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念是在作善事之前,先为自己打算,以自利而作;而愿力是为了利益别人,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
而发愿和回向的差别是什么?是有没有完成善根
。发愿,是还没有作善根之前,为善根设定的目标。
回向,是将已经完成的善根,赐予一切众生,或转入完成自己目标的愿力。也就是说,还没有作善根之前的愿力,称为发愿;完成善根之后的愿力,称为回向。
很多高僧大德,前世没有好好回向发愿,这一世变成了凡夫俗子。有些高僧大德在这一世没有因缘利益众生,也是过去生没有发愿之故。直贡觉巴仁波切说:“二资如意宝,若无发愿拭,不生希求果,故当勤回向。”意思是,智慧与福德二种资粮,就像能满足愿望的如意宝,但若没有以发愿之布来擦拭,就不会产生我们所需求的果报,所以修行人一定要精勤回向。
同样的,如果我们为父母、亲戚、朋友作佛事,或为往生者作超度,不作回向,他们就得不到利益。
只要你作回向,他们绝对可以因为佛法而受益。
佛经里,也有很多对亡者作功德回向的典故。以前,印度广严城的居民,迎请佛陀第二天到城里应供午斋,佛陀答应了。居民离开之后,有五百个饿鬼来请求佛陀,希望能将广严城人明天供养的功德,回向给他们。
佛陀明知故问:“你们是谁啊?为什么要把别人的功德回向给你们?”他们说:“我们是广严城居民已经往生的父母们,因为生前太吝啬,自己不布施,也不让别人布施,堕入了饿鬼道。我们的子孙现在要作功德,希望能把功德回向给我们。”
佛陀就说:“那么,你们明天一起来作回向吧!”他们说:“我们是饿鬼,长得非常丑陋,十分羞愧,不敢现身给他们看。”佛陀说:“以前你们造恶业的时候,都不觉得惭愧,为什么现在恶报成熟为饿鬼之身,才感到羞愧呢?如果你们不来,我就无法把功德回向给你们。”饿鬼们回答:“那么我们一定会来。”
第二天,当佛陀应供完毕,问广严城的人们:“我可以将功德回向给一群你们看不见的众生吗?”他们说:“是什么样的众生呢?”佛陀马上用神通力,召来所有的饿鬼,他们一看,全都受到惊吓跑开了。佛陀叫他们回来,说:“你们不要害怕,这些都是你们过去往生的父母和家人,如果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就能得到解脱,你们愿不愿意呢?”大家一听,当然都愿意。
最后,佛陀用饿鬼的名义回向:“此施诸善根,愿彼利饿鬼,离饿鬼劣身,获得善趣乐。”结果当天夜里,那些饿鬼就死了,转生到三十三天。
密勒日巴尊者也说过:“深山中静修的大修行者,和世俗中供养的大功德主,两者都有成佛的因缘,这种缘起的精要即是回向。”只要他们修行或供养时,都有作回向,两者都会得到同等的功德。
事实上,作回向的自己、被回向的对象、所回向的善根等三者,体性上并非实有;以这样三轮体空,无执着的无相回向,是真实胜义的回向。如果对这三者之一,有所执着而回向,则是不清净的,是“具毒回向”。
如《汇集经》上说:“有如食用美食杂诸毒,佛说缘于善法亦复然。”吃了杂毒的美食,一定有伤害,而实执就是毒,如果回向时有实执,就会损害善根。所以,佛陀说缘于善法而回向时,一定要以三轮体空摄持。
但我们是初学者,还没有能力以无分别的智慧,作清净的胜义回向,若能以诸佛菩萨的方式作回向,就和三轮体空没有差别。
如《三十五佛忏悔文》说:“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普贤行愿品》也说:“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总之,要让所行的善法,变成无上菩提的因,诀窍就是结行的回向。所以我们应该修持广大的回向。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