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诸祖,戒定慧三学精通。我们这里远离佛法之发源地,离佛祖涅槃也非常久了,戒定慧三学精通之祖,并不常常能够闻见。
唐宋以来的数辈可宗仰之巨匠,事迹流传广远。但是却随意所止,如果在水边林下,则以篾锄耕种,自作自食;如果到了带领徒众的时候,则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作为丛林的根本规矩;至于弘扬教化、接引众生,则用一棒一喝,等等随宜的方式,作为向上一着的方便,这些,与律学却并不相应。
好心出家的后学,不管是行脚入山,还是登座披衣,所仿效者,也是这些。
今还认可以上的诸位祖师是真比丘吗?如果不是,何以继承祖位?如果是,为什么不遵律教?又当今继承祖位者,照例轻视律学,以上的诸位祖师也轻视律学吗?又当今继承祖位者,不遵戒,却为人授戒,以上的诸位祖师也为人授戒吗?
一者,严净毘尼,弘范三界。比如庐山慧远大师、天台智者大师、左溪玄朗大师、永嘉玄觉禅师、荆溪湛然大师、大梅法常禅师、永明延寿禅师、高峰原妙禅师、中峰明本禅师、楚石梵琦禅师,这些大师都是。古今以来,这样的善知识,也是很多,我们应景仰仿效。
二者,当此末世,没有持戒弘法的因缘,遵佛遗命,舍微细戒。安居则刀耕火种,领众则垦土开田。但是,非时食等诸戒,仍然自所遵行。故晚上只用药石,不用粥饭;德山托钵,也是有特殊的因缘。
但是,这些善知识,就不肯为人授戒。所以唐、宋以来,有禅、讲、律寺,最初出家,多学律,律有得,则以律来成就,在律上无得,则习讲教、参禅,只是舍微细戒,不舍重戒及性戒。
还有直接投禅、教的,此就是所谓的乘急戒缓,但是也护根本五戒,断然没有毁重的道理。而决不敢自称比丘,轻视律学。只是因为在律学方面没有能力,以之为惭愧。
到了出世接引教化,有的是重登戒品,性戒、遮戒都清净,比如六祖这样的;
有的是只单提向上一着,只接引一类根基的众生,如寿昌大师这样的。
有人问寿昌大师:“佛制比丘不能掘地损伤草木,现在为何耕种收获粮食?” 寿昌大师回答说:“我辈只悟佛心,堪能传授祖意,指示当机之人,令其认知心性而已。如果用正法考量,只能称为剃发居士,哪里敢当比丘之名?”
人又问:“如果有如法比丘,大师如何对待?” 答:“应当敬重如佛,待之以师礼。现在并非不这样做,实在是没有遇到这个因缘。”
又紫柏大师,生平一粥一饭,无杂食,四十余年常坐不卧,犹因为未能持微细戒,终不敢为人授沙弥及比丘法,有因缘而必不得已,则只授五戒法。
唉!以上的诸位祖师,敬视律学如此,哪有敢于轻之的。若轻律者,定属邪见,非可宗仰之巨匠。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