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原文网

放下身心世界

发布时间:2019-11-15 09:22:14作者:金刚经原文网
放下身心世界
  本焕长老曾借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的说法来讲修行的道理。他说:“我们修行人只要放下身心世界,好好一心用功办道,别的事情佛菩萨都会来为我们安排好。”孔子认为君子只需忧愁自己的为人,而不必忧心贫穷,同样,本焕长老也认为修行之人不必怀抱功利的目的,忧心于修行的结果,而应专注于修行的过程,一心用功努力。
  僧人修行的道理如同凡人生活:无论工作、爱情、日常生活,都不必对得失成败算计太过,计较太多,而应专注于事业、感情本身,无愧于心、心无

\

旁骛地去做。
  佛跟一切众生在生活的表象上是相同的,我们要穿衣吃饭,佛也要穿衣吃饭,我们每天要去工作,佛也要修行弘法。释迦牟尼佛天天讲经说法,一天讲八个小时,一年到头不休息。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穿衣吃饭会挑剔,会在好坏、贵贱、粗细上有分别之心,而佛有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穿什么,没有讲究,一切都欢喜。我们工作要报酬,有功名利禄的追求,甚至有私心、贪婪,而佛的工作却只源于一颗慈悲心。
  出家人并非在世俗生活之外“独善其身”,而是在世间修行,以“普度众生”为念,为社会大众作出贡献。
  本焕长老很关心时事,他对国际国内的大事和民生新闻很感兴趣,每天都让弟子为他读一个小时《参考消息》。1998年洪灾时,本焕长老正在住院疗养,听说灾情之后便坚持带病组织祈福法会,为受灾地区祈福。身边的人都劝他不要太过操劳,长老却道:“如今洪水肆虐,我不作为佛子,单作为一个人,也该为洪水受灾区尽些力量,但我是僧人,僧人能做什么,我只能以法会祈福。”
  汶川地震时,本焕长老和他所在的弘法寺非常关注,弘法寺不仅为灾区捐款,还组织志愿者赴灾区参与救灾工作。长老因身体原因无法赶赴灾区,便让弟子印顺法师代为前往。
  有记者问印顺法师:“在这样的大事件面前,佛家和世俗社会需要承担的责任有什么不同?”
  印顺法师的回答很简单:“各做各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社会分工和角色定位,无论是佛门中人还是世俗社会中的人,都无法脱离社会而生存发展。佛家讲“放下”,常常强调“放下身心世界”。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担心人们将“放下”误解为抛下一切人生内容。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
  有一次,他对达摩祖师说道:“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当即说:“把心拿来。”
  慧可不得不说:“弟子无法找到。”
  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你看到了吗?”
  慧可恍然大悟。
  达摩用一种充满禅机的方式教慧可放下,使慧可最终开悟。“心”并非拿在手上的实物,自然无法“找到”、“拿来”。“安心”其实并非安住“心”,而是安住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念头。
  一位法师在各地弘扬佛法,有人给他写信说:“法师,您教我们要放下,我现在统统都放下了,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快要没饭吃了,怎么办?”
  法师接到信,开示道:&l

\

dquo;我所说的放下,不是让你们放下工作、事业、生活,而是放下身心世界。身心世界怎么放下?不是放下‘身’和‘心’,而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一切事物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不要去妄想。我教你们在这些方面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
  人常常对生命有太多苛求,内心充斥妄想、分别和执着,活得筋疲力尽,远离幸福与快乐,生命也变得仓促,充满忧虑和恐惧。“身在俗世心出离”,这是佛家提倡的一种境界。所谓“出离”,并不意味着离开现实生活,而是超越现实中的营营碌碌,培养一种自在洒脱的心境。
  工作、生活、日常应酬、人情世故都不必放下,也不能放下,应该放下的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物质生活的丰盛,是一切对人、事、物控制和占有的念头。
  譬如身在职场中,对工作热心和努力的态度不能抛弃,而应抛下过度的欲求和钻营;譬如做一名管理者,对事务和员工的控制和管理不能放弃,而应放下控制和占有的念头。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好比一个大的修行道场,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能成为修行的契机。不必向远处寻求,契机就在身边,将自己的真诚、善心、热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便已足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金刚经原文

  • 金刚经解释

  • 金刚经唱诵

版权所有:金刚经原文网