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第六十九卷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受报篇第七十九(此有十二部) 述意部 引证部 受胎部 中阴部 见报部 生报部 后报部 定报部 不定部 善报部 恶报部 住处部
述意部第一
夫善恶之业用。寔三报之征祥。犹形影之相须。譬六趣之明验。其三报者。以悦天后之耳目。翻九色之深恩。孤投禽王之全命。交受五苦之切酷。斯为现报也。群徒潜沦于幽壑。神陟轮飘而不改。身酸历代之殃亹。不晓王子之丧目。斯生报也。外道纵祸于非想迷法。永惑于始终。为着翅之暴狸。飞沈受困而难计。斯为后报也。玄鉴三代溺丧之流。深记来变坏形之累。使寤四谛三明之室。令出三报五苦之闇也
引证部第二
如优婆塞戒经云。佛言。善男子。众生造业有其四种。一者现报(今身作极善恶业即身受之。是名现报)二者生报(今身造业次后身受。是名生报)三者后报(今身造业。次后未受。更第二第三生已去受者。是名后报)四者无报(犹无记等业是)此无报业复有四种。一时定报不定(此于三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报不定)二报定时不定(由业力定报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不定)三时报俱定(由业定故感时亦定)四时报俱不定(由业不决定故时报亦不定)众生作业有具不具。若先念后作名作具足。若先不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复有作不具足者。谓作业已果报不定。复有作已亦具足者。谓作业已定当得报。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果报虽定时节不定。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时报俱定。复有作已不具足者。持戒正见。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毁戒邪见。复有作已不具足者三时生悔。复有作已亦具足者。三时不悔。如恶既尔。善亦如是
受胎部第三
如善见律云。女人将欲受胎。月华水出。华水者。此是血名。欲怀胎时。于儿胞处生一血聚。七日自破。从此而出。若血出不断者。男精不住。即共流出。若尽出者。以男精还复其处。然后成胎。故血尽已男精得住。即便有胎。又女人有七事受胎。一相触。二取衣。三下精。四手摩。五见色。六闻声。七嗅香。问何谓相触受胎。答有女人月水生时喜乐男子。若男子以身触其身分。即在贪着而便怀胎。问何谓取衣受胎。答如优陀夷共妇出家。欲爱不止各相发问。欲精污衣。尼取舐之。复取内根。即便怀胎。问何谓下精受胎。答如鹿母嗅道士精。欲心而饮。遂便怀胎生鹿子道士。问何谓手摩受胎。答如睒菩萨父母俱盲。帝释遥知下来其所。为夫妇既悉出家为道。不合阴阳。以手摩脐下。即便怀胎而生睒子。问何谓见色受胎。答有一女人。月华水成不得男子合。欲情极盛唯视男子。如宫女人亦复如是。即便怀胎。问何谓闻声受胎。答如白鹭鸟悉雌无雄。到春节时阳气始布。雷鸣初发。雌鹭一心闻声便即怀胎。鸡亦有闻雄鸡声亦得怀胎。问何谓嗅香受胎。答如秦牛母但嗅犊气而亦怀子
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受胎。一母有欲父有欲父母共集一处。然外识未应来趣。便不受胎。若识来趣。父母不集则不成胎。二若复母人无欲父欲意盛。母不大殷勤则非成胎。三若父母共集一处。母欲炽盛父不大殷勤。则非成胎。复有三种。一若父母共集一处。父有风病。母有冷病。则非成胎。二若母有风病。父有冷病。则非成胎。三若父身水气偏多。母无此患。则非成胎。复有三种。一若父母共集一处。父相有子母相无子。则不成胎。二若母相有子父相无子。则不成胎。三若父母俱相无子。则非成胎。复有三种。一若复有时识神趣胎。父行不在。则非成胎。二若有时父母应集一处。然母远行不在。则不成胎。三父母俱集不行此则受胎。复有三种。一若有时父母应来集一处。然父身遇重患。有时识神来趣。则非受胎。二若母身得重患则非成胎。三若父母身俱得病。则非成胎。若父母无患识神来趣。然父母俱相有儿则成有胎
又瑜伽论云。复次此胎藏八位差别。何等为八。谓羯罗蓝位。遏部昙位。闭尸位。键南位。钵罗赊佉位。发毛爪位。根位形位。若已结凝内稀名羯罗蓝。若表里如酪未至肉位名遏部昙。若已成肉仍极柔软名闭尸。若已坚厚稍堪摩触名为键南。即此肉抟增长支分相现名钵罗赊佉。从此以后发毛爪现即名此位。从此以后眼等根生名为根位。从此以后彼所依处分明显现名为形位
又于胎藏中。或由先业力故或由母不避不平等力所生随顺风故。令此胎藏或发或色或皮及余支分变异而生。发变异生者。谓由先世所作能感此恶不善业。及由其母多习灰盐等味。若饮若食。令此胎藏发毛希鲜。色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习近烟热现在缘故。令彼胎藏黑黯色生。又母习近极寒室等。令彼胎藏极白色生。又由其母多啖热食。令彼胎藏极赤色生。皮变异生者。谓由宿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淫欲现在缘故。令彼胎藏或疥癣癞等恶皮而生。支分变异生者。谓由先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驰走跳踯威仪。及不避不平等现在缘故。令彼胎藏诸根支分缺减而生。又彼胎藏。若当为女。于母右胁倚脊向腹而住。若当为男。于母左胁倚腹向脊而住。又此胎藏极成满时。其母不堪持此重胎。内风便发生大苦恼。又此胎藏业报所发。生分风起令头向下足便向上。胎衣缠裹而趣产门。其正出时胎衣遂裂。分之两腋。出产门时。名正生位。生后渐次触生分触。所谓眼触乃至意触
中阴部第四
如正法念经云。有十七种中阴有法。汝当系念行寂灭道。若天若人念此道者。终不畏于阎罗使者之所加害。何等十七中阴有耶
第一若人中死生于天上。则见乐相中阴。犹如白[疊*毛]垂欲堕。细软白净。复见园林华池。闻诸歌舞戏笑。次闻诸香。一切受乐无量种物。和合细触。即生天上。以善业故现得天乐。含笑怡悦颜色清净。亲族兄弟悲啼号泣。以善相故不闻不见。心亦不念。于临终时初生乐处。天身相似如印文成。见天胜处即生爱境。故受天身。是则名曰初生中阴有也
第二中阴有者。若阎浮提人。命终生郁单越。则见细软赤[疊*毛]可爱之色。即生贪心。以手捉持举手揽之。如揽虚空。亲族谓之两手摸空。复有风吹。若此病人冬寒之时。暖风来吹除其寒苦。若暑热时凉风来吹。除其郁蒸令心喜乐。以心缘故不闻哀泣悲啼之声。若其集动其心亦动。闻其悲声吹生异处。是故亲族临终悲哭。甚为障碍。若不妨碍生郁单越。中间次第有善相出。见青莲华池。鹅鸭鸳鸯充满池中。即走往趣入中游戏。欲入母胎。从华池出行于陆地。见于父母欲染和合。因于不净。以颠倒见见其父身。乃是雄鹅。母为雌鹅。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作雄鹅身。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作雌鹅身。若男子生。于父生碍。于母生爱。若女人生。于父生爱。于母生碍。是名生郁单越第二中阴有也
第三中阴有者。若阎浮提中死生瞿耶尼。则有相现。若临终时。见有屋宅尽作黄色。犹如金色。遍覆如云。见虚空中有黄[疊*毛]相。举手揽之。亲族兄弟说言。病人两手揽空。是人尔时寿命将尽。见身如牛。见诸牛群如梦所见。若男子受生。见其父母和合而行不净。自见人身多有宅舍。见其父相犹如特牛。除去其父与母和合。若女人生。自见其身犹如乳牛。作如是念。何故特牛与彼和合不与我对。如是念已受女人身。是名生瞿耶尼第三中阴有也
第四中阴有者。若阎浮提人命终。生于弗婆提界则有相现。见青[疊*毛]相。一切皆青。遍覆虚空。见其屋宅悉如虚空。恐青[疊*毛]堕。以手遮之。亲族说言遮空命终。见中阴犹如马形。自见其父。犹如[馬*父]马。母如草马。父母交会爱染和合。若男子生。作如是念。我当与此草马和合。若女人生。自见己身如草马形。作如是念。如是[馬*父]马何故不与我合。作是念已即受女身。是名生弗婆提第四中阴有也
第五中阴有者。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见上行相。若大业心自在生天。以手揽空如梦中所见。好华上妙之香。第一妙色香气在手。见华生贪。今见此树我当升之。作是念已即上大树。乃是升于须弥。见天世界华果庄严。我当游行。是名郁单越人下品受生第五中阴有也
第六中阴有者。若郁单越人。以中业故。临命终时。欲生天上。则有相现。见莲华池甚可爱乐。众蜂庄严一切皆香。升此莲华须臾乘空而飞。犹如梦中。生于天上。作如是念。我今当至胜莲华池。是名郁单越人中品受生第六中阴有也
第七中阴有者。郁单越人。以业胜故生三十三天善法堂等。临命终时见胜妙堂庄严殊妙。其人尔时即升胜堂。生此殿中。以为天子。是名郁单越人生于天上受上品生第七中阴有也
第八中阴有者。若郁单越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见于园林游戏之处。香洁可爱。闻之悦乐。不多苦恼。其心不浊。以清净心即升宫殿。见诸天众游空而行。犹如梦中。三十三天胜妙可爱。一切五欲皆悉具足。从郁单越死生此天中。是名郁单越人生此天处熏习游戏乃死时相第八中阴有也
第九中阴有者。若瞿耶尼人命终生天有二种业。何等为二。一者余业。二者生业。生于天上。其人临命终时则有相现。以善业故。垂舍命时。气不咽浊。脉不断坏。诸根清净。见大池水。其水调适。洋洋而流。浮至彼岸。既至彼岸。见诸天女。第一端正。种种庄严。戏笑歌舞。其人见已。欲心亲近。前抱女人。即时生天。受天快乐如梦。中阴即灭。是名第九中阴有也(瞿耶尼人生有三品。上中下业同一光明等。一中阴。一切相似不同郁单越人三种受生差别相也)
第十中阴有者。若弗婆提人临命终时。见于死相。见于自业。或见他业。或见殿堂殊胜庄严。心生欢喜。欲近受生。于殿堂外见众婇女。与诸丈夫歌颂娱乐。于中阴有作如是念。欲得同戏。即入戏众。犹如睡觉。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中阴有也
第十一中阴有者。诸饿鬼等恶业既尽受余善业。本于余道所作善业。犹如父母。欲生天中则有相现。若饿鬼中死欲生天上。于饿鬼中饥渴烧身。常贪饮食。常念浆水。欲命终时不复起念。本念皆灭。一切恶业皆悉不近。虽见饮食唯以目视。如人梦中见。不食不饮。见天可爱即走往趣。至于彼处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一中阴有也
第十二中阴有者。以愚痴故受畜生身。无量种类。受百千亿生死之身。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轮转世间不可穷尽。以余善业。畜生中死生二天处。或生四天王天。或生三十三天。于畜生恶道苦报欲尽。将得脱身则有相现。临命终时见光明现。以余善业痴心薄少。或见乐处即走往趣。如梦所见。走往趣之即生天上。是名第十二中阴有也
第十三中阴有者。地狱众生希有难得生于天上。余善因缘如业成熟。是地狱人。以业尽故。将欲得脱。从此地狱临命终时则有相现。命欲终时。若诸狱卒掷置镬中。犹如水沫。灭已不生。若以棒打。随打即死。不复更生。若置铁函。置已即死。不复更生。若置灰河。入已消融。不复更生。若铁棒打。随打即死。灭已不生。若诸铁鸟食已不生。若诸恶兽啖已不生。是地狱人恶业既尽。命终之后不复见于阎罗狱卒。如油炷尽则无灯业。地狱中阴有相不现。忽于虚空中见有第一歌舞戏笑。香风触身受第一乐。欲近生有。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四天王天。是名第十三中阴有也
第十四中阴有者。若人中死还生人中则有相现。于临终时见如是相。见大石山。犹如影相在其身上。尔时其人作如是念。此山或当堕我身上。是故动手欲遮此山。亲里见之谓为触于虚空。既见此已又见此山。犹如白[疊*毛]。即升此[疊*毛]乃见赤[疊*毛]。次第临终复见光明。见其父母爱欲和合而起颠倒。若男子生。自见其身与母交会。谓父妨碍。若女人生。自见其身与父交会。谓母妨碍。当于尔时。中阴即坏。生阴次起。如印所印。印坏文成。是名人中命终还生人中第十四中阴有也
第十五中阴有者。天中命终还生天上则无苦恼。如余天子。命终之时。爱别离苦堕于地狱饿鬼畜生。如此天子不失己身庄严之具。亦无余天坐其本处生于胜天。若四天处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可爱胜相是名第十五中阴有相续道也
第十六中阴有道相续者。若从上天终还生下天。见众莲华园林流池。皆亦不如。既见此色饥渴苦恼。渴仰欲得。即往彼生。如是虽同生天。二种阴有。二种相生。是名第十六中阴有相续道也
第十七中阴有道相续者。若弗婆提人生瞿陀尼。有何等相。瞿陀尼人生弗婆提。复有何相。如是二天下人。彼此互生。皆以一相。临命终时见黑闇窟。于此窟中有赤电光。下垂如幡。或赤或白。其人见之以手揽捉。现阴即灭。以手接幡。次第缘幡。入此窟中。受中阴身。近于生阴。见受生法亦如前说。或见二牛。或见二马。爱染交会即生欲心。既生欲心即受生阴。是名第十七中阴有也
现报部第五
佛说行七行现报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种人。可事可敬。是世间无上福田。云何七种人。一者行慈。二者行悲。三者行喜。四者行护。五者行空。六者行无相。七者行无愿。其有众生行此七法。于现法中获其果报。阿难白佛言。何故不说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乃说此七事乎。世尊告曰。行慈七人。其行与须陀洹乃至佛等。其事不同。虽供养须陀洹等不现得报。然供养此人者。于现世得报。是故阿难当勤勇猛成辨七法。又杂宝藏经云。昔乾陀卫国有一屠儿。将五百头小牛尽欲刑。犍时有内官。以金钱赎牛。作群放去。以是因缘现身即得男根具足。还到王家。遣人通白。某甲在外。王言。是我家人。自恣来去。未曾通白。今何故尔。王时即唤问其所以。答王言曰。向见屠儿将五百头小牛而欲刑残。臣即赎放。以是因缘身体得具。故不敢入。王闻喜愕。深于佛法生信敬心。夫以华报所感如此。况其果报岂可量也
又新婆沙论云。昔有屠贩牛人。驱牛涉路。人多粮尽。饥渴热乏。息而议曰。此等群牛终非己物。宜割取舌以济饥虚。即时以盐涂诸牛口。牛贪碱味。出舌舐之。即用利刀一时截取。以火煨炙而共食之。食已相与临水澡漱。俱嚼杨枝揩齿既了。擘以刮舌。恶业力故。诸人舌根。犹如烂果。一时俱落(此皆现报以业重故)
生报部第六
如涅槃经云。善男子。如人舍命受大苦时。宗亲围绕号哭懊恼。其人惶怖莫知依救。虽有五情无所知觉。肢节颤动不能自持。身体虚冷暖气欲尽。见先所修善恶报相。如日垂没。山陵埠阜。影现东移。理无西逝。众生业果亦复如是。此阴灭时彼阴续生。如灯生闇灭灯灭闇生。善男子。如腊印印泥印与泥合印灭文成。而是腊印不变在泥。文非泥出。不余处来。以印因缘而生是文。现在阴灭中阴阴生。是现在阴终不变为中阴五阴。中阴五阴亦非自生。不从余来。因现阴故生中阴阴。如印印泥印坏文成。名虽无差而时节各异。是故我说中阴五阴非肉眼天眼所见
是中阴中有三种食。一者思食。二者触食。三者意食。中阴二种。一善业果。二恶业果。因善业故得善觉观。因恶业故得恶觉观。父母交会判合之时。随业因缘向受生处。于母生爱。于父生嗔。父精出时谓是己有。见已心悦而生欢喜。以是三种烦恼因缘。中阴阴坏生后五阴。如印印泥印坏文成。生时诸根有具不具。具者见色则生于贪。生于贪故则名为爱。狂故生贪。是名无明。贪爱无明二因缘故。所见境界皆悉颠倒
又修行道地经云。人行不纯。或善或恶。当至人道。父母合会精不失时。子来应生。其母胎通无所拘碍。心怀欢喜而无邪念。则为柔软堪任受子。其精不清不浊。中适不强。亦无腐败。亦不赤黑。不为风寒众毒杂错。与小便别。应来生者。精神便起。设是男子不与女人共俱合者。五欲与通。男子敬念欲向女人。父时精下。其神欣喜谓是吾许。尔时即失中阴五阴便入胞胎。父母精合既在胞胎。倍用欢跃。是为色阴。欢喜之时为痛乐阴。念于精时是为想阴。因本罪福缘得入胎。是为行阴。神处胎中则为识阴。如是和合。名曰五阴。若在胎时即得二根。意根身根也。至七日住中而不增减。又至二七日其胎稍转。譬如薄酪。至三七日似如生酪。至四七日精凝如熟酪。至五七日胎精遂变。犹如生苏。至六七日变如瘜肉。至七七日转如段肉。至八七日其坚如坏。至九七日变为五疱。两肘两髀及头颈。从中出也。至十七日复有五疱二手腕二脚腕。及生其头。至十一七日续生二十四疱十手指十足指及眼耳鼻口。此从中出。至十二七日是诸疱相转渐成就。至十三七日则现腹相。至十四七日则生肝肺心及其脾贤。至十五七日则生大肠。至十六七日则生小肠。至十七七日则有胃处。至十八七日生藏熟藏起此二处。至十九七日则生髀及腨肠骨手掌足跌臂节筋连。至二十七日生阴脐乳颐颈形相。至二十一七日体骨各分。随其所应。两骨在头。三十二骨着口。七骨着颈。两骨着髀。两骨着肘。四骨着臂。十二骨着胸。十八骨着背。两骨着臗。四骨着膝。四十骨着足。复有微细骨。总有一百八。与体肉合具。十八骨着在两胁。二骨着肩。如是身骨凡有三百而相连缀。其骨柔软如初生瓠。至二十二七日其骨稍坚。如未熟瓠。至二十三七日其骨转坚。譬如胡桃。此三百骨各相连缀。足骨着足。膝骨着膝。如是腨骨髀骨臗骨脊骨胸骨胁骨肩骨项骨颐骨臂腕手足诸骨等。各自转相连着。如是聚骨犹如幻化。随风所由牵引举动。至二十四七日生一百筋连着其身。至二十五七日生七千脉。尚未具成。至二十六七日。诸脉悉彻。具足成就。如莲根孔。至二十七七日。有三百六十三筋皆成至二十八七日其肌始生。至二十九七日肌肉稍厚。至三十七日才有皮像。至三十一七日皮转厚坚。至三十二七日皮革转成。至三十三七日耳鼻唇指诸膝节成。至三十四七日生九十九万毛发孔。犹尚未成。至三十五七日毛孔具成。至三十六七日爪甲始成。至三十七七日其母腹中若干风。起开儿目耳鼻口。或有风起染其发毛。或端正。或丑陋。又有风起成体颜色。或白赤黑。有好有丑。皆由宿行。在此七日中生风寒热。大小便通。至三十八七日在母腹中。随其本行自然风起。宿行善者。便有香风。可其身意。柔软无瑕。正其骨节。令其端正。莫不爱敬。本行恶者。则起臭风。令身不安。不可心意。吹其骨节。令偻斜曲。使不端正。又不能男。人所不喜。是为三十八七日。九月不满四日。其儿身体骨节则成为人。其小儿体而有二分。一分从父。一分从母。身诸发毛颊眼舌喉心肝脾肾肠血软者从母也。自余爪齿骨节髓脑筋脉坚者从父也。其小儿在母腹中处生藏之下熟藏之上。若是男儿。背外而面向内在其左胁也。若是女子。背母而面向外处在右胁也。居苦痛臭处污露不净。一切骨节缩不得申。住在革囊腹网缠裹。岁血涂染所处逼窄。依因屎溺瑕秽若斯。其于九月此余四日。宿有善行。初日后日发心念言。吾在园观。亦在天上。其行恶者。谓在泥犁世间之狱。至三日中即愁不乐。到四日时母腹风起。或上或下。转其儿身而令倒悬。头向产门。其有福者。时心念言。我投浴池。水中游戏。如堕高床华香之处也。其无福者。自发念言。吾从山堕。投于拊岸沟坑溷中。或如地狱罗网棘上。旷野石间剑戟之中。愁忧不乐善恶之报不同若此。其小儿生既堕地。外风所吹。女人手触。暖水洗之。逼迫毒痛犹如痛病也。以是苦恼恐畏死亡。便有痴惑。是故迷愦。不识来去。生在地血恶露臭处。鬼魅来娆。痫邪所中。死尸所触。蛊道颠鬼。各伺犯之。如四交道堕肉段乌鸱雕狼各来争之。诸邪妖鬼欲得儿便。周匝围绕亦复如是。若宿行善德邪不得其便。儿已长大团哺养身。适得谷气。其体即生八十种虫。两种在发根。一名舌蝭。二名重蝭。三种在头。名曰坚固。伤损毁害。一种在脑。两种在脑表。一名蜇蛛。二名[打-丁+毛]扰。三名愦乱。两种在额。一名卑下。二名朽腐。两种在眼。一名蝭。二名重蝭。两种在耳。一名识味。二名现味。两种在耳根。一名赤。二名复赤。两种在鼻。一名肥。二名复肥。两种在口。一名摇。二名动摇。两种在齿中。一名恶弊。二名凶暴。三种在齿根。名曰喘息休止捽灭。一种在舌。名曰甘美。一种在舌根。名曰柔软。一种在上龂。名曰往来。一种在胭。名为嗽喉。两种在瞳子。一名生。二名不熟。两种在肩。一名垂。二名复垂。一种在臂。名为住立。一种在手。名为周旋。两种在胸。一名额坑。二名旷普。一种在心。名为班驳。一种在乳。名曰[孚*重]现。一种在脐。名为匝绕。两种在胁。一名为月。二名月面。两种在脊。一名月行。二名月貌。一种在背骨间。名为安丰。一种在皮里。名为虎爪。两种在肉。一名消肤。二名烧拊。四种在骨。一名为甚毒。二名习毒。三名细骨。四名杂毒。五种在髓一名杀害。二名无杀。三名破坏。四名杂骸。五名白骨。两种在肠。一名蜣螂。二蜣螂嘴。两种在细肠。一名儿子。二名复子。一种在肝。名为银喍。一种在生藏。名曰忮收。一种在熟藏。名为太息。一种在谷道。名为重身。三种在粪中。一名筋。二名目结。三名目编发。两种在尻。一名流下。二名重流。五种在脬。一名宗姓。二名恶族。三名卧寤。四名而寤。五名护汁。一种在髀。名为挝枝。一种在膝。名为现伤。一种在[跳-兆+尃]。名为铁嘴。一种在足指。名为烧然。一种在足心。名为食皮。是为八十种虫。处在一身昼夜食体
其人身中。因风起病。有百一种。寒热共合各有百一。凡合计之四百四病。在人身中。如木生火还自烧然。病亦如是。如木因体兴反来危人。如身中虫扰动不安。三十六物。假名为人。以为盖之诳惑凡愚。妄起爱念共相亲附。智者视虚安可近之。譬如陶器终有破坏。此身虚伪会有夭寿。贵贱同迷至死不知。譬如大城四门失火从次烧之。乃到东门皆令灰烬。生老病死亦复如是
又瑜伽论云。又于胎中经三十八七日。此之胎藏一切支分皆悉具足。从此以后复经四日方乃出生。此说极满足者。或经九月。或复过此。若唯经八月。此名圆满。若经七月六月。不名圆满。或复缺减。故法华经偈云
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
故三昧经云。说身内火界渐增水界渐微。是故迦罗逻稠渐坚。乃至肉团。众生由此薄福。从小至大。皆受其苦
又禅秘要经云。人身三分。脐为中原。头为殿堂。额为天门
又处胎经云。人受胎时。初七日有四大。二七日展转风吹向胁。乃至三十八七日风名华。令向产门
又譬喻经云。风[亭*支]水。水[亭*支]地。地[亭*支]火。强者为男。弱者为女。风水相[亭*支]为男。地水相[亭*支]为女
又解脱道论云。人身地界。碎之为尘。一斛二斗
又增一经云。一人身中骨有三百二十。毛孔有九万九千。筋脉各有五百。身虫有八十户
又五道受生经云。儿生三岁凡饮一百八十斛乳。除其胎中食血分。东弗于逮人饮一千八百斛乳。西拘耶尼人饮一万八百斛乳。北郁单越人七日成身。初生之日置百路首。行人授指与[口*束]。所有不饮乳也(此之斛斗是古小斗。三斗当今一斗。旧人身形姝大。不同今小。恐人怪多。故别疏记)
后报部第七
如婆沙论云。有一屠儿。七生已来常屠不落三涂。然生人天往来。此由七生已前曾施辟支一食福力故。令七生不堕恶道。然此人七生已来所作屠罪之业。过七生已次第受之。无有得脱。善恶俱尔(此是后报具如六道篇说)
又智度论云。舍利弗虽复聪明。然非一切智。于佛智中譬如婴儿。如阿婆檀那经中。佛在只桓住。晡时经行。舍利弗从佛经行。是时有鹰逐鸽。鸽飞来佛边住。佛经行过之影覆鸽上。鸽身安隐。怖畏即除。不复作声。后舍利弗影到。鸽便作声颤怖如初。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无三毒。以何因缘。佛影覆鸽。鸽便无声不复恐怖。我影覆上鸽便作声颤栗如故。佛言。汝三毒习气未尽。以是故汝影覆时恐怖不除
佛语舍利弗。汝观此鸽。宿世因缘。几世作鸽。舍利弗即时入宿命智三昧。观见此鸽。从鸽中来。乃至八万大劫常作鸽身。过是已往不能复见。舍利弗从三昧起。白佛言。是鸽八万大劫中常作鸽身。过是已前不能复知。佛言。汝若不能尽知过去世。试观未来世。此鸽何时当脱。舍利弗即入三昧观见。乃至八万大劫亦未免鸽身。过是已往不复能知。不审此鸽何时当脱。佛告舍利弗。此鸽除诸声闻辟支佛所知齐限。复于殑伽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罪讫得出。轮转五道。中后得为人。经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时有佛度无量阿僧祇众生。然后入无余涅槃。遗法在世。是人作五戒优婆塞。从比丘闻赞佛功德。于是初发心愿欲作佛。后于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罗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无量众生已而入涅槃。是时舍利弗向佛忏悔。白佛言。我于一鸟尚不能知其本末。何况诸结。我知佛智慧如是者。为佛智慧故。宁入阿鼻地狱受无量劫苦。不以为难
定报部第八
如佛说义足经云。佛告梵志言。世有五事。不可得避。亦无脱者。何等为五。一当耗减法。二当亡弃法。三当病瘦法。四当老朽法。五当死去法。此之五法欲使不耗减。是不可得
又佛说四不可得经云。佛与比丘及诸菩萨。明旦持钵。入舍卫城分卫。四辈皆从。诸天龙神各赍华香伎乐。追从于上。时佛道眼睹见。兄弟同产四人。远家弃业。山处闲居。得五神通皆号仙人。宿对来至自知寿尽。悉欲避终。各各思议。吾等神足飞腾自恣。在所至到无所挂碍。今反当为非常所得便危失身命。当造方便免斯患难。不可就也。于是一人则踊在空中。而自藏。形无常之对安知吾处。一人则入市中人闹之处。广大无量在中避命。无常之对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一人则退入于大海。三百三十六万里。下不至底。上不至表。处于其中。无常之对何所求耶。一人则计。窃至大山无人之处。擘山两解。入中还合。非常之对安知吾处。于时四人各各避命。竟不得脱。藏在空中者。便自堕地。犹果熟落。其在山中者。于彼丧已。禽兽所啖。在大海中者。则时夭命。鱼鳖所食。入市中者。在于众人而自终没。于是世尊睹之如斯。谓此四人暗昧不达。欲舍宿对三毒不除。不至三达无极之慧。古今以来谁脱此患。佛则颂曰
虽欲藏在空善处大海中
假使入诸山而欲自翳形
欲求不死地未曾可获定
是故精进学无身乃为宁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获致。何等为四。一曰年幼颜色炜烨发黑齿白。形貌光泽。气力坚强。行步举止。出入自游。上车乘马。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忽耄。头白齿落。面皱皮缓。体重拄杖。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谓身体强健骨髓实盛行步无双。饮食自恣。庄饰头首。谓为无比。张弓捻矢。把执兵杖。有所危害。不省曲直。骂詈冲口。谓为豪强。自计吾我。无有衰耗。疾病卒至。伏之着床。不能动摇。身痛如榜。耳鼻口目。不闻声香美味细滑。坐起须人污露自出。身卧其上。众患难喻。假使欲免常安无病。终不可得
三谓欲求长寿。在世无极。得免于病死。命既甚短。怀万岁虑。寿少忧多。不察非常。五欲自恣。放心逸意。杀盗淫乱。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嫉邪见。不孝父母。不顺师友。轻易尊长。反逆无道。悕望豪富。谓可永存。讥谤圣道。以邪无双。嘘天独步。慕于世荣。不识天地表里所由。不别四大因缘合成。犹如幻师。不了古今所兴之世。不受化导。不知生所从来死之所归。心存天地。谓是吾许。非常对至。如风吹云。冀念长生。命忽然终。不得自在。欲使不尔。终不可得也
四谓父母兄弟室家亲族。朋友知识。恩爱荣乐。财物富贵。官爵俸禄。骑乘游观。妻妾子息。以自骄恣。饮食快意。儿客仆使。趋行绮视。顾影而步。轻蔑众人。计己无双。奴客庸骂。兽类畜生。出入自在。无有期度。不察前后。谓其眷属。从使之众。意可常得。宿对卒至。如汤消雪。心乃怀惧。请求济患。安得如愿。呼噏命断。魂神独逝。父母兄弟。妻子亲族。朋友知识。恩爱眷属。皆自独留。官爵财物。仆从各散。驰走如星。欲求不死。终不可得也
佛告比丘。古今以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四难之患。以斯四苦。佛兴于世
不定部第九
如十住毗婆沙论云。善知不定法者。诸法未生。未可分别。如佛分别业经中说。佛告阿难。有人身行善业。口行善业。意行善业。是人命终而堕地狱。有人身行恶业。口行恶业。意行恶业。是人命终而生天上。阿难白佛言。何故如是。佛言。是人先世罪福因缘已熟。今世罪福因缘未熟。或临命终。正见邪见。善恶心起。垂终之心。其力大故
又增一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人先苦而后乐。或有人先乐而后苦。或有人先苦而后苦。或有人先乐而后乐。云何有人先苦而后乐。或有人生卑贱家。衣食不充。然无邪见。以知昔日施德之报感得富贵之家。不作施德常值贫贱无有衣食。便向忏悔改往所作。所有遗余与人等分。若生人中多财饶宝无所乏短。是谓此人先苦后乐。何等人先乐而后苦。或有人生豪族家衣食充足。然彼人常怀邪见。与边见共相应。后生地狱中。若得作人在贫穷家。无有衣食。是谓此人先乐后苦。何等人先苦而后苦。或有人先生贫贱家。衣食不充。然怀邪见。与边见共相应。后生地狱。若生人中极为贫贱。衣食不充。是谓先苦而后苦。何等人先乐而后乐。或有人先生富贵家。多财饶宝。敬重三尊。常行惠施。后生人天。常受富贵。多饶财宝。是谓此人先乐而后乐。尔时佛告比丘曰。或有众生先苦后乐。或有先乐后苦。或先苦后亦苦。或有先乐后亦乐。若人寿百岁。正可十十耳。或百岁之中作诸功德。或百岁之中造诸恶业。彼于异时。或冬受乐夏受苦。或少时作福长时作罪。后生之时。少时受福。长时受罪。若复少时作罪长时作福。后生之时。少时受罪。长时受乐。或少时作罪长复作罪。彼人后生之时。先苦后亦苦。若复少时作福长复作福。彼于后生之时。先乐后亦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人身乐心不乐。或有人心乐身不乐。或有人身心俱乐。或有人身心俱不乐。何等人身乐心不乐。是作福凡夫人。于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无所乏短。但不免三恶道苦。是谓身乐心不乐。何等人心乐身不乐。所谓阿罗汉不作功德。于四事供养之中不能自办。但免三恶道苦。是谓心乐身不乐。何等人身心俱不乐。所谓凡夫之人。不作功德。不得四事供养。复不免三恶道苦。是谓身心俱不乐。何等人身心俱乐。所谓作功德阿罗汉。四事供养无所乏短。复免三恶道苦。是谓身心俱乐
善报部第十
如弥勒菩萨所问经论云。问云何布施果报。答曰。略说布施有一种果。所谓受用果。受用果复有二种果。所谓现在受果。未来受果。复有三种果。即此二种复加般若。复有四种果。何谓四种。一有果而无用。二有用而无果。三有果亦有用。四无果亦无用。初有果而无用者。谓不至心施。不自手施。轻心布施。彼如是施。虽得无量种种果报。而不能受用。如舍卫天主虽得无量种种珍宝而不能受用。二有用而无果者。谓自不施。见他行施起随喜心。以是义故。虽得受用而自无果。如天子物一切沙门婆罗门等虽得衣食及以受用而自无果。又如转轮圣王四兵。虽得衣食而不得果。三有果亦有用者。谓至心施。不轻心施。如树提伽诸长者等。四无果亦无用者。谓布施已用即灭尽。或为出世圣道障故。犹如远离烦恼圣人。复有五种果。谓得命色力乐辩等。因命得命。是故施食即得施命。以是因缘后得长命。如是施色施力施乐施辩才等。皆亦如是
复有五种胜果。所谓施与父母病人法师菩萨得胜果报。父母恩养生长身命。是故施者。得胜果报。又病人者。孤独可愍。以是义故。起慈悲心。施病人者。得胜果报。又说法者。能生法身。增长法身。永导善恶。平正非平正。颠倒非颠倒。是故施者。得胜果报。又诸菩萨悉能摄取利益众生。起慈悲心以摄取三宝不断绝因。以是义故。施菩萨者。得胜果报(以菩萨发心勇猛悲愿力大不同余福其心陜劣也)
又增一阿含经云。世尊告诸比丘。今当说四梵之福。云何为四。一若有信善男子善女人。未曾起偷婆处。于中能起。第二补治故寺。第三和合圣众。第四若多萨阿竭初转法轮时。诸天世人劝请转法轮。是谓四种受梵之福。比丘白世尊曰。梵天之福竟为多少。世尊告曰。阎浮里地。其中众生所有功德。正与一轮王功德等。阎浮地人及一轮王之德。与瞿耶尼一人功德等。其阎浮里地及瞿耶尼二方之福。故不如彼弗于逮一人之福。其三方人福。不如郁单越一人之福。其四天下人福。不如四天王之福。乃至四天下人福。及六欲天福。不如一梵天王之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其福者。此是其量也
又中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能受持七种法者。得生帝释处。即说偈言
供养于父母及家之尊长
柔和恭逊辞离粗言两舌
调伏悭吝心常修真实语
彼三十三天见行七法者
咸各作是言当来生此天
又杂宝藏经偈
福业如果熟不以神祀得
人乘持戒车后生至天上
定知如灯灭得至于无为
一切由行得求天何所为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