝一毫不带有差别的,你的心能了知到这种程度。

“兔毫与隙游,虮羊毛[麩-夫+廣]麦,半升与一升,是各几[麩-夫+廣]麦”甚至包括羊身上羊毛的根数,一升当中的麦粒数。

“一斛及十斛”一斛和十斛当中有多少粒?你统统都能知道,都是由你心去知道。

“几尘成芥子”包括一个芥子由几个微尘构成统统了知。

◎复以几草子, 而成于一豆?

几豆成一铢? 几铢成一两?

几两成一斤? 几斤成须弥?

此等所应请, 何因问余事?

声闻辟支佛, 诸佛及佛子,

如是等身量, 各有几微尘?

火风各几尘? 一一根有几?

眉及诸毛孔, 复各几尘成?

“复以几草子,而成于一豆”几个草子的分量体积构成一个豆?心全部能知道,你说佛的智慧了得吧!

“几豆成一铢?几铢成一两?几两成一斤?几斤成须弥”几个豆可以构成一克?几铢成一两,几两成一斤,几斤成须弥?可以把须弥山分成几个豆,人家告诉你芥子纳须弥,咱就分析也是有道理的。

“此等所应请”这些道理你明白吗?这些都是用心去明白的,有心就可以明白,不是算出来的。

“何因问余事”这些你都清楚了还有什么事情你要问吗?别的事情我再告诉你。

“声闻辟支佛,诸佛及佛子,如是等身量,各有几微尘”佛及佛子,包括三乘圣人们,他们的身量到底有几粒微尘构成?你用现在的观点可以想得明白,一个人处胎是一个受精卵细胞,然后一分二,二分四,四成八,八成十六这么分开的吧?你看还是能算计出来的。

“火风各几尘?”因为地水火风构成的,火风有几微尘。

“一一根有几?”每一个根都有几种作用?

“眉及诸毛孔,复各几尘成”眉毛和毛孔有几个微尘粒那么大构成,算得清楚吗?现在的显微镜也比不过他,他是一念之间就知道了,你用显微镜还得看半天。显微镜才诞生一百多年,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提出微观世界的观点,你就可想而知他的智慧是什么样的,这在我们心体当中都有映现的,你发明心体了统统跟他一样。

◎如是等诸事, 云何不问我?

云何得财富? 云何转轮王?

云何王守护? 云何得解脱?

云何长行句, 淫欲及饮食?

云何男女林, 金刚等诸山?

幻梦渴爱譬, 诸云从何起?

时节云何有? 何因种种味?

女男及不男? 佛菩萨严饰?

云何诸妙山, 仙闼婆庄严?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解脱?

“如是等诸事,云何不问我”这么多世间的事你怎么不问我?大慧菩萨你问那些没用的问题干什么?这些问题你怎么不问我?

“云何得财富?云何转轮王”怎么能发财?怎么能成国王?

“云何王守护?云何得解脱”怎么成王官?怎么得解脱

?

“云何长行句”怎么去理解长行句型?就是经典上所讲的意思。

“淫欲及饮食”贪心和吃饭是怎么回事?贪心和吃饭又有什么关系?

“云何男女林”怎么分出男的女的来?

“金刚等诸山”山河大地怎么显现出来的?

“幻梦渴爱譬,诸云从何起”如幻梦的境界,这种比喻从哪起?一切这些云雨从哪发生?

“时节云何有”为什么到那个时节云就出来?

“何因种种味”什么原因有种种的味道?咱们天天炒菜做饭的,盐到底为什么是咸的?糖为什么是甜的?醋为什么是酸的?

“女男及不男?佛菩萨严饰?云何诸妙山,仙闼婆庄严?解脱至何所”这些人解脱了到哪去了?解脱了成啥样了?佛反过来问他。

“谁缚谁解脱”谁绑着谁了,谁又解脱了?

◎云何禅境界, 变化及外道?

云何无因作? 云何有因作?

云何转诸见? 云何起计度?

云何净计度? 所作云何起?

云何而转去? 云何断诸想?

云何起三昧? 破三有者谁?

何处身云何? 云何无有我?

云何随俗说? 汝问相云何,

及所问非我?

“云何禅境界, 变化及外道”什么叫禅境界?什么叫变化外道?

“云何无因作”为什么称这些现象都是没有原因的造作?你记住我刚才问你的叫没有原因的造作,佛自己问自己答出来了。

“云何有因作”什么叫有因去造作?既是无因也是有因。你有妄想因,就称以妄想为因,实际上妄想无因,你看自己问自己答。

“云何转诸见”那怎么转变我们的见解?

“云何起计度”我们怎么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和算计观察?

“云何净计度”怎么样改变我们算计的心,分别的心?

“所作云何起”我们做这些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去做呢?为什么会这样去发生呢?

“云何而转去”怎么会有这一切的变化?

“云何断诸想”怎么把你的妄想断掉?

“云何起三昧”怎么发生正受?

“破三有者谁”能够破坏三有的是谁?什么叫三有?一切烦恼执著到底是谁在破坏它?谁能把它破掉?

“何处身云何”究竟我们的生命价值观从何体现?

“云何无有我”怎么看待没有我的关键问题?

“云何随俗说”怎么样随着世俗法去观察?

“汝问相云何”你问这些问题的想法究竟是为什么?

“及所问非我”包括你问的,实际上是你问的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