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儒释道的生死观,看过后,那些悲观厌世的人都想开了!

发布时间:2024-04-12 05:23:44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儒释道的生死观,看过后,那些悲观厌世的人都想开了!

生死,就是道家所讲的“有”和“无”,涵盖一切的东西,无中万般有。生而为人,我们都想好好地活着,避讳死亡,敬畏死亡。那么,生死之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对生死都做了很精辟的论述,看过后或许就能够对人生大彻大悟了!那些因遇到挫折,悲观厌世的人看了这些后,也都该放弃了

打开App,看更多图片

一.道家生死观: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道家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哲学,以老子为鼻祖,《道德经》为经典。道家追求自然之道,讲究“无为”,所以对于生死,道家也认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反对“悦生恶死”,提倡“生死齐一”。

但是,这和道家的贵生思想并不冲突,继承了道家老子思想的道教甚至把长生不老当作追求的终极理想和目标,这今天很多人看来或许觉得荒谬,但却反映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求,热爱与不舍和道教的本真和朴实。

并且,长生不老虽然不现实,但是也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对中国的修身养性和养生、中医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比如,中国有十道九医的说法,很多道士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象孙思邈、张仲景、葛洪等。

二.儒家生死观:敬始善终、舍生取义

在《论语》中,孔子曾谈到生死的问题,“季路问事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而子路继续问关于“死”的问题,孔子又云“未知生,焉知死”。所以,在鬼神的问题上,孔子所提出的“敬鬼神而远之”,实际上是一种不排斥、不迷信的态度,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另一位学者荀子关于生死,说“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始终具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他认为,对待生命要心存敬畏,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到善终。

儒家敬畏生命,但是当生命和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仁”“礼”发生冲突的时候,儒家立场很鲜明,就是“舍生取义”。亚圣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的这种观点,对中华名族的气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每在事关忠义的问题上,忠义之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了文天祥等一大批的民族英雄。

儒家虽然重生讳死,但是也不否认死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规律。因此儒家用“重葬”的方式来面对死亡,所以,《孟子离娄篇下》云:”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为什么非常重视丧葬习俗的原因。深受儒家思想影响,重葬的最大表现就是对于死者的尊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采用的都是土葬。

三.佛家生死观:因果报应,几世轮回

“因果报应、几世轮回”是佛教关于生死最核心的观念。这一观念是以人死但是灵魂不死,人有前世今生为前提的。佛教认为任何一种有生命的个体都在“三世”和“六道”中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苦海无边,但是死并不意味着解脱,如果没有达到真正的顿悟,死亡依旧是不可摆脱的痛苦。而轮回就是让人不断反思改正的过程。

对于死,佛教的最高境界称为“涅槃”,涅槃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进入永恒寂灭的精神状态。对于这种状态,个人有个人的理解,就看各自的修为如何了。对于笔者来看,应该就是一种顿悟成佛的状态吧!

小结:

其实,生死观是人类哲学一个重要的命题。儒释道哲学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道家思想就是顺应自然,看开生死;儒学思想可以为了“义”而舍弃自己的“命”,生的意义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佛教认为生即是苦,但也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对于儒释道的生死观,道友们,您更认同哪一种呢?

/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